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市

搜索文档
道生天合闯上市:业绩波动,资产负债率高,多次分红却要募资还贷
搜狐财经· 2025-05-20 16:34
上市计划及募资调整 - 公司原计划募资8亿元用于年产7.8万吨新能源胶粘剂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后下调至6.94亿元,用途调整为年产5.6万吨项目和还贷,拟投入金额分别减少至5.59亿元、1.35亿元 [4] - 2020年至2023年累计现金分红达2.9亿元,其中2021年分红达1.6亿元 [4] 财务杠杆与偿债压力 - 资产负债率持续高于行业均值,2022-2024年末分别为58.13%、52.52%、52.89%,同期可比公司均值仅41.08%、37.52% [5] - 2024年末负债总额20.52亿元,较2023年增长2.05亿元,其中银行贷款4.71亿元,拟用1.35亿元募资还贷以降低财务杠杆 [5] 业绩波动与营收下滑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4.36亿元、32.02亿元、32.38亿元,2023年同比降6.81%,2024年微增1.13% [9][10] - 净利润从2022年1.08亿元增至2024年1.55亿元,但2021年曾骤降至8468万元 [8][9] - 2023年营收下降主因环氧树脂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带动产品降价,2024年销量增长10.91%抵消部分价格影响 [12] 客户与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连续三年超68%,与风电叶片行业集中度高特点相符 [12] - 交易所要求说明客户/供应商集中度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并分析合作稳定性 [12][13] 业务结构与股东信息 - 主营风电叶片材料、复合材料树脂及新能源胶粘剂三大产品线,注册资本5.28亿元 [6][7] - 第一大股东上海易成实业持股47.55%,私募基金衢州厚道持股6.82% [7]
苦等16年,1块钱一瓶的矿泉水企业终于能上市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20 15:04
润田发展历程 - 品牌创立于1994年,初期以550ml装1元纯净水为核心产品,凭借"滴滴润心田"广告语在江西市场渗透率超50% [2] - 2000年启动全国扩张,进入湖南、湖北、安徽等地并引入DRP分销系统 [3] - 2007年获软银赛富2亿元A轮融资,布局沈阳、成都等七大生产基地,覆盖20余省市,推出高端产品线"润田翠"天然含硒矿泉水 [4] - 2008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并计划IPO,被列为南昌市首批拟上市企业 [4] 资本运作与危机 - 2013年因"首长专供"矿泉水事件陷入舆论危机,品牌价值大幅下跌 [6] - 2014年债务危机爆发,出现欠薪、拖欠货款等问题 [8] - 2016年江西省旅游集团通过增资扩股控股51%,公司转为国资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9] - 2022年启动IPO辅导但存在同业竞争问题,江西国控下属南山御泉与公司业务重叠 [10][12] 市场挑战 - 中国瓶装水市场CR6超80%,农夫山泉等头部品牌占据绝对优势 [14] - 低价策略导致盈利薄弱,参照今麦郎1元水单瓶净利润仅0.02元 [14] - 水源地集中于江西(3处)和神农架(1处),全国化扩张受成本制约 [14][15] - 产品结构单一,官网显示仅有无气苏打水和即饮蜂蜜饮料两类非水业务 [15] 借壳上市进展 - 2025年5月拟通过ST联合(国旅文化)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实现重组上市 [18] - ST联合2022-2024年营收从5.65亿降至3.65亿,净利润由盈转亏(2024年亏损6370万元) [20] - 2025年Q1营收同比下滑29.16%,净利润亏损扩大至853.63万元 [20] - 交易若成功将实现润田曲线上市,同时帮助ST联合改善财务状况 [21]
“走向末路,又被资本耍了”?被恶意抹黑、诋毁,汇源果汁最新声明
凤凰网财经· 2025-05-12 12:32
公司声明与舆论背景 - 公司发布严正声明否认"走向末路、被资本耍了、悲剧"等不实传闻 称相关言论严重损害品牌声誉及创始人名誉[2] - 公司强调自2022年重整成功后经营一切正常且持续改善 并获"100%果汁全国销量第一"市场认证[2] - 公司对网络暴力采取零容忍态度 已启动司法程序收集证据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4] 资产重组终止事件 - 国中水务原计划现金收购诸暨文盛汇股份以间接控股北京汇源 但因交易标的股权处于冻结状态导致收购终止[5] - 股权冻结源于文盛资产股东粤民投2024年8月提起的诉前保全 申请冻结控股股东上海邕睿股权[9] - 尽管2024年3月文盛资产透露双方协商有望和解 但纠纷未解决最终影响重组推进[9] 公司经营与资本运作 - 公司成立于2006年 是国内中高浓度果汁龙头企业 2007年以24亿港元募资额成为港交所最大IPO[9] - 公司2021年从港交所退市并破产重整 2022年6月重整计划获批 文盛资产成为控股股东并投入16亿元重启业务[9] -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45亿元 净利润4.24亿元 扣非净利润3.93亿元 经营状况显著改善[9] - 公司2024年7月计划通过国中水务收购实现曲线上市 但因股权冻结导致资本运作受阻[9]
遭投资机构下调估值,广信科技实控人背负2400万元债务
搜狐财经· 2025-05-07 10:12
公司上市进程 - 广信科技于2024年4月23日顺利通过北交所上市审核,距离正式上市仅剩时间问题 [2] - 公司曾于2016年尝试创业板上市未果,2023年重新挂牌新三板为北交所上市做准备 [3] - 2024年6月向北交所递交招股书,不到一年即成功过会 [2][3] 募资计划 - 计划募资2亿元,用于三个项目:电气绝缘新材料扩建(1.3亿元)、研发中心建设(4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3000万元) [4] - 扩建项目预计第5年达产,将新增14000吨绝缘纤维材料产能,带来1.27亿元营收和1405万元利润 [6] 产能与市场情况 - 2024年两大核心产品产能利用率均超100%,2022年约80% [6] - 下游新能源装机量增长带动绝缘材料需求旺盛 [12]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仅8.58%,较2022年下降15%,具备加杠杆能力但选择通过IPO扩产 [6]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业绩爆发:营收从3.04亿元增至5.78亿元,净利润从1472万元增至1.16亿元 [9] - 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35.55%,2024年再增134.82%,远超行业50%的平均增幅 [9][1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2022年4.32%提升至2024年25.51% [9] 财务质疑点 - 2022-2024年未盖章收入占比从60.96%升至73.94% [12] - 13家经销商员工不足10人,其中1家仅1人且毛利率异常高 [13] - 2020年估值从6.53亿元下调24%至4.96亿元,实控人需退还投资方2400万元 [14][16] 行业比较 - 可比公司2022-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幅约50%,广信科技达680% [10] - 2024年北交所IPO企业平均市盈率约14倍,公司估值可能超20亿元 [17]
航班管家16载终冲刺港股,2024年营收超6亿,王江能否圆梦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5-04 08:50
公司概况 - 活力集团是一家深耕旅游服务领域16年的企业,近期更新招股书并启动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进程[1] - 公司由互联网资深人士王江共同创办,王江现任主席并持有32.78%投票权,美团CEO王兴作为早期投资者仍持有2%股份[1][4] - 核心产品包括2009年推出的航班管家和2012年推出的高铁管家,已成为旅客获取实时交通信息的首选工具[1]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2.8亿元增长至2024年6.47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52%[2][3]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2024年分别为47.1%、56.8%和53.5%[3] - 期内利润从2022年亏损76万元扭转为2024年盈利5115万元,经调整净利润达7344.9万元[2][4] - 2024年旅游相关业务收入5.51亿元,占总收入85.2%,线上营销和数据技术服务贡献其余收入[3] 股东结构 - 前四大股东分别为王江控制的Non Human Limited(16.79%)、李黎军(15.99%)、庭瑞星舟(10.77%)和陕西纾困基金(10.67%)[5] - 股东结构多元化,包含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共23名,合计持股100%[5] 资金状况 - 2024年末总资产8.92亿元,流动资产净值3.89亿元,现金及等价物达4.68亿元[5]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改善,从2022年201.5万元增至2024年1.7亿元[6] - 2024年现金净增加1.98亿元,主要来自经营活动现金流入[6] 发展前景 - 上市将助力公司提升品牌影响力并拓展业务领域[6] - 凭借航班管家和高铁管家两大核心产品,有望在旅游服务行业持续扩大市场份额[1]
选择哪个板块申请上市,哪个节点更适合企业申请上市呢?
搜狐财经· 2025-05-03 03:02
文章核心观点 上市能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但上市是庞大工程,正确战略布局是迈向 IPO 关键一步,企业需综合考虑上市地点、板块、时机等因素,同时有相关公司可提供上市及财务咨询等服务 [1][2] 上市地点选择 境内外上市地点选择考量因素 - 估值水平和上市成本是拟上市企业决策者判断上市地点利弊的重要因素,规模较大及高成长、新兴行业企业境外上市估值可能较高,规模较小企业国内 A 股或许是最佳选择 [2] - 海外市场对高成长和新兴行业公司往往给予较高估值,如香港上市的品牌消费、零售渠道等行业公司有较高预测发行市盈率,互联网、连锁教育等行业公司倾向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 [3] - 上市时间可控性方面,海外市场优势明显,无特殊重组需求企业海外上市时间一般 6 - 9 个月,国内 A 股上市多数企业需 1 - 2 年 [3] - 国内中介机构收费相对较低,但 A 股上市整体费用可能高于公开材料数据 [4] 企业自身状况对上市地点选择的影响 - 业务规模上,传统行业且业务规模小的公司应尽量选择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 [5] - 行业方面,品牌消费、零售渠道等境外投资者认知度高的行业,互联网、连锁教育等新兴行业,以及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民营企业可优先考虑海外上市 [5] 境内上市板块选择 主营业务对上市板块选择的影响 - 创业板侧重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成长性突出企业,以及技术业务模式创新强、行业排名靠前、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主板对拟上市企业所属行业及类型无限制 [6] 不同板块对企业规模和盈利要求 - 主板、中小板注重企业规模,需满足最近 3 个会计年度净利润累计超 3000 万元等三个标准;创业板强调企业成长性和持续盈利能力,有不同盈利和营收要求 [6] 上市时机选择 - 企业应在内部管理制度、派息分红制度等确定,未来发展方针明确后上市,且处于高速发展期、所在行业处于上升周期,急需资金扩大规模、提升影响力且主营业务市场有空间时选择上市 [7] 公司服务内容 资本市场服务 - 帮助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进行股票发行与股权交易,服务包括境内外 IPO、上市前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增发等多种业务 [10] - 为企业提供上市咨询、合规内控、商业计划等多方面服务,协助推进上市挂牌工作,跟进解决 IPO 过程中问题 [10] 尽职调查服务 - 对标的公司进行商业、技术、财务等多方面尽职调查,不同交易类型调查内容和重点不同,为公司并购等提供服务 [11] 境外上市服务 - 为赴境外上市企业制定战略计划、进行重组改制与股权架构搭建,提供上市相关培训,协助寻找战略投资者等 [11] - 包括法律审慎调查、评估资本市场状况、制定上市规划和预算、决定上市时间等工作内容 [12] - 协助企业通过 SEC 审查、取得 NASDAQ 挂牌许可、进行全球路演和挂牌交易等 [13] 财务咨询服务 - 提供企业管理、税务咨询、代理记帐等多领域服务,客户涵盖世界知名公司、上市公司等各类企业 [17] - 协助企业办理税务与筹划,提供跨境全生命周期咨询管理服务,包括审批、尽职调查、项目可行性研究等 [17] 境外注册及相关服务 - 提供香港、美国等国家注册公司服务,包括外银行开户、VAT 税号申请等,涉及各行业公司设立及相关业务 [18]
天富龙上市疑云:朱大庆夫妇套现超5亿元,赠送侄子巨额出资款
搜狐财经· 2025-04-30 17:14
公司上市进展 - 公司进入提交注册阶段,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1] - 2025年4月获得上市委会议审议通过[3] - 原计划募资10.90亿元,后下调至7.9亿元,删减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3] 募投项目 - 年产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项目投资总额93,531.5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8,000万元[4]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包括再生短纤研发中心(投资总额10,135.00万元)和低熔点纤维研发中心(投资总额10,865.00万元)[4] - 募投项目合计投资总额114,531.5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79,000万元[4] 财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为7.56亿元[4] - 2024年合并资产负债率和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0.32%、8.96%[4] - 2020-2021年末应付股利金额分别为2.17亿元、370.83万元[10]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9年5月,前身为扬州天富龙汽车内饰纤维有限公司[5] - 注册资本3.6亿元,法定代表人朱大庆[5] - 主营业务为差别化涤纶短纤维和再生涤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4] - 产品应用于汽车内饰、健康护理、家庭居住、建筑装饰等领域[4] 股权结构 - 朱大庆持股61.81%,陈慧持股17.49%,夫妇合计持股79.30%[7] - 朱大庆、陈慧夫妇与朱兴荣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93.90%表决权[7] - 朱兴荣为朱大庆兄长之子,担任董事、总经理等职务[7] 历史股权变动 - 2012年朱兴荣将10%股权以700万元转让给陈慧[8] - 2013年朱大庆将10%股权以700万元转让给朱兴荣[8] - 2015年朱大庆赠与朱兴荣富威尔出资款合计3200万元[8] 重大资产重组 - 2020年12月收购威英化纤100%股权,作价2.43亿元[10] - 收购前威英化纤现金分红3亿元[10] - 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收购合理性及分红影响提出问询[10]
湖北发布硬核“上市KPI”:到2030年,全省上市公司总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30 13:25
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上市计划 - 湖北省提出到2030年显著增加上市公司总数并进入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新增及过审企业13家,目前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89家(境内153家,全国第10位)[1][3] - 湖北省计划构建上市后备梯队:省级"金种子""银种子"企业扩容至1500家,后备资源库企业达2500家,新三板挂牌实现市县全覆盖[3] - 浙江诸暨市计划到2030年末上市公司总数达23家(增长50%以上),每年动态保持20家重点后备企业[7] - 江苏省计划到2027年末培育500家上市后备企业,专精特新及新三板挂牌企业2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30家[7] IPO市场动态与政策导向 - 2024年9月以来A股IPO发行节奏企稳,平均每周招股3家,2025年3月末前每月新股上市基本维持9家以上(除2025年2月)[8] - 证监会2025年政策明确支持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及境外优质科技企业回归A股,强调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8] - 湖北省方案提出科技型上市公司占比提升至50%以上,侧重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8] - 2025年初港股IPO募资额达200亿港元(去年同期6倍),18家企业完成IPO(含1家SPAC),市场预计港股IPO将加速回暖[9] 企业上市策略与区域竞争 - 硬科技企业更受政策鼓励,IPO成功率更高[2] - 地方政府争夺已上市公司资源,如*ST美谷承诺注册地不变更以维持地方经济指标[7] - 区域竞争加剧,湖北需差异化发力弥补与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资源差距[9] - 企业根据行业政策选择IPO市场,A股受限行业倾向港股或北交所[9]
四次折戟港交所!深业物业上市之路为何如此坎坷?
华夏时报· 2025-04-25 00:45
深业物业IPO受阻 - 公司四次赴港IPO招股书失效,分别于2023年2月24日、2023年8月28日、2024年3月28日及2024年10月16日递交申请均未成功 [2] - 上市进程持续超780天,远超2024年行业平均307天的水平 [6] - 与同期具备国资背景的泓盈城市服务、经发物业成功上市形成分化 [6] 物业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62家样本物企总市值2325亿元,同比微降1.7%,较2022年峰值4223亿元下降44.9% [4] - 物业股平均股价2024年波动显著:2月触及3.4港元/股低点,5月政策刺激后反弹至5.7港元/股年内高点,年末收于4.6港元/股,较年初涨12.2%但较2023年初6.9港元/股仍跌33.3% [4] - 66家上市物企中89.4%日均换手率低于1%,仅特发服务换手率超7%,反映市场流动性不足 [5] 控股股东深圳控股财务压力 - 2024年深圳控股营收155.7亿港元,毛利44.4亿港元,但归属股东亏损18.23亿港元 [7] - 公司依赖母公司深业集团及银行贷款,2024年3月获40亿港元三年期融资,协议条款要求深业集团保持至少35%持股及控制权 [9] - 深业物业业务占深圳控股总收入比重从2023年17.6%提升至2024年21.1%,其他业务板块均下滑 [7] 深业物业经营依赖关联方 - 2021-2024H1营收从21.52亿元增至14.10亿元(半年),净利润从0.75亿元增至0.93亿元(半年) [10] - 关联方收入占比持续上升:2024H1最大客户深业集团贡献10.1%收入,五大客户合计占比26.4% [10] - 关联方项目毛利率(23.7%)显著高于独立第三方(9.0%),但关联方应收款周转日数达284.2天,远高于第三方的59.5天 [11]
IPO雷达|“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冲击港股新进展,需说明历次股权变动合规性
搜狐财经· 2025-04-21 08:32
监管动态 - 中国证监会对9家企业出具境外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涉及外汇登记、返程并购合规性等事项 [1] - 群核科技被要求说明股权架构搭建中的外汇登记程序及2022年收购境内实体的定价公允性 [3] - 需补充披露境内增值电信业务是否涉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限制领域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年营收6.01亿元,2023年增至6.64亿元(同比+10.5%),2024年前三季度达5.53亿元(较2023年同期+13.8%) [4][5]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年72.7%,2023年76.8%,2024年前三季度提升至80.4% [4] - 净亏损收窄:2022年7.04亿元,2023年6.4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4.22亿元 [4][5] - 经调整净亏损显著降低:2022年3.38亿元,2023年2.42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0.94亿元 [5] 业务发展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下降:从2022年53.4%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44.9% [4] - 研发开支占比大幅减少:2022年72.9%,2024年前三季度降至47.6% [4] 行业地位 - 属于"杭州六小龙"新兴科技企业群体,与游戏科学、深度求索等齐名 [5] - 较早启动上市布局,2025年2月已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