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法规制
icon
搜索文档
资深玩家与《王者荣耀》对簿公堂,游戏算法第一案开庭
虎嗅· 2025-08-16 01:47
案件背景 - 《王者荣耀》连续三年全球营收第一 [1] - 案件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 [2] - 案件引发舆论关注,登上微博热搜 [3] 原告诉求 - 要求腾讯公开《王者荣耀》匹配算法机制或说明基本运行逻辑 [4] - 认为游戏通过控制玩家胜率提高留存率 [4] - 具体诉求包括公开匹配影响因素及各模式下的权重占比 [7] - 希望找到平衡点,既保护技术秘密又保障玩家知情权 [12] 腾讯回应 - 展示多位玩家胜率数据(如玩家A当前赛季71场胜率70.4%,全部比赛752场胜率76.1%)证明不存在50%胜率控制 [8] - 匹配机制不等于游戏算法,胜负受多种因素影响 [8] - 公开匹配机制将导致外挂泛滥和黑产肆虐 [8][15] - 匹配机制属于公司核心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17] 技术细节 - 使用ELO等级分系统评估玩家实力 [14] - 目标是匹配实力相当的玩家 [14] - 2018年曾发文否认刻意安排"坑队友" [13] - 匹配机制是解决公平对战的技术方案 [16] 行业影响 - 中国尚无判例要求游戏公司公开匹配算法 [13] - 算法公开可能破坏游戏公平环境 [15] - 强制公开不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创新 [17]
连胜之后匹配“猪队友”,连败之后则“摆烂”都能赢?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开庭,资深玩家与《王者荣耀》对簿公堂
36氪· 2025-08-15 12:05
案件背景 - 《王者荣耀》资深玩家孙千和起诉腾讯,要求公开游戏匹配算法机制,认为游戏通过控制玩家胜率提高留存率 [1] - 腾讯回应称匹配算法属公司核心知识产权,公开将导致不公平竞争和外挂泛滥 [1] - 该案被冠以"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引发舆论关注并登上微博热搜 [1] 原告核心诉求 - 要求腾讯公开《王者荣耀》匹配算法机制或以脱敏、概括性方式说明其基本运行逻辑 [2] - 认为游戏有意控制玩家胜率来提高留存率 [2] - 主张《王者荣耀》日活用户极高已具备公共属性,不应完全封闭算法形成"算法黑箱" [4] 腾讯抗辩理由 - 匹配算法属于公司核心知识产权,公开将导致不公平竞争和外挂泛滥 [1] - 匹配机制不完全等于游戏算法,游戏胜负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非仅由匹配机制决定 [6] - 公开匹配机制将导致恶意玩家滥用及黑产肆虐,破坏游戏公平环境 [6][7] 庭审证据 - 腾讯展示随机抽取玩家胜率数据:玩家A当前赛季71场胜率70.4%,玩家B当前赛季79场胜率68.4%,玩家C当前赛季94场胜率88.3%,均非50%左右 [5] - 腾讯曾发文否认通过匹配算法刻意安排"坑队友",称使用ELO等级分系统评估玩家能力 [9] 行业观点 - 业内人士认为匹配机制属腾讯技术秘密,强制公开不利于市场公平和技术创新 [1] - 目前中国尚无明确判例要求游戏公司公开匹配算法,相关法规执行标准仍模糊 [9] - 匹配机制是腾讯为解决"科学公平匹配玩家"技术难题设计的保密技术方案 [10]
律师诉《王者荣耀》,5小时庭审激辩游戏匹配机制是否应公开
南方都市报· 2025-08-13 06:58
案件背景与核心争议 - 腾讯《王者荣耀》玩家起诉要求公开游戏匹配机制一案首次开庭审理 庭审持续约5小时未当庭宣判 案件被称为"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并登上微博热搜榜首 [1] - 原告孙千和作为资深玩家主张匹配机制存在不公平性 认为连胜后系统会故意匹配弱势队友和强势对手以控制胜率趋近50% [2] - 庭审核心争议聚焦于匹配机制是否属于应公开范畴 原告基于消费者知情权主张公开 被告则以技术秘密和潜在负面影响为由反对公开 [3][4] 原告主张与依据 - 要求公开匹配机制具体影响因素及在不同游戏模式下的权重占比 包括排位赛、巅峰赛等模式 [3] - 主张游戏匹配算法应参照抖音等平台公开先例 认为算法治理不应排除游戏领域 需平衡商业秘密与用户知情权 [3][4] - 质疑被告提出的"商业秘密"主张 认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匹配机制符合商业秘密三要素(秘密性、保密性、价值性) [8] 被告辩护立场 - 辩称匹配机制不具备控制胜率能力 游戏结果受团队配合、阵容搭配等多因素影响 并提供随机玩家胜率数据佐证:玩家A当前赛季胜率70.4%(71场)、玩家B当前赛季胜率68.4%(79场)、玩家C当前赛季胜率88.3%(94场) [7] - 强调匹配机制属于技术秘密 公开将导致黑产滥用破坏游戏公平 并举证行业案例说明公开后可能成为"黑产说明书" [3][9] - 指出《王者荣耀》自2016年起持续通过官网、公众号等渠道披露匹配机制 最近一次为2023年12月23日版本更新公告中说明算法优化细节 [5][6] 法律与行业视角 - 法律专家指出知情权存在边界 如可口可乐配方等商业秘密不属于知情权范畴 企业调度策略等内部运营信息亦不适用知情权 [4][9] - 知识产权教授认为网络游戏匹配机制属于娱乐性私人服务 与公共利益无直接关联 其算法核心应作为商业秘密受保护 [11] - 对比国家已规制的算法类型(推荐算法、深度合成算法) 游戏匹配机制未被纳入现行强制性公开范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