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任

搜索文档
五星级酒店的“金字招牌”,被一双拖鞋砸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2 13:45
来源丨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作者丨DW 花大价钱住五星级酒店,图的就是个放心、舒适。结果,连最基本的拖鞋卫生都成了"开盲盒" 。 据 网友爆料, 该住客向服务员提出异议后, 酒店 送过来一双崭新的拖鞋,并告知"此类拖鞋酒店是要回收消毒再使用的"。这起事件不仅引发了 网友对酒店卫生状况的广泛讨论,也促使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介入调查。 据该网友透露,涉事万豪酒店房间日常均价超过700元,然而捆绑拖鞋的纸带上仅标注"为防滑倒,请勿将拖鞋穿入浴室或者公共区域",对拖鞋是 否为一次性或可循环使用只字未提。 对此,酒店负责人解释称,酒店从未将拖鞋标注为一次性用品,因此回收清洗和循环利用属于正常操作,并声称其有规范的清洗消毒流程,类似 于床单、被套等布草的"一客一换"标准。 次日, 涉事酒店相关负责人承认,出于环保考量,该酒店拖鞋在消毒清洗后确实会循环使用2-3次。同日,常州市卫生监督所介入调查,并表示 调查的首要步骤是判定该酒店拖鞋是否属于一次性用品。 近日,江苏常州一家万豪酒店因此被推上 了 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位住客发现酒店提供的拖鞋明显起球且内有毛发,质疑其被重复使用。 当 全球酒店巨头 的 "金字招牌"也开始 遭遇 ...
周末刷屏!新华社之后,人民日报也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12:15
预制菜行业舆论关注焦点 - 预制菜话题引发全民关注 涉及日常餐饮和消费者知情权 [2] - 舆论关注不仅关乎个别企业 更关乎行业健康发展 [2] 行业发展核心挑战 - 行业面临三大关键问题:预制菜标准界定不清晰 信息不对称 便捷服务与餐饮品质平衡 [2] - 真正挑战在于建立消费者信任纽带而非技术层面 [2] 行业治理与发展方向 - 需要通过治理优化发展环境 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知情选择 [2] - 信息透明度提升让消费者主动选择是行业发展基础 [2] - 餐饮业发展需兼顾高效便捷与公众吃得安心明白的刚需 [2] 舆论导向与共识形成 - 讨论应走向理性和建设性 在争锋中凝聚共识寻找治理良策 [2] - 赢取公众信赖是行业拥有美好未来的前提 [2]
大战西贝获得90%支持,爱对线的老罗为何这次占尽上风?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4 04:08
罗永浩与西贝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通过直播回应西贝预制菜争议 并获得90%网友支持 成功将议题从单个品牌质疑延伸至预制菜行业透明化层面 [3][5] - 西贝组织全国记者进入门店厨房进行展示 但暴露保质期长达18个月的海鲈鱼 冷冻鸡汤与西兰花等预制品问题 叠加消费者对价格偏高口感一般的固有印象 导致危机公关效果不佳 [7] 罗永浩的舆论策略分析 - 罗永浩采用弱势方代言人立场 精准捕捉大众情绪痛点 将个体争议升维为公共议题 例如2011年西门子冰箱维权事件中通过当众砸冰箱引发消费者维权共鸣 最终迫使品牌道歉 [14][16] - 在2014年与王自如的直播辩论中 通过专业拆解评测错误(如后盖数据保护开关用途说错)并质疑评测机构独立性 实现从情绪对抗到理性博弈的进阶 [18] - 2024年为董宇辉发声时 结合自身经历将事件升维至企业管理伦理与职场公平层面 持续霸榜热搜 [20] - 此次对西贝时 以18个月保质期海鲈鱼为例 质问配料表中的复配水分保持剂是否符合消费者对鲜鱼的认知 并提出餐厅应明确标注预制菜的具体诉求 将个人吐槽转化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业呼吁 [22] 企业舆论应对与行业启示 - 品牌在舆论环境中需聚焦消费者信任而非单纯合规 西贝可考虑邀请罗永浩担任首席体验官 通过联合直播展示预制菜生产工艺与安全性 借助其流量与公信力化解误解 [25] - 争议本质是企业思维与消费者需求的碰撞 罗永浩的高流量源于更懂消费者情绪(如大众在意价格品质匹配度) 而西贝陷入用行业标准回应消费痛点的误区 忽视公众真实感受 [28] - 企业需超越合规底线 通过清晰标注预制菜品类 公开食材来源与加工流程等细节证明品质价值 而非争夺预制菜定义权 [30] - 舆论战价值在于推动问题解决(如餐厅标注预制菜、行业标准完善、消费者知情权落地) 而非单纯胜负 争议可转化为优化预制菜行业生态的契机 [32]
西贝该透明的不是“罗永浩菜单”
齐鲁晚报· 2025-09-12 08:17
公司危机公关策略 - 公司创始人公开表示将起诉批评者并曝光其消费细节 包括5人消费830元及15道菜品的信息[1] - 公司在全国门店上线特定批评者同名菜单 并承诺"不好吃不要钱"作为营销回应手段[1] - 公司选择披露消费者个人信息而非公开菜品生产流程或定价依据来回应质疑[1] 消费者隐私保护 - 公司公开消费者消费时间与金额等个人信息涉嫌违反隐私权保护相关规定[2] - 信息披露行为可能影响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引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2] 行业竞争态势 - 餐饮行业高度依赖风评管理 预制菜问题和定价策略被视为行业关键竞争要素[1] - 公众对餐饮服务品质与价格敏感度持续提升 相关话题易引发广泛关注[2] 品牌信任重建 - 公司需通过公开生产过程及合理定价依据来重建消费者信任[3] - 采用对抗性营销策略可能被消费者视为无视权益的行为 不利于品牌形象修复[3]
白象“多半袋面”的“多半”是商标?别把消费者当傻子
搜狐财经· 2025-06-04 12:13
公司行为分析 - 公司在其"多半袋面"和"多半桶面"系列产品包装上标注"多半"为注册商标,引发消费者质疑其存在宣传误导[1] - 公司客服回应称"多半"确实是商标,产品克重以包装标注为准,强调产品本身没有问题[1] - 公司在包装生产信息下方注明"多半"是注册商标,但标识不明显,消费者不易察觉[3] 消费者反应 - 消费者认为公司通过"多半袋面"和"大分量,倍满足"的标语暗示产品分量更多,存在误导嫌疑[3] - 消费者对公司的行为表示失望,认为这是在玩文字游戏,损害了品牌形象[4] - 消费者指出类似"德子土鸡"和"千禾0酱油"等案例都存在同样的商标误导问题[4] 品牌影响 - 公司此前因向亚残运会运动员发放慰问金、雇佣残疾员工和捐赠学校营养餐等行为获得"国货之光"称号[4] - 此次事件可能损害公司长期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4] - 消费者对知名品牌采用此类营销手段表示不解和失望[4] 法律合规 - 中国商标法规定带有欺骗性、易使公众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5] - 即使商标本身合法,公司通过包装和宣传话术将其与产品特性绑定,仍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欺骗[5]
三只羊集团整改完成,若“重出江湖”消费者能否买账
齐鲁晚报网· 2025-03-24 10:19
公司整改进展 -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三只羊公司整改符合要求并具备恢复经营条件 [1] - 公司已足额缴纳罚没款6894.95万元并对涉案产品累计赔付2777.85万元 执行退一赔三标准 [2] - 公司客服表示暂未收到恢复直播通知 消费者售后问题可联系官方处理 [5] 经营与财务影响 - 公司2023年主播净收入达32亿元 罚款金额仅占年收入2.1% 赔付金额不足单场直播销售额零头 [6] - 旗下核心账号"疯狂小杨哥"粉丝数跌至1.077亿 半年掉粉超1200万 最新直播停留在去年9月7日 [3] - 旗下账号"小杨臻选"曾恢复直播但3小时仅3万人次观看 自营品牌直播出现观众冷场和商品滞销 [3][6] 市场反应与信任危机 - 公司因美诚月饼非香港高端月饼而是广东制造 以及与辛巴的"大闸蟹之战"问题被联合调查组通报 [5] - 旗下主播嘴哥和小杨哥试水复播时观看人数不足峰值十分之一 小杨哥直播因网友集体举报中断 [6] - 消费者信任严重透支 公司未来能否重获信任有待时间验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