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2025上半年车市风云录
每日商报· 2025-07-09 22:44
行业格局 - 比亚迪以214.6万辆销量领跑行业 海外市场贡献47万辆 同比增长132% [1][2] - 上汽集团以205.3万辆紧随其后 自主品牌销量130.4万辆 同比增长21.1% [2] - 吉利汽车销量140.9万辆 同比增长47% 新能源车销量72.52万辆 同比暴涨126% [2] - 奇瑞凭借出口优势稳居第二梯队 出口量55万辆 占总销量43.6% [2] - 长安汽车销量135.5万辆 创近8年新高 新能源和海外市场为主要增长动力 [2] 新势力表现 - 零跑汽车交付22.17万辆 同比增幅221.6% 从第七跃居第二 [1][3] - 理想汽车交付20.4万辆 守住前三位置 [3] - 小米汽车SU7交付超15万辆 新车型YU7上市3分钟订单破20万辆 [3] - 小鹏汽车交付19.7万辆 目标完成率51.8% [3] - 蔚来交付11.4万辆 岚图等品牌完成率不足30% [3] 市场驱动因素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显著 截至6月30日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新能源车占比超53% [4] - 1380亿元中央补贴资金将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 [4] - 乘联会上调2025年行业预测至2405万辆 同比增长5% 较5月预测增加28万辆 [5] 下半年展望 - 多家车企将推出新车型 包括小鹏G7 奇瑞风云A9L 海狮06EV 极氪9X等 [4] - 技术竞赛升级 比亚迪计划发布CTB 3.0电池技术 华为ADS 3.5或实现无人监管自动驾驶 [4] - 全球化布局加速 比亚迪 上汽等启动欧洲本地化生产计划应对欧盟临时关税 [4]
人民日报评论“外卖大战”:向下卷价格没有赢家 向上卷创新才有未来
快讯· 2025-07-09 10:52
外卖市场竞争分析 - 外卖市场近期掀起新一轮补贴大战,实质是变相价格战 [1] - 竞争焦点包括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与流量入口的争夺 [1] - 平台之间在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与运营能力方面展开较量 [1] 价格战的影响 - 超低价短期内使消费者得利、商家订单增长、骑手收入增加 [1] - "爆单"效应导致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 [1] - 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 [1] - 向下"卷"价格被评论认为没有赢家 [1] 创新驱动的未来方向 - 向上"卷"创新被视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1] - 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更优质且高性价比的产品 [1] - 互联网企业被鼓励发挥创新基因,追求更高远目标 [1]
人民日报评论:“外卖大战”——价格战没有赢家,创新才有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09 10:46
外卖市场补贴大战分析 核心观点 - 外卖市场新一轮补贴大战实质是变相价格战,表面争夺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与流量入口,实则是平台间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与运营能力的较量 [1] - 价格战短期带来消费者得利、商家订单增长、骑手增收,但长期导致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服务质量下降 [1] - 价格战不可持续,最终会伴随涨价,损害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1] 行业影响 - 价格战造成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1] - 类似汽车行业,无序价格战会冲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削弱研发投入能力 [1] - 行业应避免向下"卷"价格,转向向上"卷"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1] 发展方向 - 即时配送领域存在巨大需求和机会,不应局限于外卖服务,可拓展至公共服务市场 [2] - 行业需提升格局,将"用户需求"与"高效交付"结合,为用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2] - 企业应跳出短期竞争,在更广阔市场谋篇布局,通过创新创业开辟新空间 [2] 创新建议 - 发挥配送人员走街串巷优势,链接公共服务市场 [2] - 通过配送领域技术创新塑造更多市场优势 [2] - 企业应追求更高远目标,勇走未走之路,体现企业家精神 [2]
价格打到9.9元,千亿鲜花市场是一门好生意吗?
第一财经· 2025-07-09 08:56
市场规模与消费特征 - 中国花卉零售市场总规模向2200亿元迈进,鲜花线上消费总额约1200亿元,线上占比已超过线下渠道 [3][5] - 鲜花消费者以女性为主占比74.2%,超六成月收入5001-15000元,超五成年龄在27-39岁,主要集中在二线及以上城市 [3] - 斗南花市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市场内有数千个固定摊位,单条过道近二十个花商,百合品种达二三十种 [1][2] 行业现状与痛点 - 鲜花行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价格波动显著,同品种百合价格在相邻摊位可能相差100%(15元vs30元) [2][4] - 缺乏标准化体系,品质参差不齐,市场存在隔夜花翻新销售现象,快递员成为实际"质检员" [2] - 线上渠道通过订单前置(如盒马种植前下单)将绣球价格从20-40元降至9.9元,但行业整体利润微薄 [6][8] 渠道变革与商业模式 - 直播电商、生鲜商超推动价格下行,抖音直播间出现9.9元十支多头玫瑰,盒马年销售绣球超200万支 [5][8] - 盒马等平台通过消费洞察反向指导种植,新品种绣球如"绝绝紫"定价达39.9元/支,较基础款溢价302% [11] - 电商平台看重鲜花客群与海鲜、水果消费者的强关联性,通过低价引流扩大用户基数 [5][9] 创新与升级挑战 - 头部种植企业将10%-20%资金投入新品种研发,但存在种植失败或市场不认可风险 [10] - 电商平台面临低价引流与品质升级矛盾,消费者从"买菜价"基础款逐步转向差异化品种 [9][11] - 行业缺乏分级质检统一标准,复合型人才结构性短缺,产业带升级需求迫切 [12] 国际拓展与价格策略 - 云南花商约三分之一从事出口,绣球出口价稳定在15-18元/支,但渠道门槛较高 [10] - 生鲜电商通过集约化流通降低成本,但中小花农因运营能力不足面临利润挤压 [8]
油价不跌反涨!OPEC+放弃“精准控价”,转而开打市场份额战
金十数据· 2025-07-09 05:23
OPEC+增产与油价走势 - OPEC+计划8月增产54.8万桶/日,规模显著大于5-7月的41.1万桶/日增幅,并可能提前一年完全撤销220万桶/日的自愿减产 [1] - 油价升至两周高位,布伦特原油三周内曾飙涨超30%,但WTI年初至今仍累计下跌4.7% [1][4] - OPEC+增产被视为争夺市场份额的宣言,意图通过价格战迫使边缘生产商退出市场 [1][2] 美国页岩油生产现状 - 美国活跃钻机数量降至425台(2021年10月以来最低),远低于2022年高峰时期的780台 [3] - EIA预测2026年Q4日均原油产量将下调至不足1330万桶,低于2025年Q2的1340万桶历史高点 [2] - WTI油价低于50美元/桶时美国钻井活动显著放缓,OPEC+试图利用此弱点打压页岩油生产 [2] 地缘政治与需求因素 - 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曾推动油价短期暴涨30%,但停火协议后迅速回落 [4] - 夏季驾车旺季需求强劲,叠加贸易与通胀担忧缓解,为油价提供支撑 [2][4] - 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后,中东地缘政治对油市影响依然显著 [4] OPEC+内部动态 - 伊拉克和俄罗斯等超产成员国被削减增产份额,严格执行配额的国家获得奖励 [2] - 组织内部对产量配额的分歧加剧,引发全球市场份额争夺战 [1] - 分析师形容OPEC+政策转向为"如同侧旋球一般迅猛的回撤" [1]
疯狂内卷的SiC:囚徒困境与破局之道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7-09 01:26
SiC市场现状与挑战 - 全球SiC市场规模约35亿美元(250亿元人民币),汽车应用占比72%,光伏储能等占21.5%,年复合增长率20%,预计2030年达103亿美元[3] - 国内厂商全球材料份额超30%,但整体产值仅4亿美元,远低于海外36亿美元,呈现"热闹但内卷"局面[3] - 价格战主因:产能过剩(国内重资产扩产但质量不足)、零和博弈(厂商囚徒困境)、资本短视(劣币驱逐良币)及高沉没成本[3][5][7][8] 价格战深层原因 - 产能过剩:SiC衬底生产周期长达3周/10厘米晶体,国内厂商以规模弥补技术短板导致低质产能堆积[3] - 零和博弈:厂商为生存被迫降价,陷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恶性循环,类似孤岛资源争夺[5] - 资本透支:互联网资本涌入催生虚报产能、低价倾销乱象,优质企业反被挤出市场[7] 破局五条路径 - **差异化竞争**:学习日本"不争第一只做唯一"策略,聚焦车载充电器、光伏定制器件等细分领域[13][14] - **产品升级**:从单一器件转向系统整合(如功率模块、芯片电路一体化设计),提升附加值[15][17] - **技术前瞻**:布局氧化镓(Ga2O3)等下一代材料,同时优化SiC晶体生长技术缩短周期[18] - **标准制定**:联合上下游制定衬底尺寸、缺陷率等规范,建立类似"米其林指南"的认证体系[19] - **政策引导**:通过关税控制低价进口、严惩倾销、退补等措施促进行业有序竞争[26] 行业终局展望 - 技术为王:意法半导体(ST)以27.5%份额(11亿美元产值)示范技术壁垒价值,国内需提升衬底质量与集成能力[22] - 运营造血:优化供应链降本,通过品牌与差异化产品提升议价能力,摆脱烧钱模式[23] - 淘汰投机:历史将淘汰低价倾销企业,具备技术硬实力与运营软实力的"长跑者"将主导103亿美元市场[24][35] 关键数据 - 头部厂商动态:英飞凌(Infineon)2024年营收增长25.1%至7.34亿美元,博世(Bosch)增长58.9%至1.91亿美元,而ST、安森美(onsemi)分别下滑3.5%、3%[31] - 新兴力量:中国厂商三安集成(Sanan IC)增长55%至1.23亿美元,UNT暴涨188%至1.4亿美元[31]
“两新”政策强势拉动,上半年车市销量增长超一成
北京商报· 2025-07-08 12:31
国内车市整体表现 - 上半年乘用车市场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 [3] - 6月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 [4] - 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升温,主要受"两新"政策及地方促消费政策推动 [1][3] 新能源车市场表现 - 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 [5] - 6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达53.3%,自主品牌份额占71% [5][6] - 比亚迪、吉利、奇瑞位列批发量前三,合计份额33.4%,比亚迪单品牌份额15% [6] 政策驱动效应 - "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6月单月申请123万辆,同比增长13% [3] - 近七成私人购车用户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增换购需求成主流 [3] -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等政策托底销量增长 [5] 行业竞争与盈利压力 - 前5个月汽车行业营收4.13万亿元(同比+7%),利润1781亿元(同比-11.9%),利润率4.3% [8] - 上半年新车平均降价2.1万元,降幅11.4%,6月平均降幅收窄至9.9% [8][9] - 去年降价车型227款,今年1月超30个品牌推出降价政策 [9] 自主品牌竞争力 - 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更快,产业链完整度高且成本控制力强 [7] - 比亚迪纯电与插混双驱动战略巩固领先地位,插混车型表现突出 [6] - 消费者偏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因设计新颖且智能化配置丰富 [6] 价格战趋势 - 行业呼吁避免无序价格战,强调技术和服务竞争 [9] - 部分车企转向"价值战",提供超越价格的价值 [9] - 新车成交价下探趋势趋缓 [9]
沙特带头增产一举两得:短期抢份额,长期巩固石油霸权!
金十数据· 2025-07-08 11:25
欧佩克+增产决策 - 沙特联合俄罗斯等7大产油国决定8月联合增产54.8万桶/日 加速解除此前217万桶/日的减产计划 [2] - 增产计划结合阿联酋30万桶/日的额外配额上调 可能使欧佩克+全年产量目标提升250万桶/日 [2] - 实际产量已普遍超配额 6月8国总产出达3200万桶/日 高于3138万桶/日的配额目标 [2] 沙特的市场战略 - 沙特近30年全球石油产量占比从13%降至11% 原油出口占比从18%降至15% 意图扭转下滑趋势 [3] - 沙特拥有300万桶/日的缓冲产能 是欧佩克+中除阿联酋外唯一能短期大幅增产的成员国 [3] - 通过低油价压制竞争对手 美国页岩油产量预计从2024年Q2的1350万桶/日降至2026年Q4的1330万桶/日 [5] 行业供需格局 - 布伦特原油年内跌15%至70美元/桶以下 主因增产预期叠加贸易战引发的需求担忧 [4] - 国际能源署预测2025年全球供应增160万桶/日至1.046亿桶/日 2026年再增97万桶/日 主要来自非欧佩克+国家 [6] - 沙特押注低油价将抑制行业投资 海上油田等新产能建设放缓需数年才能反映为产量下降 [6]
价格战冲击与转型阵痛:中国二手车市场如何破局?
搜狐财经· 2025-07-08 09:36
新车价格战对二手车市场的冲击 - 新车市场激烈价格竞争持续传递生存压力至二手车领域 5月份二手车交易量环比下降5.72% 同比增长仅为1.22% [1] - 新车降价导致消费者更倾向用相同或略高预算购置新车 直接分流二手车市场需求 [1] - 2025年车市价格战创历史新高 自主品牌/新势力/合资品牌全员参与降价 宝马曾尝试退出价格战但销量暴跌40%后被迫重启促销 [5] - 新车价格持续性波动彻底打破燃油车保值神话 三年车龄燃油车平均保值率从2023年56.8%降至2024年51.8% 部分自主品牌车型跌破40% [6] 新能源转型加剧二手车市场困境 - 新能源车快速换代导致老款车型加速贬值 首任车主权益缺失与电池健康度检测标准不统一制约二手新能源车流通 [3] - 三年车龄新能源车平均保值率不足50% 纯电动车(BEV)44.2% 插电混动(PHEV)46.1% 仅保时捷Taycan等高端车型达59%-62% [8] - 新能源车"油电同价"策略重构市场 直接挤压燃油车生存空间 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进一步拉低燃油车残值 [9][11] 二手车行业结构性短板 - 行业认证/流通/配套体系不完善 二手车贷款渗透率仅48% 远低于新车 [3] - 诚信体系缺失问题突出 部分经营者存在隐瞒车况/虚假宣传等行为 [3] - 新能源车技术迭代快导致旧款迅速贬值 如电池续航从500公里升级至700-800公里 [12] 市场转型中的积极信号 - 2024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 为二手车交易提供充足车源 限迁政策取消使长三角异地过户时间从7天缩至2小时 跨区域流通率提升27% [11] - 2025年全国标准化检测中心超120个 车辆检测覆盖率从2020年不足40%提升至85% 金融机构推出"100天电池回购保障"等创新服务 [14] - 主管部门推动车市价格战降温 中汽协等机构反对"内卷式"竞争 工信部加强供应链账期管理至60天内 高息车贷返佣政策叫停 [12]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政策引导+技术透明+服务闭环"新生态是根本出路 [3] - 二手车出口成为突破口 需通过规范化经营适应海外市场成熟体系 [15]
充电宝事故,扯下了电池技术的“遮羞布”
虎嗅· 2025-07-08 09:19
行业危机与召回事件 - 罗马仕充电宝发生爆炸事件 目击者确认涉事产品非召回型号 公司此前已发布停工停产通知 [1] - 行业头部品牌罗马仕与安克创新发起大规模召回计划 合计召回充电宝超120万台 民航局同步禁止被召回型号登机 [2] - 上游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70余张3C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 电池安全问题引发消费者恐慌 [3] 电量焦虑与技术瓶颈 - 手机用户电量焦虑加剧 超70%用户在电量剩余10%-30%时充电 临界点较2022年提升至20%以上 [5] - 居民日均互联网使用时长达5小时37分钟 较2018年增加2小时55分钟 AI应用加速耗电 文字生成耗电0.042kWh 图片生成耗电11.49kWh [6][7] - 人形机器人续航仅2-6小时 宇树科技H1机型锂电池容量0.815kWh 实际续航不足1小时 [7] 电池技术发展滞后 - iPhone电池容量十年间仅从1560mAh增至3349mAh 安卓机型5500mAh仍存电量缺口 重度使用5小时后电量仅剩13.1% [10] - 手机电池寿命500-800次循环 用户换机周期延长至51个月 电池健康度下降加剧焦虑 [10] - 电动汽车续航虚标严重 固态电池尚未实现规模化量产 锂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物理极限 [11][12][13] 价格战与供应链风险 - 充电宝价格战白热化 罗马仕20000mAh产品从129-149元降至69元 白牌10000mAh产品低至30-50元 [15] - 优质电芯成本40-50元 价格压力导致供应商违规替换隔膜材料 安普瑞斯代工厂操作引发爆炸 [16][17] - 全球移动电源市场规模30.05亿美元 2030年预计CAGR仅1.3% 技术停滞迫使厂商转向价格竞争 [18][19] 跨行业价格战传导 - 两轮电动车锂电价格战爆发 比亚迪48V24Ah磷酸铁锂降至999元 星恒同型号产品最低728元 [20] - 电动汽车领域价格战持续 比亚迪22款车型降价1.2-5.3万元 车企要求供应商同步降价 [20][21] - 价格战挤压供应链利润 上游偷工减料风险上升 技术研发投入受制约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