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

搜索文档
滚动更新|A股三大指数全线翻红 科创50指数涨超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02:45
美联储降息后市场反应 - 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00%-4.25% [1] 主要指数表现 - 三大指数全线翻红 此前创业板指一度跌超1% [1] - 科创50指数涨超4% [1][3] - 恒生指数突破27000点关口 创2021年7月以来新高 [4] 半导体行业表现 - 半导体产业链涨势扩大 多股创新高 [2][5] - 中芯国际AH股双双涨超6% 续创历史新高 [2] - 海光信息涨超7% 北方华创涨超5% 均创历史新高 [2][3] - 瑞芯微涨停 汇成股份涨停 利扬芯片涨超10% [2][5] - 灿芯股份 盛科通信 翱捷科技 华虹公司 中微公司跟涨 [5] 个股表现 - 科创权重股中微公司涨超8% 海光信息涨超7% 中芯国际涨超6% [1][3] - 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超2100家 [1]
中信证券:美联储降息如何影响港股市场?
智通财经· 2025-09-18 00:47
美联储降息预期与港股影响 - 美联储9月预防式降息预期强化 市场对9月降息25bps和50bps的概率预期分别达89%和11% 同时普遍预期2025年美联储降息2-3次[1][2] - 鲍威尔发表鸽派言论强调政策立场调整需求 8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低于预期 失业率从7月的4.248%升至4.324%[2] - 美国就业市场显示降温信号但经济韧性犹存 失业率仍处历史低位 通胀回落且长期预期稳定 上半年GDP增长稳定[4] 降息类型特征对比 - 纾困式降息平均降息幅度为577bps 平均时长约28个月 预防式降息平均降息77bps 持续时长约一个季度[2] - 预防式降息下美国经济基本面保持韧性 美元支撑作用压制流动性宽松的贬值压力 纾困式降息短期因经济走弱可能引发资金流入但长期可能撤出[2] - 2020年纾困式降息因幅度远超预期触发风险恐慌导致外资短期撤离 2024年预防式降息直接影响有限但中国政策成为上涨关键引擎[3] 港股资金面影响机制 - 外资对中国及新兴市场流动呈现"降息前夕流入 周期中不定 结束后重新流入"特征 资金流向变化多在预期形成和调整过程中[2] - 预防式降息下外资未进一步流入中国 如2024年9月降息后港股外资流入未完全恢复 纾困式降息短期资金或流入港股但长期可能撤出[2] - 8月以来主动外资持续流入中国 为去年"924"后首次长线资金回流 欧洲 韩国资金增配明显[4] 港股走势影响分析 - 美联储历次降息对港股短期提振效应显著 除2019年及2020年特殊情形外 多数周期推动港股短期上行[1][3] - 纾困式降息中港股表现与外资流向阶段性同步 降息初期市场随流动性宽松上涨 中期受盈利预期压制下行 经济企稳后反弹[3] - 预防式降息下港股走势常与外资流向背离 核心驱动力在于降息拓宽中国政策操作空间 如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创造有利环境[3] 板块配置与投资机会 - 短期科技 可选消费 医药等成长板块有望受益 历史预防式降息周期中这些板块表现更优[1][4] - 中长期若美联储降息搭配中国积极财政与货币政策发力 将开启2021年以来首次中美同步宽松 可能同步带来港股外资流入[1][4] - 当前主动外资配置中国资产比例仅7.0% 较中国资产全球市值占比仍低配6.1个百分点 外资增配空间广阔[4]
0917港股日评:AI赋能,港股赶上-20250917
长江证券· 2025-09-17 14:41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在2025年9月17日表现强劲,主要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和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推动,AI相关板块领涨,南向资金持续流入为市场提供支撑 [1][4][7] 市场表现数据 - 港股大市成交额达3602.8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94.40亿港元 [1][7] - 恒生指数上涨1.78%至26908.39点,恒生科技指数上涨4.22%至6334.24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2.24%至9596.77点 [4] - A股市场涨幅相对较小:上证指数涨0.37%,沪深300涨0.61%,万得全A涨0.67% [4] 行业板块表现 - 计算机板块领涨港股通一级行业,涨幅达4.61%,商贸零售(+4.36%)和家电(+4.30%)紧随其后 [4][7] - 概念板块中蓝宝石指数(+7.45%)、在线教育指数(+6.66%)、电力设备指数(+6.56%)涨幅居前 [4] - 农林牧渔(-1.93%)、建材(-1.43%)、有色金属(-1.26%)领跌 [4] 宏观驱动因素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25bp概率为96%,降息50bp概率为4%,流动性宽松预期提振港股 [1][7] - 特朗普政府第四次延长TikTok禁令宽限期至12月16日,中美贸易关系缓和显著改善市场情绪 [1][7] -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成立AI效能提升组推进"AI+"政务发展,互联网企业与央企合作推动产业智能化 [7] 未来展望 - AI科技与新消费领域被视为港股创新高的核心动力,参考日美发展经验仍有较大空间 [7] -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增强边际定价能力,若中债利率在ERP模型中权重上升可能吸引更多配置资金 [7] - 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叠加美国降息改善全球流动性,AI产业业绩兑现将支撑市场进一步上涨 [7]
港股市场持续强势,海外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高度青睐态势愈发显著
环球网· 2025-09-15 00:59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近一段时间,港股市场持续强势,恒生指数创4年来新高,年内涨超31%,领 涨全球主要股指。对于港股后市,基金经理较为乐观。富国沪港深业绩驱动混合基金经理宁君表示,无 论是国内机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南下,还是海外美元基金回流中国,资金流入港股市场的趋势已经形成 且将持续。 高盛研究部最新数据也显示,8月份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的净买入创去年9月份以来新高,对冲基金对中 国的毛头寸达到两年来新高。 中信证券进一步分析指出,随着未来更多上市公司从国内敞口转向全球敞口,尤其是在制造环节中国企 业不断将份额转化为定价权,传统的基于国内库存周期的经济分析已经不能全面刻画市场基本面状态; 未来评价基本面和流动性是否匹配,要站在全球敞口而不是国内经济周期的视角去全面评估。 与此同时,海外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高度青睐态势愈发显著。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报告显 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美元,创下近一年来的最高规模;其 中,流入中国市场投资组合的资金占据了主要部分,8月份中国债券和股票合计净流入390亿美元。 ...
芯片相关ETF领涨 股票型ETF“吸金”
中国证券报· 2025-09-14 20:14
从成交额来看,上周跟踪中证A500、恒生科技、香港证券指数的ETF成交持续活跃,周度成交额居前。 电池相关ETF涨幅较高 9月8日至9月12日,A股震荡上行。上周,全市场1095只ETF实现正收益,正收益产品占比超80%。芯 片、半导体相关ETF领涨全市场。中韩半导体ETF周涨幅最高,上周涨幅为10.41%,科创芯片设计ETF 涨幅也超10%。科创芯片ETF南方、科创芯片50ETF、信创ETF易方达、集成电路ETF(562820)等多只 芯片、信创相关ETF涨幅均超8%。 从换手率来看,中韩半导体ETF周换手率最高,换手率达1695.23%;科创芯片设计ETF、集成电路ETF (562820)周换手率均超100%。 □本报记者 张凌之 上周(9月8日至9月12日),A股市场整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芯片、半导体相关ETF领涨,两只芯片相 关ETF涨幅超过10%。 在资金流向方面,上周全市场ETF的资金总体呈净流入状态。Wind数据显示,9月8日至9月12日,全市 场ETF资金净流入额为69.46亿元。股票型ETF成为ETF市场"吸金"主力。一周净流入额前十的ETF,均 为股票型ETF。 不过,若将时间拉长一些,从 ...
港股市场速览:市场整体上行,互联网涨幅领先
国信证券· 2025-09-14 12:07
港股市场速览 优于大市 市场整体上行,互联网涨幅领先 股价表现:整体显著上行,互联网涨幅领先 本周,恒生指数+3.8%,恒生综指+4.1%。风格方面,大盘(恒生大型股+4.5%) >小盘(恒生小型股+2.6%)>中盘(恒生中型股+2.1%)。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09月14日 概念指数中,表现较强的有:恒生互联网(+7.6%)、恒生科技(+5.3%); 表现较弱的有:恒生生物科技(-2.3%)、恒生消费(-0.4%)。 国信海外选股策略中,表现较强的是 ROE 策略全天候型(+11.0%);表现较 弱的是自由现金流 30(+1.0%)。 24 个行业上涨,6 个行业下跌。涨幅居前的行业有:商贸零售(+9.6%)、 计算机(+7.9%)、房地产(+6.8%)、有色金属(+6.5%)、传媒(+6.1%); 跌幅居前的行业有: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3%)、石油石化(-2.2%)、医 药(-1.1%)、国防军工(-1.1%)、家电(-0.4%)。 估值水平:整体显著提升,行业分化较大 本周,恒生指数估值(动态预期 12 个月正数市盈率,后同)+4.9%至 12.3x; 恒生综指估值+3.8%至 12.4x。 ...
港股市场速览:场整体上行,互联网涨幅领先
国信证券· 2025-09-14 08: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港股市场评级为"优于大市" [4]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整体呈现上行态势,互联网板块表现突出,涨幅领先其他行业 [1] - 市场估值水平显著提升,但行业间分化较大,部分行业估值上升而部分下降 [2] - 多数行业业绩预期上修,盈利展望积极 [3] 股价表现 - 恒生指数本周上涨+3.8%,恒生综指上涨+4.1% [1] - 风格表现:大盘股(恒生大型股+4.5%)优于小盘股(恒生小型股+2.6%)和中盘股(恒生中型股+2.1%) [1] - 概念指数中恒生互联网表现最强(+7.6%),恒生生物科技表现最弱(-2.3%) [1] - 行业表现:24个行业上涨,6个行业下跌,商贸零售(+9.6%)、计算机(+7.9%)、房地产(+6.8%)涨幅居前 [1] 估值水平 - 恒生指数估值上升+4.9%至12.3倍,恒生综指估值上升+3.8%至12.4倍 [2] - 恒生互联网估值上升幅度最大(+8.1%至18.6倍),恒生消费估值下降(-0.8%至15.8倍) [2] - 19个行业估值上升,10个行业估值下降,基础化工(+18.5%)、商贸零售(+8.9%)估值上升幅度较大 [2] 业绩预期 - 恒生指数EPS微降-0.3%,恒生综指EPS上升+0.5% [3] - 恒生科技EPS上修+0.6%,恒生生物科技EPS下修-3.9% [3] - 22个行业EPS上修,5个行业下修,轻工制造(+11.3%)、钢铁(+6.3%)上修幅度较大 [3] 全球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年初至今表现强劲:恒生指数+31.5%,恒生科技+34.0%,恒生综指+36.1% [12] - 亚太市场表现突出:韩国综合指数+41.5%,日经225+12.2% [12] - 美股市场相对稳健:标普500+11.9%,纳斯达克100+14.7% [12] 投资收益分析 - 恒生科技价格收益本周+7.2%,近52周累计+73.3% [14] - 行业收益分化明显:有色金属近52周价格收益+153.7%,计算机+101.5%,医药+100.9% [15] - 国信海外选股策略中ROE策略全天候型表现最佳,本周价格收益+11.0% [14] 估值变化趋势 - 恒生科技估值近52周上升+59.2%至19.4倍 [18] - 医药行业估值近52周大幅上升+134.3%至26.6倍 [19] -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估值近52周飙升+302.7%至19.5倍 [19] 盈利与股息预期 - 多数行业EPS预期上修,轻工制造本周EPS预期大幅上修+11.3% [24] - 股息率表现:银行行业预期股息率5.2%,高股息策略预期股息率6.0% [23] - 恒生高股息指数近52周EPS预期下修-2.0%,但维持较高股息收益率 [23]
科网股全线上涨,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成交额突破58亿元,大幅领跑同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06:48
公开信息显示,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标的指数的"硬科技"属性纯正,囊括人工智能、智能驾 驶、游戏传媒、消费电子、平台经济等行业的龙头公司,当前重仓股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小米集 团、网易、中芯国际等。没有港股通账户的投资者或可通过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一键布局中国 AI核心资产。(场外联接A/C:013402/013403)。 长江证券指出,未来港股或有望创新高并迎头赶上A股市场,需要三个假设条件逐步兑现:1)以日美 经验为锚,AI科技与新消费未来仍有较大空间,有望带动港股市场上涨。2)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港股, 边际定价能力不断上升,若中债利率在ERP模型中权重上升叠加国内低利率环境,将会有更多资金配置 港股市场。3)中国在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中,同时若美国进一步降息改善全球资金流动性,以及AI 产业业绩兑现,源头活水会支持港股市场进一步上涨。在信用扩张之前,"反内卷"政策开始加速供给端 出清,相关行业底部反弹后有望逐渐补齐牛市"短板"。 恒生科技当前仍处于历史相对低估区间。在南向资金持续不断流入、美国新一轮降息周期有望启动的背 景下,港股9月或迎内外资共振,而外部流动性敏感、此前受压 ...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9-07 23:40
港股市场IPO表现 - 港股IPO规模在今年上半年重回全球第一[1] - 截至8月底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4] - A+H上市模式表现突出 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4] 外资投资趋势 - 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大增 外资认购占据很大比例 高科技领域企业可能有七八成是外国投资者[3] - 外资来源包括欧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 长线基金参与度很高[3] - 中国资产从"不能投资"变成"不能不投资" 全球投资者重新配置基金[3] 上市企业特征 - 目前有200多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是科技公司[3] - 包含18A、18C企业及成熟的新经济企业 发行节奏较为合理[3] - "先A后H"企业在港上市后 其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达15%[6] 市场优势与改革 - 港股市场包容性强 开放型市场吸引世界各地投资者[6] - 交易量和融资额在亚洲领先 其他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6] - 港交所持续优化制度体系 确保上市机制与时俱进[6] 产品多元化发展 - 香港市场传统强项在股票和衍生产品 但债市和大宗商品存在短板[7] - 港交所将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7] - 沪深港通纳入REITs已经准备成熟 将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7] 互联互通规划 - 目标实现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全面互联互通[8] - 全面互联互通将使香港与内地市场共同受益[8] - 外资对多类别产品都有兴趣 全面互联互通有助于吸引更多资金[8]
港股午评:恒指涨0.62%、科指涨0.82%,科网股、黄金及能源股走高,创新药概念股飙升-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5 04:14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午盘涨0.62%报25212.85点 恒生科技指数涨0.82%报5624.75点 国企指数涨0.59%报8989.62点 红筹指数涨0.88%报4238.01点[1] - 能源 电力设备 黄金 半导体 电池 药品板块涨幅居前 阿里概念 在线教育 保险 啤酒 食品板块跌幅居前[1] - 泰凌医药涨超16% 协鑫科技涨超10% 地平线机器人涨近8% 潼关黄金涨超6% 紫金矿业和中国生物制药涨超5% 中芯国际涨超4% 统一企业中国和思考乐教育跌超3% 中国平安跌超1%[1] 企业合作与资产交易 - 中烟香港与湖北中烟签订黄鹤楼雪茄全球市场独家经销协议[2] - 复星国际旗下Fidelidade以3.1亿欧元出售40%股权[3] - 兴证国际附属认购1.74亿港元基金参与份额[8] 公司经营数据 - 信利国际前8月营业净额110.11亿港元同比减少5.5%[4] - 新鸿基地产2025财年收入797.21亿港元同比增加11.5% 净利润192.77亿港元同比增加1.2%[4] - 中国海外发展前8月合约销售额1503.31亿元同比下跌16.5%[5] - 建设银行旗下建信金租向建信航运航空增资30亿元[6] 医药研发进展 - 恒瑞医药RSS0393软膏获批开展特应性皮炎临床试验 可缓解组织损伤和炎症[7] - 恒瑞医药HRS-4729注射液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为GLP-1R/GIPR/GCGR三激动剂[7] 机构市场观点 - 兴业证券认为港股盈利预测持续下修但中报后迎转机 9月可能震荡但牛市震荡是买入良机 警惕美股利多出尽调整或美联储未降息[9] - 中泰国际指出恒指25000点整固交投活跃 8月制造业PMI收缩反映内外需疲软 政策显效需时 Hibor上升扰动但南向资金流入和人民币走强支撑流动性[9] - 光大证券称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有望推动港股震荡上行 互联网 新消费 创新药资产稀缺 估值偏低配置性价比高 关注科技成长和高股息哑铃策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