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国产化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落地,哪些资产值得关注?
搜狐财经· 2025-09-18 06:38
(1)黄金:黄金在创新高后回落,利多兑现部分资金获利了结,预计短期市场消化美联储释放的偏鹰信号,但回调幅度较为有限,在实际利率下行与美联 储独立性削弱的背景下,黄金有较强支撑,等待回调上车的投资者可关注黄金基金ETF(518800); (2)港股:港股对外部流动性宽松更为敏感,美联储降息周期有望带来全球资金再平衡,A股表现出较强财富效应,中国资产对外资吸引力明显提升,可 关注港股科技ETF(513020)。 (3)A股:海外流动性宽松同样有助于外资进一步流入A股市场,以AI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仍有望继续引领行情,芯片国产化正在提速,可关注20cm高 弹性的科创芯片ETF(589100)。 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如期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这是自2024年12月以来的首次降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此次决议以 11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新任理事米兰投出唯一反对票,主张应降息50个基点以更强力刺激经济。 美联储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此次降息是"风险管理式举措",旨在应对就业市场降温风险,同时强调当前政策并未进入持续性降息周期。最新点 阵图显示,19位官员中有9人 ...
规模最大的科创100ETF基金(588220)涨超1.5%,芯片股上涨引爆行情
新浪财经· 2025-09-17 02:51
科创100ETF基金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17日科创100ETF基金上涨1.50% 跟踪指数成分股中巨芯上涨20.00% 经纬恒润上涨7.08% 东芯股份上涨7.06% 峰岹科技和凌云光等个股跟涨 [1] - 截至2025年9月16日该基金最新规模达62.20亿元 居同类产品首位 [1] 芯片行业动态 - 芯片股盘中持续走强 存储市场迎来新一轮涨价潮 闪迪和美光等大厂相继提价 部分DRAM产品现货价格大幅上涨 [1]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约35%份额 是TI/ADI/MPS等国际大厂主要收入来源地 三家公司在华收入合计达63亿美元 [1] - A股模拟芯片龙头企业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 相比国际厂商存在较大国产化替代空间 [1] 指数构成与特征 - 科创100ETF基金紧密跟踪上证科创板100指数 该指数选取科创板市值中等且流动性较好的100只证券作为样本 [2] - 指数与科创50成份指数共同构成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 反映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2]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东芯股份 华虹公司 百济神州等 合计占比23.82% [2] 产品信息 - 科创100ETF基金代码588220 设场外联接A类019861 C类019862和I类022845份额 [3]
目前家电国产芯片的占比整体已达70~80%
第一财经· 2025-09-17 01:13
9月16日,第一财经记者从家电芯片代理商、分析师和专家处获悉,目前家电用的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 已较高。据产业在线的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家电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已达65%。 据西安理工大学可靠性研究院创院院长陈建民介绍,家电芯片涵盖数字芯片、模拟芯片和功率半导体器 件。数字芯片包括MCU(微控制单元)、EEPROM(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模拟芯片包括 运算放大器芯片、比较器芯片、电源芯片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包括IPM、IGBT、FRD等。目前家电国 产芯片的占比整体已达70~80%,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约为90%,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国产化率已超 70%。 产业在线芯片分析师欧阳怀表示,近年在家电业,芯朋微、晶丰明源、圣邦股份、必易微、士兰微等的 模拟芯片加快国产替代进程。它们的AC-DC(交流-直流)、DC-DC(直流-直流)电源管理芯片,主要 用于节能的变频家电,市场份额已达65%,一颗芯片的价格约0.1~0.3元,一般比进口同类芯片便宜 15%~20%,性能差异不大。目前PI(美国电源管理技术公司)的份额超过10%。 "国内家电企业均在做芯片纯国产方案,反倾销调查预计将会加快家电用芯片的国产化进 ...
国产模拟芯片提速,“家电领域占65%”
第一财经· 2025-09-17 01:02
家电模拟芯片国产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家电模拟芯片国产化率达65%[3] - 家电国产芯片整体占比达70-80% 其中模拟芯片国产化率约90% 功率半导体器件国产化率超70%[5] -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外机变频板国产模拟芯片占比不低于60% 小家电已全部采用国产芯片[6] 国产芯片竞争优势 - AC-DC和DC-DC电源管理芯片市场份额达65% 单颗芯片价格0.1-0.3元 较进口芯片便宜15-20%[5] - 国产芯片性能可满足普通家电需求 主流家电企业均已部署国产化备份方案[6] - 圣邦微、华润微、思瑞浦、坤元微、芯朋微、必易微等企业可供应运算放大器芯片和电源类芯片[6] 行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 国产芯片在技术先进性和可靠性方面仍需提升 跨国公司具有多年积累优势[6] - 反倾销调查预计将加速家电芯片国产化进程 为国内外企业创造更公平竞争环境[7] - 国内企业虽具备替代能力 但最终市场份额取决于性能、价格、服务等综合实力[7]
美模拟芯片倾销幅度300%以上,两大细分国产化空间巨大
选股宝· 2025-09-14 23:32
反倾销调查申请 - 商务部收到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申请 申请针对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1] - 被申请调查的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 申请调查产品对华出口的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1] - 通用接口芯片进口量19.6亿颗 其中自美进口12.1亿颗 自美进口比例60%以上 栅极驱动芯片自美进口3.8亿颗 自美进口比例97%以上 [1] 市场格局与国产化空间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是海外模拟芯片大厂主要收入来源地之一 TI/ADI/MPS 2024财年来自中国收入分别约30/21/12亿美元 合计63亿美元 [2] - A股模拟芯片龙头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 潜在国产化空间较大 工业 汽车 AI是国际大厂布局重点领域 也是国产化重点 [2][4] - 中国模拟芯片公司包括纳芯微 思瑞浦 芯朋微 帝奥微 力芯微等 圣邦股份为A股模拟芯片龙头 [4][5] 反倾销影响测算 - 2024年中国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合计自主产量11.8亿颗 需求量35.4亿颗 进口量23.6亿颗 自美进口量15.9亿颗 自美进口比例67.5% [4] - 中性假设下反倾销落地后市场扩容 通用接口芯片市场扩张至333% 栅极驱动芯片市场扩张至158% 合计市场扩容弹性229% [3][4] - 乐观假设下反倾销落地后市场扩容且价格回升 通用接口芯片市场扩张至1339% 栅极驱动芯片市场扩张至881% 合计市场扩容弹性1067% [4] 半导体设备投资 - 拓荆科技拟定增募资46亿投入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基地建设等项目 并向控股子公司拓荆键科增资 引入实控人为大基金三期的国投集新基金 [5] - 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链基石 在AI浪潮引领下 芯片库存周期 国内晶圆厂扩产周期 设备国产化诉求有望实现三重共振 推动板块业绩超预期 [6]
辰至半导体亮相2025汽车芯片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展示国产汽车网关SOC革新方案
财经网· 2025-09-11 12:55
辰至半导体销售总监蔡永钢的演讲主题是 "汽车E/E架构下的高性能域控芯片应用"。他表示,传统的汽 车由几十甚至上百个分散的ECU(电子控制单元)控制不同功能,导致系统复杂、协同困难。而汽车 SoC将CPU、GPU、NPU、MCU和各种专用IP核集成于一体,成为了汽车的"超级大脑"。 目前,汽车SOC大致可以分为智能座舱域SoC、智能驾驶域SoC、车身控制和网关SoC三类,后者用于 车内多个网络间进行数据转发和传输,在异构车载网络之间提供无缝通信,同时与外部网络之间建立桥 梁,并解决数据带宽和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推动下,该类SOC发展迅 速。不过,当前这一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所垄断。 2025年9月11日,第七届硬核芯生态大会暨2025汽车芯片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正式 举行。作为行业领军企业,辰至半导体受邀参与此次峰会,并与安谋科技、东芯股份、华微电子、海康 存储等知名半导体企业一道,发表主题演讲,以全球化视角探索产业未来,共同探讨如何把握芯⽚本⼟ 化的窗⼝期,抓住中国新兴市场的发展机会。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辰至半导体正持续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链协同等 ...
西方傻眼了,限制中国芯片,结果是被白菜价横扫它们的后院
新浪财经· 2025-09-05 17:13
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芯片行业通过大规模发展成熟工艺芯片 以低成本优势抢占全球市场份额 对西方芯片企业造成冲击 [1][9] - 成熟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场份额高达七成 中国成熟芯片出口额突破万亿元 部分产品价格仅为美国同类芯片一半 [9] 芯片制造技术突破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国 依托成熟工艺积累技术和人才 完善芯片制造产业链 [3] - 国产存储芯片突破232层NAND flash限制 建立完全国产化生产线 工艺水平达到十几纳米 [3] - 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实现7纳米工艺代工 芯片制造达到相当先进水平 [5] 关键芯片领域进展 - 国产EDA工具快速发展实现替代 促使美国放开EDA工具对华限制 [5] - 射频芯片 模拟芯片取得突破 国产手机芯片占比持续提升 部分手机全面采用国产芯片设计和制造 [5] - 汽车芯片实现自主设计和制造 国内车企跻身全球前十 并大量向国内汽车企业供应芯片 [7] - 国产AI芯片性能超越NVIDIA H20 采用国产7纳米工艺生产 导致H20在华销售遇冷 [7] 国际市场影响 - 中国芯片制造成本仅为海外六成 凭借价格优势大举出口海外市场 [9] - 国产汽车芯片替代进口导致意法半导体2023年二季度亏损9700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盈利8.65亿美元大幅恶化 [7] - 中国成熟芯片以超低价出口 对德州仪器 博通等国际芯片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9]
华为上半年营收增长但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历史最高
凤凰网· 2025-08-30 15: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70.3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95% [1] - 净利润371.95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2.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311.83亿元人民币 实现自2022年以来首次上半年正现金流 [2]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969.5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04% 占营收比例达22.7%创历史新高 [1] - 研发投入规模位居全国民营企业500强首位 [1] - 超过1万人研发团队参与AI算力攻关项目 [6] 业务板块分析 - ICT基础设施业务2024年收入3699.03亿元 占总营收42.9% 但面临运营商5G投资减速压力 [3] - 终端业务2024年收入3390.06亿元 占比39.3% 2025年二季度以18.1%市场份额重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3]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累计交付突破90万辆 在35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占有率53.2% [4] - 汽车业务2024年收入263.53亿元 仅占总营收3% [4] 芯片与器件业务 - 鲲鹏CPU服务器在国产芯片服务器市场份额超50% 2024年整体服务器市场份额突破20% [5] - 昇腾AI芯片2024年中国市场份额约23% 仅次于英伟达的70% [5] - 通过系统工程方案实现384张昇腾910芯片互联 训练出1350亿参数的盘古Ultra模型 [6] - 2023年鲲鹏昇腾生态产值达300-400亿元 [6] 行业前景 - 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预计从2023年17%提升至2027年55% [7] - 运营商资本开支显著下降:中国移动降9% 中国电信降28% 中国联通降15% [3] -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短期内难现大幅增长 [3]
华为上半年营收增长利润下降,研发投入历史最高
搜狐财经· 2025-08-30 03: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270.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5% [2] - 净利润371.9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2%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311.83亿元,自2022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 [3]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达969.50亿元,同比增长9.04%,占营收比例22.7%创历史新高 [2] - 研发投入规模位居全国民营企业首位,民企500强研发费用总额1.13万亿元 [2] - 超过1万人研发团队参与AI算力攻关,涉及华为云、海思等多部门 [8] 业务板块分析 - ICT基础设施业务2024年收入3699.03亿元,占比42.9%,但面临运营商5G投资减缓压力 [4] - 终端业务2024年收入3390.06亿元,占比39.3%,2025年Q2以18.1%市场份额重登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 [5]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累计交付超90万辆,高端市场占有率53.2%,但2024年营收占比仅3% [5] - 芯片与器件业务由海思更名而来,涵盖麒麟、鲲鹏、昇腾三大产品线 [6][7] 芯片业务进展 - 鲲鹏CPU在国产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超50%,整体服务器市场份额突破20% [7] - 昇腾AI芯片国内市场占比23%,英伟达占比70% [7] - 推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方案,实现384张昇腾910互联 [8] - 鲲鹏昇腾生态2023年产值300-400亿元 [8] 行业趋势 - 中国AI芯片国产化率将从2023年17%提升至2027年55% [9] - 三大运营商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同比下降9%-28% [4] -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 [5]
灿芯股份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175.69%,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8 22:59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2.82亿元,同比下降52.56% [1] - 归母净利润-6088.23万元,同比下降175.69%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43亿元,同比下降43.6%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506.92万元,同比下降241.75% [1] - 毛利率18.49%,同比下降40.45% [1] - 净利率-21.6%,同比下降259.56% [1] - 每股收益-0.51元,同比下降163.75% [1] - 每股净资产10.73元,同比下降6.47%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4元,同比下降129.58% [1] 费用与现金流 - 三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计4113.09万元,占营收比14.6%,同比增幅108.53% [1] - 近3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17.47% [4] - 货币资金8.35亿元,同比下降24.08% [1] - 应收账款3803.35万元,同比下降19.26% [1] - 有息负债412.14万元,同比下降14.62% [1] 投资回报与业务模式 - 去年ROIC为4.23%,资本回报率不强 [3] - 去年净利率为5.6%,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一般 [3] - 上市以来中位数ROIC为7.12%,投资回报一般 [3] - 2019年ROIC为-62.28%,投资回报极差 [3] - 公司业绩主要依靠研发驱动 [3] 基金持仓与项目进展 - 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A持有62.00万股,新进十大股东 [5] - 创金合信芯片产业股票发起A持有52.31万股 [5] - 多个芯片定制项目进入设计阶段,预计2025年内流片 [5] - 充电桩电源主控芯片项目实现全部国产化设计,内嵌RISC-V核及自主研发模拟IP [5] - LED显示驱动芯片项目实现全部国产化设计,内嵌RISC-V核及PSRM IP,面积和成本大幅提升 [5] - MRM控制芯片项目实现国产MRM存储突破,成本优势明显,预计多次迭代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