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重两新

搜索文档
第二批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完成发行 总规模395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6-10 08:51
专项债发行情况 - 中国国新和中国诚通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395亿元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其中国新发行230亿元,诚通发行165亿元,期限均为10年,票面利率2 09% [1] - 本次专项债是两家央企自获批5000亿元专项债额度后发行的第二批,首批500亿元已于2024年11月28日发行 [2] - 参与认购的合规投资者数量显著增加,国新20家、诚通29家,金融机构包括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踊跃认购 [1] 专项债产品特征 - 专项债具有精准直达特点,支持央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包括重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 产品期限设计合理,以长期限为主,匹配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推动耐心资本支持央企 [2] - 市场化发行强化政银企合作,实现政策引领、金融助力和企业发展多重目标 [2] 资金用途与投资规模 - 募集资金全部用于稳增长扩投资,重点支持央企"两重""两新"项目 [2] - 2024年一季度央企"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51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 6% [2] - 央企未来五年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预计超3万亿元,5000亿元专项债计划由国新发行3000亿元、诚通发行2000亿元 [2]
总规模395亿元,第二批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来了!金融机构踊跃认购
券商中国· 2025-06-10 07:54
专项债发行情况 - 中国国新和中国诚通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第二批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总规模395亿元,其中中国国新发行230亿元,中国诚通发行165亿元,期限均为10年,票面利率均为2.09% [1][2] - 本次专项债是两家公司自去年获批发行总规模5000亿元专项债后的第二批发行,首批500亿元已于2024年11月28日成功发行 [2][3] - 参与本次专项债认购的合规申购投资者数量分别为20家和29家,较首批明显增加,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踊跃认购 [2] 专项债特点与用途 - 专项债精准直达,支持"两重""两新"项目投资(重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央企高质量发展 [2] - 专项债以长期限产品为主,结合相关领域投资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推动耐心资本为央企提供长期稳定支持 [2] - 本期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稳增长扩投资相关用途,重点支持中央企业"两重""两新"项目投资 [3] 央企投资数据 - 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两重""两新"重大项目总投资破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8513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 [3] - 中央企业未来五年预计安排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总投资超3万亿元 [3] - 总规模5000亿元的专项债计划由中国国新发行3000亿元、中国诚通发行2000亿元 [3]
宏观点评20250530:市场进入快速轮动末期,行业风格向稳定板块切换-20250530
东吴证券· 2025-05-30 13:53
市场观察期 - 5月中旬以来市场震荡调整,小盘成交占比接近历史高位,行业轮动速度达顶峰[1][12] - 4月8日以来领涨行业重复度下行,近期轮动速度与3月末相似[1][12] - 4月关税事件后市场对关税定价或进入“免疫模式”,资产价格修复至冲击前[2][20] 基本面关注点 - 4月经济指标增速小幅下行,出口受关税扰动下降8.1%,但经济仍稳住增长[22] - 5 - 7月美国抢进口支撑出口,“两新”支撑设备投资和消费,房地产或延续走弱[22] - 特朗普关税政策实施及美债、日债利率上行,或给A股带来不确定性和压力[4][28] 资金流向与风格 - 成交额与市场走势背离,各板块成交额收缩,市场进入蓄势期[6][29] - 市场风格或由结构性上涨进入再均衡阶段,资金风格逐步变化[6][29] - 行业轮动节奏或延续前期,小盘轮动到极值后向大盘价值、稳定板块切换[6][34] 风险提示 - 经济数据改善不及预期、海外关税超预期征收、地缘政治风险等[7][35]
“抢出口”拉动4月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更多稳预期政策在路上
华夏时报· 2025-05-20 07:56
宏观经济表现 - 4月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冲击和内部挑战压力,延续向新向好态势,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动能积聚成长 [2] - 内需方面,政策前置发力使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显现较强韧性;外需方面,企业抢出口活动热度较高,带动生产热度回升 [2] - 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8%,连续第八个季度为负,显示国内生产仍强于需求,物价低位波动 [2] 工业与制造业 -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整体工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设备表现突出 [5]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其中航空航天相关设备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分别增长21.4%和21.3% [6]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5.9% [7] - "人工智能+"驱动数字产业蓬勃发展,4月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 [6] 服务业与消费 - 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10.4%和8.9% [7] - 政策驱动型消费亮眼,家电、音像器材、家具、通讯器材社零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但石油及制品和汽车消费同比增速明显回落 [7] - 居民"就业—收入—消费"循环仍待畅通,居民收支增速和消费倾向下行趋势尚未扭转 [7] 投资与外贸 - 1至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4.5% [8] - 1—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4%,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3.9%,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5% [8] 政策展望 - 增量政策将聚焦稳就业、稳外贸、促消费、扩投资、稳资产价格五个领域,财政货币或进一步增设政策性金融工具 [9] - 财政将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节奏,刺激消费并稳定房地产市场 [9] - 年内降准降息仍有空间,可能通过加大买断式逆回购、重启国债买卖补充流动性,并引导信贷投向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 [10] - 新的政策工具有望较快落地,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已被纳入货币政策目标框架 [10]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两重两新
经济日报· 2025-05-19 22:08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放 -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从5000亿元增至8000亿元 [1] - 2025年将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用于"两重"项目,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 [1] - 2024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其中7000亿元支持1465个"两重"项目,3000亿元支持"两新" [4] "两重"建设进展 - 支持长江沿线城市改造1.3万公里污水管网,消除管网空白区1100平方公里 [4] - 推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造林种草及退化林修复近4000万亩 [4] - 在东北建设2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再加力安排2500万亩 [4] - 继续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任务 [5] "两新"政策实施 -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4.6% [2] - 设备更新支持范围扩大至电子信息、安全生产、设施农业等领域 [6] - 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3类数码产品给予补贴 [6] - 2025年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支持品类由8类拓展至12类 [7] 金融支持与创新 - 截至2025年3月末,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和设备更新项目签订贷款合同金额突破1.4万亿元 [3] - 工商银行为北京华德液压审批固定资产贷款1.38亿元,已放款3660万元 [3] - 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累计投放超1.8万亿元,贷款余额超3800亿元,较年初增加318亿元 [8] - 工商银行为客户节约消费贷款利息近6亿元 [8] 消费市场表现 - 全国汽车以旧换新281.4万辆,12类家电以旧换新4941.6万台 [7] - 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3785.5万件,家装厨卫"焕新"4090.6万件 [7] - 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420万辆,合计拉动销售超7200亿元 [7] - 前两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下达超1600亿元,后续还有1400亿元左右 [7]
*ST松发重组置入恒力重工获批 转型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证券时报网· 2025-05-18 12:11
交易方案 - 公司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置入恒力重工100%股权 [1] - 交易包括三部分:重大资产置换(拟置出资产5.13亿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拟置入资产80.06亿元)、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40亿元 [1] - 配套资金中35亿元用于绿色高端装备制造项目,5亿元用于国际化船舶研发设计中心项目 [3] 业务转型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退出日用陶瓷制品制造行业,全面转型为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1] - 恒力重工依托世界级绿色船舶制造基地,拥有156艘近千亿元订单构成的产业护城河 [2] - 恒力重工具备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及气体运输船等高端船舶的生产制造能力 [3] 业绩承诺与市场前景 - 交易对方承诺恒力重工未来三年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48亿元 [2] - 2024年恒力重工实现营收54.96亿元,净利润3.01亿元,交付船舶4艘 [3] - 新接订单量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四,在手订单充足且洽谈订单较多 [3] 战略布局 - 重组契合国家"造船强国"战略及"两重两新"政策导向 [2] - 恒力重工聚焦VLCC超大型油轮、LPG/LNG双燃料集装箱船、FLNG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等尖端装备 [3] - 恒力集团累计投资133.1亿元(收购STX资产21.1亿元+产业园二期92亿元+配套产业园20亿元)建设制造基地 [2] 产能建设 - 恒力重工产业园2023年初全面运营,二期项目2024年1月投产 [2] - 原STX(大连)资产为中国北方最大单体船厂,2013年后长期停工直至被收购 [2]
松发股份重组上市获批,民营造船第一股扬帆起航
证券之星· 2025-05-18 10:13
交易进展 - 松发股份重大资产置换交易获上交所并购重组委审核通过[1] - 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公司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1] - 交易完成标志着恒力重工向"全球最具成长力造船厂"战略转型迈出关键一步[1] 战略转型 - 松发股份将完全退出日用陶瓷制造业 转型为绿色船舶及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 - 公司定位中国"民营造船第一股" 契合国家"造船强国"战略及"两重两新"政策导向[2] - 恒力重工拥有156艘近千亿订单 在VLCC油轮、LNG运输船等高附加值船型取得研发突破[2] 产业竞争力 - 恒力重工投资数十亿元建设数字化造船基地 配备亚洲顶尖30万吨级船坞集群[3] - 成功研发30.6万吨VLCC油轮等"大国重器" 实现超大型船舶领域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3] - 2024年新接订单量全球第五、中国第四 正在改变中日韩主导的全球造船业格局[3] 技术布局 - 构建覆盖VLCC油轮、LPG/LNG双燃料集装箱船、第五代FLNG装置等尖端装备的"海洋重器矩阵"[3] -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中国从"世界船坞"向"海洋工程解决方案策源地"转型[3] 监管支持 - 上交所审核中心采用"开门办审核"模式 提供专业高效监管支持[4] - 注册制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为战略新兴产业上市树立服务标杆[4]
国泰海通|策略:总量业绩增速转正,成长股资本开支提速——2024年报与2025一季报分析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5-05 14:15
核心观 点 : 2025Q1 总量业绩增速回升转正,科技与部分顺周期业绩占优,新兴科技与两重两新 是最清晰的景气线索。成长板块资本开支提速,科技与周期经营现金流修复明显 。 摘要 ▶ 总量增速回升转正,科技成长业绩占优。 全 A 非金融石油石化(全 A 两非)归母净利润 增速在 2024Q4 继续探底,但在后续的 2025Q1 转正,控费带动净利率回升是一季度盈利增速回升的主要因 素,但周转率仍有下行压力。结构上,一季度景气线索清晰,具备新兴产业趋势的 AI 硬件业绩增速居 前,顺经济周期链条中"两重两新"落地扩容带动了汽车 / 家电 / 工程机械的业绩增长,供给受限的有色 / 化工增速居前。此外,非银受益资本市场活跃,业绩增速也改善明显。 ▶ 总量增速改善,成长与中小盘修复明显。 1 )盈利增速: 2024 年全 A 两非营收同比 -0.8% ,净利 润同比 -14.0% 。利润表拆分看,毛利率走弱与费用率上升共同拖累净利率。但 2025Q1 全 A 两非净 利润同比 +4.7% ,较 2024 全年明显改善,主要因为费用率的大幅下行与毛利率止跌企稳带动的净利 率回升。一季度各板块增速分化明显,创业板大幅修 ...
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 开局稳中向好
证券日报· 2025-04-29 18:25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物流运行开局稳中向好,需求结构持续优化,供给服务量质齐升,社会物流成本有所回落,但受外部环境影响仍需深化多业融合等;预计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1][4] 物流总额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1.0万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4个百分点,3月份当月同比增长6.9% [1][2] - 一季度工业品物流总额占比超八成,同比增长5.9%,是物流需求增长主要动力 [2] - 一季度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5.8%,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8%,二者合计占比超6%且呈稳步提升态势 [2] 政策影响 - “两重”领域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项目建设提速,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前2个月加快0.2个百分点 [3] - “两新”持续扩围实施,推动相关物流需求向好,工业物流领域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相关物流需求同比分别增长9.4%、4.1% [3] - 一季度商贸物流领域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相关物流需求增长均在20%左右,3月份汽车零售相关物流需求由降转增5.5% [3] 行业收入与费用 - 一季度物流业总收入3.3万亿元,同比增长5.0%,增速比前2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 [4] - 3月份物流业景气中的业务总量指数为51.5%,环比回升2.2个百分点 [4] - 一季度社会物流总费用4.5万亿元,同比增长4.7%,与GDP比率为14.1%,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4] 行业预期 - 3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2%,环比回升0.8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4]
武汉发布首部地铁通信工程地方标准
长江日报· 2025-04-28 01:06
行业标准发布 - 武汉市发布首部地铁通信工程地方标准《地铁通信工程系统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填补国内地铁通信工程系统质量检测空白 [1] - 标准由武汉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政工程质量安全中心及武汉地铁集团共同制定,经过三条地铁线路实践验证后发布 [1] - 标准涵盖通信线路、通信子系统、电磁环境、系统联调检测等领域,建立科学且符合武汉地域特点的规范体系 [1] 政策与实施背景 - 标准发布响应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武汉市轨道交通更新改造,通信系统改造为重点项目之一 [2] -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绿色化更新改造已启动,2号线、3号线等线路改造逐步开展,新标准将直接指导通信系统建设与验收 [2] 标准技术特点 - 新标准较现行国标新增集中录音系统、安防系统、电磁环境及系统联调检测项目,并融入5G技术在地铁深度应用的内容 [2] - 标准设计兼顾武汉地铁实际需求与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后续改造线路通信系统将严格按此测试 [2] 行业影响与意义 - 该标准为全国首个地铁通信工程系统质量检测规范,具有示范效应 [3] - 标准实施将保障武汉地铁新建、续建及更新改造通信工程质量,推动"两重""两新"工作落地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