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

搜索文档
佳驰科技: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管理制度(2025年8月)
证券之星· 2025-08-13 16:11
核心观点 - 公司制定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管理制度 旨在规范信息披露行为 确保依法合规履行义务 同时保护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1][2] - 制度明确暂缓与豁免的适用情形 审核程序 责任追究及文件管理要求 覆盖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文件类型 [2][4][5] 适用情形 -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可依法豁免披露 国家秘密指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 依程序确定 限范围知悉的信息 [2][3] - 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可暂缓或豁免披露 包括核心技术信息 经营信息等 披露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或损害利益 [2] - 暂缓或豁免披露需满足信息未泄漏 内幕知情人书面承诺保密 股票交易未异常波动三个条件 [3] 审核程序 - 暂缓或豁免披露需填写审批表 知情人登记表和保密承诺函 提交董事会办公室 [4] - 董事会秘书审核后报董事长审批 审批通过则登记并归档 未通过则需及时披露 [4] - 相关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 需登记披露方式 文件类型 信息类型 审批程序等事项 [5] 披露要求 - 暂缓或豁免披露商业秘密后 若原因消除 信息难以保密或已泄露 需及时披露 [5] - 定期报告公告后10日内 需向证监局和交易所报送暂缓或豁免披露的登记材料 [5] 责任追究 - 公司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不符合条件办理暂缓或豁免披露的行为采取惩戒措施 造成损失可要求赔偿 [6] 制度管理 - 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生效 由董事会负责解释与修订 适用于公司及子公司 [7] - 制度附件包括审批表 知情人登记表和保密承诺函 用于规范内部办理流程 [7][8][9]
交大昂立: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8-13 16:11
核心观点 - 公司建立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制度 旨在规范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信息披露行为 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同时保护公司核心利益 [1][2][3] 适用范围 - 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暂缓或豁免披露临时报告及定期报告中的特定内容 [2] - 涉及财务信息的豁免披露需经财务负责人审核同意 [4] 信息披露原则 - 公司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信息 不得滥用暂缓或豁免权利规避义务或误导投资者 [2] - 禁止通过任何形式泄露国家秘密 包括投资者互动、新闻发布等渠道 [3] 豁免披露范围 -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依法豁免披露 [2] - 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在三种情形下可暂缓或豁免披露:可能引致不正当竞争的核心技术信息、可能侵犯商业秘密的经营信息、可能严重损害利益的其他情形 [3] 暂缓披露终止条件 - 出现暂缓原因消除、信息难以保密或信息已泄露三种情形时必须及时披露 [3] - 暂缓披露原因消除后需在1个工作日内报告董事会秘书 [6] 信息披露方式 - 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中的涉密信息可采用代称、汇总或隐去关键信息等方式处理 [3][4] - 若替代披露方式仍存在泄密风险 可豁免披露整份临时报告 [4] 内部审核程序 - 暂缓或豁免披露需经部门申请、主管领导确认、董事会秘书审核、总裁和董事长签字的多层审批流程 [4] - 审核需评估五项关键因素:信息是否已公开、涉密依据是否充分、披露影响、替代方式合理性及泄密风险 [5] 登记备案要求 - 暂缓或豁免事项必须登记七类信息:披露方式、文件类型、信息类型、审批表、知情人登记表、保密承诺书及其他事项 [5] - 商业秘密类豁免还需额外登记公开状态、认定理由、影响评估及知情人名单 [6] - 相关登记材料保存期限不少于十年 [5] 定期报告要求 - 公司在季度/半年度/年度报告公告后十日内需向证监局和交易所报送商业秘密暂缓披露的相关材料 [6] 制度效力 - 本制度经董事会审议生效 效力优先于公司其他制度中关于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的规定 [6]
女律师“单挑”王者荣耀,“中国游戏算法诉讼第一案”开庭
观察者网· 2025-08-13 11:43
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 青岛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算法机制 此案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诉讼第一案" 案件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持续约5小时未当庭宣判 [1][2][10] - 原告主张消费者有权了解匹配机制细节 包括影响匹配的具体因素及各因素在不同游戏模式下的权重占比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关于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 [4][10] - 腾讯公司否认存在控制玩家胜率的行为 强调匹配算法属于商业秘密 公开会导致黑产滥用并损害玩家利益 同时展示随机玩家胜率数据反驳"胜率控制在50%"的说法 [2][11][12][14] 游戏匹配机制争议详情 - 玩家长期质疑匹配机制存在"连胜后必连败"模式 职业选手花海在钻石段位排位赛33场对局中胜率不足25% 获得25次败方MVP 事件加剧玩家对公平性的质疑 [4][6][9] - "鸡爪流"玩法通过刻意控制游戏数据降低系统评分 从而匹配更强队友取胜 该玩法流行进一步强化玩家对隐藏操控机制的怀疑 [6] - 腾讯自2018年起多次公开说明匹配机制 强调算法目标为平衡玩家水平 否认存在操控胜率动机 并持续承诺优化匹配机制 [5][7] 法律与行业观点 - 法律界对算法是否构成商业秘密存在分歧 学者认为游戏匹配算法涉及企业自主经营权 且不直接关联公共利益 通常适用商业秘密保护 [3][15][16] - 现有法律框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相关条款难以直接适用于游戏匹配场景 因关闭匹配功能会显著降低游戏体验价值 [17] - 案件焦点集中于算法秘密性与消费者知情权的平衡 双方同意探索在保护商业秘密前提下满足玩家合理诉求的方案 [3][18]
律师打输游戏诉《王者荣耀》,要求公开匹配算法,被告(腾讯)认为匹配无法决定胜负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13 11:25
案件核心争议 - 原告孙千和依据消费者权益法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的具体因素及权重,认为玩家对局结果可能被操纵[1] - 腾讯辩称匹配机制无法决定游戏胜负,并提供了多位玩家胜率数据(如玩家A当前赛季71场胜率70.4%,玩家B当前赛季79场胜率68.4%)证明不存在50%胜率控制[3] - 争议焦点从"匹配机制能否公开"发展为"商业秘密保护与消费者知情权边界"的法律分歧[9] 腾讯法律立场 - 援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称知情权不包含公开技术细节,并举广州中院案例(2021粤01民终9959号)佐证经营决策无需公开[4] - 主张匹配机制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商业秘密,公开会导致玩家恶意利用规则破坏游戏平衡[10] - 强调已通过《狄仁杰答疑|匹配算法全面解析》披露Elo分系统等原则性信息,披露程度与抖音算法一致[5][12] 技术层面分析 - MOBA游戏匹配存在"速度/公平性/对局质量"不可能三角,需动态平衡三者关系[12] - 《王者荣耀》采用Elo等级分系统评估玩家实力,目标是在有限时间内匹配10位实力相近玩家[12][13] - 匹配机制涉及腾讯核心技术秘密,公开可能被黑产利用作作弊工具损害玩家利益[13] 行业对比 - 法律专家指出抖音/微博等具有舆论属性的APP需按《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备案,而游戏匹配机制不在此列[9][11] - 游戏匹配机制属于虚拟环境运营策略工具,与社交媒体算法存在根本差异[9][11] - 腾讯认为若强制公开匹配技术细节将破坏市场竞争秩序并阻碍行业技术创新[13]
律师诉《王者荣耀》,5小时庭审激辩游戏匹配机制是否应公开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6:58
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 腾讯《王者荣耀》玩家起诉要求公开游戏匹配机制一案首次开庭审理 庭审持续约5小时未当庭宣判 案件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并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1] - 原告孙千和作为资深玩家主张匹配机制存在不公平性 认为连胜后系统会故意匹配弱势队友和强势对手以控制胜率趋近50% [2] - 庭审核心争议聚焦于匹配机制是否属于应公开范畴 原告基于消费者知情权主张公开 被告则以技术秘密和潜在负面影响为由反对公开 [3][4] 原告主张与依据 - 要求公开匹配机制具体影响因素及在不同游戏模式下的权重占比 包括排位赛、巅峰赛等模式 [3] - 主张游戏匹配算法应参照抖音等平台公开先例 认为算法治理不应排除游戏领域 需平衡商业秘密与用户知情权 [3][4] - 质疑被告提出的"商业秘密"主张 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匹配机制符合商业秘密三要素(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 [8] 被告辩护立场 - 辩称匹配机制不具备控制胜率能力 游戏结果受团队配合、阵容搭配等多因素影响 并提供随机玩家胜率数据佐证:玩家A当前赛季胜率70.4%(71场)、玩家B当前赛季胜率68.4%(79场)、玩家C当前赛季胜率88.3%(94场) [7] - 强调匹配机制属于技术秘密 公开将导致黑产滥用破坏游戏公平 并举证行业案例说明公开后可能成为"黑产说明书" [3][9] - 指出《王者荣耀》自2016年起持续通过官网、公众号等渠道披露匹配机制 最近一次为2023年12月23日版本更新公告中说明算法优化细节 [5][6] 法律与行业视角 - 法律专家指出知情权存在边界 如可口可乐配方等商业秘密不属于知情权范畴 企业调度策略等内部运营信息亦不适用知情权 [4][9] - 知识产权教授认为网络游戏匹配机制属于娱乐性私人服务 与公共利益无直接关联 其算法核心应作为商业秘密受保护 [11] - 对比国家已规制的算法类型(推荐算法、深度合成算法) 游戏匹配机制未被纳入现行强制性公开范畴 [10]
扬帆新材: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管理制度
证券之星· 2025-08-12 16:23
总则 - 公司为规范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行为制定本制度 依据包括《证券法》《上市规则》《公司章程》等 [1] - 信息披露义务人暂缓或豁免披露临时报告及定期报告内容时适用本制度 [1]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的范围 - 暂缓与豁免事项范围原则上需与公司股票首次上市时保持一致 新增事项需有充分证据 [2] -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可依法豁免披露 不得以涉密名义进行业务宣传 [2] - 涉及商业秘密或保密商务信息且符合三种情形时可暂缓或豁免披露: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侵犯商业秘密、严重损害利益 [2] - 国家秘密定义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 商业秘密定义为具有经济价值且经保密措施的技术与经营信息 [3]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的内部审核程序 - 公司不得滥用暂缓或豁免披露规避义务或实施违法行为 [4] - 申请暂缓或豁免需提交材料至董事会办公室并由董事会秘书处理 [4] - 暂缓或豁免披露需由董事会秘书登记并经董事长签字 保存期限不少于十年 [4] - 登记事项包括豁免方式、文件类型、信息类型、审核程序、知情人名单等 [4] - 涉及商业秘密的需额外登记公开状态、认定理由及潜在影响 [5] - 暂缓或豁免原因消除、信息难以保密或已泄露时需及时披露并说明理由 [5] - 涉及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的信息可采用代称、打包或隐去关键信息等方式处理 [6] - 公司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对违规暂缓或豁免行为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6] 附则 -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业务需符合《上市规则》及深交所相关规则 [6] - 本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时以法律法规为准 与其他制度冲突时以本制度为准 [7] - 制度由董事会制定、解释和修订 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8]
王者荣耀玩家诉腾讯案开庭,双方就匹配算法是否属商业秘密激辩
新浪科技· 2025-08-12 15:32
案件背景 - 《王者荣耀》玩家、律师孙千和起诉腾讯要求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一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 [1] - 庭审于下午2:30开始,持续至约下午7:30结束 [1] - 案件庭审已经结束,由于对方在开庭前补充提交了部分证据,导致未能当庭完成质证 [1] - 后续将通过提交书面质证意见给法院,预计不再另行开庭 [1] 争议焦点 - 庭审主要围绕匹配算法是否属于商业秘密的争议焦点展开 [1] - 双方就该技术秘密是否已公开进行了举证和辩论 [1] - 腾讯认为《王者荣耀》的匹配算法属于技术秘密,不宜公开 [1] - 腾讯指出已在多个公开渠道对匹配机制进行了说明 [1] 公司立场 - 腾讯担心算法公开可能导致黑产滥用,如外挂等问题,进而损害玩家利益 [1] - 孙千和认为腾讯能够在保护技术秘密与保障玩家知情权之间寻找平衡点 [1] - 孙千和希望双方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度,按照最低限度知情的原则 [2] - 双方均同意在维护被告商业秘密的前提下,尝试找到满足玩家合理诉求的平衡点 [1] 媒体动态 - 新浪科技向腾讯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官方暂未回应 [4]
“王者荣耀诉讼案”开庭!当事人:腾讯担心算法公开可能导致黑产滥用
新浪科技· 2025-08-12 14:50
案件核心进展 - 案件于8月12日14:30至19:30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1] - 庭审焦点为《王者荣耀》匹配算法是否属于商业秘密 [1] - 双方同意在保护商业秘密前提下寻求玩家诉求平衡点 [1] 腾讯公司立场 - 公司主张匹配算法属于技术秘密不宜公开 [1] - 公司已在多个公开渠道说明匹配机制 [1] - 算法公开可能导致黑产滥用和外挂问题损害玩家利益 [1] 原告方诉求 - 要求公司公开《王者荣耀》匹配机制 [1] - 主张公司在保护技术秘密与玩家知情权间寻求平衡 [1] - 期望实现技术秘密保护与玩家知情权最大化 [1] 案件后续安排 - 因公司补充提交证据未完成当庭质证 [1] - 后续将通过书面质证意见推进 [1] - 预计不再另行开庭 [1] 公司回应状态 - 截至发稿公司未对案件相关问题作出回应 [2]
丰茂股份: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管理制度(2025年8月制定)
证券之星· 2025-08-08 16:23
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管理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本制度旨在规范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行为,确保依法合规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依据包括《证券法》《管理规定》《股票上市规则》《规范运作指引》及《公司章程》等 [1] - 信息披露义务人办理信息披露暂缓、豁免业务时需遵循本制度,适用场景以《股票上市规则》《规范运作指引》及深交所其他规则为准 [1][2] 暂缓与豁免披露的适用范围 - 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可依法豁免披露,公司需防止通过任何形式泄露国家秘密,董事长及董事会秘书需承担保密责任 [2] - 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在三种情形下可暂缓或豁免披露: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的核心技术信息、可能侵犯公司或他人利益的经营信息、其他可能严重损害利益的情形 [2] - 暂缓或豁免披露商业秘密后,若原因消除、信息难以保密或已泄露,需及时披露 [3] 信息披露的替代方式与内部流程 - 定期报告或临时报告中涉密信息可采用代称、汇总概括或隐去关键信息等方式处理,若仍存在泄密风险可豁免披露临时报告 [3] - 暂缓披露的临时报告需在原因消除后补充披露,并说明商业秘密认定理由、内部审核程序及知情人交易情况 [3] - 公司需填写《信息披露暂缓与豁免事务登记审批表》《知情人登记表》及《保密承诺函》,由董事会秘书登记、董事长签字确认,档案保管期限为十年 [4] 内部审核与监管报送 - 暂缓或豁免披露的申请需经业务部门提交证券部,董事会秘书审核后报董事长审批,未通过则需按规披露 [5] - 公司需在定期报告公告后十日内将暂缓或豁免披露的相关材料报送证监局和证券交易所 [6] 责任追究与制度执行 - 公司对违规暂缓或豁免披露行为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直接责任人和分管责任人采取惩戒措施 [7] - 本制度与《股票上市规则》及深交所规则冲突时以后者为准,未尽事宜按国家法律及《公司章程》执行 [7]
“宁王”阻击“小宁德”,“泄密案”打破吴祖钰上市梦?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8-08 00:07
核心观点 - 海辰储能在IPO关键期面临重大利空,公司总裁办主任冯登科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被宁德时代报案并采取强制措施 [5] - 公司与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纠纷持续发酵,涉及技术专利争议及不正当竞争诉讼 [9][11][12] - 公司经营业绩呈现高速增长但财务风险凸显,贸易应收款项激增且资产负债率高企 [17][19] - 海外市场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但面临美国政策变动风险,海外收入占比快速提升至28.6% [21][23][24] 公司发展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创始人吴祖钰为宁德时代前工程师,核心团队多来自宁德时代 [11] - 2021-2024年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89%,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2.88亿元 [17] - 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三,厦门/重庆/山东/美国德州四大基地规划总产能450GWh [14][16][18] - 累计完成4轮融资共80亿元,C轮融资达45.75亿元 [17] 技术专利纠纷 - 宁德时代指控公司587Ah电芯与其专利产品参数高度重叠,能量密度偏差仅4.4% [12] - 公司反驳称该电芯基于2023年自主研发技术,拥有完整知识产权体系 [12] - 创始人吴祖钰曾因违反竞业协议赔偿宁德时代100万元 [11] - 当前涉及宁德时代提起的不正当竞争诉讼,案件将于8月12日开庭 [11] 财务与运营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2年2.23亿元飙升至2024年83.15亿元,占营收比例达69.5% [19] - 2024年底银行借款余额99.83亿元,资产负债率73.1%,现金储备42.94亿元 [19] - 研发开支持续增加,2024年达5.3亿元 [18]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0%快速提升至2024年28.6%,主要来自美国市场 [21][22] - 美国两大客户2024年贡献近30亿元收入,海外订单毛利率达42.3% [23] - 受美国"大而美法案"影响,中国对美储能订单同比降幅超82% [24] - 公司澄清与美国客户Powin的合作未进入规模化交付阶段,无未结债权债务 [23] 行业竞争格局 - 公司被称为"小宁德时代",与宁德时代存在人才流动和技术路线竞争 [11] - 行业技术专家指出电芯性能参数差异需结合多维度评估,不能仅看能量密度 [12] - 全球储能市场面临结构性转型,政策变动加剧出海企业财务风险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