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

搜索文档
长春高新:“三驾马车”驱动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9-28 16:04
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向创新化、多元化升级的浪潮中,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长春高新")凭借对细分赛道的精准把控,勾勒出生长激素、多元商业化创新产品、新药"出海"授 权"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全新格局。 今年9月份,长春高新旗下核心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与丹麦ALK- AbellóA/S公司(以下简称"ALK")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俗称脱敏治疗)产品合作,将在 中国联合开发并商业化ALK的屋尘螨(HDM)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并获得ALK自主开发的3款 产品在中国大陆范围内的独家代理权益。 "脱敏,是我们全力进军免疫与呼吸领域的关键一步,是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未来,金赛药业 力争跻身中国呼吸领域第一梯队。"长春高新总经理,金赛药业创始人、总经理、首席科学家金磊对 《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竞争激烈的生物医药领域,如何通过研发创新实现攻势突破、通过多元化与资本运作稳固防线、通过 国际化布局实现护城河延展,是长春高新面临的三道命题。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长春高新,探 寻公司攻与守的博弈之道。 创新为本 筑牢发展基石 创新研发是企业生存 ...
长春高新(000661):与ALK合作,有望开启中国脱敏新时代
天风证券· 2025-09-24 12: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5] 核心观点 - 长春金赛药业与ALK-Abelló A/S达成脱敏治疗产品合作协议 引进3款产品并获中国大陆独家代理权益至2039年12月31日 [1][2] - 合作产品包括2款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和1款过敏原诊断皮肤点刺试剂盒 具体为安脱达®皮下注射制剂 安刺®皮肤点刺试剂盒和ACARIZAX®舌下片 [2] - 金赛药业将支付首付款3270万欧元 注册里程碑4000万欧元及销售里程碑1.05亿欧元 并承担主要临床开发和营销费用 [2] - 中国尘螨过敏患者人群全球最大 但当前接受脱敏治疗患者不足100万人 存在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3] - 合作有望与公司生长激素产品形成协同效应 横向拓展产品线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96亿元/141.92亿元/151.61亿元(2025年前值194.88亿元 2026年前值204.25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9亿元/25.45亿元/28.09亿元(2025年前值64.24亿元 2026年前值63.86亿元) [3] - 2025年预计EPS为5.86元/股 2026年6.24元/股 2027年6.88元/股 [4] - 毛利率保持稳定:2025E 85.74% 2026E 85.81% 2027E 85.90% [11] - ROE呈下降趋势:2025E 9.60% 2026E 9.62% 2027E 9.53% [11]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120.5元 [5] - 市盈率:2025E 20.58倍 2026E 19.31倍 2027E 17.50倍 [4] - 市净率:2025E 1.98倍 2026E 1.86倍 2027E 1.67倍 [4] - EV/EBITDA:2025E 11.18倍 2026E 10.11倍 2027E 9.25倍 [4] 公司基本数据 - A股总股本407.94百万股 流通A股股本399.62百万股 [6] - A股总市值49,156.47百万元 流通A股市值48,154.74百万元 [6] - 每股净资产55.98元 资产负债率18.75% [6] - 一年内股价波动区间79.76元至135.50元 [6]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还能靠什么翻身
华夏时报· 2025-09-20 01:18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暴跌42.85% 市值较2021年峰值缩水超过1600亿元 核心产品集采降价及新业务青黄不接导致业绩恶化 [1][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近20年首次营收净利双下滑 [2] - 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微增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2] - 近5年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净利润增速从46.85%骤降至-42.85% 利润端恶化速度远超收入端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公司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生长激素(占营收70%以上) [3] - 生长激素产品面临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 医保控费趋严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3] - 行业面临从仿制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阵痛 PD-1/PD-L1抑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同比萎缩23% [4] 费用结构问题 - 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比例达53.6% [5] - 销售费用高增长源于新产品伏欣奇拜单抗推广及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渠道拓展 [6] - 研发费用激增因推进ADC及小核酸技术平台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6] - 三费占比46.97%显著高于行业均值35% 存在销售费用边际效益递减及管理冗余问题 [7] 行业环境 - 生物医药行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困境 [4] - 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加大市场投入 销售团队扩展及渠道拓展推高费用 [6]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 还能靠什么翻身
华夏时报· 2025-09-20 00:5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3]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 [3] - 近五年中报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2021年46.85%骤降至2025年-42.85% [3] 市值变动 - 公司市值从2021年5月巅峰时期超2100亿元缩水至当前500亿元 累计蒸发超1600亿元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暴露出业务结构依赖单一产品风险 [4] - 生长激素产品占营收70%以上 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5] - 公司面临行业共性困境 国内创新药企普遍存在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问题 [5] 费用结构 - 2025年中报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比例达53.6% [7] - 销售费用增长源于新产品市场推广及销售团队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拓展 [7] - 研发费用激增因重点推进ADC、小核酸等技术平台及临床试验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7] 运营效率 - 三费占营收比达46.9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5% 存在结构性矛盾 [8][9] - 销售费用畸高源于生长激素需长期用药的学术推广+渠道下沉模式 但集采后边际效益递减 [8] - 管理费用中存在18%股权激励成本 反映内部激励与业绩增长脱节 子公司独立运营导致行政重叠 [8][9]
市值5年缩水1600亿元!长春高新净利润暴跌42%,“生长激素神话”还能靠什么翻身|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19 09: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滑0.54% 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 [3] - 第二季度营收36.05亿元同比增长4.16% 但净利润4.63亿元同比下滑48.83% [3] - 近五年中报营收增速从2021年26.71%持续回落至2025年-0.54%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46.85%骤降至-42.85% [3] 市值变动 - 公司市值从2021年5月超2100亿元峰值缩水至当前500亿元 累计减少超1600亿元 [2] 业务结构风险 - 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净利润下滑 百克生物出现亏损 [4] - 生长激素产品占营收70%以上 广东联盟集采价格降幅超50%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4] - 国内PD-1/PD-L1抑制剂市场规模2024年同比萎缩23% 反映同类赛道竞争加剧 [5] 费用结构分析 - 2025年中报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 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长30.22% 合计占营收53.6% [6] - 销售费用增长源于新药推广及销售团队向肿瘤科等新科室拓展 [6] - 研发费用激增因重点推进ADC及小核酸技术平台 研发投入占比升至20.21%为近五年最高 [6] - 三费占比达46.97%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5%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1%但集采后边际效益递减 [7][8] 行业转型挑战 - 生物医药行业面临从仿制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阵痛 普遍存在研发投入高、商业化周期长、现金流承压困境 [5] - 企业需加强产品多元化布局 通过严格评估研发项目确保资源向有市场潜力领域倾斜 [4]
长春高新(000661):大单品驱动增长型企业进入转型关键期
财通证券· 2025-09-11 12:50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2] 核心观点 - 公司正处于从单一大单品驱动向多款创新药驱动业绩增长的关键转型期 多款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后期及上市阶段 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会阶段性升高 但公司运营稳健 仍保持稳定的盈利状态 [8] - 新上市产品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和伏欣奇拜单抗具有成为大单品的潜力 纳米晶型甲地孕酮克服了传统剂型需要伴高脂高热量饮食的缺陷 大大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可及性 伏欣奇拜单抗作为中国首款获批用于痛风急性发作的IL-1β抑制剂 兼具长期控制、快速强效、安全放心的多重优势 有望开启痛风治疗新格局 [8] - 早期在研临床管线竞争格局良好 具有BD潜力 NK3R抑制剂、PD-1激动剂以及TSHR抑制剂均属于市场竞争小且在研厂家少、MNC较为关注的靶点 [8] - 生长激素龙头地位稳固 2024年市场份额达到87.52% 长效制剂市占率有待提高 [8][28] 公司简介与业务概况 - 公司由长春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控股 业务范围广泛 拥有四大主要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长春百克生物、长春高新地产及吉林华康药业 主要营业收入来自长春金赛药业 [13]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34.66亿元 同比下降7.55%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 同比下降0.54% [16]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亿元 同比下降43.01%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83亿元 同比下降42.85% [16] -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基因工程/生物类药品 2024年销售收入119.04亿元 占营业总收入88.41% 2017-2024年毛利率始终维持在91%以上 [19]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2017-2024年研发投入从3.49亿元增长至26.90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例从8.50%增长至19.97% [21]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已上市产品包括生长激素(粉针剂、水针剂、长效水针剂)、促卵泡激素、醋酸甲地孕酮、疫苗和中成药 2025年7月2日伏欣奇拜单抗获批上市 [23] - 在研管线涵盖肿瘤、免疫和呼吸、内分泌代谢、女性健康等多个领域 包括GS1-144、GenSci098、GenSci120、GenSci128等多款潜力创新产品 [23][25] - 构建了靶向递送RNA技术平台、AI驱动裂解酶药物技术平台、蛋白药物长效控释技术平台及双功能/多功能大分子平台多个核心技术平台 [23] 生长激素业务 - 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儿童矮小症 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2% 4-15岁患儿约700万人 但每年就诊患者不到30万人 接受治疗患者不到3万名 远低于欧美国家10%的渗透率 [26] - 2020-2025年Q1院内销售额中短效水针占据超50%市场份额 长效水针作为周制剂增加使用便捷度及依从性 但价格较高(14-15万元/年)导致市占率提升缓慢 [26] - 生长激素市场由国内企业主导 2024年金赛药业市场份额达到87.52% [28] 新上市产品分析 - 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美适亚®)用于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 纳米晶型技术使生物利用度、溶出速率、溶解度大幅提升 无需伴餐 餐前/后均可起效 [51] - 研究显示纳米晶型甲地孕酮12周平均恢复体重5.4公斤 是普通剂型的1.5倍 起效时间更快速 血药达峰时间缩短70% [51] - 中美欧三大市场恶病质市场规模超过248亿美元 [40] - 伏欣奇拜单抗Ⅲ期研究显示 72小时疼痛VAS评分较基线变化为-57.09mm 非劣于复方倍他米松的-53.77mm 开始治疗6小时后疼痛评分已较基线下降20mm [70] - 伏欣奇拜单抗预防复发结果显著优于复方倍他米松 12周内首次急性发作的中位复发时间未达到 而复方倍他米松组为45.0天 风险比HR为0.10 降低复发风险90% [72] 早期临床产品潜力 - NK3R抑制剂GS1-144用于绝经后血管舒缩症(VMS) 全球更年期市场规模2024年为177.9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到243.5亿美元 我国更年期用药市场规模2022年为132.28亿元 预计2029年达到288.74亿元 [77] - 全球已上市两款NK3R相关拮抗剂 安斯泰来的fezolinetant2024年销售额338亿日元 预计2028年销售额达19亿美元 拜耳的elinzanetant2025年7月在英国获批 [85][86] - PD-1激动剂GenSci120用于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全球发病率0.5%-1% 我国大陆地区发病率约0.42% 患者超过500万人 炎症性肠病(IBD)我国UC发病率11.6/10万 CD发病率1.4/10万 [95] - AnaptysBio的rosnilimab治疗RA的Ⅱb期研究显示 600m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 感染发生率11% 安全性优于JAK1抑制剂 [97] - TSHR抑制剂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TED) 中国甲亢患病率1.2% 患者超过1000万 25%-40%的Graves病患者会出现TED [102]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134.08亿元、142.99亿元、155.19亿元 同比增长-0.4%、6.6%、8.5% [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2.24亿元、23.01亿元、24.58亿元 同比增长-13.9%、3.5%、6.8% [7] - 对应PE分别为22.4倍、21.6倍、20.2倍 [7]
长春高新(000661):创新平台多箭齐发,生长激素企稳
华泰证券· 2025-09-03 06:2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44 48元人民币 较当前124 71元收盘价存在15 8%上行空间 [1][5][7] - 基于2025年28倍PE估值 较Wind可比公司一致预期24倍PE溢价 反映创新药转型进展及IL-1β商业化潜力 [5][12] - 预测2025/2026/2027年EPS分别为5 16/5 43/5 65元 较前次预测5 34/5 86/6 39元下调 [5][11] 财务表现与预测 - 1H25收入66 03亿元(同比-0 5%) 归母净利润9 83亿元(同比-42 85%) 收入平稳但利润承压 [1][7] - 研发投入13 4亿元 占收入比重达20% 销售及管理费用率持续提升 创新转型导致短期盈利压力 [1]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134 90亿元(同比+0 18%) 归母净利润21 07亿元(同比-18 44%) [11] 核心业务板块分析 - 金赛药业1H25收入55亿元(同比+6 2%) 净利润11亿元(同比-37 35%) 新BU架构调整及创新投入致利润下滑 [2] - 生长激素业务企稳:水针及粉针集采放量+适应症拓展 长效产品预计2025年维持双位数增长 [2] - 重磅新品伏欣奇拜单抗(IL-1β)痛风适应症获批 预计首年销售额冲击1亿元 后续5个适应症推进中 [2] - 百克疫苗1H25收入同比-54% 利润微亏 主因带疱疫苗市场竞争加剧及接种意愿下降 [4] - 华康药业1H25收入同比-3 4% 利润同比+4 1% 主力品种稳步放量 [4] - 房地产板块1H25收入4 6亿元 同比微增 [4] 创新研发管线进展 - 8个分子11个适应症处于临床III期及NDA阶段 覆盖ADC、小核酸、双抗等多技术平台 [3] - 内分泌领域:GenSci098(TSHR单抗)临床I期 针对甲状腺眼病及甲亢;GenSci134月制剂(I期)与生长激素协同 [3] - 免疫领域:PD-1激动剂I期试验中 预计2026年进入II期 针对类风关/红斑狼疮等适应症 [3] - 肿瘤领域:双抗ADC平台布局EGFR/HER2 ADC、B7H3/PSMA、FRα等差异化品种 [3] 新产品与疫苗布局 - 妇科新品金赛恒、金赛欣 肿瘤用药美适亚(癌性厌食-恶病质) 儿童止咳中成药金赛克已于2025年1月商业化 [2] - 百克疫苗转型:鼻喷流感疫苗水针获批 百白破III期加速推进 破伤风单抗进入Ib/II期 HSV-2及冻干狂犬疫苗准备I期临床 [4] 行业与战略定位 - 公司定位生物医药创新企业 通过多技术平台开发差异化管线 储备潜在出海候选药物 [3] - 长期增长曲线依赖肿瘤、自免、儿童、妇科等多领域管线商业化兑现 [1]
龙虎榜 | 联手砸盘!两游资狂抛万通发展超5亿,T王壕买卧龙电驱!
格隆汇APP· 2025-09-02 10:33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主要指数集体调整 全天成交额2.91万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348亿元 [1] - CPO概念大幅回撤 通信设备及半导体板块大跌 银行、贵金属及机器人板块逆市走强 [1] - 全日44股涨停 连板股总数13只 40股封板未遂 封板率52% [3] 个股涨停及连板表现 - 天普股份一字涨停晋级8连板 因中吴芯英拟入主及汽车零部件概念 股价57.10元 涨幅10.00% 成交额370.01万元 [3][4] - 机器人概念股午后走强 科森科技实现13天7板 凯迪股份实现10天5板 [3] - 兆新股份因业绩超预期实现4连板 [3] - 北新股份4连板 因半年报增长、RWA及新能源发展 股价3.89元 涨幅9.89% 成交额6.26亿元 [4] - 山子高科4天3板 因半年报扭亏、阿里合作及整车概念 股价2.65元 涨幅9.96% 成交额29.27亿元 [4] - 德新科技3连板 因固态电池、机器人概念及半年报 股价24.88元 涨幅9.99% 成交额2.39亿元 [4] - 凯迪股份3连板 因智能线性驱动系统及机器人概念 股价95.48元 涨幅10.00% 成交额4.78亿元 [4] - 博杰股份2连板 因AI服务器测试、液冷散热及半导体 股价58.08元 涨幅10.00% 成交额1.17亿元 [4] - 上海电力2连板 因电力、中报增长及国企改革 股价18.52元 涨幅9.98% 成交额8.38亿元 [4] - 中国瑞林2连板 因铜冶炼、海外订单及业绩增长 股价66.53元 涨幅10.00% 成交额6.87亿元 [4] - 白银有色2连板 因铜铝锌金银、巴西铜金矿及甘肃概念 股价4.26元 涨幅10.08% 成交额3.57亿元 [4] - 长春高新2连板 因半年报落地、创新药及生长激素 股价124.71元 涨幅10.00% 成交额27.34亿元 [4] - 英联股份2连板 因固态电池、复合集流体及金属概念 股价20.15元 涨幅9.99% 成交额5.17亿元 [4] - 西部黄金2连板 因半年报增长、黄金及新疆国资 股价24.10元 涨幅10.00% [4] 龙虎榜资金流向 - 龙虎榜净买入额前三为巨轮智能4.37亿元、长春高新2.75亿元、供销大集2.58亿元 [5][6] - 龙虎榜净卖出额前三为恒宝股份5.37亿元、卧龙电驱4.94亿元、利欧股份2.59亿元 [6] - 机构专用席位净买入前三为利欧股份2.22亿元、英维克9329.73万元、巨轮智能9107.51万元 [7][8] - 机构专用席位净卖出前三为景旺电子2.90亿元、创新医疗2.16亿元、恒宝股份1.38亿元 [8][9] 重点个股分析 - 巨轮智能涉及XT减速器及工业母机 为国内最早上市轮胎模具企业之一 产品包括数控机床及工业机器人 [9] - 长春高新上半年营业收入66.03亿元 同比下滑0.54% 净利润9.83亿元 同比下降42.85% 为生长激素领域龙头企业 [10][11] - 供销大集定位城乡流通基础设施运营商 主营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及商品贸易 2024年线上零售收入同比增长105.47% [13][15] - 卧龙电驱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开发高爆发关节模组及无框力矩电机 上半年净利润5.37亿元 同比增长36.76% [17][18] - 利欧股份成交额119.27亿元 换手率34.11% 机构净买入2.22亿元 [7][20] - 英维克成交额74.13亿元 换手率11.79% 机构净买入9329.73万元 [8][20] - 景旺电子成交额27.88亿元 换手率5.21% 机构净卖出2.90亿元 [8][20] - 恒宝股份成交额65.34亿元 换手率39.67% 机构净卖出1.38亿元 [9][21] 游资动向 - T王净买入卧龙电驱3.378亿元、恒宝股份1.151亿元及旋极信息3954万元 [22] - 中山东路净买入供销大集1.861亿元、长春高新9740万元及浙江荣泰8200万元 [22] - 作手新一净买入英维克1.086亿元及京运通3152万元 [22] - 炒股养家净买入供销大集6514万元 [22] - 赵老哥净买入巨轮智能7061.93万元及供销大集5508.74万元 [24]
圣湘生物(688289):海济并表增厚业绩 诊疗一体化布局成效初显
新浪财经· 2025-09-02 08: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9亿元 同比增长21.15% [1] - 归母净利润1.63亿元 同比增长3.84% 扣非归母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增长12.19%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93亿元 同比增长20.59% 归母净利润7098万元 同比下降6.21%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1.43亿元 [1] 业务板块分析 - 中生海济上半年收入2.4亿元 净利润0.97亿元 同比增长120% [2] - 剔除并购影响后传统诊断业务收入下滑约10% [2] -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 [2] - 通过收购获得生长激素完整生产体系 完善治疗端布局 [3] 战略发展 - 形成仪器+试剂+治疗药物+第三方检验闭环生态 [3] - 在印尼 法国 英国 菲律宾 美国 加拿大设立海外子公司 [2] - 推出呼吸道 基因测序 妇幼 药物基因组等多领域创新产品 [2] - 构建诊断和治疗双轮驱动格局 向平台型企业转型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8.36亿元 同比增长25.9%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3.10亿元 同比增长12.7% [3] - 预计2026-2027年收入持续增长 增速分别为18.9%和15.8% [3] - 对应2025年9月1日股价PE分别为40倍 30倍和25倍 [3]
圣湘生物(688289):海济并表增厚业绩,诊疗一体化布局成效初显
信达证券· 2025-09-02 07:35
投资评级 - 圣湘生物投资评级为买入 维持上次买入评级 [1] 核心观点 - 海济并表显著增厚业绩 中生海济2025H1实现收入2.4亿元 净利润0.97亿元 同比增长120% [3] - 传统诊断业务受集采和增值税率调整影响短期承压 但通过多领域新产品布局有望回归快速增长轨道 [3] - 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 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60% 在6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助力重点市场拓展 [3] - 通过投资并购形成"诊断+治疗"双轮驱动格局 已构建仪器+试剂+治疗药物+第三方检验闭环生态 [3] - 公司正转型为覆盖全产业链生态的平台型企业 多元化产业布局强化精准诊疗领域竞争力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9亿元 同比增长21.15% 归母净利润1.63亿元 同比增长3.84%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3.93亿元 同比增长20.59% 归母净利润7098万元 同比下降6.21% [2] - 剔除并表影响后 2025H1收入下滑约10% 主要受国内集采和增值税率调整影响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36亿元 21.83亿元 25.26亿元 同比增速25.9% 18.9% 15.8%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0亿元 4.07亿元 4.99亿元 同比增速12.7% 31.2% 22.6% [3]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 预计2025-2027年分别为75.5% 76.2% 76.8% [4] - 净资产收益率逐步提升 预计从2025年4.3%升至2027年6.5% [4] 业务发展 - 收购中山圣湘海济获得完整生长激素生产体系 完善治疗端布局 [3] - 控股红岸基元拓展宠物/基层诊断市场 参股真迈生物加强测序仪+试剂能力 [3] - 投资圣维鲲腾布局POCT领域 形成全方位诊断解决方案 [3] - 在呼吸道、基因测序、妇幼、药物基因组、化学发光、新发突发传染病等多领域推出创新产品 [3] - 通过"圣湘方案"持续输出 海外业务发展成为重要增长动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