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循环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再生塑料技术公司出海、获英格卡集团投资,多数产品供应欧美头部品牌|36氪首发
36氪· 2025-08-18 00:08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睿莫环保完成新一轮融资 由英格卡投资领投 老股东旭化成跟投 势能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 产能扩建及市场拓展 [6]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为再生塑料行业技术驱动型高科技企业 基于"回收-再生-场景应用"全产业链模式 重点聚焦聚丙烯(PP)及聚乙烯(PE)的高价值循环利用 [6] - 公司通过物理回收法实现"同级再生" 研发回收分拣 深度清洁及熔融过滤等工艺 使再生颗粒性能接近原生料水平 并通过美国FDA食品级 欧盟RoHS等认证 [6] - 产品已进入食品包装 汽车部件 高端纺织等全球品牌供应链 多数产品销往欧美日市场 年产能达万吨级别 [8]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会 - 全球约70%废塑料被填埋或焚烧 在各国碳中和目标及ESG合规要求驱动下 政策与市场规则加速调整 [7] - 欧盟 美国 日本及中国均对塑料包装中再生料使用比例设定目标 如多国要求2030年占比达30% [7] - 大型消费品企业如宜家 可口可乐 耐克等公布25%-50%再生料使用目标 [7] - 2030年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制品市场规模将达1744.2亿美元(约1.26万亿元) 中国聚集全球约60%再生塑料产业 [7] - 行业长期由作坊式生产主导 加工污染高 再生料性能不稳定 缺乏安全认证 难以满足国际品牌对高品质再生料需求 [7] 公司技术优势 - 开发聚烯烃食品包装废弃物自动分选设备 结合视觉识别和数字化系统提升分选效率 [8] - 通过深度清洁 高精度分选 熔融过滤等工艺 解决传统再生料性能低 颜色不稳定及杂质含量高等问题 [8] - 能将聚烯烃食品包装废弃物转化为性能接近原生塑料 并通过美国FDA食品级 欧盟RoHS等安全认证 [8] - 实现"同级再生"应用 区别于行业普遍的降级使用模式 [8] 团队与战略布局 - 创始人兼CEO朱宽拥有8年石化行业营销管理经验及10年塑料再生行业经历 [9] - 联合创始人兼CTO熊维拥有中国科学院高分子博士学位及跨国化工企业技术背景 [9] - 团队曾主导参与多项中国再生塑料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9] - 计划在欧洲 美国设立分支机构以贴近客户 [8]
环保行业跟踪周报:农林生物质受益于CCER扩容,欧盟《循环经济法案》渐近重视再生资源-20250817
东吴证券· 2025-08-17 15:33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农林生物质受益于CCER扩容,欧盟《循环经济法案》渐近重视再生资源[1] - CCER第三批方法学征求意见,聚焦农林生物质与油气甲烷减排,预计农林生物质将带来CCER供给增加约1600万吨/年[4][13] - 欧盟《循环经济法案》倒逼产业链绿色重构,再生材料比例、产品碳足迹将成为未来出口的关键指标[18] - 垃圾焚烧行业资本开支下降提分红验证,供热&IDC等提质增效促ROE和估值双升[19][21] - 水务运营市场化+现金流拐点,预计兴蓉、首创资本开支26年开始大幅下降,自由现金流大增可期[24] 行业跟踪 CCER扩容 - CCER第三批方法学包括纯农林生物质并网发电/热电联产、海上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陆上气田试气放喷气回收利用、陆上油田低气量伴生气回收四项[9] - 2025年3月7日-2025年8月15日,全国CCER均价为89元/吨,CEA均价为76元/吨,CCER较CEA溢价[10] - 30MW生物质发电项目CCER收益约1200万元,对于补贴期内项目盈利弹性约60%[13] 欧盟循环经济法案 - 欧盟计划到2030年使24%的材料循环使用,2023年循环率为11.8%[16] - 法案要求确保电子垃圾的收集和回用(回收率不足40%)、重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提升材料循环使用目标[16] - 重点推荐再生塑料【英科再生】,危废资源化【高能环境】[18] 垃圾焚烧 - 板块自由现金流于23年转正,24年持续增厚,24年板块分红比例40%[20] - 绿色动力25Q1归母净利润同增33%,供热量同增97%,25Q1加权ROE同增0.51pct至2.27%[21] - 垃圾焚烧+IDC为行业拓展新趋势,2000吨/日匹配20MW数据中心,盈利增量弹性最高可达817%[22] 水务运营 - 预计兴蓉、首创资本开支26年开始大幅下降,自由现金流大增可期[24] - 24年水务板块分红比例为34%,核心公司兴蓉分红28%提升空间较大[24] - 重点推荐【兴蓉环境】【粤海投资】【洪城环境】[25] 环卫装备 - 2025M1-6环卫新能源销量同增90.56%,渗透率同比提升7.24pct至15.86%[33] - 盈峰环境新能源市占率31.76%(同比+5.92pct),宇通重工新能源市占率14.11%(同比-7.96pct)[40][42] 生物柴油 - 2025/8/8-2025/8/14生柴均价8275元/吨(周环比+0.3%),单吨盈利193元/吨(周环比-7.4%)[44] 锂电回收 - 截至2025/8/15,碳酸锂价格8.27万(周环比+14.9%),三元电池粉锂系数周环比+2.9%[47] - 单吨废料毛利-0.30万(周环比+0.094万)[47]
大学教授收废品,一年狂揽300亿
创业邦· 2025-08-16 10:08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会 - 中国每年报废动力电池80万吨,平铺面积可堆满750座足球场[5] - 每回收1吨废旧电池收益约2.5万元,2025年全球产业规模超千亿元[7] - 中国关键矿产进口依赖度高:钴达98%,锂镍也高度依赖进口[7] - 2025年全球锂电池迎来首次退役高峰,未来规模将持续飙升[7] 技术挑战与行业痛点 - 拆解过程高危:电解液泄漏、金属污染、爆炸风险[7] - 电池型号复杂导致人工拆解效率不足每天5组[7] - 回收工艺需化学物理双重手段,技术门槛高[8] - 传统回收成本高于直接采矿冶炼[8]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由中南大学教授许开华创立,初期定位电子废弃物回收[9][11] - 2004年突破超细钴镍粉量产技术[13] - 2008年成为力拓核心供应商,打破行业偏见[16] - 2010年A股上市,成为行业首家上市公司[16] - 2012年收购江苏凯力克钴业切入新能源赛道[16] - 2017年建成国内首条动力电池回收生产线[17] 商业模式与技术优势 - 发明安全拆解与资源化提取核心工艺,金属回收纯度达直接复用标准[9] - 累计申请5000+专利,主导18项国家标准制定[17] - 建成全球16个循环产业园,覆盖11省市及南非/印尼/韩国[17] - 年处理能力达数十万吨,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回收企业[18] 财务表现与客户网络 - 2024年营收332亿元,市值超300亿元[9] - 客户包括三星/LG/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9] - 与全球数百家车企/电池厂建立回收合作体系[17] 创始人特质 - 教授背景转型实业,受日本循环经济理念启发[11] - 创业初期承受资金压力:实验室电费拖欠/工资延迟发放[13] - 坚持技术投入:抵押个人资产贷款研发[20] - 市场开拓策略:免费试用/客户门口守候4小时争取机会[15]
锂电池用再生黑粉 首批进口原料通关
搜狐财经· 2025-08-16 03:20
行业动态 - 中国首批进口20吨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顺利通过海关验收,标志着《关于规范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实施后行业迈出重要一步 [1] - 再生黑粉原料进口有利于拓展供应渠道,降低对原矿的过度依赖和开采,促进减排降碳和生态保护 [2] - 黑粉中的锂、镍、钴等有价金属资源丰富度远高于原矿 [2] 公司业务 - 中资环国际公司严格对照相关标准,对再生黑粉原料的镍、钴、锂、磷以及水溶性氟等关键指标提前进行预检 [1] - 公司率先打通"国际材料采购—跨境物流保障—国内客户交付"的再生黑粉原料进口路径 [1] - 公司聚焦生物燃料、退役飞机、再生有色金属、退役动力电池等关键领域,持续拓展境外业务 [2] - 已实现工业级混合油(UCO)出口欧美及东南亚、生物柴油供应香港、再生铜海外进口等跨境业务 [2] 产业链布局 - 中国资环加速布局动力电池、有色金属、新能源器件、电子电器等循环利用业务板块 [2] - 着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贯通资源回收、梯次使用、拆解、加工、再利用全链条 [2] - 加快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 [2] 市场背景 - 国内废旧锂电池回收量有限、产能利用率不高 [1] - 公司积极搭建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 [1]
善变“绿色魔术”,重庆循环经济总产值突破1500亿|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16 02:44
重庆市循环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 重庆市单位GDP能耗为0.310吨标准煤/万元 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左右 [1][3] - 全市循环经济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 涉及企业超2万家 [3] - 垃圾分类覆盖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9% [3] - 以年均2.4%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5.6%经济增长 [3]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突破 - 川维化工投资1.2亿元建设废硫酸再生装置 年处理能力3.5万吨 [4] - 废硫酸回收率达98%以上 年节省采购费3000万元及处置费8000万元 [4][5] -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 年增效8000万元 [5] - 长寿经开区2024年上半年减排二氧化硫1375吨 氮氧化物1609吨 颗粒物3081吨 [6] 天然气资源高附加值转化 - 恺迪苏建成2万吨/年单细胞蛋白质装置 蛋白质年产能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大豆种植量 [5] - 微生物蛋白生产效率达传统大豆蛋白的2200倍 替代4-6万吨海洋鱼类资源产出的鱼粉蛋白 [5] - 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仅为传统禽畜饲养的2%-5% [6] 垃圾资源化发电项目成效 - 三峰御临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 [6] - 累计处理垃圾460.37万吨 减排二氧化碳126.70万吨 [6] - 累计上网发电20.45亿度 满足246.19万居民年用电需求 [6] 循环经济体系发展规划 - 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两网融合" [7] - 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 [7] - 加快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等再制造产业布局 [7]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8-16 00:14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起源于2005年浙江余村关闭矿区的转型实践,现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1][2]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建成文化设施,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2] - 理念推动全国生态改善:北京PM_2.5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生态治理成效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5]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修复五缘湾生态,黑龙江伊春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清洁能源与产业转型 - 中国提前实现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装机10.8亿千瓦,风电5.7亿千瓦,合计16.5亿千瓦[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3万辆增至2024年1316.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 贵州"光伏+农业"模式装机达2700万千瓦,青海绿电1500公里输送至河南等16省份[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占比显著:70%纸、26%钢铁、26%有色金属、20%塑料来自再生材料,50%建材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构建清洁低碳交通体系[7] 国际影响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塞罕坝林场等案例多次获奖[9]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菌草技术、光伏电站等绿色项目惠及非洲、中东等地[10]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7]
中国首个再生金属衍生品(铸造铝合金期货和期权)上市的战略意义|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5 09:30
再生金属衍生品上市 - 国内首个再生金属衍生品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填补了我国期货市场在再生金属领域的空白 [2] - 该品种为再生铝这类绿色资源提供了清晰透明的价格标杆与高效流通通道,将价格发现功能深度嵌入再生资源产业链 [4] - 上市首日主力2511合约收盘价为19190元/吨,较挂牌基准价上涨825元/吨,涨幅4.49%,全天成交5.73万手(单边),成交金额110.11亿元,持仓1.15万手 [5] 再生铝行业概况 - 铸造铝合金以废铝为主要原料,能耗仅为传统电解铝的3%-5%,生产一吨铸造铝合金的碳排放量约为电解铝(火电)的3.6%,可节约3.4吨标准煤和22吨水 [6] - 2024年我国再生铝产量突破1000万吨,预计2030年将增至1800万吨以上 [6] - 该品种上市将促进我国再生铝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为国家资源保障、节能降碳以及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作出贡献 [6] 铝产业链服务体系 - 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铸造铝合金"的铝期货完整风险对冲体系,构建铝产业链"从矿山到再生"的全覆盖衍生品产品体系 [7] - 实体企业可利用氧化铝期货锁定原料成本,电解铝期货管理初级产品价格风险,铸造铝合金期货进行精准避险,并叠加期权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7] - 为整个铝产业链特别是再生铝加工与利用企业提供层次丰富、可灵活组合的"工具箱",显著增强产业链整体韧性 [7] 绿色金融新阶段 - 标志着绿色金融迈入风险管理工具深化的新阶段,开辟了通过市场化价格信号与风险对冲机制服务绿色产业的新维度 [8] - 使"绿色"要素成为可定价、可交易、可配置的金融标的,为绿色金融市场注入高流动性 [8] - 实体企业可更精准对冲废铝采购价格波动风险,优化供应链和库存管理,提升绿色低碳竞争力,增强ESG价值 [8] 衍生品市场创新 - 区别于传统绿色信贷和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助力绿色金融实现从单一融资工具到综合风险管理平台的进阶 [11] - 碳期货与期权可帮助控排企业锁定未来碳价,新能源期货能助力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 [11] - 结构化产品矩阵将构建绿色金融工程的新范式,如低硫燃料油期货为中国航运业建立清洁能源定价基准 [11] 金融机构建议 - 建立银行、证券、期货行业互通的风险缓释机制,形成跨市场监管协同,开发更多绿色金融产品 [15] - 积极拓展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将铸造铝合金期货期权与碳排放、再生资源利用率等绿色指标结合,开发结构化金融产品 [16] - 与国内四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推动碳排放权、电力期货等场内衍生品与场外互换合约的联动 [17][19]
浙江深入践行“两山”理念20年——守绿水青山  促绿富同兴
人民日报· 2025-08-15 00:29
践行"两山"理念与经济发展成就 - 浙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2004年1.15万亿元跃升至2024年超9万亿元 [1] - 20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45缩小到1.83 [8] - 2024年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达88.71 连续13年上升 [10]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地表水省控以上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41.9%提升至98.6% [4] - 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61微克/立方米降至26.1微克/立方米 [4] - 2024年上半年23条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总磷浓度较2020年分别下降16.7%和36.2% [2] 生态保护修复措施 - 舟山嵊泗县完成13.6千米海岸整治 温州洞头区拆除76.8万平方米养殖网箱 [2] - 浙江与安徽开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 累计支付补偿金25亿元 [3] -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蓝色循环"模式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3] 绿色产业发展 - "十四五"期间对83个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 总投资超7000亿元 [5] - 浙江佳人新材料年处理废旧纺织品4万吨 年减碳7.2万吨 节约石油40万吨 [5] - 湖州长兴县电池企业从175家整合至16家 产值增加14倍 税收增加6倍 [6] 清洁能源与资源利用 - 20年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以上 [7] - 2024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6.4% 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 [7] - 丽水庆元县林下中药材种植2.7万余亩 年产值1.3亿元 [7] 城乡环境建设 - 温州文成县发展生态旅游和水资源深加工 提升每吨水经济价值 [9] - 杭州高架桥打造超500公里月季花带 主城区实现"5分钟可达绿道网" [10] - 实施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 开展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9]
胖东来公布对刑释人员的面试题;寒武纪紧急辟谣;大疆辟谣销售部门大调整;尚界渠道招商火爆:豪车4S店转投;中国新增K字签证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8-15 00:08
寒武纪股价异动与辟谣 - 寒武纪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30% 触发异常波动公告 [3][4] - 公司紧急辟谣网传"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情况"等均为不实信息 [3][4] - 公司确认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重大事项 经营状况正常未发生重大变化 [3][4] 阿里巴巴业务调整与招聘 - 淘天集团内部更名为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天集团 与饿了么、飞猪形成平行架构 [7] - 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启动近千人AI人才招聘 聚焦大模型、多模态识别、AI硬件等领域 [7] - 招聘岗位覆盖北京/上海/杭州/广州 部分岗位需医疗等垂直领域背景 [7] 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 理想汽车撤销五大战区架构 改为总部直管23区 原中区负责人韩希升任销售业务负责人 [21] -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从失信名单移除 此前因5.7万元执行案被列失信 [18] - 小鹏汽车招聘RISC-V架构工程师 回应称属正常业务需求非正式入局芯片开发 [17] 消费电子与硬件创新 - 苹果秋季发布会邀请函曝光 主题为"Futurebound"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举行 [7] - 亚马逊测试新款彩色电纸书Kindle Petit Color 显示效果优于当前Kindle Colorsoft [27][28] - 机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110% Meta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 [34] 企业财报表现 - 吉利汽车2025H1营收首破1500亿元同比增27% 核心归母净利润66.6亿元同比增102% [21][22][23][24] - 网易Q2净收入279亿元 游戏及相关增值服务收入228亿元 研发投入44亿元强度达15.6% [24] - 宝马集团中国首个IT研发中心在南京成立 注册资本1亿元为亚洲最大IT研发基地 [25] 产业链与供应链 - 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产 矿区仅剩值守人员 国轩高科当地锂云母矿未受影响 [17] - 罗马仕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 部分供应商证实存在逾期未付款项 公司承诺9月付款 [16][17] - 上汽通用五菱回应与华为合作升级传闻 称以官方信息为准 或采用Hi模式合作 [17] 投融资与技术创新 - 上海乐橘科技获昆仑资本B++轮投资 资金用于智能循环包装研发及物流无人化技术 [30] - 西北工业大学研发抗冻机器人 可在-50°C环境完成自主加热巡检等任务 [30] - 机构数据显示2025Q2全球客户端CPU出货量同比增13% 服务器CPU出货量同比增22% [34]
构筑经济与生态的双重“金山”
证券时报· 2025-08-14 18:13
绿色技术创新 - 近2700家上市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节能减排,通过技术升级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原辅助材料消耗,显著减少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 [1] - 骏鼎达、燕京啤酒、龙利得、普利特等公司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形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1] - 绿色技术创新将环保投入转化为新的利润增长极,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并降低能耗和污染 [1] 循环经济实践 - 循环经济实践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降低污染物排放和生产成本,提升盈利水平 [1] 新能源产业发展 - 新能源产业是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相关上市公司如宁德时代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3.33%,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38% [2] 绿色金融工具运用 - 绿色金融成为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国内金融机构将环境风险纳入授信流程,企业通过绿色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并提升收益 [2] - ESG投资呈爆发式增长,权威机构预计2025年规模有望突破50万亿美元,企业绿色转型成为构筑长期资本吸引力的核心基石 [2] 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 上市公司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循环经济实践和绿色金融工具运用,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共生共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