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造

搜索文档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在英国伦敦举行;5月汽车产销同比均两位数增长|盘前情报
搜狐财经· 2025-06-12 00:35
A股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反弹,创业板指领涨1.21%,沪指涨0.52%站上3400点,深成指涨0.83% [2] - 沪深两市成交额1.2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1599亿元 [2] - 稀土永磁、游戏、汽车零部件、证券板块涨幅居前,可控核聚变、生物疫苗等板块跌幅居前 [2] 全球市场动态 - 美股三大股指小幅下跌:道指微跌0.003%,标普500跌0.27%,纳指跌0.5% [4] - 欧洲股市分化:英国富时100涨0.13%,德国DAX跌0.16%,法国CAC40跌0.36% [4] - 国际油价大涨:WTI原油涨4.88%至68.1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涨4.34%至69.77美元/桶 [4] 汽车行业数据 - 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4.9万/268.6万辆,同比均增长约11.6% [6]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48.7%,5月销量130.7万辆同比增36.9% [6] - 1-5月汽车出口249万辆同比增7.9%,行业进入智能电动化发展机遇期 [6] 宏观经济指标 - 美国5月CPI同比增2.4%,核心CPI同比增2.8% [7] - 特朗普呼吁美联储降息1个百分点以降低债务利息支出 [8]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达成原则一致,就解决彼此关切取得新进展 [9] - 中方强调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美方称会议取得积极成果稳定双边关系 [10] 行业政策动态 - 浙江17部门联合推出游戏出海支持政策,推动文化输出和对外贸易 [11] - 机构预计2025年国产游戏全球收入规模达328亿美元,AI技术驱动增长 [12] - 上海九部门发文扩大绿色贷款规模,探索生态环保项目金融支持模式 [13] - 工信部开展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培育,重点覆盖制药、能源、化妆品等领域 [14]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五行业:证券(29.53亿)、汽车零部件(20.85亿)、小金属(17.01亿) [16] - 个股资金动向:N影石获净流入17.36亿,联化科技遭净流出8.6亿 [17] 机构观点 - 国盛证券看好饮料行业旺季催化,建议关注优质龙头和改善标的 [15] - 中信证券预计TV面板价格将反转,中长期看好行业格局优化 [15]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1 10:22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DT产业研究院发布《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2025年5月期,涵盖政策、行业动态、资本事件及科研进展四大板块,提供产业链全景洞察 [1][6] - 国内政策聚焦生物基材料、生物柴油及可持续航空燃料领域,国家级项目清单包含101个减碳项目,涉及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3万吨PBX生物基材料等示范工程 [7][8] - 行业动态显示国内企业加速布局非粮乳酸、食品添加剂等生物基化学品,其中国科生物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生产线,万华化学成立2亿元合资公司拓展食品添加剂业务 [9][10] - 资本层面,国内生物基材料企业森奇新材、中科可监等获数千万元B轮/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产业基金及深创投等机构 [11] - 科研突破包括木质素衍生碳催化技术提升尿素电解效率、仿生导电"电子皮肤"材料开发等,成果发表于Applied Catalysis B等顶刊 [12] 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同期发布的《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首次聚焦合成生物学领域,收录国内政策13项、公司动态13件及多项科研突破 [14][17][20] - 上海、深圳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生物制造创新,如深圳拟立法简化合成生物产品审评流程,上海"探索者计划"资助聚乳酸纤维、重组乳蛋白等基础研究 [18][19] - 企业合作与产能扩张活跃:和晨生物与长春大成合作开发稀有氨基酸,伊明泰投资1亿元建设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线 [21] - 资本青睐重组蛋白、碳源生物制造等方向,聚源生物获超亿元融资,君合盟获石药基金数千万元投资 [22] - 科研领域实现三大突破:需钠弧菌工程菌降解复杂污染物、无细胞合成蔗糖技术降低ATP消耗、羟基红花黄色素A生物合成途径解析 [23] 行业活动预告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在济南举办,设置AI+生物制造、美丽健康等专场,推动技术商业化与产学研对接 [25][26]
工信部等两部门:2027年生物制造中试平台达20个以上!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1 10:22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生物制造中试能力建设平台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培育食品及添加剂、生物制药、化妆品、化工、能源、酶制剂等重点产品领域的三大类型中试平台 [1] - 政策目标为到2027年培育20个以上中试平台,服务企业超200家,孵化产品400个以上,支撑"小试验证—中试扩大—产业化应用"全链条 [1] - 重点培育方向包括木质纤维素、一碳化合物(一氧化碳、甲醇)等新型生物制造原料开发利用平台,以及植物底盘细胞(烟草、水稻、红豆杉等遗传修饰细胞)中试平台 [2] 平台建设原则 - 要求立足产业现状和发展需求,鼓励国家级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平台参与建设 [1] - 强调市场化运作原则,支持中试平台开展有偿服务实现稳定运营 [1] - 提出完善装备标准体系和服务规范流程,强化数据安全和生物安全保障能力 [1]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济南举办,设置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美丽健康等专题论坛 [3][4] - 大会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趋势,探讨革新技术与产品方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 [4] - 活动包含山东头部企业走访、科技成果展示对接等特色环节,由山东省科技厅指导,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机构主办 [3][4]
研判2025!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产业链全景、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绿色智造赋能升级,新型纺织纤维行业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1 01:16
行业概况 - 中国新型纺织纤维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黄金期,2024年市场规模约3400亿元,同比增长18.67%,预计2025年将跨越4000亿元门槛 [1][15] - 行业呈现消费升级与工业应用双轮驱动态势,终端消费者对功能性纺织品需求攀升,产业用纺织品在医疗、建筑、航天等高端领域渗透率提高 [1][15] - 生物基纤维(如PLA、莱赛尔)凭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展成为行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1][15] 分类与技术特点 - 新型纺织纤维按原料来源分为天然改性纤维、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和无机纤维,按功能分为高性能纤维、智能纤维和环保纤维,按技术分为纳米纤维和复合纤维 [3][5] - 相比传统纤维,新型纤维在原料(生物基/高科技合成)、性能(高强度/智能响应)、环保性(可降解/低能耗)和应用领域(医疗/航天/智能穿戴)上具有显著优势,但生产成本较高 [5][6] 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了四个阶段:1980-1995年引进消化国外技术,1995-2005年自主研发探索(如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2005-2015年产业化快速发展(Lyocell国产化),2015年至今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生物基/绿色制造/智能纤维突破) [7]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涵盖上游生物基/石化原料供应、中游熔融纺丝/湿法纺丝制造(长三角、珠三角产业集群),下游应用从服装向医疗、智能穿戴、航天等高端领域延伸,正向"绿色原料-智能生产-高值应用"升级 [9] 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化纤总产量7475万吨(+8.8%),其中莱赛尔纤维增长27.4%,涤纶长丝/氨纶维持10%增幅;2025年一季度化纤产量2063万吨(+6.47%) [11] - 2024年纺织行业营业收入48,353.66亿元(+3.87%),利润总额1,850.62亿元(+7.45%);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0,741.39亿元(+0.9%),利润260.77亿元(+0.54%) [13] 竞争格局 - 行业呈"金字塔式"格局: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龙头企业占35%高端市场份额(年产能>30万吨),中复神鹰、赛得利等专精特新企业在碳纤维、莱赛尔细分领域市占率超20%,比亚迪电子等跨界企业布局智能纤维 [17][18] - 恒力石化构建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高端纤维五大产品矩阵,2024年聚酯产品收入逆势增长22.43%至358.74亿元;桐昆股份2024年化纤收入925.12亿元(+23.45%),聚酯纤维5G工厂获工信部认可 [20][22] 未来趋势 - 高端化与智能化:高性能/智能纤维研发加速,如鲁泰纺织"5G+工业互联网"工厂实现万锭用工降至15人,效率提升30% [24] - 绿色化:生物基纤维(如恒逸石化碳排放降50%)、可降解纤维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25][26] - 国际化与多元化:通过"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满足医疗/汽车/能源等领域轻量化、可回收需求(如新能源汽车内饰材料需求年增40%) [27][28]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0 09:22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DT产业研究院推出《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系列,旨在提供全球生物基产业最新情报和大厂动态,帮助行业上下游同仁洞悉趋势和发现商机 [1] - 2025年5月期报告已发布,包含政策发布、行业动态、资本事件和科研进展四大板块内容 [6] - 报告显示国内生物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涵盖多个生物基材料、生物柴油和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 [8] 政策发布 国内政策 - 国家发改委发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包含101个项目,其中生物基相关项目有: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新材料示范项目、3万吨高性能环保降碳生物基材料PBX项目、100万吨弃油脂加工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和50万吨工业级油脂制生物柴油及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 [8] - 上海市科委发布2025年度基础研究计划"探索者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生物合成高性能聚乳酸纤维等生物基材料研究 [19] -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草案)》,探索新型审评模式 [19] 行业动态 生物基化学品 - 黑龙江国科生物基新材料林甸中试基地项目环评公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生产示范线,年产3420吨聚合级乳酸 [10] - 万华化学与金禾实业共同成立烟台万禾香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经营范围包含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等 [10] 生物基材料 - 南京森奇新材料完成B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以纳米纤维素为核心的生物基高阻隔膜材研发 [11] - 北京中科可监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全自然域降解塑料(PDA)研发 [11] - 深圳灵蛛科技完成天使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蛛丝蛋白纤维研发 [11] 科研进展 - 广西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提出将木质素衍生碳与Ni-Mn2Mo3O8异质结相结合,实现了对催化性能的协同增强 [12] - 韩国江源大学开发出新型聚乙烯醇/明胶/碳纳米管/纤维素纳米晶体基水凝胶"E-skin"贴片 [12] - 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需钠弧菌工程菌株,能在高盐环境中同时降解多种有机污染物 [23]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体外ivBT系统,用于从低碳分子合成蔗糖 [23] 生物制造产业动态 公司动态 - 和晨生物与长春大成实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动稀有氨基酸、生物基化学品等领域的创新突破 [21] - 伊明泰(山东)新型微生物发酵与代谢产物提取项目环评公示,总投资1亿元,生产鼠李糖脂等生物表面活性材料 [21] - 聚杰彼纤与上海贻如生物科技共同成立安徽殿贻科技,专注于生物基皮革研发 [21] 资本事件 - 泰州聚源生物获国投招商与越秀产业基金联合投资超亿元,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研发 [22] - 杭州未名拾关获欧莱雅集团与纳爱斯集团共同投资近亿元,专注于生物活性成分研发 [22] - 上海肆克科技完成Pre-A+轮数千万元融资,专注于三代碳源生物制造 [22]
投资1.2亿!百开盛(江苏)生物新建绿色生物合成产业化项目(角鲨烯、麦角硫因、瑞鲍迪苷、瓦伦烯、依克多因)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10 09:22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为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绿色生物合成产业化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建设单位为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 项目总投资12000万元,环保投资613万元,建设地点为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经济开发区珠海西路8号 [2] - 项目占地面积29597平方米(44.39亩),计划2025年6月开工,2025年12月完工 [2] - 项目建设自动化柔性发酵生产线,产品后处理、纯化及灌装(包装)等生产线,配套建设仓储车间等 [2] 产品方案 - 项目设计年生产能力:角鲨烯180吨/年,麦角硫因10吨/年,瑞鲍迪苷M50吨/年,瓦伦烯20吨/年,依克多因40吨/年 [2] - 角鲨烯生产线年运行4728小时,28批次生产,每批次产量6.4吨 [3] - 麦角硫因生产线年运行600小时,13批次生产,每批次产量0.8吨 [3] - 依克多因生产线年运行504小时,10批次生产,每批次产量3.84吨 [3] - 瑞鲍迪苷M生产线年运行528小时,11批次生产,每批次产量4.48吨 [3] - 瓦伦烯生产线年运行1752小时,10批次生产,每批次产量1.92吨 [3] 产品应用 - 角鲨烯主要作为营养补充剂,用于保健食品,改善疲劳、增强免疫力,适用于长期高压或缺氧环境人群 [5] - 麦角硫因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可作为膳食补充剂,具有抗炎、神经保护等作用 [5] - 依克多因是一种天然氨基酸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性及抗炎作用,辅助缓解运动后细胞氧化应激 [6] - 瑞鲍迪苷M是一种从甜叶菊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具有高甜度和低热量特点,已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6] - 瓦伦烯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香料),主要用于增加柑橘类香气,已纳入《GB2760-202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7] 公司背景 - 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百开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成立于2024年03月15日 [8]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食品生产、饲料生产、保健食品生产、食品添加剂生产、调味品生产等 [8] - 百开盛(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由华东理工大学魏东芝教授领衔创立,专注于医药、美妆、食品等领域的生物制造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 [8] 行业活动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山东济南举办 [9] - 大会设置闭门交流、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美丽健康、未来食农等专场,探讨"十五五"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趋势 [9]
诺泰生物携手诺唯赞,加码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建设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9 13:43
战略合作与合资公司成立 - 诺泰生物(688076 SH)与诺唯赞生物(688105 SH)战略签约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合成生物学领域业务发展,合资公司由诺泰生物控股 [1] - 此次合作是诺泰生物在已有小分子、多肽和寡核苷酸技术平台基础上拓展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学科交叉实现产业升级 [1] - 合作预期将在生物医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并可能延伸至动物保健与农业等领域 [1] 合成生物学技术优势 - 生物合成以生物酶催化为核心,相比传统化学反应具有绿色无害、安全性高、特异性强及原子经济性高等显著优势 [1] - 合成生物学融合酶工程与基因工程技术,实现从基因片段到细胞层面的人工设计与合成,可规模化生产复杂天然产物 [2] 行业前景与经济效益 -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预测,未来60%的工业产品可通过生物技术制造,2030-2040年间合成生物学每年将为全球带来2-4万亿美元直接经济效益 [3] - 中国《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合成生物学为核心的生物制造定义为经济新增长引擎 [3] - 合成生物学被视为继人工智能之后新一轮生产力爆发的源动力,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3] 公司业务概况 - 诺泰生物(688076 SH)聚焦多肽药物及小分子化药,采用自主研发与定制研发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形成自主选择产品和定制产品双轮驱动格局 [4] - 诺唯赞生物(688105 SH)围绕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进行研发,具备上游技术开发与终端产品生产能力 [6] 行业活动信息 -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SynBioCon 2025)将于8月20-22日在山东济南举办,设置闭门交流、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等专场 [8]
领取!5月「 生物基」和「 生物制造」全球产业报告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9 13:43
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DT产业研究院发布《全球生物基产业月度报告》2025年5月期,涵盖政策、资本、行业动态及科研进展四大板块,旨在提供全球生物基产业最新情报[1][6] - 报告显示国内生物基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发改委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清单,涉及11万吨生物可降解聚酯橡胶、3万吨PBX生物基材料等101个项目[7][8] - 行业动态显示国内企业加速布局,国科生物基拟投资1.2亿元建设秸秆制乳酸生产线,万华化学与金禾实业合资成立食品添加剂公司[9][10] - 资本层面,5月国内生物基领域发生3起融资事件,森奇新材、中科可监、灵蛛科技均获数千万元投资,涉及生物基膜材、降解塑料等方向[11] - 科研取得突破性进展,广西大学团队开发木质素衍生碳耦合Ni-Mn2Mo3O8异质结催化剂,韩国团队研发出具有抗菌特性的生物基"电子皮肤"[12] 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核心观点 - 首期《生物制造产业月度报告》同步发布,聚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领域,收录政策、行业、资本及科研四大类信息[14][17] - 政策端呈现地方特色,上海发布基础研究计划涵盖生物合成聚乳酸纤维等项目,深圳拟出台合成生物产业创新规定探索新型审评模式[18][19] - 行业合作案例显著增加,和晨生物与长春大成合作开发稀有氨基酸,伊明泰投资1亿元建设微生物发酵项目生产生物表面活性材料[20][21] - 资本持续加码生物制造,聚源生物获超亿元投资开发重组胶原蛋白,肆克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推进三代碳源生物制造技术[22] - 科研领域取得三项重要突破:上海交大构建工程菌株处理高盐环境污染物、中科院实现体外合成高阶碳水化合物、北京大学阐明红花色素生物合成途径[23] 行业会议信息 - 第四届SynBioCon大会将于8月在济南举办,设置绿色化工、AI+生物制造等专场,聚焦"十五五"生物制造发展趋势与商业化应用[25][26]
25位生物基行业领袖闭门会,「Bio-based 2025」总结6个观点和3个核心结论与您共享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5 10:36
全球碳中和博弈下的生物基产业破局路径 核心观点 - 生物基产业面临上游原料依赖、中游认证壁垒、下游应用局限三大矛盾,需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实现技术、政策、市场三重突破 [1][6][20] - 国际品牌对生物基材料提出"可计算的绿色"需求,包括认证溯源、10%价格溢价容忍度及场景化性能要求 [9][10][11] - AI技术可降低30%研发成本,加速生物基材料创新 [15] 品牌用户需求分析 - **认证溯源**:国际品牌要求非粮生物基原料C14检测+供应链追溯,体育用品巨头倡导废弃物转化纤维,卫浴企业推行20%-50%梯次替代策略 [10] - **价格敏感度**:品牌方普遍接受10%以内溢价,成本翻倍则难推广,快消品企业指出需政策引导突破消费者价格壁垒 [11] - **性能场景化**:汽车零部件需轻量化装饰材料,化妆品商要求生物基包装不影响灌装效率,粘合剂企业强调需定向开发而非简单替代 [11][13] 材料企业技术突破方向 - **FDCA产业化**:当前价格是PTA的40倍,需解决纯度与泛黄问题,万吨级产能是降本关键 [14][16] - **差异化定位**:PLA纤维防虫蛀、FDCA胶粘剂强度跃升、PEF包装气体阻隔性超PET,挖掘非替代性独特价值 [16] - **政策协同**:呼吁中欧共建生物基标准体系,借势欧盟PPWR法规打通碳足迹认证出海通道 [15] 区域产业布局与技术赋能 - **舟山产业集群**:重点引进PLA/PHA/FDCA-PEF项目,提供原料、用地、基金、中试四重支持,已集聚糖能科技、华康股份等企业 [17] - **AI技术应用**:蛋白质改造使酶效率提升,研发周期与成本降低30%,生物基企业全面转向AI计算 [15] 行业共识与破局路径 - **上游原料**:非粮化(秸秆糖等)是商业化前提,需政策与技术双驱动 [20] - **中游认证**:构建国际碳足迹标准破除绿色贸易壁垒 [20] - **下游应用**:品牌与材料商需联合定义场景,从"性能替代"转向"价值创造",全产业链协作跨越"死亡之谷" [20][22]
发力全球生物经济!美国领先企业发起美国生物制造联盟
合成生物学与绿色生物制造· 2025-06-04 14:21
美国生物制造联盟成立 - 美国领先生物技术企业成立美国生物制造联盟(AAB),旨在提高美国生物制造能力,促进国内创新,增强供应链弹性,扩大美国在全球生物经济中的影响力 [1] - 联盟于5月21日成立,成员包括Manus、Pivot Bio、Novonesis North America、Kula Bio和LanzaTech Global等公司的高管 [1] - 联盟成立背景是新兴生物技术国家安全委员会(NSCEB)呼吁制定国家战略以加强美国在该领域的领导地位 [1] 联盟目标与愿景 - AAB设定两个主要目标:增加美国对生物基产品和技术的需求,确保现有和新兴生物产品的市场完备 [2] - 生物制造被描述为"战略要务"而不仅是科学机遇,代表行业向创新与创造就业、供应链安全和竞争力结合的方向发展 [1] - 创始成员强调生物制造的经济和环境潜力,包括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农业投入品,减少对全球供应链依赖 [2] 生物制造行业概况 - 生物制造应用广泛,涵盖农业、能源、化工、材料、营养和制药等领域,利用生物材料生产可持续塑料、肥料、食品配料和生物燃料等产品 [1] - 目前全球生物制造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预计未来十年将大幅增长 [1] - 行业被认为具有建设可持续科学驱动型经济的作用,能振兴农村地区并创造高质量就业机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