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

搜索文档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在辽宁大连完成
人民网· 2025-07-30 01:31
绿色氨燃料加注突破 - 全球首次绿色船用氨燃料加注作业在大连完成 标志着我国绿色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1] - 大连成为全球首个具备生物燃料、绿色甲醇、LNG及绿色氨燃料等船用替代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 [1] - 氨燃料凭借零碳属性、储运经济性和技术成熟性成为航运业实现经营排放目标的重要替代燃料 [1] 技术细节与实施主体 - 加注作业由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实施 该公司曾完成国内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加注、首单灰色氨燃料加注及东北首单绿色甲醇加注 [2] - 受注船舶为5500HP氨动力港口作业船 搭载自主研发氨气双燃料发动机等核心设备 最大氨能替代比例达91% [2] - 绿色氨燃料由远景科技集团提供 采用100%绿色电力制备 是全球首个获认证的绿氨产品 [2] 产业影响与区域优势 - 绿色氨燃料大规模应用将为零碳排放提供解决方案 推动全球航运业向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3] - 东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拥有丰富风光资源和生物质秸秆资源 是全国主要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生产基地 [3] - 大连地处东北亚航运枢纽 背靠绿色产业腹地 是连接氢氨醇产业链上下游的重要纽带 [3]
对英国能源政策指手画脚,特朗普批斯塔默:你们的石油税太高了
搜狐财经· 2025-07-29 20:45
能源政策分歧 - 特朗普敦促英国降低对石油公司的税收,以激励北海石油开采,认为高税率阻碍行业发展 [1] - 特朗普批评风力发电,称其为"非常糟糕且昂贵的能源形式",并反对在美国建造风车 [1][5] - 英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将陆上风电装机量增加一倍,海上风电装机量增加三倍多至50GW [2] -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从2014年的19.1%上升至2023年的46.4%,风电占比从9.3%上升至28% [2] 能源结构现状 - 2024年英国风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约29%,天然气发电量约占25% [2] - 英国工党政府承诺停止发放新的北海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许可,但保留现有许可 [2] - 英国政府2023年将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暴利税"从35%提高到38%,行业总税率达78% [2] 贸易协议进展 - 英美5月达成贸易协议,英国在进口美国农产品方面让步,换取美国降低对英国汽车出口关税 [6] - 美国保留10%的基准关税,双方将讨论正式敲定和落实贸易协议 [6][7] 能源技术争议 - 特朗普声称风力发电机叶片在8年内会因盐分侵蚀腐烂,但实际使用寿命约为30年且90%可回收 [5] - 特朗普称风力涡轮机噪音"杀死"鲸鱼,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无科学证据支持 [5]
中国化学董事长莫鼎革会见纳米比亚海芬氢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尔科?拉菲内蒂
证券时报网· 2025-07-29 14:57
公司合作 - 中国化学董事长莫鼎革会见纳米比亚海芬氢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尔科·拉菲内蒂 [1] - 双方就深化纳米比亚绿色能源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1] - 中国化学所属七化建与海芬氢能公司签署纳米比亚海芬氢能项目合同 [1] 项目细节 - 项目涉及年产240万吨绿氨装置的FEED+EPC合同 [1]
香港中华煤气与香港科技园公司携手开创氢能充电新时代 建设全港首个公众电动车自动氢能充电系统
格隆汇· 2025-07-28 08:56
项目概述 - 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与香港科技园公司合作建设全港首个公众电动车自动氢能充电系统,项目位于香港科学园,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启用[1] - 系统由煤气公司承建,香港科技园公司负责营运和管理,包括抽氢、发电、储能及电力控制设备,直接从燃气管网提取纯度超过99.97%的氢气[1][3] - 系统每天可生产12公斤氢气,足够供应五个7 kW电动车充电桩运作,全程自动化且零二氧化碳排放[3][30] 技术细节 - 系统利用煤气公司成熟的氢气提取和储存技术,从燃气管网中提取氢气供氢燃料电池发电[3][4] - 煤气公司供应的燃气中约50%为氢气,公司拥有超过160年的氢气处理经验[4] - 系统配备储能设备以确保充电站电力稳定[3] 合作方表态 - 煤气公司常务董事黄维义表示项目成功后可将技术复制到其他应用场景,推广氢能设施及燃料电池系统应用[4][17] - 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黄克强指出项目展现氢能在电动车充电的应用潜力,推动绿色交通转型,并希望成为氢能基础设施扩展的催化剂[4][19] -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强调项目为利用本地煤气网路发展氢能应用提供技术示范,符合《香港氢能发展策略》[4][14] 项目意义 - 项目是香港氢能充电的示范基地,标志着香港在绿色能源及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1] - 香港科技园公司作为全港首个承诺2045年"净零排放"的法定机构,通过该项目将创新科技转化为减碳方案[4] - 项目为香港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推动氢能基础设施扩展[4][19] 项目进展 - 合作协议由煤气公司营运总裁郑晓光与香港科技园公司首席营运总监麦善鸣签署[8] - 项目启动仪式有多位政府官员及企业高管出席,包括环境及生态局局长、立法会议员及机电工程署代表[11] - 系统将设置于香港科学园区内,从现有燃气管网提取氢气供应充电桩[32]
中欧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三省试点分布式绿证核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08:51
碳中和政策 - 中欧联合声明重申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涵盖七大合作方向包括全面落实气候协定目标 强化系统政策与务实行动 支持2025年COP30大会 加速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与绿色技术流动 加强气候适应行动 提交覆盖全经济范围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深化能源转型及碳市场双边合作[4] - 国家能源局在浙江 河南 广东三省试点分布式绿证核发 方案明确六方面内容包括项目建档立卡 加强计量装置管理 电量数据归集 按电量用途核发绿证 规范划转绿证及建立地方电网信息交互机制 按照先行先试原则探索分布式项目绿证核发[5] - 气象部门建立短期中期长期高温预报预测体系 针对高温天气过程研发新能源发电条件预报 电力负荷气象条件预报等服务产品 提示电力行业采取错峰及跨区调度等措施减轻高温对社会用电影响[6] 地方动态 - 上海宝山区发布四方面15项绿色低碳业务场景合作项目 覆盖产业市政建筑港口等重点领域及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等区域 内容包括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 科学配置储能资源 实施工业遗址低碳改造 提升园区碳汇能力 推动碳账户加金融场景落地[7] 企业实践 - 全国碳市场运行四周年累计成交量破6.7亿吨 成交额460亿元 2025年首次扩围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 新增单向竞价交易方式 未来将持续推动市场机制发展与完善以发挥政策工具作用[7] - 全国碳市场扩容的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同时受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覆盖 需加速开展绿电应用推广与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精准摸底等基础性工作以提升产品绿色竞争力[7]
研判2025!中国废弃油脂回收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国家政策的持续推动,废弃油脂回收行业有望持续发展[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8 01:0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废弃油脂回收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77.36亿元增长至2024年220亿元 [1][15] - 2024年废弃油脂产量达到832万吨 同比上涨4% [13] - 行业增长得益于国家环保政策支持及生物燃料需求提升 [1][15] 政策环境 - 国务院2024年3月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提出发展以废弃油脂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 [1][6] - 国家发改委2023年10月发布指导意见 鼓励以废弃油脂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 [6] - 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2月提出提升废弃油脂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水平 [4][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来源以餐饮行业为主 包括餐厅、食堂和食品加工厂 [7] - 中游为废弃油脂回收处理环节 [7] - 下游应用包括生物能源、化工和饲料领域 [7] 下游需求与出口情况 - 生物柴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领域 行业以出口为主 [11] - 2023年中国生物柴油出口量达195.0万吨 较2015年1.8万吨大幅增长 [11] - 2024年生物柴油出口量同比下降43% 2025年1-5月出口量31.5万吨同比下降47.9% [11] 行业竞争格局 - 国际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 [17]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山高环能、天基生物、卓越新能、朗坤科技等 [2][17] - 山高环能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4.21% 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增长222.23% [18] - 卓越新能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09亿元同比下降18.39% 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增长111.22% [20]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餐饮行业持续增长 2025年1-5月餐饮收入22772.6亿元同比上涨5% [9] - 中餐烹饪方式导致餐厨垃圾中含油量高 2024年植物油食用消费量3740万吨较2001年增长1.9倍 [13] - 国家政策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 提升废弃油脂能源化水平 [4][6]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 餐饮行业发展带动废弃油脂产生量增加 [22] - 技术创新方向包括超临界流体技术、生物电化学系统和区块链溯源应用 [23] - 环保要求提升推动企业采用更环保技术设备 [25] - 市场竞争加剧 可能通过兼并收购提高行业集中度 [26]
2024年全球人均收入前5城市:悉尼第5,新加坡第3,中国排第几呢?
搜狐财经· 2025-07-27 17:32
全球高人均收入城市排名及产业分析 核心观点 - 2024年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集中在金融、科技、能源和高端制造领域,产业优势和政策设计是核心驱动力 [1] - 苏黎世、旧金山湾区、新加坡、奥斯陆和悉尼位列前五,人均年收入均超9.6万美元 [3][5][7][9][10] - 中国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4万美元,未进入全球前20,但经济规模和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 [11] 分城市产业分析 苏黎世(第一名) - 金融业贡献当地GDP超40%,瑞银、瑞信等国际银行总部聚集 [3] - 精密制造业(钟表、医药)利润率高,推动居民收入达12.5万美元/年 [3] 旧金山湾区(第二名) - 科技巨头(苹果、谷歌、Meta)聚集,软件工程师平均年薪23万美元,远超全美水平 [5] - 风险投资和初创企业孵化创造高薪岗位,人均年收入11.8万美元 [5] 新加坡(第三名) -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14%,渣打、花旗等银行设立亚太总部 [7] - 高端制造业(电子、化工)人均产出全球领先,政府"技能创前程"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人均年收入10.2万美元 [7] 奥斯陆(第四名) - 北海油田开发积累主权财富基金,居民人均能源分红1.2万美元/年 [9] - 绿色经济转型(海上风电、氢能)创造高薪岗位,人均年收入9.9万美元 [9] 悉尼(第五名) - 资源出口(铁矿石、煤炭)和服务业(金融、旅游)形成多元化收入结构 [10] - 矿业工程师平均年薪12万美元,金融分析师年薪超15万澳元,最低工资标准24.1澳元/小时 [10] 上海 - 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4万美元(88366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 [11] - 金融、科技、制造业全面发展,但人口基数大制约人均收入排名 [11] 全球收入差距 - 百慕大人均GDP13.9万美元,布隆迪仅150美元,差距达926倍 [10] - 旧金山湾区无家可归者数量同比增长15%,反映高收入与贫困并存现象 [10] 未来趋势 - 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发展可能重塑全球财富版图 [11] - 劳动力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和分配机制完善是城市繁荣关键 [11]
欧洲高温危机,我国新疆特高压却赢麻了,0.01秒实现直达安徽
搜狐财经· 2025-07-27 17:32
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超高压电网工程 工程概况 -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建成总长4200公里的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工程,被称为"电力巨龙" [3] - 工程耗时15年,投资规模达上百亿元人民币 [3] - 建设过程中铺设48万平方米草方格固沙,面积相当于67个标准足球场 [5] 经济效益 - 工程投运后,且末县通过售电年增税收2-3亿元,接近其2024年全年财政收入 [5] - 南疆地区工业用电价格降至0.45元/度,年省企业成本上亿元 [5] - 预计带动283亿元产业投资,创造8000+就业岗位 [7] 资源开发潜力 - 激活沙漠地区5600亿立方米页岩气、1.36亿吨原油、70+吨黄金及33种矿产资源 [7] - 配套建设全球首个±1100千伏特高压工程,实现新疆-安徽3000公里电力输送 [9] 战略意义 -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是中欧班列枢纽和中巴经济走廊节点 [9] - 电力基础设施将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形成"新疆制造"全球物流网络 [9] - 工程体现中国在偏远地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的长期规划能力 [11] 中外电力基建对比 - 欧洲多国面临40℃高温导致电力短缺,基础供电能力受挑战 [1] - 中国实现全年24小时不间断供电,电网覆盖率达99%以上 [11] - 超高压输电技术领先全球,建设标准远超国际水平 [3][9]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7
2025-07-27 11:26
公司业务结构 - 公司主要有永磁、软磁和电感三大业务板块 [2] - 永磁铁氧体板块产能5万吨,技术和规模居行业前列,产品用于汽车、变频家电等领域 [2] - 软磁产业链布局初具规模,安徽金寨生产基地有近万软磁粉芯产能,泰国软磁工厂在建,应用于车载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等 [2] - 电感业务是近年新业务,芯片电感进入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 [2] 永磁铁氧体业务 - 永磁铁氧体下游需求将稳定增长,源于技术迭代适应性、成本优势不可替代性、应用场景延展性 [3] - 永磁铁氧体保持高毛利率,原因是技术优势、成本控制、市场策略与客户结构 [4] - 国家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公司永磁铁氧体业务基本无影响,仅出口业务海关质检流程增加 [5] 软磁业务 - 软磁产品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模块及充电桩等 [6] - 未来软磁产业链围绕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包括建立海外本地化生产基地、开发高精度高频化芯片电感、深化与头部客户合作、拓展增量市场 [6] 电感业务 - 公司着力开发芯片电感和车载电感,芯片电感已小批量交付,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且多款产品在测试 [7] - 芯片电感业务较快突破,原因是材料技术积累、战略资源倾斜、生态位卡位 [8]
英媒:中国正在主导清洁能源供应链
环球网资讯· 2025-07-25 22:40
清洁能源领域中国主导地位 - 特朗普关税政策主要针对中国但无法阻止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主导地位 [1] - 中国在清洁能源竞赛中长期领先全球到2024年清洁能源技术对GDP贡献率超过10% [1] - 美国在清洁能源发展上倒退转向化石燃料与中国形成鲜明对比 [1] 中国清洁能源投资规模 - 2024年清洁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虽低于2023年的40%但仍保持巨额投资 [2] - 过去一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销售和投资额达13.6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球其他地区化石燃料总支出或沙特全国经济规模 [2] - 中国主导清洁能源供应链并扩大在新兴经济体影响力未来可能主导全球能源市场 [2] 中国清洁能源技术突破 - 中国接近商用钍反应堆技术突破钍储量丰富且燃料效力可达铀的200倍 [2] - 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钍基熔盐堆加钍实验且不中断能源生产 [2] - 中国核聚变项目EAST创造新世界纪录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等离子体运行 [2] 中国与欧盟气候合作 - 中国与欧盟发表联合声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未提及美国但暗示其气候政策倒退 [2][3] - 中国已制定雄心勃勃的长期政策应对碳排放 [2] - 中欧联合声明被视为全球气候领导力重振的信号 [3] 中国清洁能源全球影响力 - 中国成为制造和销售清洁能源技术设备的全球领跑者得益于政府长期支持 [3] - 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多个国家销售并在泰国土耳其巴西等地设厂组装 [3] - 从米兰到孟买的汽车展厅均销售中国制造电动汽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