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小鹏将在欧洲本土生产,和奔驰G级同工厂
观察者网· 2025-09-15 07:02
小鹏汽车欧洲本地化生产合作 - 公司与奥地利麦格纳格拉茨工厂展开深度合作 推动电动汽车在欧洲的本地化生产进程 [1] - 首批小鹏G6与小鹏G9在麦格纳工厂顺利量产下线 未来将投产更多车型 [1][3] 麦格纳工厂背景与行业地位 - 麦格纳斯泰尔是全球知名汽车代工厂 隶属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 [3] - 工厂采用柔性化制造工艺 采用合约制为车企提供生产服务 累计下线汽车超过400万辆 [5] - 曾代工生产奔驰G级、宝马X3、奥迪等品牌车型 具备整车开发和模块供应能力 [3][5] 中国车企出海战略与本土化需求 - 中国车企为规避关税壁垒和降低成本 积极推动本土化生产 [6] - 与麦格纳等代工厂合作可在中短期内大幅减少开支 相比自建工厂更具成本效益 [6] - 多家中国车企与麦格纳斯泰尔联系探索合作机会 [6] 小鹏汽车欧洲市场表现与全球化进展 - 公司自2021年以挪威为起点进入欧洲市场 2025年1-7月海外销量达18701辆 同比增长217% [7][9] - 2025年上半年欧洲注册量超过8000辆 其中小鹏G6贡献67%的销量 [7] - 目前产品已进入全球超46个国家和地区 小鹏P7+即将登陆欧洲市场 [7][9] 行业转型与供需匹配 - 全球燃油车市场萎缩和电动车订单不足对麦格纳斯泰尔经营造成冲击 [5] - 麦格纳斯泰尔现有业务不景气与中国车企旺盛的出海需求形成互补 [5] - 工厂首席执行官曾表示未来三年经营将非常困难 [5]
中国车企出海的第一大目标市场,把关税加到了50%
第一财经· 2025-09-12 15:27
墨西哥关税政策调整 - 墨西哥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汽车进口关税从15%~20%大幅提高至50% [3] - 此次关税调整主要受美国影响 旨在保护墨西哥国内就业 [3] - 高额关税将导致中国汽车出口成本大幅上升 削弱价格竞争力并对销量造成压力 [10] 中国汽车出口市场格局 - 2025年1-7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达418万辆 同比增长20% [5] - 墨西哥以32.2万辆的出口量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取代俄罗斯地位 [4][5] - 前五大出口市场依次为墨西哥(32.2万辆)、阿联酋(27.1万辆)、俄罗斯(22.8万辆)、比利时(18.4万辆)和巴西(17.5万辆) [5] 中国品牌在墨西哥市场表现 - 中国品牌在墨西哥市场份额达8.2% 成为第五大来源国 取代传统欧洲国家地位 [6] - 主要品牌出口量:名爵汽车2.8万辆、江淮汽车1.4万辆、长安汽车9255辆、长城汽车8424辆、奇瑞汽车5559辆 [6] - 长安汽车以累计销量增长超过150% 成为墨西哥市场同比增长最快品牌 [7] 墨西哥汽车市场特征 - 2024年墨西哥轻型车年销量突破155万辆 新能源车(BEV+PHEV)占比达4.8% [7] - 2025年上半年墨西哥轻型车销量70.9万辆 同比小幅下降0.1% [7] - 日本品牌以42%市场份额主导市场 其次为美国(21.1%)、德国(11.9%)和韩国(11.1%) [6] 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 墨西哥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中排名第三 前7月出口11.6万辆 仅次于巴西(17.5万辆)和比利时(12.2万辆) [8] - 比亚迪2024年在墨西哥销售超过4万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8] - 比亚迪在墨西哥拥有超过50家经销商 2025年预计销售8万辆汽车 [8] 中国车企应对策略 - 通过拓展南美、东南亚、中东等其他地区市场来弥补可能损失 [11] - 加强墨西哥本土化建设 建立工厂实现零部件本地化采购和整车本地化生产 [11] - 比亚迪、上汽名爵、奇瑞等中国车企计划在墨西哥建立整车制造厂 [11] - 中国车企海外年产能预计将达到400万辆规模 遵循"local for local"战略 [12]
中国车企出海的第一大目标市场 把关税加到了50%
第一财经· 2025-09-12 14:39
墨西哥关税政策调整 - 墨西哥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等亚洲国家汽车进口关税从15%-20%大幅提升至50% [1] - 此次关税调整旨在保护墨西哥国内就业 [1] - 关税调整背后可能受到美国政策影响 [1] 中国汽车出口墨西哥现状 - 2025年1-7月墨西哥以32.2万辆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取代俄罗斯地位 [2] - 同期中国汽车总出口量达418万辆 同比增长20% [2] - 前五大出口国分别为墨西哥(32.2万辆) 阿联酋(27.1万辆) 俄罗斯(22.8万辆) 比利时(18.4万辆) 巴西(17.5万辆) [2] 中国品牌在墨西哥市场表现 - 中国品牌以8.2%市场份额成为墨西哥第五大汽车来源国 取代传统欧洲国家地位 [3] - 主要中国品牌销量:名爵汽车(2.8万辆) 江淮汽车(1.4万辆) 长安汽车(9255辆) 长城汽车(8424辆) 奇瑞汽车(5559辆) [2] - 长安汽车以超过150%的累计销量增长成为墨西哥市场同比增长最快品牌 [3] 墨西哥汽车市场特征 - 日本品牌以42%市场份额主导墨西哥市场 其次为美国(21.1%) 德国(11.9%) 韩国(11.1%) [3] - 2024年墨西哥轻型车年销量突破155万辆 新能源车(BEV+PHEV)占比达4.8% [3] - 2025年上半年墨西哥轻型车销量70.9万辆 同比微降0.1% [3] - 市场偏好SUV及皮卡车型 中国出口产品多为皮卡和A级轿车 [3] 新能源汽车出口情况 - 墨西哥位列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前三大目的地国 前7月出口11.6万辆 [4] - 巴西(17.5万辆)和比利时(12.2万辆)分列前两位 [4] - 比亚迪2024年在墨西哥销售超过4万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4] - 比亚迪在墨西哥拥有超过50家经销商 2025年预计销售8万辆汽车 [4] 关税政策潜在影响 - 高额关税将导致中国汽车出口墨西哥成本大幅上升 [5] - 成本增加将削弱中国汽车在墨西哥市场的价格竞争力 对销量造成压力 [5] 中国车企应对策略 - 需要拓展多元化市场 包括南美 东南亚 中东等地区以弥补可能损失 [6] - 加强墨西哥本土化建设 提高本地产量占比 [6] - 通过建立工厂实现零部件本地化采购和整车本地化生产 [6] - 比亚迪 上汽名爵 奇瑞等车企计划在墨西哥建立整车制造厂 [6] 中国汽车出口整体态势 - 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年出口量400万-500万辆 [7] - 汽车行业出口量占行业总量四分之一左右 对出口依赖度较高 [7] - 中国车企需要遵循"local for local"战略 深耕本土化运营 [7] - 中国车企海外年产能预计将达到400万辆规模 [7]
国产车加速“出海” 外高桥海通码头汽车滚装吞吐量持续领先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9:21
行业趋势 - 国产汽车品牌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包括上汽 比亚迪 奇瑞 吉利 长城及新势力品牌 为码头提供充沛货源[1] - 中国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推动汽车出口持续攀升[1] 运营效率 - 码头通过极致优化作业流程和提升客户服务实现运营效率最大化[1] - 全封闭汽车自动化立体库每小时可处理160辆次出入库作业 有效缓解场地紧张局面[2] - 自动化立体库所需堆存面积不足传统平面场地的六分之一 土地集约利用表现突出[2] 基础设施 - 国内首座全封闭口岸汽车自动化立体库于2023年底投用 成为提升吞吐能力关键引擎[1] - 立体库占地1.46万平方米 最高可容纳6160辆商品车 单车平均占地面积仅2.37平方米[2] - 立体库是国内首个实现国产化的全封闭汽车自动化仓储项目 突破商品车自动化密集存储技术瓶颈[1] 运营成果 - 外高桥海通码头汽车滚装吞吐量持续领跑全国 是国内汽车进出口规模最大口岸[1] - 自动化立体库投产至今完成超过44万辆次车辆吞吐 平均库存率稳定在80%以上[2] - 立体库服务品牌达48个 为港口商品车智慧储运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解决方案[2]
零跑汽车前8月售车近33万辆领跑新势力 海外交付超3万辆拟在西班牙设厂
长江商报· 2025-09-11 23:41
海外扩张计划 - 公司计划在西班牙设立工厂以应对欧盟30%的电动汽车关税 加速本地化制造进程 预计2026年三季度开始生产[1] - 公司借助斯泰兰蒂斯集团资源 已布局超30个国家和地区 销售及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1] - 零跑国际为斯泰兰蒂斯集团与公司按51%:49%持股设立的合资公司 独家负责大中华区以外全球市场的出口和销售业务[2] 产品规划与全球化战略 - 2026年海外市场计划销售6至7款产品 首款车型B10为紧凑型纯电SUV 2025年4月上市 B05计划9月慕尼黑车展发布[2] - 欧洲制造基地将落地西班牙萨拉戈萨工厂 改造后率先实现B系列产品落地[2] - 公司认为全球化是必然战略 产品从规划到量产需两年时间 后续将加速海外市场产品投放[3][4] 销售业绩表现 - 2025年8月交付5.71万辆 同比增长超88% 连续6个月居新势力月销首位[1] - 2025年前8月累计交付32.89万辆 同比增长136.4% 位列新势力第一 其中海外交付超3万辆[1][6] - 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8万-65万辆 前8月已完成最低新目标的56.7%[7] 财务业绩指标 - 2024年营收321.6亿元 同比增长92% 净亏损28.2亿元 同比收窄33.18%[7] - 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 毛利率飙升至13.3% 创历史新高[7]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42.50亿元 同比增长174% 净利润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毛利率14.1%创历史新高[7][8] 资金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净额28.6亿元 较上年同期2.7亿元大幅增长[8] - 截至2025年6月底 现金及等价物等金融资产结余295.8亿元[8]
魏牌高山7预售 魏建军:做好品牌和产品 靠的是标准
新京报· 2025-09-11 10:05
公司战略与品牌理念 - 公司强调中国品牌出海需坚持诚信务实底线 将安全、性能、质量作为核心标准 [1] - 公司认为打造品牌需长期投入 可能耗时10至20年 并选择直面挑战而非绕行 [1] - 公司主张以实事求是方式向用户传递产品信息 反对夸大宣传的文化 [3] 新产品发布与定价 - 魏牌高山7正式开启预售 推出两款车型 售价分别为28.98万元和34.98万元 [3] - 新车长宽高为5050/1960/1900毫米 轴距达3085毫米 [1] - 搭载车规级8295芯片并支持Coffee GPT大模型 [1] 技术配置与性能参数 - 配备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系统最大功率337千瓦 最大扭矩644牛·米 [1] - 采用44.28千瓦时电池组 WLTC标准下纯电续航里程为172公里 [1]
增收不增利的汽车行业,反内卷成功了吗?沪苏浙皖情况是这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0:04
核心观点 - 长三角汽车零部件行业上半年呈现地区分化 江苏扣非净利同比暴降32.49% 浙江同比增长13.27% [1][5] - 出海成为行业共同选择 浙江境外收入569亿元领先 但轮胎轮毂细分领域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增速下滑 [1][6][8] - 行业反内卷成效初显 长三角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2024年122天降至2025年上半年121天 [10][11][14] 地区业绩表现 - 长三角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平均营收26.75亿元 同比增长11.66% 平均扣非净利下降5.43% [2] - 上海平均营收53.20亿元最高 安徽营收增速16.61%最快 浙江扣非净利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江苏日盈电子扣非净利同比下降417.80% 反映当地燃油车产量下滑及新能源布局不足 [2][6] 出海业务分析 - 浙江境外收入569亿元断层领先 上海241亿元 江苏154亿元 安徽53亿元 [6] - 轮胎轮毂出口增速显著下滑 长三角总体增速从去年同期121%降至今年上半年12% [8] - 贸易壁垒升级对行业造成压力 但海外刚性需求仍提供市场空间 [8][10] 反内卷成效 - 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改善 从2024年122天降至2025年上半年121天 [11][14] - 汽车电子电气系统改善最显著 浙江周转天数改善最大 [11][14] - 主机厂承诺付款周期不超过60天 但各地产业布局差异导致执行效果不同 [10][12] 地区发展动因 - 安徽奇瑞/江淮/蔚来/比亚迪等主机厂带动本地零部件企业快速增长 [6] - 浙江吉利/零跑发展迅猛 零跑8月销量超5万辆带动产业链增长 [6] - 江苏因燃油车停产及新能源产能外迁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6]
中国汽车与慕尼黑车展的二十年故事
36氪· 2025-09-11 04:12
中国汽车制造商参展规模与历史演变 - 2005年吉利首次参展实现中国品牌法兰克福车展零突破 仅携5款车型参展 [1] - 2025年慕尼黑车展中国参展商数量达116家 较2005年实现数量级跃升 [1] - 参展主体覆盖整车制造商与供应链企业 包括比亚迪/广汽/长安/奇瑞/小鹏/零跑/问界等品牌 [1] - 2017年奇瑞和长城联合参展 打破过去12年最多一家中国车企参展的纪录 [2] - 2023年参展中国企业数量达70余家 2025年进一步扩大至超百家规模 [6] 新能源汽车与技术展示焦点 - 中国车企展品以新能源汽车及前沿技术为主 包括纯电车型/智能驾驶/机器人/AI应用 [1] - 零跑汽车展出纯电车型Lafa5 并宣布B10车型开启欧洲交付 计划2025年覆盖超20个国家 [9] - 广汽集团展出五款新能源车型 包括纯电SUV AION V/昊铂HL及插混车型 同时展示飞行汽车GOVY AirCab [9] - 小鹏汽车展出五款车型及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模型等非汽车类科技产品 [6] - 供应商层面 宁德时代/中创新航等电池企业 地平线/卓驭科技/Momenta等智能驾驶企业共同参展 [10] 汽车出口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25年1-7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368万辆 同比增长12.8% [2] - 同期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 同比增长84.6% 成为出口核心增长动力 [2] - 欧洲市场表现突出 1-7月对比利时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75,416辆 对英国出口114,309辆 [12] - 中国品牌在欧洲汽车市场占有率连续三个月突破5% 7月纯电动汽车销量份额达9.9% [12] - 零跑汽车2025年1-8月全球交付超32万台 其中海外市场交付超3万台 [9] 国际化战略与合作伙伴关系 - 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合作从纯电延伸至燃油/插混车型 何小鹏称此为"双赢过程" [14] - 零跑借助Stellantis集团资源 完成全球超30个国家业务布局 销售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 [14] - 卓驭科技发布欧洲战略 成立德国分公司 重点对接欧洲OEM及中国车企出海需求 [10] - Momenta与20余家全球主流车企达成合作 其辅助驾驶系统搭载于智己海外版车型 [10] - 中国车企采用本地化研发策略 问界M5/M9中东版进行软件本土化适配 [9] 市场挑战与长期战略 - 欧洲认证周期长 需进行本地化适应性开发和用户需求收集 [17] - 比亚迪在德国市场初期月销量不足100辆 后获SIXT租赁公司6年10万台订单 [17] - 小鹏汽车在德国市场月销量达"小几百辆" 正筹备欧洲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 [7][16] - 零跑汽车目标2025年海外销量5-6万辆 2026年国内海外销量翻番 [17] - 中国车企强调长期主义 拒绝单纯贸易模式 坚持品牌落地和市场深耕 [17]
这届慕尼黑车展:新车不多,伤害极大
36氪· 2025-09-10 12:25
中国车企全球化进程 - 慕尼黑车展中国展商占比达三分之一 体现产业链全面出海趋势 [1][3] - 中国参展企业数量达14家 超越欧洲本土车企的10家 较上届增加30家 [18] - 出海模式包括整车出口(赛力斯)、全球化起点(小鹏)及全球首秀造势(零跑/阿维塔) [18] 德系车企战略转型 - 奔驰放弃EQ命名体系 将纯电版GLC作为MBEA平台首款量产车 去年燃油版GLC全球销量15万辆 [9] - 宝马推出新世代战略首款量产车iX3 采用800V高压平台及108kWh大圆柱电池 CLTC续航达920km [11][15] - 奥迪电动化进程滞后 800V高压平台仍停留在概念车阶段 [6] 产品技术突破 - 奔驰GLC纯电版搭载94kWh电池 WLTP续航713公里 配备S级同款气压悬挂及后轮转向系统 [13][15] - 宝马iX3配备40英寸全景iDrive显示系统 支持4K分辨率及墨镜模式可视 [15] - 零跑Lafa5基于LEAP3.5平台打造 零部件通用率达80%-88% 定位运动轿跑细分市场 [26] 海外市场拓展 - 问界海外战略差异化:欧洲建50家直营体验中心 柏林店年目标5000辆 东南亚布局10万辆产能基地 [20] - 零跑借助Stellantis集团1700家海外网点 较国内多一倍 马来西亚工厂明年投产欧洲市场 [24] - 小鹏在慕尼黑设立研发中心 与硅谷/圣地亚哥协同推进自动驾驶本地化适配 [22] 市场表现与盈利能力 - 2024年中国新势力在德销量超4万辆 占纯电市场11.7% 零跑8月获中国品牌销量第一 [32] - 海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长城海外毛利率26% vs 国内15.5% 零跑明年海外目标销量翻倍 [39] - 小鹏在德NPS达81% 超越特斯拉71% 显著高于宝马62%/奔驰44%/奥迪25% [33] 行业竞争格局 - 奔驰CEO称中国汽车行业处于"达尔文式"内卷 致其上半年净利润下滑56% [36] - 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 是中国车企海外增量核心战场 [40] - 宝马纯电产品线仍未盈利 德系车企电动化进度较中国落后至少1年 [17][36]
中国电车,集体跑德国“撒野”去了
36氪· 2025-09-10 10:42
中国车企参展情况 - 中国成为慕尼黑车展第二大参展国 共有116家中国参展商 数量创纪录[1] - 14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参展 超过欧洲本土的10家车企[1] - 中国车企将慕尼黑车展作为重要出海平台 包括小鹏P7欧洲首秀 零跑Lafa5全球首秀等重磅展示[5] 中国车企欧洲市场布局 - 比亚迪宣布年底在欧洲开设超1000家门店 并计划2026年扩展至2000家门店[5][10] - 零跑汽车通过Stellantis集团已完成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 销售服务网点突破1700家[6] - 零跑1-8月海外交付超3万辆 今年海外销量目标5万-8万台[6] - 小鹏汽车在慕尼黑设立欧洲首个研发中心 这是其全球第九个研发基地[8]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年内投产 土耳其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10] 中国供应链企业参展 - 宁德时代发布神行Pro电池 采用NP3.0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12] - 地平线 Momenta等自动驾驶企业参展 与奔驰 宝马 大众等欧洲巨头达成深度合作[3][14] - 国轩高科 中创新航 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企业集体参展 多数有欧洲建厂规划[14] 欧洲车企电动化进展 - 宝马发布新世代首款量产车型iX3 配备800V高压平台 CLTC续航超900公里 计划2026年量产[15] - 奔驰推出纯电GLC EV 基于MB EA纯电平台 搭载800V架构 WLTP续航713公里 计划2026年上市[17][19] - 大众推出ID Polo 基于MEB Entry平台 计划2026年5月首发 秋季上市[19] - 奥迪推出Concept C概念车 量产版将于2027年发布[21] 欧洲车企对电动化态度 - 宝马董事长称欧盟2035年禁售内燃机计划是"重大错误"[21] - 奔驰总裁警告削弱欧洲汽车工业存在"巨大风险"[21] - 大众 Stellantis等车企高层一致认为2035年实现100%电动车销售"不现实"[21] - 大众CEO表示"没有谁能独占未来" 承认传统汽车盛宴已经结束[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