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

搜索文档
150亿,上海这支母基金再发力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28 09:05
基金规模与资金到位情况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由100亿元人民币增至150亿元人民币 实现50%增长 [1] - 基金已实缴到位80亿元人民币 [1] 投资布局领域 - 基金已在可控核聚变 量子计算 AI for Science 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领域布局优秀项目 [1] - 持续聚焦颠覆式创新和前沿平台性技术等未来领域早期投资 [1] 战略合作与发展规划 - 联动上海未来启点社区构建创新资源协同网络 [1] - 采用"投资+生态"模式与子基金及项目开展全方位合作 [1] - 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并为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1] 行业活动动态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即将举办 [3] - 首届世界投资大会投融资峰会即将启动 [3] -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正式发布 [3]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扩募至150亿元 加注颠覆式创新及前沿和早期技术投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05:39
人民财讯9月28日电,9月28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宣布,其近日顺利完成扩募,规模由100亿元增至150 亿元,并已实缴到位80亿元。目前,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已经在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Al for Science、 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布局了一批优秀项目。下一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将持续聚焦颠覆式创新、前沿平 台性技术等未来领域早期布局,联动上海未来启点社区构建创新资源协同网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 效应,与更多优秀的子基金及项目开展"投资+生态"的全方位合作,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为上 海未来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行业周报:美国CFS再获售电协议,环流四号装置落地上海-20250927
开源证券· 2025-09-27 11:14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核聚变装置研发建设稳步推进 订单持续释放 看好板块长期发展前景 重点关注磁体 主机和电源等核心部件 [8][36] - 相关设备/器件公司有望凭借电力电子技术积淀持续获取可控核聚变装置电源订单 [8][36] - 中国激光聚变目标到2045年达到商业运行 发电成本低于0.2元/千瓦时 [6][20] - 美国CFS公司商业化电站ARC计划2030年并网发电 发电能力400MW [6][23] - 中国聚变公司按照"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路径发展 瞄准2050年聚变能源商用目标 [6][28] 板块回顾 - 本周(20250922-20250926)可控核聚变板块多数细分环节上涨 个股涨多跌少 [5][15] - 涨幅前五标的:哈焊华通(+24.2%) 永鼎股份(+23.9%) 上海电气(+16.3%) 精达股份(+15.9%) 英杰电气(+8.7%) [15] - 跌幅前五标的:辰光医疗(-6.2%) 赛晶科技(-5.8%) 航天晨光(-5.5%) 宏微科技(-5.1%) 王子新材(-2.7%) [15] - 细分环节涨幅:真空室等金属锻件(+10.7%) 磁体(+9.1%) 电源总成(+5.8%) [5][17] 行业动态 - 张杰院士团队提出双锥对撞点火方案(DCI) 目标到2045年达到商业运行 发电成本低于0.2元/千瓦时 [6][20] - 中国激光聚变三步走规划:2026-2030年提高增益突破50赫兹技术 2030年前后验证实践堆技术 2031-2035年工程演示 2045年商业运行 [20] - 美国CFS公司与意大利埃尼集团签署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ARC电站售电协议 [6][23] - CFS公司累计融资额近30亿美元 占全球私营聚变公司投资总资本的三分之一 [23] - 中国聚变公司首次公开亮相 注册资本150亿元 宣布基于高温超导的紧凑型磁约束聚变装置环流四号落地上海 [6][25][28] -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 聚变三乘积达到1020量级 [28] - 等离子体所和聚变新能发布多项采购 山东泰开直流技术公司中标BEST装置电源系统失超保护开关设备 中标金额6700万元 [6][30] 公司动态 - 上海电气承担的CRAFT装置环向场(TF)线圈盒正式发运 [7][32] - CRAFT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国际磁约束聚变领域参数最高 功能最完备的综合性研究平台 [7][32] - 环向场线圈盒是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部件 具有承受传递电磁载荷 保护超导导体 冷却通道与热沉等关键功能 [33] 受益标的 - 磁体环节:西部超导(低温超导线材) 永鼎股份(高温超导带材) 上海超导(高温超导带材) 联创光电(高温超导磁体服务) [8][36] - 真空室和堆内构件:合锻智能(真空室 第一壁 包层和偏滤器) 国光电气(第一壁 包层和偏滤器) 安泰科技(第一壁 包层和偏滤器) [8][36] - 电源总成:英杰电气(磁体电源和PSM电源) 爱科赛博(磁体电源和PSM电源) 四创电子(PSM电源) 新风光(磁体电源) 赛晶科技H(脉冲电源) [8][36] - 微波和电源器件:旭光电子(真空脉冲功率器件等) 国力股份(氢闸流管 回旋管 速调管) 宏微科技(IGBT) 王子新材(电容) [8][36] - 燃料增殖和循环:国光电气(氚工厂) [8][36] - 检测设备:皖仪科技(氦检漏 真空检漏) [8][36]
万亿级能源革命来袭!可控核聚变6大龙头强势崛起,谁能问鼎能源之王
新浪财经· 2025-09-26 14:26
中国核聚变技术发展进展 - 中国聚变能源公司在上海启动中国环流四号实验装置建设 聚焦高温超导磁体技术验证 标志核聚变研发进入超导时代 [1] - 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可控核聚变智能化发展实施意见》 要求基于AI技术构建智能控制系统 实现等离子体稳态运行的无人驾驶 [1] - 政策与技术双重赋能 加速人造太阳梦想实现 [3] 全球核聚变竞争格局 - 国际核聚变赛道竞争白热化 中国BEST项目总装工序较原计划提前2个月启动 [4] - 美国Helion公司与微软签订全球首份核聚变电力采购协议 计划2028年交付 [4] - 日本更新《聚变能源创新战略》将商业化目标提前至2040年 [4]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35年前全球将有超过10个示范堆进入建设阶段 [4] 核聚变产业链龙头企业技术优势 - 王子新材旗下宁波新容成为国内唯一能量产核聚变脉冲电容企业 产品循环寿命达10万次(国际平均3万次) 独家供货BEST装置并完成首批交付 [5] - 西部超导是全球唯一具备低温超导材料全流程生产能力企业 作为ITER项目中国区超导线材独家供应商 2025年新增200吨产能将保障5个国家重大专项需求 [6][7] - 合锻智能攻克聚变堆真空室制造三大技术难题 以2.09亿元订单100%国产化率成为BEST项目真空室唯一供应商 技术标准超越欧盟同类产品 [8] - 国机重装依托8万吨模锻压机成功制造CRAFT项目千吨级TF线圈盒 破解超大型部件整体成型技术 [9] - 安泰科技作为EAST装置偏滤器核心供应商 其钨铜复合部件助力创造1056秒长脉冲运行世界纪录 产品应用于ITER等国际项目 [10] - 某未具名公司联合院士团队推进Z-箍缩混合堆技术路线 独家承接燃料循环系统建设 产品覆盖EAST、HL-2M等国内主流装置 具有显著成本优势 [11]
宏观策略周报:LPR连续四月保持不变,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20250926
源达信息· 2025-09-26 13:58
宏观策略周报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投资策略 LPR 连续四月保持不变,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正式运营 投资要点 ➢ 资讯要闻 1.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9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 1年期LPR为3.0%(上次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上次为3.5%)。 2. 国新办9月22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 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期金 融业发展成就。 3. 9月24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业务平台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标志着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正式运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根据市场需求已形成三大业务平台,分别是跨境数字支付平台、 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 4. 当地时间9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同美国友好团体座谈。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 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对外关系委员会代表以及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出席。 ➢ 市场概览 本周国内证券市场主要指数表现分化,其中科创50涨幅最大为6.47%。申万一级行业中, ...
《东方时空》聚焦可控核聚变竞逐 中国冲刺人类终极能源
格隆汇· 2025-09-26 10:07
核心观点 - 中国可控核聚变技术在多路线探索下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并实现关键设备国产化 形成国家队与企业双轨并进格局[2][8][14] 技术突破与实验进展 - 东方超环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5] - 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与电子温度1.6亿度双亿度运行[5] - 新奥玄龙50U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装置[5][15] - 玄龙50U实现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 突破国际中大型球形环装置1T磁场极限[15] 技术路线探索 - 中科院与中核集团采用氘氚路线 以氢同位素氘和氚为燃料[10] - 新奥集团提出氢硼路线 燃料来源广泛且发电效率超90%[10] - 氢硼路线采用阶梯加热技术:变压器原理加热至百万度 微波原理加热至亿度 中性束加速原理达十亿至百亿度[12] 产业链发展 - 覆盖高温超导原材料生产 装置设计设备制造 运营应用科技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全产业链雏形[7] - 玄龙50U微波加热系统 真空室 磁体等关键组件实现100%国产化[15] - 形成超级工厂与超级装备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15] 国际合作与人才建设 - 新奥作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聚合四大洲11个国家70余家顶尖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实验与部件开发[17] - 建成国际化多元化梯队化聚变研发团队 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17]
可控核聚变开启“中国速度” 三大设备实现重大突破
中金在线· 2025-09-26 09:59
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我国可控核聚变 科研机构与企业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果,为"十四五"交出亮眼答卷。 中国"可控核聚变"研发进程加速,取得突破性成果 日前,央视《东方时空》栏目推出"可控核聚变专题",聚焦中国未来产业探索与产业实践,从国家未来 竞争力角度展示我国可控核聚变的发展进程及重要成果。 2025年以来,我国可控核聚变领域三大设备连续取得重大突破。1月,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 环"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1066秒,刷新了世界纪录;3月,"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 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的"双亿度"运行;4月,新奥"玄龙-50U"实验装置实现关键工程技术突 破,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百万安培氢硼等离子体放电的装置,5月创下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的国际新纪 录。 技术壁垒与国产化突破并行,"玄龙-50U"实现100%国产化 在我国"核聚变第一阵营"中,中科院、中核集团、新奥集团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协同发力,不断突破技术 瓶颈。其中,由新奥集团自主研发的"玄龙-50U"球形环氢硼聚变实验装置已实现100%国产化。 "玄龙-50 ...
万联晨会-20250926
万联证券· 2025-09-26 09:34
市 场 研 究 [Table_Title] 万联晨会 [Table_MeetReportDate] 2025 年 09 月 26 日 星期五 [Table_Summary] 概览 核心观点 【市场回顾】 周四 A 股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截止收盘,沪指收跌 0.01%,深成指收 涨 0.67%,创业板指收涨 1.58%。沪深两市成交额 23708.5 亿元。申 万行业方面,传媒、通信、有色金属领涨,纺织服饰、综合、农林牧 渔领跌;概念板块方面,中国 AI 50、可控核聚变、快手概念涨幅居 前,中韩自贸区、兵装重组概念、天津自贸区跌幅居前。港股方面, 恒生指数收跌 0.13%,恒生科技指数收涨 0.89%;海外方面,美国三 大指数集体收跌,道指收跌 0.38%,标普 500 收跌 0.5%,纳指收跌 0.5%。 【重要新闻】 【国家医保局印发《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国家 医保局 25 日发布《国家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目录(试行)》,对服 务项目内涵、基金支付范围等进行统一,明确纳入目录的服务费用, 按照规定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目录明确的服务项目共有 36 项, 按照生活照护类项目、医疗护理类项 ...
光大期货金融期货日报-20250926
光大期货· 2025-09-26 07:45
光大期货金融期货日报 光大期货金融期货日报(2025 年 09 月 26 日) 一、研究观点 | 品种 | 点评 沪指全天窄幅震荡,创业板指涨超 1.5%,再创 3 年多以来新高。个股跌多涨 | 观点 | | --- | --- | --- | | | 少,沪深京三市超 3800 股飘绿,今日成交 2.39 万亿。截止收盘沪指跌 0.01%, 深成指涨 0.67%,创业板指涨 1.58%。美联储降息 25BP,但表态相对谨慎, | | | | 其内部对于年内降息路径存在分化,权益市场涨跌不一,目前市场预计年内 | | | | 降息 3 次。国内方面,此前发布的 8 月经济数据中消费、投资等需求端指标 | | | | 环比均有小幅走低,体现经济筑底企稳仍在路上,本轮行情主要计价中长期 | | | 股指 | 政策预期,当期基本面因素影响有限。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 偏强 | | | 厅印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育儿补贴制度正式在全国范围 | | | | 内落地。这是我国近年来第一次发布普惠型中央财政政策,尽管总量仍有提 | | | | 升空间,但对于提升居民端收益水平影响较为直接。预计未 ...
可控核聚变+深海科技行业系列报告之一: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产业启航:深冷设备与压缩机缺一不可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6 06: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可控核聚变与深海科技行业 投资评级为"看好" [3] 核心观点 - 可控核聚变是未来终极能源 深冷技术是提升其效率与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4] - 中国积极参与ITER计划 核聚变有望2035年商业化 全球市场空间达2035亿美元 [4] - 深海科技获政策全方位支持 压缩机在深海应用中门槛高但市场空间广阔 [4] - 深冷设备与压缩机分别是可控核聚变及深海科技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4][7] - 建议关注中泰股份、冰轮环境、雪人股份与开山股份等公司 [4][5] 可控核聚变部分 - 核聚变具有安全、原料丰富、产物清洁优势 是未来理想的终极能源 [4][14] - 全球研发以磁约束方式为主 托卡马克装置应用最广泛 2024年占比约50% [4][26][28] - 深冷技术通过冷却外部结构和控制等离子体边界 提升聚变反应效率与稳定性 [4][34] - 中国在ITER计划中负责9%的实物贡献 包括磁体支撑、校正场线圈等关键部件 [4][39][42] - 89%的企业看好2030年代末实现并网发电 超70%认为2035年前可实现商业化 [4][58] - 2025-2035年全球将新增37座聚变电厂 每座建设成本约55亿美元 [4][70] - 深冷设备占ITER成本5% 2025-2035年市场空间约101.75亿美元 [4][71][73] 深海科技部分 - 深海科技涵盖探测、资源开发、通信导航及工程技术等领域 [4][74]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深海科技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4][76] - 海洋生产总值将从2024年10.54万亿元增长至2030年14.31万亿元 复合增长率5.22% [4][82][83] - 压缩机分为海底和船舶两类 2025-2030年合计市场规模从194.80亿元增至401.58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5.57% [4][84][86] - 压缩机需解决高压密封、气液适应性、超长距离供电等技术难题 应用门槛高 [4][87] - 上海、广东、青岛等地出台专项政策 支持深海装备研制与技术攻关 [4][80][81] 投资逻辑与标的 - 技术突破与政策落地将推动可控核聚变和深海科技招投标加速 [4][5] - 深冷设备与压缩机分别受益于两大产业发展 应用量将大幅提升 [4][7] - 中泰股份参与ITER项目 深冷设备技术领先 [10][42] - 冰轮环境在低温和前沿领域技术优势强 [10] - 雪人股份是制冷装备核心供应商 深耕技术与海外拓展 [10] - 开山股份压缩机产业完善 海外布局成果显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