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升级

搜索文档
三大主业协同发展 供销大集上半年实现净利润532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4: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51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扣非净利润同比减亏54.74% [1] 主营业务发展 - 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商品贸易三大主业协同发展 [1] - 顺客隆板块构建"生鲜直采+即时零售+社区服务"生态圈 [1] - 运用数字化与AI技术优化"线上下单+社区自提"模式 [1] - 顺客隆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至328.5万元 同比缩减82.5% [1] 商业运营进展 - 星悦茂地下人防商业空间总客流同比增长11% [1] - 遵义/贵阳/攀枝花/伊宁网点主力店完成落位 [1] - 民生百货骡马市店完成"星悦MALL"品牌升级 [1] - 通过标准化模型签约轻资产项目输出品牌 [1] 物流网络建设 - 形成湘中/江永/五峰/邵阳/平江5个集采集配中心 [2] - 物流园运营面积超70万平方米 [2] - 支撑服务扩容与城乡网络密度提升 [2] 战略布局 - 成立海南大区统筹海南及广东地区管理 [2] - 联动开拓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 [2] - 通过商业地产效能提升实现资产效能跃升 [2] 行业前景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 [2] - 消费市场潜力强韧且活力充沛 [2] - 商贸物流业务持续释放乡村振兴战略价值 [2]
新政组合拳9月出台,撬动服务消费新增量
北京商报· 2025-08-28 13:55
消费形态转变 - 我国消费形态已逐步转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并重阶段[1][3] - 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1% 对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3] -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3] 服务消费表现 - 2024年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3] - 服务消费和体验消费成为消费升级重要表现 "买服务、买体验"成为消费重要增量[3] - 服务业就业占比达48.8% 其中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增长明显[4] 政策支持措施 - 商务部9月将出台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措施 统筹利用财政金融手段优化服务供给能力[1][6]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1][5] - 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1][6] 服务业开放影响 - 引入外资可增加养老托育家政等领域国际先进服务模式 提升行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6] - 外资企业进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带动相关消费增长形成消费投资良性互动[6] - 服务业开放可形成可复制经验 推动更广范围改革开放形成制度红利与市场红利双轮共振[6] 消费场景创新 - 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建设 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7] - 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养老服务消费季"等系列活动 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7] - 发展入境消费、人工智能+消费、IP+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7] 服贸会平台作用 - 2025年服贸会将展示190余项服务贸易最新成果 包括91项全球全国首发服务[8] - 充分利用首钢园特色场地筹划40余场配套活动 包括文创市集、精致美食、精彩展演等[8] - 5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设展办会 通过区域联动满足服务消费多元需求[8] 经济发展意义 - 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关键领域 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4] -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 - 服务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强、增长可持续特点 能将"头回客"转化为"回头客"[4]
美团拖累市场情绪,中概股短线承压|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8 13:31
市场表现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逾15% 整体呈现翻红走强态势 [1] - 8月27日美股时段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跌2.58% 热门中概股普遍承压 [1] 行业板块表现 - 新能源车板块跌幅居前 理想汽车跌超8% 小鹏跌近7% 蔚来跌约6% [1] - 京东 阿里巴巴 百度等互联网巨头股价同样走弱 [1] 长期投资逻辑 - 中国市场仍具备显著增长潜力 [1] - 消费升级 新能源 科技创新等赛道持续发展 为投资者提供结构性机会 [1] 节目内容 - 深度解析中概股承压背后因素及潜在长期投资机遇 [2]
别问做不做大促,要问怎么把大促做深做透
36氪· 2025-08-28 12:28
核心观点 - 消费者对品牌和品质的重视程度持续增强 大促依然是商家提升品牌价值和沉淀优质客户资产的重要路径 [1][3][7] - 中国消费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品牌和高品质支撑的高客单价 而非低质低价竞争 [2] - CBI指数基于10亿量级消费者真实购买行为数据 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和专家评分模型 动态衡量品牌品质 [3][5][6] 消费品质趋势 - CBI指数以2023年Q1为基数100 呈现持续上涨趋势 2025年Q2已达109.7 [7] - 每年Q2和Q4指数显著走高 618和双11大促期间消费者更倾向选择优质品牌商品 [7] - 大促期间品牌商品优惠潜力显著大于低价白牌商品 能吸引更多消费者 [9] 大促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 大促推动消费品质向优质品牌倾斜 并非短期透支行为 [11] - 2024年Q2受618大促和夏季需求影响 美的、海尔在CBI500排名分别跃升至第2名和第4名 [10] - 蕉下从Q1第99名飙升至第20名 Ulike从第208名升至第42名 Crocs从第371名升至第58名 [10] 新锐品牌发展路径 - 大促是新锐品牌突破渠道边界和塑造品类认知的关键加速器 [12][16] - 美妆品牌通过限定礼盒+成分溯源直播组合 精准匹配消费者囤货+尝新心理 [13] - 母婴品牌借助儿科医生联名推荐+宝妈社群试用反馈 构建高信任度用户体系 [14] - 个护家清品牌通过差异化功能+新渠道玩法 实现从功能性向生活方式符号升级 [15] 行业竞争格局 - 每次大促都引发行业洗牌 抓住机会的品牌实现增长 错过者被甩在身后 [17] - 品牌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将大促做深做透 而非是否参与大促 [17]
A股成交额破3万亿元,消费股能否成为下一个“风口”?
搜狐财经· 2025-08-28 12:09
市场成交与指数表现 - A股单日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 创历史第二高纪录 [1] - 上证指数上涨1.34%至3877.13点 深证成指上涨2.07%至12417.31点 [2] - 科创50指数上涨2.48% 创业板指上涨2.65% [2] 资金面变化与投资者行为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1.8% 银行存款利率持续走低 [3] - 7月A股新开户数达196万户 同比增长71% [6] - 韩国散户对中国股票持仓量增长近三成 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提升0.7个百分点 [7] 政策环境与市场预期 - LPR利率下调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红利 [8] - 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推动资金向A股聚集 [8] - 国务院提出创新消费场景 国庆假期临近提振旅游零售板块 [11] 消费板块估值与资金流向 -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市盈率仅19.88倍 处于近3年低位 [9] - 食品饮料行业年内涨幅跑输大盘 [9] - 消费主题ETF净流入超34亿元 旅游ETF连续20日获申购 [11] 行业轮动与历史表现 - 市场正经历从科技领涨到消费补涨的轮动 [13] - 消费板块在牛市后期展现爆发力 2021年食品饮料指数涨幅超41% [12] - 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龙头股分红率超75% 吸引避险资金 [10] 消费板块驱动因素 - 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直接刺激需求 [15] - Z世代消费升级推动国潮、宠物经济等新业态崛起 [15] - 消费板块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特性 [15] 板块布局与投资策略 - 可通过消费ETF分散个股风险 [17] - 关注预制菜、智能家居等日常生活相关细分领域 [17] - 消费升级是长期趋势 宜避免追涨杀跌 [17]
发展态势向好、政策红利释放、盈利前景改善 中国资产吸引力稳步提升
央视网· 2025-08-28 09:05
中国经济与资产吸引力 - 中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企业盈利前景改善 中国资产吸引力稳步提升 [1] - 人民币汇率表现优秀稳定性 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持续向好 国际投资机构对中国市场兴趣明显回升 [4] - 人民币币值稳定 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比较独立收益表现 成为全球投资者分散风险重要资产和增厚收益重要配置标的 [9] 国际机构观点与行动 - 瑞银 德意志银行 惠誉纷纷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4] - 国际投行用真金白银表达对中国资产吸引力肯定 [4] - 全球70多家央行调研结果显示 30%央行表示将增配人民币资产 [9] 科技与产业升级 - 科技板块带来中国资产价值重估共识扩大 是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关键因素 [4] - DeepSeek带来重大开源技术突破 带动中国人工智能普及化商业化 [4] - 人工智能发展与DeepSeek提振科技投资风险偏好 是推动中国股票估值上行叙事变化之一 [4] - 中国在医药研发 人工智能 新能源汽车 人形机器人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6] 市场优势与投资趋势 - 产业升级带动新消费场景 新兴领域蓬勃发展 [6] - 政策稳定 社会安定 消费升级潜力巨大 叠加全球最完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构成中国市场独一无二竞争优势 [6] - 全球资本配置中国资产意愿明显增强 投资中国成为高频词汇 [7][9]
电商大促仍是品牌黄金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8-28 06:36
电商大促对消费品质的影响 - 消费者在618和双11季度消费金额更多且更倾向购买品牌商品而非白牌商品 [2] - 中国线上消费品牌指数(CBI)在二、四季度(大促季度)显著偏高 2025年Q2指数从63.38跃升至65.21 [2][9] - 近10个季度数据显示电商大促节点呈现"量""质"齐升特点 消费者已形成稳定预期 [3] 品牌销售表现 - 萨洛蒙品牌天猫618期间增速达400%以上 整个大促周期增速超100% [6] - 453个品牌在天猫618成交破亿 同比增长24% [12] - 苹果持续领跑3C榜单 多个品牌跻身"10亿俱乐部"包括美的、海尔、小米、华为等 [12] 平台机制创新 - 天猫618仅设"官方立减85折起"单一玩法 简化消费流程 [13] - 平台将北极星指标调整为"剔除退款后GMV" 更真实反映商家成交 [13] - 比利时鱼油品牌WHC成交额达1.3亿元 同比增长97% 受益于透明机制 [14] 产品创新案例 - 源氏木语推出带感应夜灯的真皮床等创新产品 成为首个跻身"10亿俱乐部"的家装品牌 [15] - 雅迪电动车通过直播渠道首发新品 当晚即出现爆发式增长 [16] - 直播成为新品首发绝佳入口 是年轻用户认知产品的直接方式 [17] 消费市场双轨特征 - 中国正迈向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 人均GDP与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 [18] - 消费市场同时受宏观环境影响 需求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18] - 电商大促进阶为品牌压力测试场 胜出者需兼具价格力、产品力等多要素 [18] 品牌战略转变 - 天猫大促策略明确"扶优" 支持有原创性有创造力的优质品牌 [18] - 新锐品牌注重实用价值与情绪价值并重 通过成分技术或场景叙事强化产品 [18][19] - 至本、Fan Beauty Diary、HBN等美妆品牌通过不同方式强化产品功效与情绪价值 [19] 大促对品牌发展的意义 - 大促成为验证品牌价值真实共鸣度、深化用户连接、进行市场教育的关键契机 [20] - 参与大促可倒逼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响应机制和协同能力的升级进化 [20] - 电商大促已成为品牌重要营销和成交场所 大部分商家需要备货参与 [17]
便宜的肉蛋,贵的生意:零售商的“薄利困境”
虎嗅· 2025-08-28 06:26
猪肉价格暴跌 - 全国生鲜猪肉价格大面积跌破6元/斤 直接击穿多数养殖户成本线[3] - 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3.82元/公斤 同比跌幅达33% 白条猪肉出厂价同比降幅34.8%[4] - 零售端五花肉价格降至14.8-16.8元/斤 腔骨类价格约10元/斤[5] 鸡蛋价格暴跌 - 产区蛋价正式跌破成本线 创近五年新低 部分地区散户出货价一度跌破3元/斤[6] - 全国产蛋鸡存栏量达13.56亿只 创近三年新高[9] - 食品加工企业库存消耗与冷库蛋集中出清 冲击鲜鸡蛋市场[10] 产能过剩原因 - 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 高于正常水平4000万头近4%[8] - 大型养殖企业集中出栏与中小养殖户提前出栏 增加短期供应[8] - 养殖户延迟淘汰产蛋鸡 维持扩大产能[9] 对CPI的影响 - 猪肉价格深度下行致畜肉类价格同比下降近12% 直接影响CPI下降约0.4个百分点[16] - 食品价格持续下行抵消补贴刺激效果 1-7月CPI同比降0.1% 距年度2%目标有差距[15][16] 零售行业冲击 - 猪肉鸡蛋作为引流商品降价 拉低消费者整体价格预期 挤压毛利空间[18][24] - 超市调整考核方式 将猪肉鸡蛋视为获客成本 通过高毛利商品补利润[26] - 毛利率降低迫使成本控制精细化 压缩供应链/门店动线/人力配置等环节浪费[28] 消费分化现象 - 收入预期不稳家庭增加猪肉鸡蛋购买 体现消费降级[19] - 中高收入群体转向高品质品牌猪肉/牛肉/海产等 实现消费升级[19] - 零售商被迫分层策略 针对高端群体推高附加值商品 对价格敏感群体推高毛利自有品牌[30][31] 渠道格局变化 - 消费者选择低价渠道 生鲜超市/电商平台/菜市场拼价抢客[20] - 即时零售业务通过购买数据分析 做针对性关联推荐提升客单价[31] - 需通过品质保证/产地溯源/购物体验等非价格因素留住顾客[20]
电费为何涨了?电费激增背后究竟藏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28 06:01
核心观点 - 7月以来多地家庭电费激增 月度电费达千元以上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 - 电费上涨是极端高温 电器升级和阶梯电价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3] - 用电量增长反映居民消费能力提升和经济活跃度 7月全社会用电量历史性突破万亿千瓦时[4] - 需通过智慧用电和政策优化实现节能降耗 平衡民生需求与可持续发展[6][7] 影响因素分析 - 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空调等制冷设备使用时长和强度保持高位 推高用电量[3] - 家庭用电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大功率电器普及率提升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加 基础用电负荷大幅提高[3] - 待机能耗问题突出 路由器 机顶盒等长期插电设备累积耗电量可观[3] - 阶梯电价制度使用电量超阈值家庭面临电价跳升 7月用电激增导致更多家庭进入高电价阶梯[3] 经济意义解读 - 用电量增加体现居民消费升级 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舒适度支付更高成本[4] - 7月全社会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 创全球首次记录 反映经济活跃度提升[4] - 用能升级与消费升级同步 是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体现[4] 解决方案建议 - 智慧用电方面可调高空调温度 选用一级能效电器 减少待机能耗 利用分时电价错峰用电[6] - 政策层面需完善阶梯电价和分时电价制度 进行精细化动态调整[7] - 加大节能家电补贴和户用光伏发电政策支持力度 推广绿色能源应用[7]
奶粉市场释放回暖信号!健合、澳优等高端奶粉业务逆势增长
南方都市报· 2025-08-28 05:16
行业整体表现 - 奶粉企业2025年半年报显示多数公司奶粉业务逆势回升 合生元母公司健合集团和佳贝艾特母公司澳优乳业均实现营收净利双增长[1] - 外资奶粉品牌上半年市场表现良好 达能中国所在大区专业特殊营养业务销售同比增长12.9%[8] - 婴幼儿奶粉零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回升至5%左右 行业进入新一轮增长通道[9][11] 健合集团业绩表现 - 集团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2%至70.2亿元 经调整可比纯利同比增长4.6%[2] - 三大业务板块均实现增长:ANC业务营收34.4亿元(+5.9%) BNC业务营收25.0亿元(+2.9%) PNC业务营收10.8亿元(+8.6%)[2] - 中国内地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0.0% 远超整体市场0.2%的零售增幅[4] - 合生元在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份额由12.9%提升至15.9%创历史新高[4] - 中国市场贡献集团总收入70.3% 同比增长8.7%[4] 澳优乳业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38.87亿元(+5.6%) EBITDA3.98亿元(+29.7%) 归母净利润1.81亿元(+24.1%)[6] - 自有品牌奶粉业务营收28.26亿元 其中羊奶粉业务同比增长3.1%[6] - 羊奶粉市场份额提升2.8个百分点至30.4% 进口婴幼童羊奶粉市场份额达84%[6] - 高端牛奶粉品牌海普诺凯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59.96%[6] - 佳贝艾特海外市场收入4.83亿元 同比增长65.7%[8] 其他乳企业绩 - 蒙牛乳业奶粉业务收入16.76亿元 同比增长2.46%[8] - a2牛奶 菲仕兰等外资品牌上半年均实现增长[8] 行业发展趋势 - 生育补贴政策落地(每年3600元)为奶粉市场带来结构性利好[11] -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300元以上乳粉购买占比从2023年21%增至2024年26%[12] - 00后人群进入孕育阶段推动市场竞争向品质和体验维度升级[12] - 低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消费升级释放下沉市场潜力[12] - 头部品牌通过补贴计划争夺早期用户 中小品牌面临更大生存压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