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没料到,德法俄也没想到,中国石油如今已经“遥遥领先”了
搜狐财经· 2025-05-27 03:44
中国超深层油气开发突破 - 富满油田累计油气产量突破2000万吨,144口超8000米深井建成,满深702井以76天完钻8459米刷新全球纪录[1] - 塔里木盆地探明50亿吨油气储量,6000-10000米超深层资源量占全国总量80%以上[1] - 通过断控破碎体油藏注氮气驱等技术,7000米以深油藏采收率达国际先进水平1.5倍[1] 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 - 俄罗斯对华原油供应增至1250万吨/年,但中国保持沙特、伊拉克等国进口份额稳定在55%以上[3] - 构建多维保障体系:中亚管道年输气550亿立方米,中缅管道保障西南,LNG接收站覆盖沿海[3] - 原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72%以下,形成从勘探到炼化的完整技术链,关键装备100%国产化[5] 技术驱动的成本优势 - 富满油田钻探成本较初期下降40%,8500米深井施工周期压缩至80天[3] - 超深层油气具储量稳定、生产周期长优势,美国页岩油井深多低于3000米且单井衰减率70%[3] - 新增产量中超深层油气占比达65%,勘探技术向万米推进或带来储量数量级增长[5] 全球能源格局重塑 - 中国原油产量连续五年稳超2亿吨,新增产量中超深层占比持续攀升[5] - 形成"非对称优势":兼具全球最大买家议价能力与尖端开采技术输出实力[8] - 技术实力重新定义资源禀赋,超深层开发改变世界能源权力结构[5][8]
马克龙“能源牌”打砸了,中俄合作一路狂飙!
搜狐财经· 2025-05-26 21:16
国际能源格局变化 - 中俄能源合作成为全球能源格局的稳定因素,俄罗斯同意每年向中国增加供应250万吨石油并优化运输方案[10] -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1.08亿吨,占俄罗斯出口量50%,中俄贸易90%以上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10] - 中国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化,中东占主要份额,非洲和美洲也是重要供应地,2024年从美国进口原油仅占1.7%[12] 欧盟能源政策困境 - 法国提议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关税,但欧盟内部意见分裂,德国和匈牙利等国家依赖俄罗斯能源[3][4] - 德国工业受高能源成本影响,巴斯夫等企业将生产线迁至中国,法国电价涨至1欧元/度,马克龙支持率降至30%以下[15] - 欧盟内部存在双重标准,挪威石油公司使用俄罗斯油轮不受影响,保加利亚因反对制裁被罚款75亿欧元[16] 美国能源政策态度 - 美国议员2025年4月提出类似法案但未获白宫支持,因中美经贸关系紧密且美国能源企业从中俄贸易中获益[5][6] - 2023年中国反制美国关税时,特斯拉上海工厂和沃尔玛供应链受到冲击,埃克森美孚在俄罗斯远东项目持续运营[6] 中俄能源合作深化 - 俄罗斯自2014年起转向东方市场,与中国能源需求匹配,西伯利亚力量管道项目陆续推进[10] -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能源合作成为核心,俄罗斯正填补中国在石油焦和乙烷丙烷领域的美国缺口[12][18] 全球能源趋势 - 中国预计2025年占全球原油需求20%,与沙特、伊朗签订新合同并在非洲开发油田项目[17] - 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光伏和风电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俄罗斯因西方制裁全面转向东方市场[17][18]
不许购买俄石油?马克龙公开威胁制裁买家,结果成了一场笑话
搜狐财经· 2025-05-26 15:55
马克龙关税提议的失败 - 马克龙提出对中国、印度等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500%关税的提议缺乏实施基础,超出WTO合理范畴且需欧盟成员国一致同意[3] - 欧盟内部严重分裂,德国、匈牙利、意大利等国与俄罗斯能源合作从未中断,德国巴斯夫因本土能源成本高企将生产线迁至中国[3] - 美国未支持类似法案,因中美经贸深度融合且美国能源企业通过中俄贸易间接获利,如埃克森美孚在俄罗斯远东项目的合作[3] 中俄能源合作的韧性 - 俄罗斯同意将对中国石油年供应量增加250万吨,并通过哈萨克斯坦优化运输方案[4] -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1.08亿吨,占俄罗斯出口量的50%,中俄90%以上贸易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4] - 中国企业可通过注册在第三国的油轮运输规避欧盟关税,使西方制裁难以奏效[4] 中国能源安全布局 - 中国能源来源高度多元化,2024年俄罗斯原油占进口17%,中东地区占比超50%,非洲和美洲也是稳定供应地[6] -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仅占总进口量1.7%,液化天然气占5.4%,对美依赖度有限[6] - 中国正与俄罗斯合作提升乙烷丙烷产能,并研发替代原料降低对单一来源依赖[6] 欧洲能源危机现状 - 欧盟失去俄罗斯廉价天然气后工业成本飙升,德国巴斯夫因能源成本失去竞争力将生产线迁至中国[7] - 法国国内电价涨至每度1欧元,马克龙支持率跌破30%,制裁提议被视为转移国内矛盾手段[7] - 欧盟内部"双标"频发,挪威石油公司使用俄罗斯油轮,保加利亚因反对制裁被罚款75亿欧元[7] 全球能源格局变革 - 中国预计2025年占全球原油需求20%,正通过与沙特、伊朗等国签订新合同增强话语权[9] - 俄罗斯彻底转向东方,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能源合作成为核心动力[9] - 中国光伏、风电技术领先全球,加速新能源转型,西方单边制裁难以维持旧秩序[9]
强化自主资源能力,浙能集团等多家公司在世界燃气大会期间签订LNG长协
第一财经· 2025-05-26 13:27
"在天然气产业链构建层面,签署长协将稳定气源供应、平抑价格波动风险,并通过锁定长期量价机制,增强资源调配效率,保障下游需求的同 时降低采购成本,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广州燃气集团方面指出,稳定的长期气源还将为基础设施投资经营提供有力支撑,助推 产业链协同发展。 近年来,局部地区地缘冲突不断扰乱全球能源供应格局,能源安全和经济可负担性成为各国在制定能源决策时的首要考量。 近年来,局部地区地缘冲突不断扰乱全球能源供应格局,能源安全和经济可负担性成为各国在制定能源决策时的首要考量,而锁定长期量、价机 制的LNG长协便开始成为各国进口商的"香饽饽"。例如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二年,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就陆续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为 期27年、年供应400万吨的LNG长协,以锁定资源供应。城燃企业佛燃能源(002911.SZ)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与美国切尼尔能源签 署公司首份FOB(离岸交易)模式长协,预计2028年后起供,每年供应约4500万百万英热(约86万吨)LNG,为期20年。 在近日举办的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期间,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多家中国企业与海外石油天然气公司签订 ...
树立新型能源观 推动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5-26 08:51
新型能源观的核心框架 - 新型能源观需符合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核心遵循为"集约节约、自主可控;成本可控、普惠共享;市场主导、政府治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争取主动" [1][3] - 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1][6] - 能源自给率已达80%以上,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 [2] 能源发展成就与政治保障 - 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世界级能源工程建成,能源事业从封闭转向开放合作,全球治理从"参与"到"引领" [2] - 清洁能源技术和装备具备全球领先优势,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开辟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2][7] - 坚持党的领导是能源事业发展的核心保障,需毫不动摇贯彻 [2] 中国式现代化对能源的要求 - 需满足14亿人口规模下的能源需求总量与结构测算,结合"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战略 [3] - 能源供应需兼顾城镇化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可靠性、绿色低碳导向 [3] - 构建以可再生和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支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 新发展理念驱动能源转型 - 创新为第一动力,需加强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5][7] - 协调能源系统各环节,平衡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国内市场等关系 [5] - 绿色转型需深化供给侧改革,完善碳排放"双控"机制,助力"双碳"目标 [5] 能源革命实施路径 - 消费革命:坚持节能优先,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6] - 供给革命:建立煤、油、气、核、可再生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加大油气勘探开发 [6] - 技术革命:培育能源技术关联产业为增长点,分类推动创新 [6] 深化改革与数字融合 - 基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需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7] - 推动能源行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电网消纳能力 [7] - 发展氢能、储能、核能等新技术,推进能源互联网和智能电网建设 [8] 安全与发展统筹原则 - 能源安全风险外溢至资源、科技、经济等多领域,需系统协同应对 [9] - 提升能源系统韧性,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提高基础设施标准增强抗风险能力 [9] - 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9] 方法论与实践要求 -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能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提升民生福祉 [10] - 坚持自立自信,发挥制度优势端牢能源饭碗,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10] - 坚持开放共享,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绿色转型与国际合作 [11]
经济学家宋清辉:全球战略焦点转向 中东市场举足轻重
搜狐财经· 2025-05-26 05:11
香港与中东关系发展 - 香港与中东关系处于积极拓展阶段 香港正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和专业服务优势 成为中东资金进入内地及亚太市场的"门户" [1]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商贸代表团访问卡塔尔和科威特 此举是中美贸易战背景下中国企业寻求多元化市场的重要举措 [4] - 香港希望通过拓展中东市场减少对传统西方市场的依赖 为自身经济寻找新增长点 同时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4] 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 - 中东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地 对中国确保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多元化至关重要 [7] - 中东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地缘战略枢纽 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及全球贸易重要通道 [7] - 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 中东成为两国影响力较量的舞台 美国维护传统盟友体系 中国通过经济合作拓展影响力 [7] 中国与中东合作领域 - 中国与中东合作从传统能源贸易扩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高新科技、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航天等多个领域 [8] - 中国秉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 提供务实经济合作方案 在中东国家中获得较高信任度和合作意愿 [8] - 预计未来双方将实现深度融合 战略伙伴关系持续加强 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更广阔落地 [8] 香港的未来角色 - 香港应继续成为中东资金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户" 以及内地企业投资中东的"跳板" [9] - 香港与中东可在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专业服务等领域展开更多合作 [9] - 李家超认为中东之行成果丰硕 为香港带来更多商机 [10]
破局者瑞茂通:中国民企的全球化供应链突围样本
期货日报网· 2025-05-26 00:38
公司发展历程 - 2000年公司成立 以煤炭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业务 初期仅有几辆运输车 通过草根"韧劲"积累客户资源 [1] - 2002-2012年抓住煤炭行业"黄金十年"机遇 在国内业务发展同时开启海外"拓荒"之旅 [1] - 2009年抓住中国成为煤炭净进口国(1.03亿吨)的契机 进军航运和外贸市场 [2] - 2011年成立新加坡、印尼等海外子公司 迈出国际化第一步 [2] - 2012年成立航运公司 拓展航运业务 [2] - 2021年开始组建自有船队 2022年航运业务市场化运营 [5] - 2024年经营管理船舶达19艘 包括两艘Ultra-Max型散货船 [5] 国际化战略 - 业务覆盖30多个国家及地区 拥有57家全球办事机构 180多个供应链节点 [1] - 通过签订长期协议构建稳定货源渠道 如与印尼ABN公司合作 [3] - 2017年通过新加坡子公司加入印尼煤炭价格指数编委会 参与核心编制工作 [3] - 在新加坡获得普氏窗口交易资格 进入全球油品定价核心圈层 [4] - 实施人才本土化策略 海外员工中65%为当地招聘 高管团队本土化 [7] 业务布局与业绩 - 煤炭供应链为核心业务 2024年实现煤炭发运4,313.19万吨 其中国际业务3,892.68万吨(同比增长17.65%) [3] - 成为国内最大动力煤进口商 连续7年位列动力煤进口商前3名(民营企业第1名) [2] - 搭建覆盖东南亚、南美、北美、非洲、澳洲的物流网络 [2] - 延伸至农产品领域 2024年投产年加工120万吨大豆的加工厂 [4] - 航运业务成为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 通过自有船队降低物流成本 [5] 经营策略 - 坚持长期主义 追求稳定增长 避免盲目进入新兴市场 [8] - 注重风险管理 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的风控体系 [8] - 实施多元化策略 避免业务过度集中于单一国家 [8] - 通过领导力学院和大宗商品供应链学院培养国际化人才 [7] - 航运业务采取灵活经营模式 降本增效 [6]
特大喜讯!美国没料到,普京突然出手,一举轰动全球舆论
搜狐财经· 2025-05-24 08:58
能源供应合作 - 俄罗斯宣布年内对华石油供应量再增250万吨,并承诺按需供应,打破美国能源围堵 [1] - 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从十年前日均50万桶跃升至200万桶,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近20%,成为第一大供应国 [1] - 能源运输多元化通过中俄原油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和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实现 [1] 价格与结算优势 - 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协议价为48美元/桶,较国际油价83美元/桶折扣超40% [3] - 2025年前四个月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83%,首次超过卢布 [3] -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上线"俄油人民币现货交易",首单8万吨原油以每桶496.8元成交,较纽约油价低7% [5] 能源安全与多元化 - 中国原油进口量中非美国来源占比超98%,彻底摆脱对单一国家的依赖 [5] - 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可满足全国三个月需求,形成应急保障 [3] - 中国推动中东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削弱美元主导地位,并与非洲安哥拉签署25年石油开采权协议保障长期供应 [3] 天然气领域进展 - 2024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中,俄罗斯管道气占比首次超过中东液化天然气,成为最大来源 [3] - 中亚多条管道与南海深海钻井技术突破,使中国陆海天然气进口渠道均衡发展 [3] 技术与高端制造 - 中国向俄罗斯出口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精度达头发丝的1/30,可加工导弹外壳等精密部件 [5] - 荷兰ASML公司继续对华出口7纳米芯片制造设备,凸显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反制能力 [5] 全球能源格局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达100万桶/日,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贡献主要增量 [7] - 中俄从资源合作升级为战略协同,俄罗斯副外长表示美俄谈判细节将同步共享中方 [7]
美国总统特朗普: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如果我们为驻军提供的能源不可靠,无论是在前线部署还是国内,我们都将陷入危险之中。因此,拥有快速部署的小型模块化核能力非常重要。
快讯· 2025-05-23 18:14
美国总统特朗普:能源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如果我们为驻军提供的能源不可靠,无论是在前线部署还是 国内,我们都将陷入危险之中。因此,拥有快速部署的小型模块化核能力非常重要。 ...
【石化化工交运】IEA、EIA上调原油需求预期,关注OPEC+增产进展——行业日报第67期(20250521)(赵乃迪/胡星月)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2 14:29
原油需求预期 - IEA将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上调1万桶/日至74万桶/日 但强调贸易不确定性、经济增长放缓和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对需求的抑制效应 [3] - 新兴经济体是原油需求增长主要驱动力 预计25年增加86万桶/日 26年增加100万桶/日 而经合组织国家需求加速下降 25、26年分别减少12万桶/日和24万桶/日 [3] - EIA预计25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138万桶/日 较上月预测上调3万桶/日 [3] 原油供给情况 - IEA预计美国页岩油产量增速将放缓 美国页岩油独立生产商计划削减钻机数量 并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期下调9% [3] - IEA预计25、26年美国原油供应量增幅分别为44万桶/日和18万桶/日 美国页岩油增产放缓有望部分抵消全球原油供给增长带来的冲击 [3] - OPEC将25年非OPEC+国家产量增长预期下调10万桶/日至81万桶/日 [4] OPEC+产量动态 - 4月OPEC+总产量为4091.6万桶/日 较上月下降10.6万桶/日 主要受伊朗、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产量下降影响 [4] - OPEC+计划6月产量增加41.1万桶/日 但实际增产量可能低于计划值 [4] - IEA预计若计入OPEC+6月产量计划 OPEC+今年产量将增加31万桶/日 2026年增加15万桶/日 [4] 中国能源企业动态 - "三桶油"响应国家"增储上产"号召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2025年上游资本开支计划分别为2100、767、1300亿元 [5] - 预计"三桶油"油气当量产量分别增长1.6%、1.3%、5.9% [5] - 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背景下 持续看好"三桶油"及下属油服企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