固态电池研发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已有10余年的研发积累
证券日报网· 2025-07-31 11:14
公司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高度重视固态电池技术并拥有10余年研发积累 [1] - 已组建业内领先研发团队并加大固态电池领域投入 [1] - 固态电池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行业发展现状 - 固态电池行业科学问题已基本解决 [1] - 仍存在工程问题待突破 [1] - 距离商业化应用包括供应链完善尚有差距 [1]
固态电池量产,宁德时代给出时间表
上海证券报· 2025-07-30 13:4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7.2% [2][7] - 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3% [2][7] - 毛利率超过25.0%,同比增长1.8个百分点 [7] - 经营性现金流达586.9亿元 [7] - 中期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10.07元,合计分红金额达45.73亿元 [8] 业务发展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为38.1%,较2024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 [7] - 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7]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7] - 固态电池研发处于行业领先,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前后规模化生产 [2] 研发创新 - 研发团队规模超2.1万人,拥有六大研发中心 [10] - 累计申请及在途专利达49347项,其中境内29709项,境外19638项 [10] - 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10] - 第二代神行电池是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超长续航和峰值12C充电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 [10] - 钠新电池是全球率先大规模量产的钠离子动力电池 [10] 补能网络 - 新一代巧克力换电解决方案可实现100秒极速补能,已建成300多座换电站 [11] - 与中石化、蔚来等战略合作构建全国性补能网络 [11] - 重卡换电解决方案将在2030年建成覆盖全国80%干线运力的"八横十纵"换电绿网 [11] 全球化战略 - 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410亿港元,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及营运资金 [13] - 推进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建设 [13] - 德国基地取得碳中和认证,零碳工厂总数增至10座 [13] - 报告期内减少5.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13]
人形机器人热潮下 电池企业订单显现
高工锂电· 2025-05-14 10:30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 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 总冠名为利元亨 [2] 人形机器人电池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掀起热潮 锂电池作为核心能源系统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续航、负载和稳定性 政策扶持和订单增长推动产业资本加持 [3] - 多家锂电池企业布局机器人电池赛道:亿纬锂能已向头部机器人客户交付样品 蔚蓝锂芯产品应用于宇树科技 盟固利正极材料通过验证 赣锋锂业研发全地形机器人电池 宁德时代组建机器人研发团队并计划投资 [3] - 伴随机器人出货量增加 产业链企业已收获批量订单 相关企业正加大研发和产能投入 [3] 人形机器人电池市场需求 - 人形机器人锂电池需满足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倍率、高安全和长寿命要求 当前主要采用圆柱型锂电池 系统电压为48-58V 电池组结构以13-16串3-9并为主 充放电倍率超2-3C 单台带电量0.5-2kWh [5] - GGII数据显示 按单台配备2kWh计算 2025年具身机器人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2GWh 2030年需求超100GWh 2025-2030年复合增速超100% [5] - 机器人应用场景涵盖科研、医疗、工业和消费端 消费端产品逐渐增多 [5] 人形机器人电池技术瓶颈 - 锂电池面临续航不足和充放电频次高的问题 能量密度限制导致续航时间不足 提高容量会增加成本并影响轻便性 [6] - 高频动作对电池热管理和循环寿命要求更高 人形机器人因场景复杂和外观设计限制 难以像二轮车携带大容量电池 轻便化是突出需求 [6] 固态电池发展前景 - 固态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 有望成为机器人替代电源 国内厂商研发已进入中试阶段 [7] - 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集中在2027年前后 将率先应用于机器人、高端数码和航空飞行器等成本不敏感领域 推动动力系统革命性提升 [8] 企业竞争格局 - 中小电池企业更热衷布局机器人电池赛道 因产线改造和产品规划变更更灵活 大型电池企业更聚焦动储等大赛道 机器人电池容量与中小企业出货能力更匹配 [8] - 短期内人形机器人电池将为中小电池企业带来显著转型效益 在行业降本增效背景下 该赛道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8]
三元软包电池龙头孚能科技正式易主国资控股股东,业绩能否扭亏?
国际金融报· 2025-04-17 08:36
公司控股权变更 - 孚能科技控股权发生重大变更,股份转让协议过户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广州工控集团成为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广州工控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1.72亿股,占总股本的14.1550%,其中恒健工控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新增持股6110.51万股,占比5% [2] - 香港孚能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21.4854%降至16.4854%,表决权比例从21.4854%降至11.1454% [2] 广州国资收购轨迹 - 2022年11月广州工控集团等3家广州国资背景公司斥资33.18亿元包揽公司定增 [4] - 2023年8月广州工控及广州创兴以17.28亿元受让公司5%股份 [5] - 2024年1月恒健工控新能源与广州工控集团以9.72亿元受让公司5%股份,最终完成控股 [5]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国内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龙头,连续五年国内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2023年营收164.36亿元,但净利润亏损18.68亿元 [4][8] - 2021-2023年营收从35亿元增至164.36亿元,但净利润从亏损9.53亿元扩大至18.68亿元 [8]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92.12亿元(同比下降17.98%),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减亏80.57%) [8] 技术研发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始人王瑀为资深锂电科学家,坚持三元软包技术路线,产品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2018年后成为奔驰、北汽新能源等头部车企供应商 [7] - 公司已布局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已在高端乘用车等领域应用,计划2025年放大验证固态电池,2027年实现全固态小批量量产 [9] - 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反超三元电池导致公司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8] 国资入主后的协同效应 - 广州工控旗下拥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资源,双方在产业链协同上优势互补 [9] - 国资支持可能缓解公司财务压力,加速固态电池研发及国际化进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