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宝钢股份(600019) - 宝钢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4-25 15:49
产量与销量 - 2025年一季度铁产量1155.0万吨、钢产量1284.8万吨、商品坯材销量1223.0万吨[1] - 一季度板带材产量1102万吨、销量1089万吨[7] - 一季度管材产量46万吨、销量44万吨[7] - 一季度其他钢材产量83万吨、销量90万吨[7] 财务数据 - 一季度利润总额32.9亿元[1]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72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8%[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4%[5]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3679.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9%[5] 产品与技术 - 一季度上线“场景 + 智能化”应用53个,“宝钢知道Smarteel xMind”智能体平台上线投运[2] - 一季度布局12大标志性技术,部署48个科研项目,实现3项全球首发,试制冷成形超高强钢产品填补国内空白[3] 运营成果 - 一季度东山基地获“无废工厂”称号,公司四基地均获同类称号,无缝油套管产品通过CMIS绿钢产品认证[2] - 一季度吨钢综合能耗548.46kgce/t - s,同比下降0.4%[2] 市场表现 - 一季度出口接单量155万吨,同比提升2.3万吨[3]
从顶级机床展看中国智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潮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4 10:22
机床,又称工业母机,是"制器之器"。4月21日至26日,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在北京如火如荼举行。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450家展商云集,共赴一场行业顶级盛会。 "今后十年,正是智能数控机床这一新一代智能制造典型装备的发展关键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表示,借助人工 智能技术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已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路径,新一代智能制造则是这一路径上的关键环节。 国产机床创新活跃 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人头攒动的展会现场,大批中国本土企业也纷纷亮出"看家本领",创新表现大放异彩。 作为全球机床行业的重要"风向标",本届展会规模创历届之最,也是近10年来全球最大的机床展。规模升级背后,充分体现出中国旺盛的市场需求和机床行 业企业更加活跃的创新力量。 智能化浪潮涌动 机床变得更"聪明" 机床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石。本届机床展以"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为主题,意在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制造之路。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加速融合,传统机床变得更加"聪明"。 走进展馆,数字化、智能化浪潮扑面而来。全球首台集成A ...
山东矿机2024年财报:营收净利双降,智能化转型能否扭转颓势
金融界· 2025-04-23 10:0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23.80亿元同比下降11.77% 归属净利润1.13亿元同比下降33.96% 扣非净利润8854万元同比下降35.51% [1][4] - 业绩表现与2023年形成鲜明对比 2023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17%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48.93% [4] - 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现0.1元(含税) 预计派发1783万元 占归母净利润比例15.72% [7] 市场竞争与战略 - 作为重点煤炭机械制造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压力 虽具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声誉但业绩承压 [4] - 推行"五化"战略推动产品智能化和自动化升级 但短期未能有效转化为业绩增长 [4] - 股东户数连续2期下降 本期160000户较上期减少10000户 环比降幅5.88% 反映市场信心不足 [7]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6518.72万元同比下降19.18%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74% 较上年同期下降0.25个百分点 [4] - 研发投入减少可能影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竞争力 加剧市场竞争劣势 [4][6] 智能化转型 - 在智能散料输送装备和智能化产品电液控领域取得进展 完成多个国际智能散料输送项目 智能化综采系统获市场认可 [5] - 智能化产品业绩较大幅度提升 但新业务贡献仍有限 总收入主要依赖传统煤机产品和配件销售 [6] - 智能化转型长期效果未完全显现 短期难以扭转整体业绩下滑趋势 [6]
生猪养殖企业ESG实践与国际评级提升策略:智能化转型与数据透明度的双轮驱动
搜狐财经· 2025-04-21 00:55
近年来,随着全球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的加速渗透,国内生猪养殖企业正从传统的粗放经营 模式向可持续发展转型。据Wind数据统计,近五年来,A股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持续提 升,牧原股份、新希望等头部企业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框架。智能化猪舍、空气过滤系统、减排技术 等创新应用,使得传统养殖业逐渐摆脱了"脏乱差"的标签。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生猪养殖 企业的ESG实践仍面临国际评级偏低、数据透明度不足等挑战。MSCI评级显示,国内头部生猪养殖企 业的ESG评级多为B及以下,碳排放统计、动物福利等议题的披露亟待加强。 智能化转型驱动ESG实践升级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成为生猪养殖企业ESG实践的重要推动力。牧原股份在2024年度ESG报告中详细披露 了其在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成果。通过智能空气过滤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技术,牧原股份不仅大幅改 善了猪的生长环境,还显著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养殖效率。新希望、温氏股份等企业也在环保 和新能源领域布局,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厂房的应用使得生猪养殖从"脏累活"转变 为"环保活",三废排放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猪的养殖品质显著提升。 然而, ...
千亿级投资背后,解码长安汽车智能化转型谋略
新京报· 2025-04-15 09:24
文章核心观点 长安汽车2024年销量和收入创新高,经营质量向好,“三大计划”初现成效,过去10年高强度研发投入结硕果,正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1][2][4] 销量与收入情况 - 2024年全年销量268.4万辆,同比增长5.1%,创近7年新高;收入(全口径)2767.2亿元(含阿维塔153.5亿元),同比增长7.7% [1] - 2024年新能源汽车月销量突破10万辆,销量由2022年的28.4万辆增长至73.5万辆;海外出口销量由2022年的24.9万辆增长至53.6万辆,销量占比增长到20% [2] - 自主品牌销量由2022年的187.5万辆增长到2024年的222.6万辆,占比提升至83.1%;截至2025年4月10日,自主品牌销量累计突破2835万辆,是首个产销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品牌 [3] - 2024年自主板块新能源收入占比达46.5%,同比提升16个百分点;海外销售收入占比达20.2%,同比提升6.7个百分点 [4] 经营质量与效益 - 2024年新能源效益稳步改善,新能源产品均价同比提升1.01万元/辆,平均单车成本同比降低0.67万元,毛利率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边利由负转正 [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73.2亿元,经营净现金流48.49亿元,效益基本盘平稳,资产负债率稳定且在正常水平 [7] “三大计划”成效 - 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实现“三电”领域产业布局全覆盖,金钟罩电池搭载超过100万辆新能源车 [4] - 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进入2.0时代,与华为全面升级战略合作 [4] - 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成立海外五大区域事业部,新设立墨西哥、德国、荷兰等3家海外子公司,提升研、产、供、销全链条体系运营能力 [4][5]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全口径)151.58亿元(含阿维塔26.7亿元),保持10%以上增速 [6] - 过去10年围绕新能源领域累计投入超400亿元,围绕智能化领域累计投入超600亿元,围绕前瞻技术领域累计投入超100亿元,总投入达1100亿元 [7] 产品成果 - 2024年长安三大数智品牌推出14款新产品,其中包括9款新能源产品 [7] - 阿维塔07上市3个月订单超3万辆;深蓝汽车成为首个实现阶段性盈利的国企新能源品牌;长安启源A07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 [7] 智能化转型规划 - 2025年高阶智驾将迎来商业化拐点,公司以“无AI不创新、无AI不长安”为理念,推进“北斗天枢2.0”计划,升级数智产品,推进智驾平权 [8] - 坚持打造冗余安全设计的硬件架构和冗余安全策略的软件算法,2025年天枢智驾激光Pro版将量产上车,后续还将推出天枢智驾激光MAX版、天枢智驾激光L3版 [8] - 未来10年在新汽车科技产业链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打造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未来5年投入超200亿元加速AI大模型研发应用,推动端到端智驾加快研发上车;在低空经济领域投入超200亿元推动飞行汽车产业发展 [8] - 2025年底完成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9]
经济季报听信心丨起步平稳 外贸韧性凸显
新华网· 2025-04-14 11:50
外贸总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2] - 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背景下实现平稳开局 [2] 民营企业外贸贡献 - 民营企业进出口5.85万亿元 增长5.8% 占进出口总值56.8% 占比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4] - 对全球近180个国家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其中对东盟增长7.4% 非洲增长9.6% 拉美增长5.2% [6] - 对欧盟进出口增长7.1% 对日本增长4.8% [6] - 成为推动外贸增长和创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力量 [6] 外贸结构优化升级 - 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 占外贸进出口半壁江山 [10] - 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增长10.2% 占出口总值比重升至22.8% [10] - 企业通过提升含新量、含绿量、含数量打造竞争新优势 [8] 外资企业参与度 - 外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 连续4个季度增长 [13] - 近5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进出口占比约三分之一 [12] - 有进出口实绩外资企业超6.7万家 创近3年同期新高 [13] 区域贸易关系 - 东盟作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1.71万亿元 增长7.1% 占外贸比重16.6% [18] - 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 增长1.4% [18]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 增长2.2%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占外贸比重51.1% [18] 政策与环境支撑 - 中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全面取消 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5] - 构建多元化市场 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 增强自身韧性 [19] - 实施必要反制措施捍卫国际贸易规则 [16]
38万销量“险胜”比亚迪!上汽集团,夺回销冠
新浪财经· 2025-04-12 13:24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3月重夺国内车企销量冠军但成绩背后“底气不足”,想要真正坐稳销冠位置道阻且长 [1][2] 3月销量情况 - 3月上汽集团以38.57万销量超越比亚迪37.74万,时隔一年重夺国内车企销量冠军 [1] - 3月上汽集团销量增速仅1.14%,远低于比亚迪的24.8% [1] - 3月上汽新能源车销量12.57万辆,同比增长48.22%,新能源渗透率仅32.6%,销量主力是五菱宏光MINIEV等微型电动车,智己汽车3月销量仅3100辆 [1] 资本市场反应 - 截至4月11日收盘,上汽集团股价报收15.16元/股,总市值1755亿,4月8日披露销量数据后3天内股价上涨3.69%,4月份以来仍下跌3.99%,比亚迪总市值达1.08万亿,约为上汽集团6倍 [3] 各品牌销量表现 - 3月上汽通用五菱销量14.8万辆,同比增长29.8%,占总销量超三成,主销小微车型,毛利率仅10%上下 [3] - 3月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销量近13.4万,上汽大众月销量9万辆与去年同期几乎无变化,上汽通用月销量43820辆,同比下滑29.3% [4] - 3月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月销量67839辆,同比下滑14.14%;智己汽车月销量3100辆,同比增长3.33%,前三个月累计销量7035辆,同比下滑29.66% [4] 转型举措 - 对内将管理层大幅调整,新任命管理层多为70后、75后且有一线业务经验,核心岗位人员更替 [7] - 对外加快向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与华为联手造车推出“尚界”,还与英伟达、Momenta合作推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7] 转型成果及压力 - 前3个月新能源车累计销量272,952辆,同比增长29.89%,主要由低价微型车带动,渗透率不足四成 [8] - 行业竞争激烈,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在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发力,上汽集团面临巨大压力 [8]
特发服务智能化应用:开启智能服务新篇章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09 07:37
智能化应用落地 - 公司通过智能翻译机实现144种语言3秒转换 显著提升口岸外籍旅客沟通效率 [2] - 智能清洁机器人在凌晨4-6点开展高强度作业 填补夜间运维空白并提升通关效率 [4] - 行李机器人实现"无感化"运输 解决大件行李排队久、搬运难问题 [4] - 水下检测机器人替代传统蛙人作业 高效完成桥梁安全监测并规避潜水风险 [4] 智慧物业平台建设 - 智慧物业平台通过十大功能模块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提升工作效率并强化智能监控 [5] - 清洁机器人将车库清洁周期从人工15天缩短至2天 节约成本并提升品质 [6] - 物联网技术覆盖生活消防、水泵房等关键区域 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与预警 [6] 医疗场景智能化升级 - 医院引入智能扫地机器人 通过自主导航技术实现高频次清洁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7] - 员工转向消毒杀菌等专业化作业 新型方案在保障院感防控同时构建智能化医疗空间 [7] AI虚拟数字人创新 - AI虚拟数字人支持"面对面"互动交流 涵盖业务咨询、智能问答、导览服务等功能 [7] - 技术应用于交互一体机、VR/AR/MR及全息设备 展现云端渲染与AI技术融合成果 [7] - 公司打造AI虚拟数字人制作解决方案 强化智能化品牌传播载体建设 [8]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以"创新驱动+科技增值"双轮战略推进服务能级跃升 深化智能技术应用场景 [8] - 构建"科技赋能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 目标兑现"用智能科技缔造美好生活"承诺 [8]
爱莲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6 15:12
品牌转型与战略调整 - 公司拥有77年历史,正经历从燃油车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全面转型,目标是2028年实现全线产品电动化[3][7] - 2018年被吉利收购后推出"Vision80"十年复兴计划,已发布纯电超跑Evija、纯电SUV Eletre和纯电轿跑Emeya三款车型[7] - 2024年广州车展宣布推出"路遥超级混电技术",标志纯电战略转向混动路线,因电动化渗透率仅10%低于预期20%[9] - 混动技术采用超900V电压平台、1100公里综合续航和动态闪充等创新点,但技术路线模糊导致品牌叙事不清[9] 产品与技术矛盾 - 燃油车时代以轻量化技术著称(如Elise仅725公斤),但电动车Emeya整备质量达2565kg,轻量化优势被削弱[5][9] - 2025款车型采取降价策略,Eletre入门级取消激光雷达等配置,降价十几万元,性能标签被稀释[9] - 旗舰车型Eletre售价降至54.8万-101.8万元,Emeya降至52.8万-100.8万元,引发老车主维权[11] - 产品定位陷入困境:50-60万元区间面临特斯拉Model X等竞争,66.8-136.8万元价格带遭遇保时捷Taycan和小米SU7 Ultra[11]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两次下调销量目标:从2.6万辆降至1.2万辆,2026年目标从5-6万辆改为3万辆[13] - 2024年前三季度总收入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净亏损6.67亿美元,交付量超7600辆(同比增长136%)[13] - 欧洲市场表现突出,前三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372%,海外销量占比达75%[13][18] - 高端定制服务TYPE79选装率达38%,显示品牌溢价仍存[20] 品牌重塑与人事变动 - 2025年初从"路特斯"更名回"莲花跑车",但面临年轻消费者认知断层和资深车迷情感联结弱化问题[16] - 新款Eletre命名"夏花"因谐音"下滑"引发负面联想,叠加降价被质疑背离超豪华定位[16] - 原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调任全球首席销售官,钦培吉接任中国区总裁,强化本土化运营[16][18] - 人事调整反映战略从"本土单点突破"转向"全球体系化作战",利用成熟市场优势弥补中国增长乏力[18] 行业竞争格局 - 电动化时代传统豪华品牌性能溢价被新势力重构,如小米SU7 Ultra上市两小时订单破万[11] - 保时捷、法拉利等传统豪强加速电动化布局,加剧市场竞争[13] - 与蔚来合作换电体系建设,试图解决补能短板[20]
长城汽车(601633):销量近10万辆,新能源增长明显
长江证券· 2025-04-05 01:1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城汽车2025年3月销量9.8万辆,同比降2.3%,环比增25.8%,新能源增长明显,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坚定新能源转型,新车周期有望推动销量与业绩改善,四大拓展战略打开长期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全产业链盈利空间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长城汽车发布2025年3月产销公告 [4] 事件评论 整体情况 - 3月总销量97,991辆,同比降2.3%,环比增25.8%;国内销量6.6万辆,同比增2.7%,环比增41.4%;新能源销量达2.5万辆,同比增15.0%,环比增66.5%,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32.5%,同比增6.0pct,环比增7.5pct [5] - 2025年1 - 3月累计销量25.7万辆,同比降6.7%,新能源累计销量6.3万辆,同比增5.7%,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30.3%,同比增4.7pct [5] 分品牌 - 3月,哈弗品牌销量52,732辆,同比降2.4%,环比增21.8%;坦克品牌销量17,381辆,同比降8.3%,环比增47.8%;WEY品牌销量4,675辆,同比增29.6%,环比增28.3%;欧拉品牌销量2,776辆,同比降53.9%,环比增46.3%;长城皮卡销量20,421辆,同比增16.2%,环比增18.3% [5] 分类别 - 3月方盒子车型销量4.2万辆,同比增28.0%;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2.5万辆,同比增3.9% [5] 海外 - 3月海外销量31,806辆,同比降11.2%,环比增2.4%,销量占比达32.5%,同比降3.3pct,环比降7.4pct [5] - 1 - 3月海外累计销售9.1万辆,同比降2.0%,销量占比达35.4%,同比增1.7pct [5] 公司发展战略 - 国内在产品、渠道、供应链三个维度调整,深化新能源转型,发力插混赛道,加速智能新能源产品投放 [5] - 出海实施“ONE GWM”战略,海外市场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渠道超1400家,在多地建立生产基地和KD工厂 [5] - 智能化时代积极推动销量与车型智能化发展,夯实智能算法、数据、算力等领域技术优势 [5] 投资建议 - 短中期出海加速、国内新能源转向加速及高价值车型占比提升推动销量与业绩成长,长期四大拓展战略打开增长空间,智能化转型开启盈利空间 [5]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4、176.2、196.6亿元,对应A股 PE分别为13.7X、12.5X、11.2X,对应港股 PE分别为6.9X、6.2X、5.6X [5]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利润表 - 2024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021.95亿、2450.58亿、3053.03亿、3661.8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6.92亿、160.41亿、176.25亿、196.64亿元 [14] 资产负债表 - 2024 - 2027年资产总计分别为2172.66亿、2544.53亿、3064.78亿、3597.90亿元;负债合计分别为1382.70亿、1597.87亿、1941.87亿、2278.35亿元 [14] 现金流量表 - 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77.83亿、278.11亿、345.91亿、355.84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232.96亿、 - 87.15亿、 - 77.38亿、 - 75.75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 - 121.78亿、9400万、2.09亿、1.45亿元 [14] 基本指标 - 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49元、1.87元、2.06元、2.30元;市盈率分别为17.67X、13.72X、12.49X、11.19X;市净率分别为2.85X、2.32X、1.96X、1.67X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