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搜索文档
美参议院确认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外交部: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第一财经· 2025-04-30 09:42
郭嘉昆表示,在中美关系和经贸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据央视新闻,4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参议 院确认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郭嘉昆表示,在中美关系和经贸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当地时间4月29日,美国参议院以67票赞成、2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确认戴维·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2024年12月5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提名戴维·珀杜(David Perdue)为美国 新任驻华大使。 珀杜是一名共和党人,曾于2015年至2021年担任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据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在声明 中说,"他将帮助我实施维护该地区和平的战略,并在与中国建立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 在本月3日的提名听证会上珀杜称,中美应"寻求利益一致领域,以发展更好、更安全的工作关系"。 近40年从商经历 珀杜在参议院的投票中获得了67票赞成票,51名共和党人、15名民主党人和1名独立议员投票支持珀 杜。 在进入政界后,他于2015年—2021年担任美国佐治亚州联邦参议员。他曾是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关 系委员会成员,多次以 ...
市场正酝酿变盘契机?4月29日,凌晨的三大重要消息全面来袭!
搜狐财经· 2025-04-28 18:57
中美贸易关系 - 中美关系因贸易战陷入紧张状态 美国加征34%关税严重削弱其进口商品竞争力 中国替代品或迎来机遇 [1] - 当前局势对中国有利 需保持战略定力等待进一步进展 [1]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全天弱势震荡 集体收跌 深沪股指早盘低开后震荡下行 最低探至3279 88点 [3] - 市场呈现滞涨特征 若持续可能引发空头主导 需大资金介入支撑 [3] - 沪指缩量下跌0 2% 两市成交额1 06万亿 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72亿 [6][7] 个股与板块分化 - 权重股护盘与小盘股调整形成鲜明对比 分时黄线(小盘股)急速下挫而白线(权重股)保持稳定 [5] - 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 近百股跌幅超过9% 银行板块维持强势 [6] - 指数表面平稳但个股调整剧烈 近百只个股跌停 近4000只个股待涨 [6] 技术面信号 - 短线关键支撑位位于3270点附近 [5] - 周二可能出现逼空行情 需警惕市场风格切换 [7]
普通人,请做好准备
集思录· 2025-04-14 14:44
文章核心观点 中美脱钩大概率不可避免且会向多领域蔓延,将影响普通人工作与生活,普通人应做好相应准备 [1] 中美脱钩情况 - 川普政府采取分化政策,直接针对中国,双方脱钩断链大概率不可避免,且信任基础崩塌使脱钩会向文化艺术、科研学术、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更多领域蔓延 [1] 中美脱钩对普通人的影响 - 进口药品和器械会变得更少更贵、更难获得,宏观上经济承压,物价、薪资、就业、升学等方面影响会传导至每个人,但具体影响程度暂无定量分析 [1] 普通人的应对准备 - 审视职业和专业方向,按最坏情况做心理准备,积极准备退路,尤其外贸、科研等首当其冲领域要加快转型、重视备用方案,不赌中美合作推进项目 [1] - 梳理原产美国的商品和服务,评估涨价或买不到的应对办法,对进口药品、小众产品早做准备 [2] - 考虑家庭资产配置,持有外汇、美股或其他海外资产要考虑中美全面脱钩影响 [2] - 无美国长期身份的国人可放弃移民美国想法,留学美国难度与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比下降 [2] - 腾出一笔活钱应对风险 [2] 网友观点 - 有人认为脱钩对普通百姓无制裁影响,药品可仿制 [3][4] - 有人觉得负面影响未传导到身上不代表没影响 [5] - 有人表示购物选择上能在盒马买就不在山姆买 [6] - 有人指出思考只有美国生产、别国无法替代且未被卡脖子、加关税后买不起的物品 [7] - 有人认为到了改革时候,物价通胀、失业潮大概率发生,中产阶级是最大受害者 [8] - 有人建议普通人保住工作、提升技能、增加收入,先顾家庭再考虑宏大叙事 [9] - 有人认为要做好预期管理,推演最坏情况,将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运用到生活 [10]
调查:日本在东盟连续7年成“最可信赖国家”
日经中文网· 2025-04-14 03:18
此次调查是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成立前后进行的,有识之士的观点也可能受到特朗普就任后的政策等因素 影响而发生变化。 调查每年都会提到中美关系的问题。当问到东盟被迫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时,52.3%的人回 答"选择美国",超过了一半。在上一年的调查中,选择中国的首次超过美国,但在2025年选择美国的再 次反超中国…… 作为信赖日本的理由,很多人提到日本遵守国际法和经济实力。回答"日本可信赖"的人的占比高于回答 欧盟(51.9%)和美国(47.2%)等。日本作为想去度假的旅游目的地也超过东盟(ASEAN)成员国和 欧美,位居榜首。 调查每年都会提到中美关系的问题。当问到东盟被迫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时,52.3%的人回 答"选择美国",超过了一半。在上一年的调查中,选择中国的首次超过美国,但在2025年的调查中,由 于对中国在南海活动的警惕,选择美国的再次反超中国。 新加坡智囊组织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Yusof Ishak Institute, ISEAS)发布的2025年调查数据显 示,日本在"可信赖的国家和地区联盟"中连续7年排名第一。回答"可信赖"的人占66.8%,比上年上 升了7.9个百分点。 调查对 ...
热点聚焦 | 刘伟等: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预期
水皮More· 2025-04-10 07:39
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回顾 - 2024年GDP同比增长5 0%,达到134908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0 4个百分点 [5] -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5 3%,二季度4 7%,三季度4 6%,四季度5 4%,呈现逐季放缓后回升趋势 [5]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拉动较2023年下降2 1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拉动下降0 2个百分点,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制约因素 [5] 供给端表现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 8%,较2023年加快1 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4 2%,股份制企业增6 1% [6][7] - 高技术产业表现活跃,采矿业/制造业/公共服务业运行中枢均抬升但走势分化,西部地区发展快于东部 [7] 需求端表现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3 5%,较2023年下降3 7个百分点,汽车消费下行及地产相关消费疲软是主因 [8]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3 2%,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领涨8 0%,但地产投资同比下滑10 6%拖累整体 [9] - 进出口总额61622 9亿美元同比增3 8%,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比重上升,贸易顺差扩大至9921 6亿美元 [10] 2025年核心影响因素 - 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2025年劳动力人口预计减少720万,老龄化率已达22 5% [15] - 高技术产业面临西方技术封锁,美国涉华实体清单发布频次从2018年4次升至2024年9次 [18][29] -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装机扩大,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氢能/新材料产业年均复合增长15 7% [19] 支柱产业调整 -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10 6%创历史新低,新开工意愿不足导致供给收缩 [11][19] -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2022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6 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6倍 [19] 国际环境挑战 - 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加征最高60%关税,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4-8个百分点 [22][41] -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俄乌冲突及中东局势或推高能源价格,影响中国能源进口成本 [20][40] 政策展望 - 需求管理聚焦消费提振(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基建投资(通信/能源/交通等领域) [47][48] - 供给管理强调高新技术自主研发,建立科技金融体系并加速成果转化 [51] - 市场环境管理重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 [54] 宏观经济预测 - 自然走势下2025年GDP增速或低于2024年,政策目标仍将设定在5 0%左右 [34][42][56] - 预计CPI增速目标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维持1200万人以上 [43][45]
热点聚焦 | 刘伟等: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与政策预期
水皮More· 2025-04-10 07:39
2024年中国经济形势回顾 - 2024年GDP同比增长5.0%至1349084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分季度增速分别为5.3%、4.7%、4.6%、5.4% [7] -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2023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2%,股份制企业增长6.1%,私营企业增长5.3% [8]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0%,显著高于基建投资4.4%的增速,成为投资增长主要驱动力 [9] 2025年经济影响因素 - 人口连续两年负增长,2024年减少139万人至140828万人,预计2025年劳动力人口减少720万,老龄化率升至22.0% [15] - 美国技术封锁持续加强,2024年新增9次BIS实体清单限制,影响半导体、新能源等产业供应链 [17][29] - 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6%,创历史新低,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2个百分点 [9][19] 2025年经济自然走势 - 预计GDP增速低于2024年5.0%的水平,呈现供给、需求双收缩格局,其中需求收缩更为显著 [5][33] - 消费预计稳中有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或小幅上涨,但受居民收入增速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从4.7%降至3.3%)制约 [22][23] - 进出口总额预计增长,其中出口受"一带一路"合作推动,进口受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 [25] 重点行业发展动态 - 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风电光伏装机规模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提升,氢能产业链初步建成 [19] - 新材料产业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7%,2022年总产值6.8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6倍 [19] - 传统基建投资增速放缓至4.4%,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集中在第二产业,东部地区投资增速仅1.3% [9] 政策预期方向 - 财政政策将提高赤字率,重点支持设备更新(第二产业占比72%)、消费品以旧换新(家电/汽车) [46] - 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M2余额313.53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差呈现倒U型走势 [12] - 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一带一路"合作,2024年对共建国家出口占比已显著提升 [47][49]
事关中美,外交部最新回应
证券时报· 2025-03-24 11:57
有记者就中方是否将与美方开展对话相关内容提问。 郭嘉昆表示,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关系保持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有记者问,据报道,美国联邦参议员戴安斯23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在珀杜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后,在今年晚些时候安排两党参议员代 表团访华。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郭嘉昆表示,中方欢迎更多美国国会议员及各界人士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中国的客观了解,为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 持续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综合自央视新闻 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责编:李丹 校对: 彭其华 版权声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央行最新调整,事关MLF! 丨 尾盘突变!中国资产,集体拉升! 丨 财政部重磅!2025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 丨 热搜第一!给代言人 ...
90分钟23个问题,王毅最新发声!信息量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7 13:28
中国外交政策与全球治理 - 中国外交将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和人类进步的一边 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 [2] - 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占比超40%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0% 金砖国家成为其合作"主心骨"和增长"发动机" [2] - 超过75%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 100多个国家支持"三大全球倡议" 体现中国推动多边合作的成效 [5] 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 - 中国经济将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依托超大市场、产业创新动能及制度优势 [3] - 科技创新持续突破 5G、量子计算、DeepSeek等领域取得进展 外部打压反而激发创新突围 [11] - 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等平台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 促进全球复苏与可持续发展 [5] 国际合作与区域稳定 - 上合组织覆盖26国 成为维护欧亚大陆稳定的关键力量 中国将主办2025年峰会并推进100多项活动 [8][9] - 全球南方国家通过金砖、G20等机制增强话语权 中国持续推动南南合作与经济融合 [13][14] -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安全、文明倡议 为全球治理提供智慧方案 强调合作共赢与包容性发展 [6] 中美关系与科技竞争 - 中美需和平共处 相互尊重是基本准则 单边打压无法建立互信 [11][12] - "小院高墙"策略难以遏制中国创新 脱钩断链将导致自我孤立 [3][11] - 中国愿与全球南方分享创新成果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应对变革挑战 [3][6]
王毅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3-07 05:58
台湾问题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和法律依据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4] - 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是"中国台湾省",鼓吹"台独"就是分裂国家 [4]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国终将统一 [5] - 日本应当谨记借台湾生事就是给日本找事,中日交往源远流长 [6] 中美关系 - 美国不应幻想一边对华打压遏制一边与中国发展良好关系,这种"两面人"做法不利于双边关系稳定 [7] - 中国是全球禁毒政策最严格的国家,已应美方请求列管所有芬太尼类物质 [7] - 美国应从关税战、贸易战中复盘得失,中美经贸关系是相互对等的 [7] - 中美可以成为伙伴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冲突对抗不应成为选择 [8] 中俄关系 - 中俄友好的历史逻辑不变,双方开展全面战略协作最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9] - 中俄探索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是动荡世界中的恒量 [9] 中欧关系 - 中欧建交50年来贸易额从24亿美元增长到7800亿美元,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 [10]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 [10] - 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合作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 [10] 中印关系 - 中印互为最大邻国,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选择 [11] - 中印应坚持不以边界问题定义两国关系,不让具体分歧影响大局 [11] - 作为全球南方重要成员,中印有责任带头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1] 乌克兰危机 - 中方从危机爆发第一天起就主张对话谈判寻求政治解决 [12] - 冲突无法有赢家和平不会有输家,谈判桌是冲突的终点也是和平的起点 [12] - 安全是相互同等的,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不安全之上 [12] 科技创新 - 中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想象,从"两弹一星"到5G、量子计算、DeepSeek [14] - 外部无理打压从未停歇,但哪里有封锁哪里就有突围创新 [14] - 科学技术应是普惠共享的财富,中方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倡议 [14] 海外安全 - 2024年从高风险地区平安撤回1万多名中国公民,处理领保案件5万多起 [13] - 临近边境的缅北电诈园区已经全部清除,四国合力打击泰缅边境电诈 [13] - 2025年将围绕"三个一"建设海外平安中国体系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