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知情权

搜索文档
预制菜风波两周后,西贝客流有所回升,仍被问是不是预制菜
齐鲁晚报网· 2025-09-25 14:12
西贝在努力挽回线下客流的同时,线上又陷入新的漩涡。西贝旗下公众号23日发布的《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被网友质疑内容煽 情,并于25日被下架。对此,上述负责人回应,公众号投稿被采纳后,员工会获得相应稿酬,属于内部激励,而非强制规定。 距离争论爆发已过去两周,从西贝到整个餐饮行业,该如何回应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关切,仍有待解答。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胡玲玲路董萌 9月24日,西贝在全国推出"进店消费即送100元券"活动,被视为西贝在预制菜风波后,修复与客户关系的又一举措。25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西 贝济南恒隆广场店实地探访发现,工作日的午餐高峰,店内上座率达到三分之二。该门店负责人称,近期客流有所回升,此前致歉信中提出的烤羊肉串调 整为在门店现切、现串、现烤,其他整改正在陆续推进。 西贝豪掷百元代金券,在济南成效如何? 上午10点50分,离正式营业还有10分钟,西贝恒隆广场店门外的等候区已有八位顾客零散落座。 七十多岁的严奶奶与三位老友相约在此聚餐。谈及网上对预制菜的争议,她表示了解不多,此行就是单纯想在商场找个地方吃饭。不过她也坦言,很难分 辨哪些餐厅使用预制菜,只是反复强调,不愿意在 ...
住万豪得自备拖鞋了?
36氪· 2025-09-24 10:35
这两天有这么个事,在业内刷屏了。 起因是,有位姐们儿在常州万豪酒店入住,一拿拖鞋,好家伙,鞋面起球也就算了,鞋里还粘着根毛。她找服务员理论,人家轻飘飘回一句:"这拖鞋我 们是回收消毒再用的,给您换双新的哈。" 好一个"再用"。 姐们儿当场就炸了:我七百多块钱住一晚,还得穿陌生人穿过的"二手鞋"?? 社媒小作文一发,评论区直接沦陷: "我也住过万豪,拖鞋边都黑了,我还以为是放久了。" "所以环保就是让我给上个房客'接盘'?" "怪不得拖鞋包装上只写防滑,绝口不提能循环用,搁这儿玩文字游戏呢是吧?" 直接把高端酒店所剩无几的"五星级"滤镜,又扒掉一大层。 当然,酒店后来也有一个非常"理中客"的回应:我们没写是一次性的、拖鞋是棉的能洗、消毒是商业级的、起球是正常磨损、有毛是质检疏忽。 听着挺像回事儿是吧?可问题在于,你没写是一次性,就等于默认可循环?这逻辑咋这么流氓呢? 按照国内市场规定,一次性用品不能重复用,可重复用的必须一客一换一消毒。但法条没逼着酒店非得标明"我这拖鞋是不是一次性的"。于是万豪就钻这 空子:"我没说是一次性,那就能循环。" 可正常人谁想得到?客房拖鞋,白的,棉的,不都默认是"六小件"之一,用完 ...
从三个法律视角看“预制菜”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6:44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的视角分析,"预制菜"存在着消费者"知情权"争议与经营者义务 的"灰度空间"。 近期预制菜之争众说纷纭,让部分消费者有无所适从之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法律视角厘清争论本 质。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 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依据法律规定精神,大多 数消费者认为自己有权利事先获知"预制菜"的相关信息。但是由于缺少认定标准与强制性明示要求,所 以多数经营者往往采取不予明示的做法。客观而言,无法明示是大多数经营者面临的现实。然而,如果 经营者能够依据有关文件定义与行业认知,积极主动向消费者明示自己认定的"预制菜",则应当会赢得 消费者的信任,与诚信经营所带来的市场回报。而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规定也将随着"预制菜"定义与标 准的进一步明确而得到保障。(对外经贸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研究员、市场监管研究院副院长 冀玮) 从《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的视角看,"预制菜"并不等于不安全食品。《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 条规定的"食品安全"定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 ...
美团试点现制现炒信息展示栏满足消费者知情权
新浪科技· 2025-09-19 05:56
美团平台功能更新 - 美团在App中试点新增"热菜现制现炒"信息展示栏 满足消费者对门店信息的知情权[1] - 该功能允许商家通过后台随时发布店内热菜制作动态 帮助现制现炒商家更全面展示餐厅特色[1] - 平台后续计划增加更多信息展示功能 供商家展示线下门店真实信息[1] 参与商家案例展示 - 香肥婆饭铺·川菜小馆在春熙路/太古里川湘菜人气榜排名第7名 获得9717条评价[1] - 壮壮家常菜和费大厨辣椒炒肉门店获得4.5分评分 拥有2054条评价[1] - 锦府园(合生汇店)在口味、环境、服务方面分别获得4.7、4.8、4.7分 位列杨浦区江浙菜热门榜第1名[1] - 万有荟·融合菜(黄兴路店)在口味、环境、服务方面分别获得4.6、4.7、4.7分 位列杨浦区特色菜口味榜第5名[1] - 道道鲜·崇明私房菜获得4.8分综合评分 近30天有397人打卡 入选2025年上榜餐厅[1]
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
经济日报· 2025-09-17 23:56
消费者关注焦点 - 消费者更关心能否吃到"明白菜",即了解菜品原材料和制作过程 [1] - 知情权是消费者基本权利,消费者有权知道预制菜的食材质量、工艺水平和生产流程 [2] - 消费者需要自主选择权,只有充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餐饮企业才能赢得市场认可 [2] 餐饮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需要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提供"明白菜""放心菜""良心菜" [1] - 食材必须过硬,在保证食品安全前提下精挑细选,体现品牌特色并可溯源 [2] - 价格需要诚意标价,综合考量成本,不搞噱头和不玩背刺 [2] - 企业需加强自我管理,优化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合理需求 [3] 行业监管与发展 - 需要进一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使用标准,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1][3] - 要求餐饮企业使用预制菜时尽到告知义务 [3] - 预制菜具有合理性和优势,对餐饮企业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有帮助 [3] - 餐饮行业是大众创业和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 [3] 行业核心议题 - 事件揭示了餐饮行业需要平衡消费者知情权、企业诚信经营和从业者发展权 [1] - 预制菜讨论不应成为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 [3] - 需要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3]
“特斯拉车顶维权案”立标:行车数据须给消费者
经济观察网· 2025-09-17 04:56
案件判决结果 - 北京大兴区法院判决特斯拉北京公司需在10日内向张女士提供2021年2月21日交通事故前30分钟完整行车数据 [1] - 张女士因2021年Model 3事故主张"刹车失灵"并在上海车展维权 后续被行政拘留5日并判赔特斯拉17万元 [1] - 特斯拉曾公开事故前1分钟数据称制动系统正常介入工作 并单方面披露事故前30分钟车主有超过40次踩制动踏板记录及多次超100千米每小时行驶 [1] 行车数据法律属性 - 法院明确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个人信息范畴 具有与身份证件号码、行踪信息同等的个人属性 [2] -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车企无权将行车数据私藏不向车主提供 [2] - 行车数据被认定为消费者知情权范畴 特斯拉拒绝提供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 行业影响与规范 - 判决确立车企提供完整行车数据的法律义务 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建立以人为本的规范标准 [3] - 郑州市场监管部门同样认定纯电动轿车行车数据属于消费者知情权范畴 [3] - 该判决被视为促进行业规范发展的契机 而非对市场主体的过度限制 [3]
西贝最该较劲的不是罗永浩
经济网· 2025-09-17 02:21
公司舆情应对 - 公司因预制菜争议发布致歉信并提出9项调整 包括儿童餐现做和换非转基因大豆油等举措[1] - 公司使用"顾客虐我千百遍 我待顾客如初恋"的煽情表述引发负面反响 被网友评为"2025年最差公关"[1] - 公司在舆情应对中未能回应核心关切 每次回应都"精准踩雷" 持续消耗消费者信任[1] 产品定价争议 - 公司创始人声称"价格不贵" 但消费者列举高价产品:21元白面馒头 40-60元儿童餐 26元三个蒸饺 39元炒鸡蛋 46元凉皮 79元小锅牛腩[1][3] - 公司始终未能说明定价的价值支撑点 未解释贵在食材还是工艺[3] - 普通消费者难以认同"不贵"的说法 质疑价格与价值匹配度[3] 预制菜透明度问题 - 争议核心围绕预制菜使用情况和价格合理性两方面[3] - 公司开放后厨参观反而暴露问题:出现两年保质期西蓝花和提前腌制的烤鱼[1] - 行业意见领袖强调"不反对预制菜 但推动预制菜透明化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3] 行业对比与最佳实践 - 同业公司老乡鸡采用透明化做法 明确标注餐厅现做 半预制和复热预制餐品加工等级[3]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即将征求意见[5] - 新标准将统一预制菜身份认定 要求餐厅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5] 消费者核心诉求 - 消费者要求明确解释两年锁鲜技术原理和人均近百元消费的价值支撑[5] - 食客追求明明白白消费而非情感式讨好 关注知情权和价格合理性[3][5] - 消费者并非反对预制菜本身 而是要求透明化和价值对等[3]
悬赏5000万,郑刚怒怼罗永浩:为赚流量吐槽西贝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7 00:04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于9月10日在北京西贝用餐后发布微博批评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过高 引发社交媒体热议[5]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并威胁起诉 罗永浩随后直播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 展示多款预制产品包装[5] - 西贝召开1.8万人大战罗永浩作战大会 贾国龙道歉后又称罗永浩为网络黑社会 导致争议再升级[5][8][11] - 罗永浩要求与贾国龙公开直播对质 并计划携带10万元现金前往西贝总部兑现悬赏[12] - 西贝于9月15日发布道歉信并公布九条整改措施 包括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 多款儿童餐调整为门店现做 烤羊肉串调整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 缩短食品保质期[13] - 西贝道歉信发布后删除并重新发布 唯一修改是为顾客虐我千百遍的虐字加引号 被网友指责暗讽顾客[13] 公众与行业对预制菜争议的反应 - 光明网调查显示超过八成消费者支持预制菜强制标注 共识为不怕吃预制菜就怕被忽悠[13] - 餐饮老板如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 吉祥馄饨创始人张彪等数十位从业者公开声援西贝[13] - 朱光玉火锅联合创始人李扬批评平台公知勒紧餐饮人脖子上的钢丝绳[13] -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表示感谢西贝海底捞等品牌提供相对放心可口吃饭的地方[13] 郑刚对罗永浩的批评与双方历史纠纷 - 郑刚批评罗永浩参与西贝事件是为商业利益 指其直播流量此前长期下降 事件后微信指数从千万以下升至7.52亿[15] - 郑刚指责罗永浩利用民众对食品企业的关注制造舆论 本质是包装过的商业算计 并准备悬赏5000万元征集罗永浩在锤子科技的不法行为线索[16] - 郑刚与罗永浩存在五起诉讼纠纷 包括1500万元借款纠纷已二审判决郑刚胜诉 锤子科技被判偿还1500万元及年利率6%利息[23] - 股东知情权诉讼一审已过二审刚结束 回购仲裁涉及D轮融资协议要求5年内未IPO需回购并按年化5%收股息[24] - 互相提起的诽谤侵权诉讼均已立案 预计9月开庭[26] - 郑刚指责罗永浩在西贝事件中强调消费者知情权 但长期剥夺投资人知情权 未按协议汇报公司状况和提交审计报告[21] 预制菜行业监管与企业转型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于9月13日通过专家审查[29] - 六部门在2024年3月通知中提出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的要求[30] - 西贝宣布全国门店开放后厨参观 顾客可监督菜品制作 并计划开放原产地央厨工厂草原牧场等源头参观[30] - 老乡鸡置顶预制菜标识声明[30] - 事件推动餐饮业加速透明化转型 从舌尖上的美味到指尖上的透明[31]
西贝“翻车”启示录:一场教科书级的公关危机如何炼成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12:11
核心观点 - 西贝因预制菜争议引发公关危机 反映当代商业逻辑与消费心理的裂痕 消费者关注知情权和性价比 企业应对失当加剧信任危机 [2][4][7] 消费者质疑焦点 - 消费者质疑支付高价却获得预加工食品 缺乏知情权和透明度 引发被欺骗感 [4][5] - 消费者认为支付150元人均餐费却获得速冻食品 性价比失衡 不如购买罐头自行加热 [5][8] - 消费者期待为新鲜食材和厨师手艺付费 而非工业流程 要求明码标价和自主选择权 [5] 西贝公关失误 - 企业以法律诉讼回应舆论 对抗消费者代表 升级情绪对抗而非降温 [7] - 企业纠缠预制菜术语定义 忽视公众认知 技术性狡辩遭群嘲 [7] - 创始人情绪化下场 公布用户消费细节 涉嫌侵犯隐私 加剧品牌信誉损失 [7][8] - 企业应对措施矛盾 开放后厨又迅速关闭 决策摇摆暴露内部混乱 [8] - 企业回避核心价值争议 大谈成本结构而非匹配高价与价值 激化消费者不满 [8] 危机解决建议 - 企业应谦逊回应 承认未告知预加工疏忽 避免法律威胁 [11] - 企业需量化透明 公示菜品成本结构和加工方式 如标注中央厨房预加工 [11] - 企业可邀请消费者共建 如担任产品体验官 推出透明定价套餐 转化对抗为合作 [11] - 企业应主动拥抱监管 发起餐饮透明化倡议联盟 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11] - 企业需情感共鸣 通过故事化传播强调品质初心 平衡工业化与人情味 [11] 行业趋势与信任构建 - AI时代信息透明度提高 信息差护城河消失 信任成为核心数字化资产 [20] - 未来商业竞争是信任较量 透明性增强信任和问责性 需制度化自我批判 [21] - 企业需将透明融入血脉 开放倾听内外部批评 以真诚行动回应质疑 [21] AI视角分析 - 企业道歉信使用争议修辞 如"顾客'虐'我千百遍" 被解读为模糊主体责任 [17] - 道歉信承诺模糊 如"尽可能调整加工工艺" 缺乏执行决心 未能打消疑虑 [17] - 道歉信被动回应舆论 而非主动透明 未能平息公众情绪 加剧信任危机 [18]
消费者:我们没想“虐”西贝千百遍,只想吃口安心饭!这个简单的要求,过分吗?
搜狐财经· 2025-09-16 11:39
核心消费者诉求 - 消费者要求餐饮品牌明确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并保障知情权而非反对预制菜本身[1][5] - 消费者期待获得菜品制作方式(中央厨房半成品或门店现做)及食材成本的透明信息[5][8] - 消费者诉求本质是希望获得与支付价格匹配的食材质量和明确信息而非刻意刁难品牌[12][24] 公司回应与改进措施 - 西贝承诺2025年10月1日前全国门店完成九项具体加工工艺调整包括儿童餐牛肉酱改为门店现炒、牛肉饼改为门店现做、鳕鱼条改为现炸现烤原切大黄鱼[2] - 调整涉及核心菜品:烤羊肉串改为门店现切现串现烤、猪排烩酸菜改用生排骨现炒、酥皮肉夹馍改用生肉现卤、手撕椒麻鸡改用生鸡现煮[2] - 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将调整为非转基因大豆油 燕麦小米粥中的金瓜泥改为新鲜金瓜片现熬[2] - 公司正与供应商沟通缩短保质期 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前提下优化产品[2] 消费者不满焦点 - 消费者质疑支付80多元却无法获知食材来源及制作过程 品牌此前开放后厨后又禁止参观引发信任危机[8] - 品牌将消费者知情权诉求表述为"顾客虐我千百遍" 被解读为扭曲正常反馈为恶意刁难[12][24] - 道歉信未提供具体改进时间表及预制菜标注方案 被批评缺乏实质性解决方案[20] 行业比较案例 - 萨莉亚因明确使用预制菜且价格低分量足获得消费者认可[22] - 胖东来通过公开食材来源及供应商资质建立消费者信任[22] 品牌信任重建路径 - 消费者期待品牌通过具体行动而非修辞重建信任 如菜单明确标注预制菜、提供菜品成本信息[20][24] - 信任需通过持续透明化改进实现 包括公开食材处理流程及供应商信息[22][24] - 品牌需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而非仅进行应急公关[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