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标准

搜索文档
罗永浩悬赏10万征集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反预制的当下,餐饮商家的未来在哪里?
中国食品网· 2025-09-15 07:58
事件概述 - 罗永浩在社交媒体公开批评西贝餐饮使用预制菜且价格高昂 引发品牌方强烈回应并计划法律诉讼 [1] - 双方争议焦点集中于预制菜使用透明度问题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并将事件上升至推动立法层面 [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手持菜单现场还原烹饪过程 强调所有菜品均为现制 指控相关言论严重损害品牌商誉 [1] 预制菜行业现状 -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定义 现有标准多由地方和行业制定 范围界定模糊导致消费者认知混淆 [5] - 消费者普遍抵触预加工食品 更倾向现炒现制模式 主要顾虑集中于食品安全与性价比问题 [4][5] - 餐饮商家采用预制菜核心诉求为降低成本与提升效率 但面临口味劣势和情感接受度双重挑战 [5] 技术解决方案 - 炒菜机器人通过算法技术(急速升温/温度逼近曲线/锅温补偿)实现厨艺技法复刻 产出具"锅气"的现炒菜肴 [7] - 智能化设备可节约人力与能源成本30%以上 提升出餐效率并保证稳定性 缓解商家资金压力 [7] - 预加工食材结合机器人现炒模式既维持成本优势 又通过现炒口味获得市场竞争机遇 [7] 行业发展趋势 - 智能餐饮设备普及成为必然趋势 产业正经历智能化引领的深刻变革 [7] - 消费者评判标准集中于美味、健康、价格及情绪价值四大要素的平衡实现 [7] - 头部品牌如芯厨师AI炒菜机器人已建立超千道菜品的云端菜谱系统 支持零经验操作者实现大厨级出餐水平 [7]
食品饮料行业周报:推进餐饮预制菜明示,餐饮链催化增加-20250915
华鑫证券· 2025-09-15 06:10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食品饮料&商社行业"推荐"投资评级 [1][9] 核心观点 - 白酒板块Q2利空预期充分释放 Q3动销边际回暖 板块配置性价比持续显现 [6] - 预制菜国家标准草案通过审查 将加强行业自律和冷链要求 利好头部品牌扩大市占率 [7] - 高德发放11.5亿元补贴(2亿元打车券+9.5亿元消费券)刺激到店消费 利好连锁餐饮客流提升 [8][9] - 大众品预期持续修复 饮料板块临近旺季 生育政策叠加原奶周期反转预期催化需求 [9] 白酒板块分析 - 2024年白酒产量414.50万吨 同比下降7.72% [32] - 2024年白酒行业营收7964亿元 同比增长5.30% [32] - 建议关注贵州茅台(PE 20.26x/2025E)[9][11]、五粮液(PE 15.34x/2025E)[9][11]、泸州老窖(PE 16.51x/2025E)[6][11]、山西汾酒(PE 20.75x/2025E)[6][11] - 弹性个股包括酒鬼酒(PE 408.35x/2025E)[6][11]、舍得酒业(PE 35.19x/2025E)[6][11]、水井坊(PE 24.14x/2025E)[6][11] 大众品板块分析 - 调味品行业规模从2014年2595亿元增至2024年6871亿元 10年CAGR 10.23% [34][35] - 预制菜行业2019-2024年CAGR达23% 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7490亿元 [56][57] - 建议关注安井食品(PE 17.09x/2025E)[7][11]、千味央厨[7]、三全食品[7]、龙大美食(本周涨4.50%)[7][29] 新消费板块分析 - 能量饮料市场规模从2019年786亿元增至2024年1116亿元 4年CAGR 7.28% [53][54] - 餐饮收入从2010年1.8万亿元增至2024年5.57万亿元 14年CAGR 9% [61] - 重点关注东鹏饮料[9]、沪上阿姨[9]、茶百道[9]、蜜雪集团[9]、霸王茶姬[9] - 生育政策催化下关注孩子王[9]、优然牧业[9]、伊利股份[9]、蒙牛乳业[9] 市场表现数据 - 食品饮料板块1个月涨幅5.6% 12个月涨幅24.2% [3] - 休闲食品子板块涨幅61.11%领先 饮料乳品涨幅39.40% [24] - 个股周涨幅前列:煌上煌(+10.87%)[29]、金字火腿(+10.71%)[29]、酒鬼酒(+5.57%)[29]
西贝们最该做的,不是忙着和罗永浩打官司
36氪· 2025-09-15 04:43
事件背景 - 罗永浩于9月10日通过微博公开批评西贝餐厅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过高 称其体验"恶心"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 [1]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 否认使用预制菜 宣布起诉罗永浩损害商誉 并开放全国后厨供顾客参观 [2] - 罗永浩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强调其目的是推动行业透明化和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4] 预制菜定义争议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于2024年3月联合发布通知 明确预制菜定义为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且需加热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同时排除中央厨房配送至自有门店的菜肴 [6][12][14] - 西贝依据该标准 声明其中央厨房配送模式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6][14] - 消费者普遍从感官体验判断预制菜 主要依据口感、温度和"锅气"缺失等主观因素 认为非现场制作的菜肴均属预制菜 [15]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850亿元 同比增长33.8% 预计2025年将突破6173亿元 [17] - 预制菜需求增长主要受餐饮企业降本提效驱动 尤其适用于连锁餐厅和小吃快餐店 [18] - 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78.1%的消费者反映餐厅未提前告知预制菜使用情况 [18] 消费者态度与行业反响 - 网友观点两极分化:支持罗永浩者强调知情权重要性 支持西贝者则认为其品质和食品安全标准属行业标杆 [4][6][7] - 多家餐饮企业创始人公开声援西贝 包括巴奴毛肚火锅杜中兵、朱光玉火锅李扬等 批评罗永浩"误导消费者" [6][8] - 消费者对高溢价品牌敏感度提升 要求价格与价值匹配 尤其关注体验感和情绪价值 [19][23][25] 品牌回应与措施 - 西贝公布罗永浩所点13道菜品的详细制作流程 强调均为现场烹饪 账单金额为833元 [9][11] - 贾国龙回应价格争议 承认部分菜品定价偏高但否认"量少"指控 并强调西贝37年来坚守食材标准和待客之道 [19] - 品牌推出"罗永浩菜单" 承诺"不好吃不要钱" 并开放后厨以自证清白 [2][8] 行业影响与深层矛盾 - 事件反映餐饮行业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鸿沟 以及消费者对透明化和知情权的迫切需求 [16][18] - 理性消费时代下 品牌需重新证明高溢价合理性 仅依靠品牌故事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期望 [25][26] - 近年类似争议频发(如花西子、钟薛高) 显示公众对高溢价产品的容忍度降低 [23]
罗永浩凌晨喊话西贝贾国龙:“直播对话”!
中国基金报· 2025-09-15 00:34
罗永浩与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预制菜争议 - 罗永浩在微博持续批评西贝预制菜的新鲜度问题 质疑西贝每年集采一次冷冻羊肉的食材处理方式[2] - 罗永浩公开征集西贝原材料供应商信息 试图核实其保质期情况[4] - 罗永浩提议与贾国龙进行网络直播对话 以澄清事实并促进预制菜行业健康发展[6] 双方冲突升级与法律层面回应 - 贾国龙在微信群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和"网络黑社会" 但承认其批评促使西贝改进[7] - 罗永浩认为贾国龙的言论构成民事侵权 侵犯其名誉权 并威胁将采取法律行动[8] - 罗永浩表示将发起集体诉讼 并计划在直播中持续批评西贝[7][8] 媒体与官方对预制菜行业的关注 - 新华社强调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关切 呼吁预制菜行业提高透明度和餐饮质量[11] - 央视新闻明确预制菜定义 指出消费者享有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的权利[16] - 人民日报评论呼吁凝聚行业共识 关注预制菜标准界定和信息不对称问题[18] 企业回应与事件现状 - 贾国龙曾表态"生意可以不做但官司一定要打" 显示强硬态度[11] - 西贝官方微博未对事件作出回应 最后更新停留在2024年新年祝词[9]
周末刷屏!新华社之后,人民日报也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12:15
预制菜行业舆论关注 - 预制菜话题引发全民关注 涉及消费者知情权和行业健康发展 [3] - 舆论热议焦点在于如何平衡便捷服务与餐饮品质保障 [3] - 行业需通过治理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知情选择 [3] 行业发展核心挑战 - 行业真正挑战在于建立消费者信任纽带而非技术层面 [3] - 需清晰界定预制菜标准并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3] - 餐饮业发展需兼顾高效便捷与满足公众吃得安心明白的刚需 [3] 媒体与公众讨论方向 - 讨论需走向理性和建设性 通过交锋凝聚共识 [3][5] - 信息透明化是核心 需让消费者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 [3] - 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就预制菜问题发声引发全网关注 [7]
周末刷屏!新华社之后,人民日报也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12:15
预制菜行业舆论关注焦点 - 预制菜话题引发全民关注 涉及日常餐饮和消费者知情权 [2] - 舆论关注不仅关乎个别企业 更关乎行业健康发展 [2] 行业发展核心挑战 - 行业面临三大关键问题:预制菜标准界定不清晰 信息不对称 便捷服务与餐饮品质平衡 [2] - 真正挑战在于建立消费者信任纽带而非技术层面 [2] 行业治理与发展方向 - 需要通过治理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知情选择 [2] - 信息透明度提升让消费者主动选择是行业发展基础 [2] - 餐饮业发展需兼顾高效便捷与公众吃得安心明白的刚需 [2] 舆论导向与共识形成 - 讨论应走向理性和建设性 在争锋中凝聚共识寻找治理良策 [2] - 赢取公众信赖是行业拥有美好未来的前提 [2]
餐饮老板眼中的预制菜和现做
搜狐财经· 2025-09-14 07:53
预制菜定义争议 - 预制菜国家定义为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且不添加防腐剂的预包装菜肴 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3] - 连锁餐饮认为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半成品或现场烹制的冷冻半成品若未预先完全熟制或由餐厅中央厨房当日配送则不属于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3] - 消费者普遍认知中只要不是新鲜现做的菜品均属于预制菜 与国家定义存在分歧[2][6] 餐饮企业运营模式差异 - 连锁餐厅通过中央厨房进行食材预加工和标准化处理以实现百店一味和品质稳定 并保障食品安全[5] - 部分品牌如乡村基坚持现炒模式以保持菜品锅气和家庭风味 认为现炒更符合消费者需求[5] - 饺子等品类对工业化加工敏感度较高 现包现做更能保证口感 而米饭类菜品工业化程度相对更高[6] 行业标准化与消费者认知冲突 - 餐饮企业为实现连锁化和标准化需采用中央厨房和预加工模式 否则难以保证多门店菜品口感一致性和运营效率[5] - 消费者关注点集中于食品安全 健康 美味和物有所值而非预制菜定义本身[6] - 日本餐饮市场经验表明正餐企业过度依赖预制食材可能导致口味下降和竞争力丧失[6]
罗永浩: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
财联社· 2025-09-14 02:41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于9月10日公开批评西贝莜面村"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昂贵 引发舆论关注 [5]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于9月11日宣布将对罗永浩提起诉讼 称其言论对品牌声誉和经营造成重大伤害 [6] - 罗永浩立即回应诉讼威胁 并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7][8] 双方立场与定义分歧 - 罗永浩重申不反对预制菜 但强调消费者应享有知情权 餐馆有权使用预制菜但需明确告知 [3] - 贾国龙坚持按国家标准定义预制菜 区分"预制工艺"与"预制菜" 称所有餐饮企业均涉及预制工艺 [4] - 双方均采取强硬态度 贾国龙表示"哪怕生意不做了也要打官司" 罗永浩指控西贝"100%撒谎" [4][9] 事件对西贝经营的实际影响 - 西贝门店营业额出现显著下滑:9月10-11日日均损失100万元 9月12日预估损失200-300万元 [4] - 贾国龙承认陷入"自证循环" 品牌陷入公关危机且需应对实际经营压力 [4] - 罗永浩于9月13日宣布事件告一段落 同时呼吁国家尽快出台预制菜相关法规 [1]
贾国龙得认
投中网· 2025-09-13 08:55
西贝与罗永浩的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于9月10日发微博批评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饮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5]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称"100%没有预制菜"并威胁起诉罗永浩诽谤 随后开放后厨参观[5] - 事件从消费纠纷演变为重大公关危机 引发对预制菜定义和透明度的广泛讨论[5] 预制菜行业标准与现状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征求意见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或将强制披露[8] - 行业标准将预制菜定义为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产品 但该标准尚未正式实施[14] - 2023年人民网研究报告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14] 西贝的产品与供应链情况 - 媒体参观发现后厨使用保质期9个月的袋装腌制鸡翅、保质期2年的冷冻西兰花和南瓜以及2024年9月生产的羊腿[4] - 炖鸡汤没有鸡骨头 使用大量预加工食材[4] - 贾国龙区分"预制菜"与"预加工" 称预制菜是成品化而预加工只是提前进行部分准备 最终仍依赖门店加工[14] 企业领导风格与危机处理 - 贾国龙个性强势 不怕冲突 曾表示"没有冲突就是回避矛盾"[9] - 拒绝商业化的和解方式如道歉或邀请罗永浩做品鉴官 认为"那太商业了"[10] - 选择硬刚舆论被视为稳定军心的策略 通过塑造直接敌人来凝聚内部[10][11]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趋势 - 消费者对人均150元以上连锁餐饮的预期是明厨亮灶、无预制新鲜食材 与实际存在巨大预期差[9] - 预制在餐饮商业上是必然趋势 连锁餐饮经营难以避开[7][9] - 民众对预制菜普遍存在抵触情绪 苦预制菜久矣[14] 餐饮行业同仁反应 - 众多餐饮老板发声支持西贝贾国龙[9] - 连锁餐饮企业普遍使用预制成分 老板们不愿成为消费者推动变革的代价[7][15] - 行业面临预制化趋势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双重挑战[17]
罗永浩回应自己也卖预制菜:我们说了是预制菜,消费者也知情,这没有任何问题
新浪科技· 2025-09-12 13:20
行业现状与争议 - 预制菜行业目前缺乏正式的国家标准 [1] - 行业存在产品透明度问题 部分企业被指以非预制菜形式销售预制菜产品 [1][2] - 预制菜产品本身具有合法性 消费者知情权成为关注焦点 [2] 企业具体行动 - 西贝莜面村针对争议迅速做出反应 上线名为"罗永浩菜单"的新产品线 [1] - 罗永浩通过直播渠道明确表达立场 悬赏10万元人民币引发公众讨论 [1] - 企业方通过直播平台进行危机公关 直接回应相关争议 [2] 消费者认知与市场教育 - 预制菜销售需明确标识 消费者知情购买是关键 [2] - 市场需要区分为明知情销售的预制菜和未透明标识的预制菜 [2] - 公开透明的预制菜销售模式被认为不存在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