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

搜索文档
深圳百企齐聚前海,共探赴港上市新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5-19 14:37
活动概况 - 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联合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在前海举办"星耀鹏城"赴港上市培训会 百余家深圳企业代表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参与 [1] - 活动由深圳市委金融办 深圳证监局 前海管理局 宝安区政府等单位指导 [1] - 深证企服中心率先召开赴港上市闭门交流会 7家深圳上市后备企业高管与港交所专家直接交流 宝安区 南山区上市部门负责人参与 [3] 港股市场动态 - 2025年第一季度消费和工业行业发行人引领港股IPO市场 [3] - 科技及人工智能发行人可利用港股流动性实现再融资 "A+H"上市预计成为2025年关键主题 [3] - 香港上市流程清晰透明 为创新科技企业提供融资路径 特别介绍科企专线 18A章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和18C章节(特专科技公司) [3]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4] - 2024年10月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推出针对符合资格A股公司的快速审批时间表 [4] - 2024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支持优质中概股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4] - 香港已成为A股公司境外融资及中概股回流首选平台 [4] 专业机构观点 - 中信建投 松禾资本 启赋资本 华商律所 毕马威等机构代表探讨港股IPO最新动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4] - 讨论焦点包括审计实操 募集资金管理 港股再融资 港股上市备案规范性要求 港股与A股财务会计处理差异等 [4] 后续服务规划 - 深证企服中心将持续整合深港资源 为企业提供上市辅导 融资对接等全周期服务 [4] - 搭建深港金融合作桥梁 助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4]
港交所陆琛健:港交所创新上市机制为港股市场发展注入新动能
搜狐财经· 2025-05-19 12:06
港交所上市机制创新 - 港交所动态创新上市机制 包括8A章节 18A章节 18C章节及最新科企专线 为港股市场注入新动能 [1][2] - 科企专线优化生物科技公司及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流程 [1][4] 香港资本市场优势 - 香港资本市场具备更便捷再融资通道 更宽松募集资金监管环境 更丰富全球并购手段 更多元人才激励方式 [1][4] - 18C章节适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先进硬件及软件 先进材料 新能源及节能环保 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领域 [1][4] 企业上市策略与经验 - 港股IPO需考虑发行窗口选择 公司长期发展愿景和逻辑 投资者结构等多维度因素 [1][4] - 晶泰控股作为港股18C规则下首家公司 其经验显示18C制度对全国资本市场和特专科技产业产生积极作用 [1][4] 中概股回流与境外上市备案 - 中概股回流香港以双重主要上市及二次上市为主要方式 [1][4] - 境内企业境外上市需关注备案主体 备案时限 安全审查 保密要求 出资情况等新规要求 [1][4] 深圳企业支持措施 - 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深港两地资源优势 提供上市培育 融资对接等全周期服务 [1][4] - 支持深圳企业融入全球经济 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规范发展 [1][4]
“星耀鹏城”赴港上市培训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人民网· 2025-05-19 11:28
下午,赴港上市培训活动正式举办。宝安区企业服务中心杨海栋主任致辞介绍,宝安区精准服务企业, 常态化开展上市培育活动,构建诉求多层级快速协调处理机制,全力扫清企业上市障碍;同时,通过建 立上市培育库、优化企业培育体系,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活动现场,港交所上市服务部副总裁陆琛健对港交所市场动态及上市政策进行深入解读。中信建投证券 投资银行委员会执行总经理赵旭带来A股上市公司香港上市的专题分享。港交所上市企业晶泰控股融资 副总裁何飞宏则分享了港股18C规则相关的宝贵经验。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人民网深圳5月19日电 (刘森君)5月16日,深圳市深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深证企服")联合深圳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服务机构,在前海举办"星耀鹏城"赴港上市培训会。百余家意向赴港上市的深圳企 业代表、私募基金管理人参与活动。 当日上午,深证企服率先召开赴港上市闭门交流会。7家深圳市上市后备企业高管与会交流,港交所专 家针对企业代表的提问一一解答,并建立起后续持续对接与沟通的渠道。 深度共话环节,来自投资机构、律所等的多位嘉宾,围绕"港股IPO最新动向带给企业及投资机构的机 遇及挑战"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深证 ...
宁德时代赴港IPO,机构下单金额突破3000多亿
36氪· 2025-05-16 15:21
港股IPO概况 - 宁德时代将于5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招股期为5月12日至15日,中签结果于5月19日公布 [1] - 公司计划发行1.179亿股H股,发行价上限263港元/股(约243元人民币),预计募资307.18亿港元(约290亿元人民币) [1] - 若行使超额配售权,最大发行量达1.56亿股,募资额增至353亿港元(约325亿元人民币),成为近3年港股最大IPO项目 [1] - H股发行价较A股折价6%-11%,反映公司对市场吸引力的信心 [1] - 港股发行股份仅占扩大后股本的2.61%,原有股东股权稀释有限 [1] 股东结构与投资者认购 - IPO前董事长曾毓群持股23.27%,其他主要股东持股10.66%、6.45%、4.58%,A股公众股东占55.04% [2] - IPO后曾毓群持股稀释至22.66%,H股股东占比2.61% [2] - 65.7%股份由23名基石投资者认购,总额188亿元人民币,前三大投资方为中石化(36亿元)、科威特投资局(36亿元)、高瓴资本(14亿元) [2] - 散户认购金额超1400亿港元(1292亿元人民币),非基石机构与散户合计认购超5300亿港元(4892亿元人民币) [2] - 根据港交所规则,散户最终获配比例可能从10%上调至17.5% [3] 募资用途与财务状况 - 90%募资将投入匈牙利储能项目,其中一期投资27亿欧元(218亿元人民币)计划2025年完工,二期投资21亿欧元(169亿元人民币) [3] - 截至2024年底已投入7亿欧元(56亿元人民币) [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328.68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2863亿元人民币,资金充裕 [3] - 港股IPO主要目的为打通国际融资渠道并建立海外业务跳板 [3] 行业竞争格局 - 欧洲市场缺乏本土强势电池厂商,国内二三线厂商资源不足,宁德时代成为欧盟车企供应链的优先选择 [4] - 欧盟《电池法案》要求本土化生产,进一步巩固宁德时代在欧洲的竞争优势 [4]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可能挤压其他港股电池厂商融资空间,加剧行业分化 [5]
剑桥科技赴港IPO:前五大供应商数据“打架” 前次募投项目“非变即延”耗时五年仍未完工
新浪证券· 2025-05-16 10:44
港股IPO与募投项目 - 公司计划港股IPO募资用于提升光模块、宽带及无线解决方案产能、研发及补充营运资金,但具体金额未公布 [2] - 港股IPO募投项目与2017年定增募投项目存在重叠,后者经历两次延期一次变更后耗时五年仍未完工 [2][3][4] - 原定增项目"高速光模块及5G无线通信网络光模块项目"建设周期1年,但延期至2024年4月仍未完成,后变更为"光电子技术智造基地项目" [3][4][5] - 新项目累计投入4.94亿元,含原项目已用资金3.56亿元,投资进度77.08%,预计2026年1月达产 [5] - 港股IPO计划新增800G/1.6T光模块产能,而定增项目原规划为100G/200G/400G及5G光模块产能 [6] 财务数据差异 - 港股招股书与年报披露的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存在差异:2022年相差0.67亿元(招股书11.31亿vs年报10.64亿),2024年相差1.23亿元(招股书10.89亿vs年报9.66亿) [8][9]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差异:2022年招股书34.0% vs年报31.91%,2024年招股书38.8% vs年报32.92% [8][9] - 差异非统计口径导致,因前五大客户数据吻合(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招股书74.9%与年报一致) [9] 股东减持与公司回应 - 控股股东CIG开曼及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3%股份(804万股),实控人承诺每年减持不超过持股25% [11][12] - 公司称减持系股东自身需求,与港股发行无直接关联,且不会导致控制权变更 [12] - 2022年11月至2024年10月实控人已累计减持套现3.83亿元 [13] 经营业绩波动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7.86亿元(+29.66%)、30.87亿元(-18.46%)、36.52亿元(+18.31%) [2]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1亿元(+154.93%)、0.95亿元(-44.59%)、1.67亿元(+75.42%) [2]
讯众股份三闯IPO:现金流告急、诉讼缠身与CPaaS依赖症多重围城
新浪证券· 2025-05-16 03:19
讯众股份作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在经历了多次A股上市失败及并购未果后,再次转战港股IPO。尽 管其业务定位为云通信服务提供商,但综合其财务数据、业务模式及历史问题,本次港股IPO潜藏多重 风险。 财务风险与流动性危机 2024年11月,北京亚康因买卖合同纠纷提起诉讼,要求讯众股份退还6540万元款项。尽管公司反诉主张 合同无效,但案件尚未判决,若败诉可能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并影响投资者信心。 股权分散与控制权隐患 实际控制人朴圣根直接持股27.36%,发行后降至21.3%,股权结构分散。北交所在2022年问询中曾质疑 其控制权稳定性,指出若主要股东形成一致行动关系,可能削弱实际控制人影响力。此外,公司多次配 股融资导致股权稀释,未来治理稳定性存疑。 行业竞争与技术迭代压力 中国云通信市场竞争激烈,2023年市场CR5占比仅20.9%,讯众股份以1.8%的份额排名第四。行业技术 迭代迅速,CPaaS业务面临UCaaS(统一通信服务)和CCaaS(云联络中心)的替代风险,而公司在研 发投入上逐年缩减(2024年研发费用占比仅4.1%),可能难以应对技术升级需求。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自2016年起连续八年为负,累 ...
挚达科技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快讯· 2025-05-15 12:04
挚达科技港股IPO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 - 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0,627,1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24名股东拟将所持合计53,809,907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 [1] - 境内未上市股份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1] -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已发布相关备案通知书 [1]
500亿美元!宁德时代爆了!
鑫椤锂电· 2025-05-15 06:01
关注公众号,点击公众号主页右上角" ··· ",设置星标 "⭐" ,关注 鑫椤锂电 资讯~ 宁德时代方面表示, 本次募资所得的90%将投向匈牙利项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设, 进一步提升本地化供 应能力。目前宁德时代海外布局的产能主要包括德国工厂、匈牙利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的西班牙工厂 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 本文来源:储能前沿 宁德时代于2月11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A1申请文件,3月25日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创 近年境外发行备案最快纪录。按照5月20日上市计算,宁德时代从申报到上市仅3月余。 宁德时代2024年营收为3620.13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减少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为507.45亿元,同比增加15.01%。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净利润依然可观,但宁德时代在去年的营收 是自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宁德时代的港股IPO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目前展现出极高的市场热度。 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宁德时代营收为847.05亿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6.18%;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9.63亿元,同比增加32.85%;综合毛利率达24. ...
港股IPO磁吸效应显现:融资激增198.33%,“科企专线”重塑上市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4 11:11
港股IPO市场概况 - 宁德时代港股公开发售获机构下单超500亿美元(折合3902亿港元),剔除基石认购部分超额认购30倍,有望成为全球年度最大IPO [1] - 2024年港股完成70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超870亿港元 2025年至今21家企业完成首发,募集资金234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3% [1] - 截至5月14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1463.77亿港元,同比大增321.52% 其中IPO融资额234.72亿港元,同比增长198.33% [7] 港股IPO结构特征 - 形成"新经济企业首发"与"A股企业回流"双轮驱动格局 行业分布以消费者服务、有色金属、医药生物、高科技等为主,新消费+科技类公司占主流 [11][13] - 2025年21家IPO企业中:11家融资超7亿港元,9家超10亿港元,4家超20亿港元 前三名为蜜雪集团(39.73亿港元)、赤峰黄金(32.45亿港元)、南山铝业国际(23.79亿港元) [8] - 蜜雪集团以5258倍认购倍数、1.84万亿港元认购金额刷新港股新股认购纪录 [9] 新股表现数据 - 21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11.83% 7只涨幅超20%,4只超40% 涨幅前三:映恩生物(116.70%)、蜜雪集团(43.21%)、布鲁可(40.03%) [9] - 上市首日破发率23.81%,显著低于2024年全年平均破发率34.29% [10] 港交所制度创新 - 推出"科企专线"为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 允许18A/18C章公司以保密形式提交申请,减轻技术泄露风险 [5][6] - 同步更新《新上市申请人指南》:符合18A/18C章公司自动满足同股不同权架构要求,降低科技企业股权设计难度 [7] - 新增18A/18C章节后,为"A+H"上市开辟快速通道 目前"处理中"拟上市企业逾150家 [1][13] A股企业回流趋势 - 宁德时代、江波龙、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A股大市值企业计划赴港上市 2025年4月单月披露港股上市计划公司数量及市值总和已超一季度 [13] - 中信证券预计A股公司港股发行潮将集中在2025年下半年 香港交易所表示市场结构正从金融地产转向互联网新经济主导 [13]
破发连亏股迈威生物董事长被立案 回应称无碍港股IPO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03:02
公司治理事件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因涉嫌短线交易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 - 该调查针对个人行为 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1] 资本市场活动 - 公司正处于冲刺港股上市的关键期 拟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 - 公司回应称该立案事件对港股上市计划不会有任何影响[2] - 目前公司处于破发状态[2] 首次公开发行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月18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发行数量9990万股 发行价格34.80元/股[2] - 募集资金总额34.77亿元 募集资金净额33.03亿元 比原计划多3.23亿元[2] - 发行费用合计1.85亿元 保荐机构海通证券获得保荐承销费1.55亿元[2] - 海通创新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战略配售287.3563万股 获配金额9999.9992万元 限售期24个月[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0.45亿元 同比下降33.70%[3] - 202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2亿元 上年同期为-2.01亿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2.93亿元 上年同期为-2.18亿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17亿元 上年同期为-3.31亿元[3][4] - 2024年营业收入2.00亿元 同比增长56.28%[5][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4亿元 上年同期为-10.53亿元[5][6] - 2024年扣非净利润-10.70亿元 上年同期为-10.60亿元[5][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56亿元 上年同期为-7.83亿元[5][6] 历史亏损情况 - 公司已连续8年1期亏损[3] - 2017年至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2.25亿元、-9.28亿元、-6.43亿元、-7.70亿元、-9.55亿元、-10.53亿元[7][9] - 公司表示由于研发投入大、时间长 难以预计扭亏时间[9] 业务发展 - 原计划募集资金29.80亿元用于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抗体药物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