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披违规
icon
搜索文档
瑞康医药董事李喆被留置,曾涉信披违规及争议性关联交易
新京报· 2025-07-04 02:31
高管变动与监管事件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及副总裁李喆被济南市济阳区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证券事务代表王秀婷暂代职责 [1] - 李喆曾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及关联交易事项被山东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诚信档案,涉及未披露诉讼金额累计5.84亿元 [3] - 公司称治理结构完善,其他高管正常履职,生产经营未受重大影响 [2] 关联交易争议 - 子公司吉祥山拟以1.51亿元收购关联方烟台衡悦持有的浙江衡玖76.01%股权,交易对手方烟台衡悦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杭州华衡由李喆担任法定代表人 [4] - 浙江衡玖2022-2024年8月营收为零,累计亏损2578.52万元,但评估值达2.19亿元,较净资产增值11倍 [5] - 交易合理性受质疑,因标的公司产品处于临床阶段且存在高管关联利益倾斜嫌疑 [5][6] 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营收连续5年下滑,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272.3亿元、210.6亿元、123.1亿元、80.34亿元、79.66亿元,同比降幅最高达41.54% [6] - 2021-2024年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近15亿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仅2062万元 [6]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7.57亿元(同比降12.98%),归母净利润1417.11万元(同比降6.58%) [6] 高管背景与持股变动 - 李喆2024年税前报酬40.35万元,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减持40万股至零持股 [2] - 李喆曾任加拿大永明金融理财顾问、国金证券投行项目经理,2023年8月正式出任董事会秘书 [2]
上半年近40家A股公司被立案
第一财经· 2025-07-03 15:15
监管动态 - 2025年上半年近40家上市公司及20余名责任人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监管重点落在信披违规、年报虚假记载及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问题上 [1] - 被立案公司中超10家为ST公司,包括*ST东通、ST英飞拓等,部分公司如恒立退遭遇多次立案 [1] - 退市公司仍受监管追责,如*ST洪涛在退市后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1] 立案原因分析 - 信披违规是主要立案原因,占比超80%,涉及公司如嘉澳环保、锦盛新材等 [3] - 其他违规类型包括财务数据虚假记载(*ST东通、恒立退)、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ST新潮、*ST金泰)、未披露关联交易(洪田股份) [3] - 部分公司被立案时同步披露前期处罚,如嘉澳环保因子公司在建工程未转固定资产导致年报不准确被警示 [4] 公司及责任人双重立案 - 上市公司与实控人/高管同时被立案现象突出,如ST尔雅及实控人郑继平、华扬联众及实控人苏同 [6] - 华扬联众实控人苏同此前因操纵市场被罚900万元并禁入证券市场10年 [6] - 思科瑞因2022年年报多计营收996.04万元、利润753.33万元被责令改正 [5] 多次立案与历史违规 - 嘉澳环保2020年因多份财报虚假记载被罚300万元,2025年再次因信披违规被查 [7] - *ST京蓝2023年因未披露商誉减值被罚,2025年再次因信披违规立案 [7] 被立案公司基本面 - 多家公司持续亏损:嘉澳环保2022-2024年累计扣非亏损超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80%;华扬联众同期累计亏损超18亿元 [10] - 美晨科技涉多起诉讼,新增涉案金额993.69万元,占净资产9.72% [10] 投资者与退市风险 - 退市公司仍面临立案调查,可能引发投资者索赔,但执行难度较大 [11] - 律师建议加强退市后公司管理,确保信息披露和治理合规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11]
上半年近40家A股公司被立案,监管重拳挥向了谁?
第一财经· 2025-07-03 12:54
监管处罚概况 - 近40家上市公司、20余名责任人上半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监管呈现"严"字当头态势 [2] - 被立案公司中超10家为ST公司,包括*ST东通、ST英飞拓等,部分公司遭遇两次立案如恒立退 [2] - 退市公司仍受监管追责,如去年8月终止上市的*ST洪涛年内因信披违规被立案 [2] 立案原因分析 - 信披违规是主要立案原因,占比超80%,涉及虚假记载、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等 [4][5] - 具体案例:嘉澳环保、锦盛新材涉嫌信披违规,*ST东通、恒立退涉嫌财务数据虚假记载,ST新潮、*ST金泰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 [5] - 部分公司同时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问题,如洪田股份 [5] 公司及责任人双重立案 - 上市公司与实控人/高管双双被立案现象突出,涉及ST尔雅及郑继平、ST天圣及刘群、华扬联众及苏同 [8] - 华扬联众实控人苏同此前因操纵市场被罚900万元并禁入证券市场10年 [8] 多次立案与历史违规 - 嘉澳环保2020年因信披违规被罚300万元,近期再次被立案 [9] - *ST京蓝2023年11月因信披违规被处罚,2025年5月再次因同类问题被立案 [9] 被立案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多家被立案公司持续亏损:嘉澳环保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4亿元,华扬联众同期累计亏损超18亿元 [11] - 嘉澳环保资产负债率超80%,美晨科技新增诉讼涉案金额占净资产9.72% [11] 投资者索赔与退市风险 - 退市公司被立案后常引发投资者索赔,但执行难度大因被告经营困境 [13] - 监管需加强退市公司管理以维持其信息披露和治理规范 [13][14] 立案公司清单 - 详细列出18家被立案公司代码、简称及原因,包括锦盛新材(300849)、嘉澳环保(603822)、*ST天喻(300205)等 [10]
维康药业遭1600万天价罚单!实控人隐秘资金挪用、信披造假现形
新浪证券· 2025-07-02 01:41
资金占用与信披违规 - 浙江维康药业及实际控制人刘忠良因资金操控与信披违规被浙江证监局拟罚没合计1600万元,创浙江辖区药企信披违规处罚新高 [1] -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刘忠良组织公司以支付工程设备款为名,通过第三方将资金转至其个人控制账户,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期末占用余额从7811.88万元攀升至1.51亿元,最高占公司净资产比例超过10% [2] - 2022年底申请发行可转债时,公司在申报文件中宣称"不存在资金被实际控制人占用",募集说明书被认定存在严重虚假记载与重大遗漏,该可转债项目最终于2023年2月终止 [2] 处罚与追责 - 实控人刘忠良作为资金占用组织者和信披违法核心决策者,被重罚700万元(其中500万以实控人身份,200万以直接负责主管人员身份)并被警告 [3] - 多名高管因对包含虚假记载的年报、半年报及募资文件签署书面确认意见并保证真实准确,被认定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处以60万至80万元不等的罚款 [3] - 已离任总经理卢卫芳因参与资金占用并持续审批相关支付流程,被罚120万元 [3] 监管历史 - 2023年7月因2022年度业绩预告严重失准(预告净利最高1亿,实际仅4444万)收警示函 [4] - 2024年4月因年报信披不准确、违规使用个人账户收付资金等问题再收监管措施 [4] - 2024年5月因未及时披露2023年度业绩预告(年报显示亏损803.86万元)再领警示函,同期深交所下发年报问询函 [4] - 2024年5月刘忠良卸任董事长职务由其子刘洋接棒,但监管仍精准锁定实际责任人 [4]
上市即“变脸”!它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搜狐财经· 2025-06-29 10:17
公司概况 - 锦盛新材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亚克力容器专业制造商,主要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产品设计、模具制造、注塑、烫金、涂装、成品组装于一体 [2] - 公司产品规格超过1000种,主要产品包括膏霜瓶系列产品和乳液瓶系列产品,客户包括雅诗兰黛、上海家化、华熙生物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阮荣涛、高丽君夫妇,两人直接持股23.11%,合计控制公司35.11%股权 [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7月登陆创业板后业绩变脸,上市次年即由盈转亏,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上市当年的3448.94万元下滑至1058.70万元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250.95万元、2387.49万元、2264.75万元,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超6900万元 [3] - 2016年至2020年公司毛利率水平均保持在30%以上,上市次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23.14%,2022年继续下滑至8.73%,两年间毛利率跌去近八成 [6] 公司动态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但强调目前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该事项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 管理层解释持续亏损受多种因素影响,承诺将全力以赴做好经营管理工作 [4] - 立案消息披露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报收16.48元/股,总市值24.72亿元,阮氏家族持股市值约8.78亿元 [2] 行业监管 - 监管部门正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信披违规,同日锦富技术因2021年贸易业务核算错误导致定期报告虚假记载被江苏证监局处以400万元罚款 [4] - 退市新规规定上市公司若因信披违规受行政处罚可能被实施风险警示,对已连续亏损的锦盛新材构成更大风险 [4]
上市即“变脸”!它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IPO日报· 2025-06-29 09:41
公司概况 - 锦盛新材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亚克力容器专业制造商,主要从事化妆品塑料包装容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集产品设计、模具制造、注塑、烫金、涂装、成品组装于一体 [2] - 公司产品规格超过1000种,主要产品包括膏霜瓶系列产品和乳液瓶系列产品,客户包括雅诗兰黛、上海家化、华熙生物等国内外知名化妆品企业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阮荣涛、高丽君夫妇,两人直接持股23.11%,合计控制公司35.11%股权 [2] 财务表现 - 公司2020年7月登陆创业板后业绩"变脸",上市次年即由盈转亏,2021年归母净利润由上市当年的3448.94万元下滑至1058.70万元 [3] - 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250.95万元、2387.49万元、2264.75万元,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超6900万元 [3] - 2016年至2020年公司毛利率保持在30%以上,上市次年毛利率大幅下滑至23.14%,2022年继续下滑至8.73%,两年间毛利率跌去近八成 [6] 监管动态 - 6月27日公司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正式立案调查 [1] - 公司表示将积极配合调查,强调目前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该事项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 同日锦富技术因2021年贸易业务核算错误导致定期报告虚假记载被江苏证监局处以400万元罚款,显示监管部门正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信披违规 [9] 潜在风险 - 根据最新退市新规,上市公司若因信披违规受行政处罚可能被实施风险警示,对已连续亏损的锦盛新材构成更大压力 [11] - 在立案消息披露前一个交易日,公司股价报收16.48元/股,总市值24.72亿元,阮氏家族持股市值约8.78亿元 [2]
交大昂立诉前高管“民转刑”获受理 涉两上市公司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06:39
股权争夺与法律纠纷 - 交大昂立于6月24日向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刑事报案,追究前高管杨国平、朱敏骏、娄健颖、李红、李康明5人的"刑事责任",报案已被受理 [2] - 被报案的五名前高管中,杨国平曾任董事长,朱敏骏曾任副董事长兼总裁,娄健颖和李康明曾任副总裁,李红曾任董秘,均于2018年后离任 [2] - 杨国平目前仍担任大众公用(600635 SH)和大众交通(600611 SH)两家公司董事长 [2] - 大众公用方面表示,交大昂立仅获得"受案回执",不代表案件已立案,公司经营一切照常,杨国平正常履职 [3] 历史违规问题 - 2023年12月,交大昂立收到上海监管局警示函,认定公司2016年和2018年年度报告中高管报酬披露不实 [3] - 公司召开媒体沟通会,公开质疑前高管违规违法侵占报酬,具体涉及以公司资金为高管购买团体保险后退保退费至个人账户的行为 [3] - 公司已对五人提起民事诉讼,以便在追诉期内立案,并继续搜集证据保留追溯权利 [3] - 2023年,现任管理层曾投诉前高管在重组泰凌医药(01011 HK)时涉嫌信披违规和财报虚假记载,导致公司财务报告难产并被交易所暂停交易 [3] 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上海韵简实业等五家一致行动人,实际控制人为嵇霖,持股比例为30 062% [4] - 第二大股东为大众交通和金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组成的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为19 89% [4] 要约收购 - 2023年早些时候,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发起部分要约收购试图扩大控制权,但因股价快速上涨导致最终参与度有限 [5]
波折不断,冠昊生物终止高折价5亿定增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1:28
定增终止事件 - 冠昊生物决定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并撤回申请文件,历时两年多的定增计划终止 [2] - 定增方案自2023年3月披露,拟向实控人关联方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5] - 终止原因是市场环境变化及公司整体发展规划考虑 [3] - 定增价格8.96元/股较6月25日收盘价15.52元/股低73.21%,价差引发市场质疑 [3][4]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1-2023年销售费用分别为1.85亿元、1.56亿元、1.67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37.88%、41.45%、41.20%,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2024年药品业务营收3700万元同比下降25.15%,销售量从45.2万支降至32.6万支 [8] - 医疗器械板块2024年营收2.87亿元同比微增0.72%,其中B型硬脑膜补片增长21.52%至7214万元,传统主力产品下降14.70% [8] - 近三年累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39亿元,包括商誉减值2.14亿元和存货跌价准备6904.95万元 [9][10] 公司治理与合规问题 - 深交所曾就销售费用高企等问题发出问询函,公司解释为业务布局广泛导致费用较高 [2][5] - 公司曾因信披违规收到警示函,涉及1.051亿元重大诉讼披露滞后和核心代理权终止未及时公告 [7] - 子公司珠海祥乐代理的美国爱锐人工晶体2021年贡献22.54%营收,但代理权2022年5月终止未及时披露 [7] 研发与产品布局 - 主要药品本维莫德乳膏2020年进入医保但市场表现不佳,正推进针对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试验 [8] - 业务布局分散,涉及生物材料、药业、细胞及医疗器械代理销售 [5]
*ST建艺新增涉诉金额超8000万元 曾因信披违规被罚面临股民索赔
新浪证券· 2025-06-18 06:15
公司诉讼与仲裁情况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新增诉讼、仲裁涉案金额达8367万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的10.42% [3] - 相关案件尚未开庭或结案 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3] 信息披露违规处罚 - 公司因未按规定披露与恒大集团子公司以房抵债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交易金额3906万元占2021年经审计净资产的27% [3] - 深圳证监局对公司处以150万元罚款 并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董秘分别罚款60万元、40万元、30万元 [3] 财务与退市风险警示 - 2024年度经审计期末归母净资产为负值 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 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 叠加其他风险警示 [4] 股民索赔风险 - 因信披违规可能面临股民索赔 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及利息损失 [4] - 2022年5月10日至2023年8月6日期间买入且2023年8月7日后卖出或持有的投资者可登记索赔 [4]
太混乱了!内斗、信披违规、占用非经营资金,“驾校第一股”东方时尚濒临停牌
观察者网· 2025-06-11 07:53
资金占用与违规情况 - 东方时尚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约3.87亿元,截至2024年6月19日未归还任何资金 [1] - 上交所要求公司在6个月内清收被占用资金,否则将从6月20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月,若仍未整改将终止上市 [1] - 公司涉及设备采购和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等资金占用方式,且存在信披违规 [1] 关联交易问题 - 公司与桐隆汽车的关联交易金额达4.29亿元(占2021年净资产17.68%),但未在年报中披露关联性 [3] - 公司与千种幻影的采购金额超1.27亿元(占2023年净资产6.23%),同样未披露关联性 [5] - 两家关联企业均未按合同履约交付设备,存在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嫌疑 [3][5] 内部管理混乱 - 2023年实控人徐雄因操纵证券市场罪被逮捕,管理层内斗导致董事长频繁更换 [6][7] - 公司因募集资金1.06亿元未按时归还被上交所通报批评 [6] - 子公司晋中驾驶学校因工程预付款问题损失3550万元,内控失效 [6] 财务业绩恶化 - 2023年公司营收8.07亿元(同比减少22.55%),净亏损9.02亿元 [7] - 连续3年累计亏损18.63亿元,2024年净资产缩水至9.26亿元 [7] - 公司已被ST,面临停牌风险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