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能
icon
搜索文档
中原内配(002448):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费用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利润端受商誉减值影响
东兴证券· 2025-04-29 07: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传统主业具备长期稳定发展基础,新业务制动系统持续发力,氢能业务仍具潜力,看好公司发展前景 [5] 报告各部分总结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全年营收 33.10 亿元,同比+15.6%;归母净利 2.04 亿元,同比-34.4%;2025 年 Q1 营收 9.50 亿元,同比+13.8%;归母净利 1.11 亿元,同比+25.9% [1] - 2024 年全年/2025 年 Q1 毛利率 25.7%/27.8%,同比-0.5pct/+1.5pct,受国内外业务占比变化影响;期间费用率 14.5%/12.6%,同比-0.6pct/-2.0pct,连续 5 年维持下降趋势 [2] - 2024 年对收购在美全资孙公司形成的商誉计提 1.20 亿元减值准备,剔除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约增 10% [3] 业务布局 - 计划将相关产品生产地逐步转移至泰国,加速泰国年产 700 万只气缸套生产基地产线建设 [3] - 在气缸套、活塞产品与潍柴等头部客户稳定合作,电控执行器产品进入国际主流涡轮增压器供应商体系,2024 年气缸套与电控执行器销量同比+17%/+23% [4] - 2024 年恒久制动并表首个完整财年,营收 4.73 亿元,净利润 3373.51 万元,净利率 7.1%,双金属复合制动鼓销量达 90 万只,同比增 487% [4] - 坚持“汽车发动机及车身零部件”和“氢能源动力系统及零部件”双线发展,2024 年与 GKN 氢能事业部在固态储氢系统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4] - 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环节,通过下游优质客户资源抢占大缸径柴油发电机组市场 [4] 盈利预测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收 37.60/42.44/47.84 亿元,同比+13.6%/+12.9%/+12.7%;归母净利 3.77/4.33/4.90 亿元,同比+84.7%/+14.8%/+13.3%;对应 EPS 0.64/0.74/0.83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12x/10x/9x [5]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要业务为内燃机核心关键零部件,为多领域提供气缸套及摩擦副全套解决方案 [7] - 2025 年 5 月 16 日将召开年度股东大会 [7] - 52 周股价区间 10.04 - 5.08 元,总市值 44.07 亿元,流通市值 36.47 亿元,总股本/流通 A 股 58,841 万股,52 周日均换手率 4.35 [7]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864.28|3,310.14|3,760.02|4,244.44|4,783.65| |增长率|24.45%|15.57%|13.59%|12.88%|12.7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10.70|203.91|376.69|432.51|490.17| |增长率|85.85%|-34.37%|84.74%|14.82%|13.33%| |净资产收益率|9.28%|5.86%|10.17%|10.91%|11.51%| |每股收益(元)|0.53|0.35|0.64|0.74|0.83| |PE*|13.96|21.27|11.51|10.03|8.85| |PB*|1.30|1.25|1.17|1.09|1.02| [13] 相关报告汇总 |报告类型|标题|日期| |----|----|----| |行业普通报告|汽车行业 3 月数据点评:销量稳健增长,插混出口保持强势|2025 - 04 - 18| |行业普通报告|智驾行业点评报告系列:华为发布全年业绩,智能汽车解决业务首次盈利|2025 - 04 - 08| |行业普通报告|汽车行业:新关税落地,关注具备竞争力环节|2025 - 04 - 07| |行业普通报告|汽车行业 2 月数据点评:销量持续增长,自主品牌市占率超七成|2025 - 03 - 26| |行业普通报告|汽车行业 1 月数据点评:新能源出口高增,智驾驱动结构性机会|2025 - 02 - 21| |行业普通报告|汽车行业:特斯拉发布全年业绩,智驾/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提速|2025 - 02 - 13| |行业普通报告|汽车行业:以旧换新范围扩大,混动趋势延续—汽车 2024 年销量数据点评|2025 - 01 - 16| |行业深度报告|汽车行业 2025 年投资展望:混动化趋势持续,智能化有望加速落地|2024 - 12 - 20| |公司普通报告|中原内配(002448.SZ):气缸套业务稳健,电控执行器、制动鼓贡献增量|2024 - 09 - 02| |公司普通报告|中原内配(002448.SZ):与 GKN 合作固态储氢领域,氢能布局再下一城|2024 - 06 - 07| |公司深度报告|中原内配(002448.SZ)深度报告:传统业务贡献稳定收益,电控执行器、制动系统与氢能多点开花|2024 - 05 - 16| [17]
江苏神通(002438):业绩符合预期 核电订单高增长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43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1 43亿元 同比+0 48% 归母净利润2 95亿元 同比+9 68% 业绩符合预期 [1] - 核电行业收入同比+7 06% 毛利率36 75%(同比-3 09pct) 冶金行业收入同比+13 38% 毛利率29 12%(同比-2 27pct) 节能服务收入同比+63 06% 毛利率35 86%(同比+0 45pct) 能源行业收入同比-38 18% 毛利率16 97%(同比+5 06pct) [2] 订单结构 - 2024年新增订单25 21亿元 同比-13 55% 其中冶金订单4 09亿元(同比-9 31%) 能源订单1 93亿元(同比-8 53%) [2] - 核电订单11 02亿元 同比+37 24% 占新增订单比重43 7%(同比+16 2pct) 核电阀门交付周期2-3年 有望持续提振业绩 [2] 研发与产品布局 - 2024年研发费用率4 71% 同比+0 28pct 核电阀门国产化率提升带来机遇 [3] - 氢能领域覆盖制氢 储氢 运氢及加氢站高压阀门 半导体装备领域布局关键零部件及光伏设备配套 [3]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3 92/25 92/27 43亿元 同比+11 59%/+8 36%/+5 83%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 25/3 65/4 06亿元 同比+10 15%/+12 31%/+11 26% EPS 0 64/0 72/0 80元/股 [4]
青达环保项目交付首季净利增990% 手握72项发明专利积极布局氢能
长江商报· 2025-04-28 23:52
文章核心观点 新项目落地使青达环保业绩爆发,公司持续推动氢能发展,在二级市场颇受投资者青睐,同时面临资金问题并推进定增 [1] 业绩表现 - 202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6.28亿元增长至13.14亿元,净利润从5588.57万元增长至9297.32万元 [2]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317.43%;净利润6871.27万元,同比增长990.26%;扣非净利润6792万元,同比增长1067.48% [1][3] - 主营业务分产品看,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干式除渣系统和湿式除渣系统分别实现营收4.32亿元、3.12亿元和2.65亿元,同比增长76.13%、6.48%和38.72%,分别占主营收入的32.87%、23.72%和20.17%;对应毛利率分别为29.38%、35.38%、43.22% [2] 项目情况 - 截至2024年底,公司建设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MW渔光互补项目已顺利完成并网发电,该项目是山东省首个规模化绿电制氢项目 [1][3] - 胶州市李哥庄镇12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约1.62亿度,每年减少约1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5] 资金状况 - 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合计为6.78亿元,存货为7.2亿元,二者合计占总资产一半;账面货币资金为2.99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16% [4] - 去年10月9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以10.29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勇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457.73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今年3月7日,申请获得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4] 技术研发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129项,软件著作权45项,专利实施许可18项,主持、参与编制各类标准15项 [5] - 公司已搭建氢能技术基础测试中心,积极推进制氢系统、储氢技术等相关氢能技术研发 [4] 二级市场表现 - 2月18日,公司股价最低仅13.53元/股,到4月28日,公司股价最高涨至27元/股,当日收报25.89元/股,年内股价最高涨幅达99% [1]
丰田放手日野汽车是为优先推动氢能合作
日经中文网· 2025-04-25 07:12
从左上开始按顺时针 方向依次是: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丰田的氢能卡车、日野汽车社长小木曽聪 日野汽车目前是丰田的子公司,与三菱扶桑统合后,与丰田的关系将变弱。但丰田仍对于和 戴姆勒卡车(三菱扶桑的母公司)的合作表现出积极意愿。丰田正在为普及氢能而推进打造 阵营…… 由于日野汽车与三菱扶桑卡客车已进入经营统合的最终协调阶段,它们各自的母公司丰田与德国戴姆勒 卡车的合作也将全面启动。除了商用车业务的支援外,双方还将在氢能领域开展合作。由于需要应对反 垄断法方面的规定,日野汽车预计将不再是丰田的权益法适用公司,丰田选择优先从合作中获得实际利 益。 "戴姆勒卡车让人感受到他们绝对要实现利用氢能的强烈愿望。关于合作会采用什么形式,包括日野汽 车和三菱扶桑的相关事宜在内,我们正在展开讨论"。丰田的一位高管2月中旬如此表示。当时,两家公 司的经营统合无限期推迟,但丰田仍对于和戴姆勒卡车的合作表现出积极意愿。 日野汽车与三菱扶桑卡客车进行经营统合的消息于2023年5月公布,包括丰田和戴姆勒卡车在内,计划 构建4方合作框架。原来的目标是在2024年内完成经营统合,但由于日野汽车的发动机认证造假以及应 对反垄断法的问题,计划被推 ...
国金证券:一季度燃料电池装机势头上扬 车辆上险淡季不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4 09:06
燃料电池行业数据表现 - 2025年3月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达165.44MW 同比大幅增长177.8% [1][2] - 2025年第一季度累计装机量206.28MW 同比增长102% 呈现季节性波动特征 [1][2] - 3月装机全部为高功率车型 其中重卡占比高达97.3% [1][2] 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情况 - 3月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728辆 同比增长87.2% [3] - 第一季度上险总量1143辆 同比增长42.9% [1][3] - 中汽协数据显示3月产销量分别为365/377辆 同比增长36.2%/68.3% [1][3] 系统供应商竞争格局 - 东方电气3月装机73.4MW 占比44% 位居行业第一 [4] - 荣创新能以20.1MW装机量排名第二 占比12% [4] - 氢扬动力装机15.8MW位列第三 占比10% [4] - 第一季度东方电气保持领先地位 装机73.4MW占比35% [4] 整车厂商市场表现 - 中国重汽3月上险量486辆 占比66.8% 稳居榜首 [5] - 安徽华菱上险100辆排名第二 占比19.8% [5] - 陕汽集团上险69辆位列第三 占比9.5% [5] - 第一季度中国重汽累计上险486辆占比43% 现代汽车184辆占比16%排名第二 [5] 区域发展态势 - 3月北京城市群整车落地170辆领先 其中北京52辆天津118辆 [6] - 上海城市群落地69辆全部来自鄂尔多斯 [6] - 第一季度广东城市群落地216辆最为积极 北京城市群196辆位列第二 [6] 绿氢项目发展进展 - 2025年1-4月电解槽招标量达719MW 同比增长4.2倍 [6] - 当前绿氢立项产能约660万吨 开工率26% [6] - 碱槽中标均价0.84元/瓦 PEM槽3.99元/瓦 同比分别下降38%和29% [8] 电解槽企业竞争格局 - 阳光氢能中标份额4.15亿元占比22.4% 排名第一 [8] - 派瑞氢能中标3.87亿元占比20.9% 位列第二 [8] - 中车株洲所中标2.39亿元占比12.6% 位居第三 [8]
西安人才基金投放超一点九亿元
人民日报· 2025-04-23 22:07
基金设立与定位 - 西安市于2023年5月设立人才发展基金 主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旨在突破研发创新投入高 项目发展融资难 企业引才留才难等瓶颈[1] - 基金坚持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瞄准人工智能 低空经济 氢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2] 资金运作与投资规模 - 基金运营近两年来实际投放超1.9亿元 带动项目投资总额达102.9亿元[2] - 2024年基金投入600万元政策性资金 撬动1.05亿元社会资本 建成1.2万平方米新产线[1] 项目储备与产业成效 - 基金储备各类人才项目300余个 覆盖重点技术攻关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2] - 以西安交通大学刘明团队为例 基金支持后企业实现千万元级营收 预计2025年突破亿元[1] 政策功能与市场作用 - 基金不追求短期回报 在科研工作者最需要时提供支持 帮助硬科技成果产业化[1] - 通过政策性资金引导社会资本 解决实验室与市场间的资金障碍[1]
致力新能源领域拓展 恒勃股份2024年营收净利实现双增长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05:46
财务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10.15% [1] - 净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14.23% [1] - 基本每股收益1.29元/股,同比增长1.57% [1] 业务发展 - 传统进气系统业务持续贡献稳定收入 [1]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成为新增长点,冷却水壶和膨胀箱产品已实现成熟量产 [1] - 热管理管路应用拓展至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和充电桩热管理系统 [1] - 获得13个项目定点开发资格,其中7项已实现量产交付 [1]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费用5259万元,同比增长15.05%,占营业收入6.08% [2] - 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 [2] - 研发范围覆盖传统进气系统、燃油蒸发系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氢燃料电池阴极过滤系统 [2] 氢能业务布局 - 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零部件在中重型车辆中的应用 [2] - 掌握燃料电池阴极过滤器过滤效能技术参数 [2] - 在研项目包括氢燃料电池排气系统、去离子器、电堆端板和储氢瓶 [2] - 与通用五菱、长城、长安深蓝氢能等厂家建立合作 [2] 海外扩张 - 日本工厂完成公司注册及土地厂房购置,预计2025年正式投产 [3] - 马来西亚项目完成前期筹备,待审批后启动并购股权和厂房建设 [3] - 计划形成以新加坡为中心的东南亚"三角协同"制造网络 [3]
提供AI解决方案,展示人形机器人新功能,汉诺威工业展聚焦工业转型
环球时报· 2025-04-02 22:52
工业人工智能(AI) - 微软展示可优化工厂车间流程的AI助手,劳斯莱斯展出通过AI技术检测涡轮机问题的"Pearl 700" [3] - 西门子展示将工业AI整合进制药生产流程的解决方案,使用工业副驾驶改善人机协作 [3] - 华为展示数智基础设施在精益生产制造、企业运营改善等方面的领先技术 [3] - 联想推出混合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帮助制造业加速AI采用并提高生产力 [3] - 德国研究显示持续使用生成式AI可使盈利能力最多提高10.7个百分点,相当于280亿欧元额外利润 [4] 人形机器人 - 宇树科技展出春晚爆火的人形机器人及机器狗产品,已热销100多个国家 [6] - 中关村科学城展团首次亮相,展示具备高自由度动作和抗干扰能力的Booster T1人形机器人 [6] - 法国Inbolt公司展示利用3D摄像头和实时AI进行工件定位的GuideNOW系统 [7] - 博世力士乐等项目组展示优化机器人辅助电动汽车电池生产的方案 [7] - 往年活跃的日本企业今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表现冷清 [7] 未来能源(氢能) - 博世展示两种新型Hybrion PEM电解堆,预计2030年氢能领域销售额达数十亿欧元 [8] - 上海电气发布智慧光伏组件及海水/废水制氢系统,展会期间达成36.37亿元战略合作协议 [8] - 氢能在能源和交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成为展会焦点,多家企业展示从生产到应用的氢能创新方案 [8] 中国参展商表现 - 中国参展商从展会边缘位置逐渐进入"展会的中心",反映欧洲市场格局变化 [9] - 中关村科学城16家科技企业首次组团高光亮相 [6] - 四川惠科达等中小企业抱团参展,产品已销往全球 [8] - 德国专家认为未来十年最大挑战来自中国企业,多数德国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的客户 [9]
今年前两月安徽汽车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位列全国第一,新能车ETF(515700)近3月涨幅居可比基金首位
界面新闻· 2025-03-24 06:15
行业生产表现 - 2025年前两月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23.4万辆 位列全国首位[4] - 安徽聚集江淮 奇瑞 比亚迪 蔚来等多个整车企业形成产业集群[4] - 比亚迪合肥工厂初期产能50万辆/年 预计2025年达132万辆/年[4] 指数及ETF表现 - 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指数(930997)当日下跌0.90%[1] - 新能车ETF(515700)当日下跌1.04% 报价1.71元[1] - 该ETF近3月累计上涨7.99% 涨幅居可比基金首位[1] - 最新规模达24.49亿元 融资余额6095.09万元[1] 成分股表现 - 指数成分股涨跌互现 尚太科技领涨3.17% 华友钴业涨1.65%[1] - 法拉电子领跌8.69% 盟固利跌6.02% 亿纬锂能跌5.10%[1]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6.9% 比亚迪权重10.75%居首[4][6] - 宁德时代权重10.58% 汇川技术权重9.99%位列二三位[6] 产业覆盖范围 - 指数涵盖新能源整车 电机电控 锂电设备 电芯电池 电池材料等产业链环节[4] - 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整合 探索氢能 智能驾驶等前沿技术[4]
【中自科技(688737.SH)】期间费用致业绩下滑,高端复材业务投产有望带来新的增长动力——2024年业绩快报点评(贺根)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3-18 08:57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5.62亿元,同比增加1.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2元 [2] -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9.54%,较上年同期下降1.64个百分点 [3] 业务分析 - 商用车领域需求减弱及运价低迷导致终端市场换车需求不足,公司部分产品降价销售 [3] - 公司积极布局储能及复合材料两大新业务,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0.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91% [3] - 金融机构借款增加带动利息支出加大,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较上一年度大幅增长 [3] 复合材料业务 - 高端复合材料业务主要产品为预浸料及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产能规划为预浸料50万平方米/年、航空复合材料零部件30吨/年 [4] - 产品终端应用包括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和人形机器人等轻量化场景 [4] - 截至2025年1月,公司已完成预浸料中试线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制造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底达到可使用状态 [4] 氢能业务 - 2024年11月公司收到新研氢能的开发定点通知,成为其三款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催化剂定点开发供应商 [5] - 公司从2018年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链,承担了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于2024年5月完成项目结题答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