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标准

搜索文档
爱教育消费者的太二酸菜鱼,终于开始服软了?
搜狐财经· 2025-09-25 12:46
从预制菜争议、不可改辣度到不接待四人以上,太二这十年,是傲娇的十年、是退让的十年,也是被消费者教育的十年。 作者 | 阿肉 编辑 | 安菲尔德 题图 | 视觉中国 素来标榜"酸菜比鱼好吃"的太二,终于把重点放到了"鱼"上。 自今年以来,不少消费者发现,"酸菜鱼顶流"太二变了模样,几家门店一改以往黑白漫画的装修风格,采用可视化透明开放厨房的设计,装修色调也更为 柔和明亮;而在菜品方面则增加了热菜小炒,推出"活鱼、鲜鸡、鲜牛肉"三大招牌,可以说是从内向外开启了一场"鲜活升级"。 "鲜活升级"后的太二酸菜鱼菜单。(图/太二酸菜鱼小程序) 天眼查数据显示,广州太二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创立于2016年,是九毛九连锁餐饮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至今创立刚满十年。 从预制菜争议、不可改辣度到不接待四人以上,太二这十年,是傲娇的十年、是退让的十年,也是被消费者教育的十年。 眼下,太二所采取的一系列升级动作也预示着,在近年多次的"预制菜风波"之后,这个历经十年的连锁餐饮品牌,开始了又一次重要的市场调整。 此前,九毛九品牌负责人在接受智通财经采访时透露,这项"鲜活升级"的计划已经于今年3月份开启,预计到今年年底完成150家门店调改,到2 ...
新刊提前看丨中餐进化论
搜狐财经· 2025-09-24 06:54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封 面 故 事 中餐进化论 预制菜,如何改变中餐? 本刊记者/余源 模式工业化和口味标准化,还是中餐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吗? 预制菜标准,巨大分歧何来? 本刊记者/余源 怎样才算预制菜,是此次网上关于预制菜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预制菜大国,吃了五十年预制菜? 本刊记者/王诗涵 充满"锅气"的菜肴,是预制菜技术最难攻克的领域之一。 新 论 中美元首"面对面"值得期待 文/赵明昊 中美元首通话是务实、积极、建设性的。 经营者和消费者形成共识的基石,在于严格的食品安全体系。 钟淑如:预制菜正在"颠覆"传统中餐 本刊记者/孟倩 预制菜的"游戏规则"还不清晰,消费者需要更多知情权。 林卫辉:想要用预制菜来"蒙混过关",越来越难 本刊记者/孟倩 当投资决策交由算法完成,制度能否跟得上? 蜜雪冰城,被柠檬"逼急了" 时 评 美联储降息,全球连锁反应来袭 文/田轩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释放关键政策信号——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 4.25%,这是自2024年12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后时隔9个月的首次降息操作,不仅标志着美国货币政策正式进入宽 ...
向罗永浩道歉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假的,不能信!
新浪财经· 2025-09-23 19:17
9 月 23 日消息,日前有报道说,贾国龙特意给罗永浩道歉,称让作为合作伙伴的罗永浩陷进不必要的 争议,是自家工作严重失职,还没第一时间担责,之后提了三点改正措施:下架问题产品退钱、请罗永 浩团队监督品控服务、开消费者监督通道。 后续贾国龙出来辟谣,直截了当说:"假的,不能信",还纳闷怎么会冒出这么封信。 图源:微博 这反转来得比翻书还快,也难怪网友看得一头懵。不过熟悉这俩人的都知道,他们的拉扯早就不是第一 次了。 贾国龙还被网友翻出他曾经说过:"软的不行硬的来,拳头不行刀子来"的口头禅,上次和罗永浩开撕, 又是晒菜单自证价格公道,又是放狠话要走法律程序,甚至开放后厨让人随便查,那股子硬气简直拉满 了。 但罗永浩这边,丝毫没被这些传闻影响。9 月 22 号他直接晒出一桌湖南菜,配文特别扎心:"同样是商 场连锁,370 元 7 个现炒热菜撑到翻白眼"。 但这还不算完! 今天凌晨四点,估计老罗翻来覆去睡不着,干脆爬起来发了条微博。他说要带着团队把市面上能买到的 预制菜挨个测评,看看哪些真能放心往嘴里塞。还吐槽现在电商上卖的预制菜全是小牌子,像双汇这种 大品牌反而很少做,越想越不对劲。 图源:微博 有人在评论区问他 ...
9月23日投资早报|绝味食品将变更为“ST绝味”,顺丰控股8月快递物流业务合计收入为247.87亿元同比增长7.86%,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新浪财经· 2025-09-22 00:38
隔夜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沪指跌0.3%至3820点 深证成指跌0.04%至13070点 创业板指跌0.16%至3091点 超3400只个股下跌 两市成交额缩量8100亿元至2.32万亿元[1] - 港股三大指数走势分化 恒生指数平收于26545.1点 恒生国企指数涨0.17%至9472.3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37%至6294.42点 全周恒科指累计涨幅达5.09%[1] - 美股三大指数再创新高 道指涨0.37%至46315.27点 纳指涨0.72%至22631.48点 标普500指数涨0.49%至6664.36点 本周均录得涨幅[1] 新股上市 - 友升股份今日上市 代码603418 发行价46.36元/股 发行市盈率22.31倍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零部件制造商 产品包括门槛梁/电池托盘/保险杠/副车架等系列 客户含凌云工业/富奥股份/华域汽车等一级供应商[2] 政策动态 - 国务院食安办联合多部门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 要求餐饮环节明示使用预制菜 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3] - 网信部门约谈微博平台 因热搜榜单主榜高位呈现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类不良信息 违反网络生态治理规定 平台被要求限期改正并从严处理责任人[3] -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修订草案)》 强调依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草案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4] 产业规划 - 工信部研究编制《"十五五"新型电池产业发展规划》 强调防范锂电池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引导各地区差异化布局 巩固产业链优势[5]
工信部等五部门: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搜狐财经· 2025-09-21 22:45
IT之家 9 月 22 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9 月 21 日晚发文,针对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预制菜相关话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已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 择权。 据IT之家此前报道,罗永浩连续发文吐槽西贝是"预制菜"引发网友热议。9 月 11 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将起诉罗永浩,旗下餐厅还将推出"罗永浩菜单", 并表示餐饮行业不回避预加工菜品,但西贝不是预制菜,国家对预制菜有严格定义。 西贝 9 月 15 日发布官方致歉信,称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没有满足广大顾客的需求与期待;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 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2025 年 10 月 1 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多项调整。 ...
都是华与华的甲方,西贝为什么没像蜜雪冰城一样逆转危机?
商业洞察· 2025-09-16 09:24
核心观点 - 西贝与罗永浩的争端源于预制菜争议 暴露餐饮行业在标准化生产与消费者预期之间的认知错配 事件升级为行业话语权争夺战 [4][15][20] - 西贝因创始人应对失当导致品牌信誉受损 单日营业额下滑超200万元 而蜜雪冰城因定位平价获得公众宽容 形成鲜明对比 [19][18][23] - 预制菜国家标准即将出台 将强制餐饮门店披露使用情况 解决当前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 [15][16] 事件经过与影响 - 9月10日罗永浩发微博吐槽西贝使用预制菜且价格高 引发网友热议 [6]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否认使用预制菜 宣布开放后厨并推出"罗永浩菜单" 但媒体探访发现儿童餐使用冷冻食材(鸡翅保质期9个月 西兰花24个月) [7] - 事件导致西贝单日营业额下滑超200万元 遭遇消费者抵制 [19] - 贾国龙群内言论称"罗永浩是网络黑嘴" 引发罗永浩强烈回应 双方矛盾激化 [4][8][10] - 西贝发布道歉信 承诺2025年10月前完成门店调整 但遭罗永浩五连问质疑 [13] 行业对比分析 - 蜜雪冰城虽被曝使用隔夜食材 但因定位平价(几元饮品)获得公众宽容 品牌IP与社会情绪共振 [18][19] - 西贝定价高端(人均85元) 面向中产及亲子家庭 2024年售出儿童餐超2000万份 服务儿童近650万人次 但食材新鲜度争议引发信任危机 [21][20] - 连锁餐饮普遍采用中央厨房+冷链模式 提升效率但导致"锅气"减少 价格持续上涨 [22] 行业标准与趋势 - 当前中央厨房出品是否属预制菜缺乏明确界定 企业可通过"预处理"等话术规避责任 [15]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将强制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情况 [15][16] - 消费者反对的是"假装现炒"的欺骗感 而非预制菜本身 [22]
罗永浩的口风,其实变了
虎嗅· 2025-09-16 07:02
餐饮行业成本结构 - 非预制菜制作过程耗时较长 从买菜到成品需要约2小时[4] - 非预制菜成本较高 不仅包括原料成本 还包括时间等隐性成本[5] - 餐饮业物业成本占比较高 需要支付24小时物业费用 尤其是高端地段商场[20] 预制菜标准争议 - 预制菜定义存在广泛分歧 缺乏行业共识[13] - 国家标准预计将比消费者预期更宽松[25] - 预制菜标注要求可能影响餐饮业生存 特别是商场饭店[31] 餐饮业运营特性 - 饭店高度依赖翻台率提升GMV 出餐速度影响收益[20] - 商场明火使用受限 影响传统烹饪方式[26] - 餐饮业成为商场引流首要手段 对线下零售生态至关重要[28][29]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外出就餐主要动机转向社交需求 而非单纯饮食[22][24] - 名厨效应为高价提供合理性 但实际参与度存疑[21] - 消费者对预制菜接受度存在社交顾虑 请客场景尤其敏感[31] 行业监管取向 - 食品安全应作为政策底线 而非定义新鲜度或口味标准[33] - 应通过市场机制而非行政手段区分质量等级[32] - 消费者知情权实践存在操作困难 因预制菜定义不统一[36][37]
谁在妖魔化预制菜?
搜狐财经· 2025-09-16 02:08
行业核心矛盾 - 预制菜行业面临标准化缺失的核心矛盾 为标准化而生却困于无标准 [2] - 缺乏强制性国家标准导致定义不统一 分类不清晰 标识不规范 质量指标不完善 [11] - 现有标准多从生产经营角度制定 很少考虑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保护 [11] 认知差异分析 - 企业端依据行业规范 消费者端依据直观感受 形成认知体系碰撞 [4] - 消费者能接受超市选购场景的预制菜 但难以接受餐厅体验场景的预制菜 [5] - 消费者对中高端餐厅有新鲜现做的默认期待 难以接受花高价吃加热菜 [5] 行业发展现状 - 预制菜兴起源于餐饮行业结构性变化 人工成本上涨 门店租金攀升 标准化需求增加 外卖业务发展 [9] - 预制菜推动云贵川菜系Bistro 广西鱼生餐厅 广东早茶店等小众菜系规模化扩张 [9] - 外卖领域因出餐快 薄利走量 品控稳成为预制菜最先扎根的领域 [9] 标准体系问题 - 商家标准侧重效率与成本 消费者标准侧重知情权与新鲜度 国标处于模糊地带 [11] - 没有统一国标导致商家无法确定什么该标 也怕标了不符合国标引发争议 [4] - 《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 但尚未正式实施 [3] 场景适配性 - 并非所有食物都适合预制 某些品类预制本质是挂羊头卖狗肉违背食材本真 [6] - 当前行业没有哪些品类不该预制的共识 也没有标准要求 [7] - 中央厨房预制能让北京和上海的西贝做出同样味道的莜面 这是现做模式难以实现的 [10] 品质认知 - 高质量预制菜安全性甚至高于现场制作食品 中央厨房环境控制 原料检测 工艺标准更严格 [13] - 预制菜不是劣质食品代名词 而是食品工业化必然产物 从罐头速冻食品到预包装菜肴发展 [13] - 添加剂并非预制菜特例 牛奶面包都有添加剂 酱油味精本身也是添加剂 [6]
罗永浩大战贾国龙,预制菜闷声发大财
36氪· 2025-09-15 13:25
行业监管进展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于9月13日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标志着行业首次建立全国统一安全标准[5] - 监管体系自2022年起逐步完善:中国烹饪协会发布团体标准 202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明确预制菜定义[8] - 新标准排除中央厨房制作菜肴及主食类产品 与消费者认知存在显著差异[9] 市场表现 - 预制菜指数(8841441)9月15日收报1070.24点 单日上涨18.02点 涨幅1.71%[4] - 得利斯(002330.SZ)涨停10.10%至5.45元 惠发食品(603536.SH)涨5.56%至11.40元 国联水产(300094.SZ)涨5.03%至3.97元[2][4] - 龙大美食(002726.SZ)涨5.69%至6.13元 千味央厨(001215.SZ)涨3.96%至34.92元 味知香(605089.SH)涨4.93%至28.50元[3][4] 产业链发展历程 - 行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 伴随麦当劳 肯德基进入中国带动净菜配送规模化[6] - 2000-2005年成为企业集中注册期:天康生物 国联水产 得利斯 惠发食品均成立于该阶段[6] - 2008年后中央厨房与冷链运输兴起 推动预制菜标准化扩张 商场连锁品牌复制与明火限制政策进一步促进渗透[12] 行业竞争格局 - 预制菜降低餐饮行业准入门槛 使大小餐馆均能通过采购实现多菜系运营[12] - 传统连锁餐饮(海底捞 外婆家 避风塘 永和大王)依托中央厨房优势 与新入局者形成竞争[10] - 西贝等企业转向门店现制 但供应商千味央厨(黄米凉糕 蒙古奶酪饼) 龙大美食(猪肉产品)仍受益于行业整体发展[1][3] 消费端矛盾 -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认知偏差 普遍认为"非现场制作即预制菜" 与官方定义产生冲突[9] - 核心矛盾源于知情权缺失 而非食品安全本身 反映现代生活节奏下对传统烹饪方式的怀念[10][13] - 外卖普及加剧预制菜渗透 导致消费者选择受限[13]
预制菜国标或将出台,多只概念股走强,得利斯一字涨停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11:02
行业监管动态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 - 标准将首次强制要求餐饮门店披露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预制菜[2][3] - 业内认为标准出台将推进行业自律 加强防腐剂禁令和冷链升级要求[4] 市场反应 - 9月15日预制菜板块走强 多只A股概念股出现明显上涨[2][3] - 得利斯一字涨停 收盘涨10.10%至5.45元 主力净流入6405万元[3] - 味知香开盘涨停 收盘涨4.93%至28.50元 国联水产涨5.03%至3.97元[3] - 盖世食品涨3.02%至15.03元 千味央厨涨3.96%至34.92元 龙大美食涨5.69%至6.13元[3] 公司业务数据 - 得利斯2024年预制菜收入占营业总收入21.67%[3] - 龙大美食2024年12月与西贝餐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涉及产品供应和市场拓展[3] 行业影响 - 标准出台利好头部品牌通过规模效应扩大市占率[4] - 行业面临标准不一、食品安全和监管标准等挑战[3] - 西贝预制菜争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焦点集中于餐厅明示使用要求[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