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出海

搜索文档
广生堂乙肝新药I期数据获《柳叶刀》背书,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备受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8-05 05:32
创新药领域突破 - 广生堂乙肝新药I期数据获《柳叶刀》背书 针对现有疗法无效的低病毒血症患者 商业化前景广阔 [1] - 翰宇药业试水药物收益权代币化 开创生物医药融资新模式 [1] 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表现 - 上证科创板生物医药指数(000683)成分股涨跌互现 康希诺领涨5.31% 药康生物上涨5.00% 博瑞医药上涨3.74% [1] - 科创生物医药ETF(588250)最新报价1.23元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9.14% 包括联影医疗 博瑞医药 百济神州等 [3] 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 -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2022年4月头对头战胜伊布替尼 2021年收入11.7亿美金 利润-14.5亿美金 预期2025年扭亏 [2] - 恒瑞医药2024年创新药占比首次超过50% 预期持续提升 管线厚度奠定未来BD基础 [2] - 2021年创新药牛市逻辑为国内PD1放量 2025年逻辑为战略BD出海 市场空间更大 [2] - 中国占全球FIC管线22% 2024年全球创新药规模1.1万亿美金 假设中国市占率25% 可贡献3.6万亿人民币市值增量 [2] - 截至2025年8月1日 A股港股创新药市值占比低于美股 A股2.8% 港股2.4% 美股3.5% 存在结构性增长机遇 [2]
投行人士点题大湾区药械:BD出海拓市场,“A+H”上市谋长远
广州日报· 2025-07-28 15:27
创新药械行业发展趋势 - 创新药械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关键窗口期 传统商业模式被重塑 新价值增长点不断涌现 [1] - BD出海成为国内创新药企价值兑现新渠道 2024年全球超5000万美元首付款BD合作中超30%来自中国 [3] - 海外资本通过市场化行为验证中国创新药临床竞争力 短期可改善企业现金流 长期可提升国际竞争力 [3] 资本市场动态与融资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完成134起融资 其中IPO前融资123起 10家企业单笔融资超1亿元 [5] - 港股生物医药IPO表现活跃 2025年上半年递表50家 上市10家 融资金额远超2024年全年 [5] - 港股生物医药企业上市首日涨幅优于市场平均水平 映恩生物首日涨幅达116.70% [5] A股与并购市场进展 - A股市场出现政策转机 禾元生物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过会 迪哲医药未盈利再融资成功 [6] - 生物医药并购实现突破 迈普医疗收购易介医疗 中国生物制药9.5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 [6]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获政策支持 允许港股上市企业通过CDR方式在深交所上市 [6] 资本市场规划建议 - 创新药械企业终极目标应为"A+H"两地上市 大湾区企业可考虑先H后A路径 [6] - 灵活运用BD交易 境内外IPO 并购重组等多种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发展 [5][6] - 港股和A股市场双向选择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多资本运作空间 [5][6]
BD出海进入爆发期,创新药ETF国泰(517110)盘中涨超2%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1 02:14
创新药行业BD出海爆发期 - 创新药板块盘中上攻,创新药ETF国泰(517110)盘中涨超2% [1] - 中国创新药企向跨国药企MNC输出临床前或临床阶段药物分子,满足MNC专利端对新管线的需求,推动BD对外爆发期 [3] - 中国药企license out数量从2018年17项增长至2024年94项,首付款从2亿美元增至40多亿美元,同比增速16% [3] - 2024年中国企业license out总交易金额达500多亿美元,同比增速超20% [3]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 out交易金额达369亿美元,同比翻倍以上增长 [3] BD交易模式变化 - 传统license out模式首付款仅占交易金额2%-5%,近期首付款比例显著提高 [4] - BD交易从传统license out转向NewCo模式,买卖双方共同成立新公司负责管线,实现深度绑定 [4] - NewCo模式使国内药企保留部分话语权,利益最大化且长期化 [4] - 5月份PD-1、VEGF双抗合作中首付款比例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 [5] 行业估值与市场情绪 - BD交易金额和数量激增推动行业估值和市场情绪高涨 [3] - 国内创新药出海从卖管线进入生态共建新阶段 [5]
恒瑞医药港股IPO,大涨33%,市值超3800亿
36氪· 2025-05-23 02:57
港股上市表现 - 恒瑞医药港股上市募资98.9亿港元,发行价44.05港元,开盘价57港元,当前股价58.6港元,市值突破3800亿港元 [1] - 港股上市首日换手率33.03%,成交金额26.85亿港元,A股溢价率为-2.76% [2] - 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景顺(Invesco)、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集团(UBS-GAM)、高瓴资本、博裕资本等知名机构 [3] 国际化战略 - 港股上市是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跳板,旨在丰富融资渠道并推进国际化布局 [4] - 公司2005年提出国际化战略,但海外收入占比仍不足5%,2024年海外收入仅7.16亿元 [4] - 国际化路径从早期自主出海转向BD合作模式,2018年以来完成13笔对外许可交易,近三年授权8笔涉及16个分子实体,潜在总交易额140亿美元 [5][6] BD合作成果 - 2024年通过BD合作获得1.6亿欧元和1亿美元首付款,合计约20亿元人民币 [6] - 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减肥药、心血管药物和ADC药物: - 减肥药管线授权给Kailera Therapeutics,获得19.9%股权,三条管线中已有进入Ⅲ期临床 [7] - 心血管药物HRS-5346授权默沙东,潜在里程碑付款17.7亿美元 [8] - 两款ADC药物(SHR-A1904和SHR-4849)分别授权默克和IDEAYA Biosciences [9][10] 研发管线储备 - 当前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在临床开发中,30多款处于关键性临床及更后期阶段 [11] - 在肿瘤领域建立了完整工具箱,覆盖全球主要癌症类型 [11] -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ECMO系统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15] 长期发展策略 - BD合作模式短期内带来现金流,长期需构建自主出海能力 [13] - 港股募资将用于建设海外生产和研发设施,推进20余项海外临床试验 [14] - 计划在全球主要市场设立生产基地以优化供应链 [14] - 战略方向从药品扩展到高端医疗器械,构建全产业链竞争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