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集采
icon
搜索文档
国发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16: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4亿元,同比下降13.0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84.17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6.13万元,同比恶化 [2] - 基本每股收益-0.01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76%,较上年同期-1.87%有所改善 [2] 业务板块表现 - 医药制造板块:国发制药厂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7.69%,主要因生产线维护保养及销售渠道调整 [2] - 医药流通板块:北海医药和钦州医药在北部湾地区拥有5家直营店和8家加盟店 [3] - 司法IVD板块:高盛生物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3.15%,因2024年中标项目减少 [2] - 分子医学影像中心:北京香雅采用合作共建模式开展业务 [10] 行业环境 - 2025年1-6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1.23万亿元,同比下降1.2% [11] -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额7710亿元,同比下降2.0% [12] - 2024年中国IVD市场规模约1200亿元,与2023年基本持平 [13] - 药品零售市场2025年1-5月实体药店规模2474亿元,同比下降2.3% [12] 核心竞争力 - 国发制药厂拥有"海宝"牌珍珠明目滴眼液等广西名牌产品 [24] - 高盛生物拥有45项授权专利,其超微量DNA自动提取检测工作站获公安部奖项 [25] - 医药流通企业在北部湾地区拥有稳定的医院客户资源 [24] - 高盛生物在法医DNA检测领域具备全产业链优势 [25] 投资情况 - 持有华大共赢一号基金27.03%份额,2025年上半年确认投资收益754.31万元 [26] - 持有华大共赢二号基金2.18%份额,已实缴出资600万元 [26] - 持有奇迹医学1.88%股权,其两个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7]
持有4年终于回本,医药基金还能拿吗?
天天基金网· 2025-08-04 11:17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2021年上半年医药板块估值已偏高但市场情绪狂热,随后因集采政策和全球流动性收紧导致估值大幅回调[2] - 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初医药板块出现买入机会,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近十只医药基金净值翻倍或接近翻倍,最高达100.62%(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3][4] - 近期美国要求17家药企降价的政策导致全球创新药股价下跌,港股创新药板块同步受挫[4] 政策与行业趋势 - 国内医药集采政策转向"反内卷",不再单纯追求最低价,而是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仿制药和创新药倾斜[5] - 创新药企短期受政策冲击但中长期估值仍由盈利增长决定,需关注研发管线价值与资产溢价[6][7] 估值分析 - 港股通创新药指数(931250)动态PE-TTM约40倍(42%分位点),PB约4倍(100%分位点),显示PE仍有空间但PB处于高位[6] - PE适用于成熟盈利药企(如恒瑞医药、华海药业),PB更适用于重资产或亏损药企(如原料药、创新药企)[7] - 当前港股创新药占比高,短线回调幅度可能大于A股医疗板块,需警惕高估值下的分化风险[7] 投资逻辑反思 - 市场狂热时期支付过高溢价可能导致糟糕回报,需平衡"好公司"与"好价格"的关系[7] - 优质医药企业可能因市场恐慌被错杀,其稳定现金流和成长性或被低估,孕育长期机会[8] - 长期价值最终取决于企业真实盈利和增长潜力,需甄别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医药企业[9]
7月30日主题复盘 | 影视再度爆发,医药持续活跃,三胎午后异动
选股宝· 2025-07-30 08:16
行情回顾 - 沪指冲高回落 创业板指盘中跌超2% 沪深京三市超3500股下跌 成交金额1.87万亿元[1] - 影视股延续强势 幸福蓝海及金逸影视等涨停 婴童概念股拉升 阳光乳业及安正时尚等封板 医药股冲高回落 辰欣药业及佛慈制药等涨停[1] - 高位人气股集体大跌 东信和平及拓山重工等跌停[1] 影视板块 - 幸福蓝海连续5天4板 涨幅20% 流通市值94.34亿元 天府文旅3天2板 涨幅10.02% 流通市值84.92亿元 金逸影视涨停 涨幅10.04% 流通市值36.76亿元 慈文传媒涨停 涨幅10% 流通市值40.75亿元[3][4] - 《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达6.96亿元 猫眼预测最终票房37.52亿元 东方证券预计该片为票房大盘贡献30亿元增量[3][4] - 《长安的荔枝》及《罗小黑战记2》等多部电影因大盘热度提升获得猫眼票房预测上修[4] - 华源证券认为暑期档优质影片催化有望带动电影票房市场稳步增长[5] 医药板块 - 辰欣药业8天5板 涨幅9.99% 流通市值129.13亿元 佛慈制药3天3板 涨幅10.01% 流通市值60.05亿元 东诚药业涨停 涨幅10% 流通市值130.84亿元[6] - 国邦医药涨停 涨幅9.99% 流通市值71.45亿元 奇正藏药涨停 涨幅10.02% 流通市值151.98亿元 河化股份涨停 涨幅10.01% 流通市值29.36亿元[6] - 华康洁净涨停 涨幅19.99% 流通市值23.42亿元 南新制药涨停 涨幅20% 流通市值39.18亿元 德展健康涨停 涨幅9.98% 流通市值95.46亿元 上海谊众涨14.68% 流通市值155.85亿元[6] - 中银证券指出医药行业政策端态度转向 集采规则优化 研发管线进入收获期 海外BD趋势加速 行业逐步走出低谷 有望迎来估值重塑[6] 优化生育板块 - 金春股份6天3板 涨幅20% 流通市值36.72亿元 安正时尚2天2板 涨幅10% 流通市值33.38亿元 阳光乳业2天2板 涨幅10.01% 流通市值46.61亿元[7][8] - 珠江股份涨停 涨幅10.04% 流通市值42.08亿元 泰慕士涨停 涨幅10.02% 流通市值23.52亿元 贝因美涨停 涨幅9.97% 流通市值79.81亿元[8] - 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将加强生育支持政策研究 持续充实政策工具箱 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7] - 浙商证券认为生育补贴政策落地有望改善市场预期 母婴消费产业链受益 包括奶粉、纸尿裤、玩具及服装等赛道需求提振[8] 其他活跃板块 - 大消费板块活跃 盛泰集团及凯撒旅业等上涨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9][11] - 油服板块活跃 胜通能源及山东墨龙等上涨 自然资源部发布海啸黄色警报[9][12] - 国产芯片板块活跃 华软科技等上涨 清华团队开发出极紫外光刻胶材料[9][12] - 雅江电站概念股活跃 南方路机及韩建河山等上涨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元[11] 历史新高公司 - 东芯股份涨幅17.33% 属算力概念 深水规院涨幅10.86% 属雅江电站概念 南方路机涨幅9.99% 属雅江电站概念[13] - 特宝生物涨幅9.85% 属创新药概念 上纬新材涨幅9.37% 属机器人概念 哈一药业涨幅9.23% 属创新药概念[13] - 工业富联涨幅6.7% 属算力概念 康辰药业涨幅5.74% 属创新药概念 锦好医疗涨幅5.71% 属医疗器械概念[13]
汉森制药:将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提升核心竞争力
搜狐财经· 2025-07-30 01:21
国家政策影响 - 国家推出"反内卷"和"医药集采"政策促进相关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1] - 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并提升核心竞争力 [1] - 政策与公司发展的联系需结合实际产品和业务进行评估 [1]
华创医药周观点:第十一批国采目录产品梳理2025/07/19
行情回顾 - 中信医药指数本周上涨3.91%,跑赢沪深300指数2.82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位 [5] - 涨幅前十个股:博瑞医药(+42.35%)、力生制药(+41.68%)、南新制药(+34.95%)、奥赛康(+32.77%)、一品红(+32.13%)等,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减肥药概念、创新药进展及产品获批 [4][5][55] - 跌幅前十个股:*ST苏吴(-22.31%)、ST未名(-16.82%)、浩欧博(-16.76%)等,主要受退市风险、半年报预亏及短期回调影响 [4][5][55] 医药板块投资主线 创新药 - 行业正从数量逻辑(me-too速度)向质量逻辑(BIC/FIC管线及BD金额)转型,2025年重点关注差异化管线和国际化能力 [9] - 国内创新药BD合作活跃,如辉瑞与三生制药就SGJ-707达成12.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BMS与BioNTech就BNT327合作支付15亿美元首付款 [38] 医疗器械 - 影像设备招投标量显著回暖,24Q4起采购意向环比增长47.82%,25年业绩有望体现 [9][39] - 化学发光国产替代加速,安徽等省际联盟集采中国产企业报量份额提升明显,海外市场逐步从装机转向试剂放量 [9][37] - 骨科集采后渠道出清完成,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矩阵多元化和出海寻求增长,神经外科领域集采后进口替代加速 [9][36] 中药 - 基药目录预期将推动独家品种放量,国企改革聚焦ROE提升,重点关注昆药集团、康缘药业等标的 [10][45] - OTC板块受益老龄化+医保免疫属性,医保目录解限品种如康缘药业具备弹性 [10] CXO与生命科学服务 - 海外投融资回暖传导至订单端,25年CXO行业有望重回高增长,生命科学服务公司进入投入回报期 [9][44] - 行业并购整合加速,国内企业通过并购扩品对标国际巨头发展路径 [44] 第十一批国采影响分析 - 本次集采纳入55个品种,院内市场规模合计327.72亿元,达格列净以53.71亿元销售额居首 [16][17] - 集采规则优化:明确排除年采购额<1亿元、专利侵权高风险等六类产品,缓解华东医药等企业存量品种冲击 [15][24] - 光脚企业机会:鲁抗医药(达格列净)、科伦药业(奥拉帕利)等有望通过集采实现快速放量 [20][21] - 争议品种明确:依托咪酯中长链因采购额不足未纳入,恩华药业估值压制因素解除 [26][30] 行业动态与产品进展 - 恒瑞医药GLP-1/GIP双抗HRS9531减肥适应症III期达优效终点,拟递交NDA [52] - 百济神州/安进CD3/DLL3双抗塔拉妥单抗在华报产,靶向85%-96%小细胞肺癌表达的DLL3蛋白 [53] - 禾元生物全球首个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获批,采用水稻胚乳表达体系降低成本及免疫原性 [54]
二次上市的康哲药业押注海外市场能否实现业绩突围?
国际金融报· 2025-07-18 14:58
公司资本运作 - 康哲药业成功在新加坡交易所完成二次上市 这是继2010年香港主板上市后再次迈向国际资本平台 [1] - 2024年4月公司将皮肤健康板块业务分离 将附属公司德镁医药拆分上市 [1][7] - 新加坡二次上市旨在拓展东南亚业务布局 利用当地资本市场提升区域存在感 为国际业务发展和潜在融资创造可能性 [4] 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995年 初期以药品代理(CSO)为核心 代理黛力新、优思弗等产品 [3] - 2007年在伦敦AIM上市 2010年转至港交所主板 2013年收购冷水江制药实现从代理转向自主运营 [3] - 通过买断和股权合作控制兰美抒、喜辽妥等产品 2016年获阿斯利康波依定中国商业化权进入心血管领域 [3] - 目前业务覆盖心脑血管、消化、皮肤/医美、眼科四大领域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68亿、85亿、92.4亿、77.6亿和74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5亿、30亿、32亿、24亿和16亿元 [6]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2% 经营性现金流12.69亿元 较2022年92亿营收高峰持续下滑 [6][7] - 2024年心脑血管业务下降18.8% 消化/自免业务下滑6.7% 皮肤医美和眼科分别增长18%和24% [7] - 三款主力产品(黛力新、优思弗、波依定)因集采失标收入锐减30%至26.91亿元 毛利率降至72.6% [7] 战略调整措施 - 2025年4月零募资启动战略重组 剥离德镁医药90.8%股权赴港上市 该子公司2022-2024年累计亏损1.65亿元 [7] - 加速推进白癜风药物芦可替尼乳膏商业化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上市 中国白癜风患者超2200万 潜在市场规模逾200亿 [8] - 分拆德镁医药可独立融资减轻母公司负担 皮肤健康赛道估值较高但竞争激烈 产品无独家优势 [7][8] 行业环境挑战 - 公司面临集采政策冲击 三款原研药2024年收入缩水28.8% 转型步伐不及政策冲击速度 [7] - 近五年无重磅新品上市 研发管线青黄不接 行业分析师认为海外布局是寻求突围之举 [4] - 存货周转天数从107天延长至125天 经营活动现金流腰斩近50% 经营质量持续恶化 [7]
金融工程日报:A股窄幅整理,医药领涨、CPO题材回调明显-20250716
国信证券· 2025-07-16 14:22
根据提供的金融工程日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结构化总结: ---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封板率因子** - 构建思路:衡量涨停股的封板稳定性,反映市场短期情绪强度[16] - 具体构建: $$封板率=\frac{最高价涨停且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最高价涨停的股票数}$$ 统计上市满3个月的股票,计算当日同时满足盘中最高价涨停和收盘涨停的股票占比[16] - 因子评价:高频情绪指标,对短线交易策略有较强参考性 2. **连板率因子** - 构建思路:捕捉连续涨停股的比例,识别市场热点持续性[16] - 具体构建: $$连板率=\frac{连续两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昨日收盘涨停的股票数}$$ 基于前一日涨停股名单计算次日仍涨停的比例[16] - 因子评价:反映市场资金抱团效应,需结合成交量验证 3.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因子** - 构建思路:通过基差水平衡量市场对冲成本与预期[28] - 具体构建: $$年化贴水率=\frac{基差}{指数价格} \times \frac{250}{合约剩余交易日数}$$ 分别计算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主力合约的贴水率并年化[28] - 因子评价:有效反映机构投资者对远期市场的风险溢价要求 4. **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 - 构建思路:监测大资金交易价格偏离度,捕捉机构行为信号[26] - 具体构建: $$折价率=\frac{大宗交易总成交金额}{当日成交份额的总市值}-1$$ 统计单日所有大宗交易成交价相对于市价的加权平均折价[26] - 因子评价:高频机构资金流向指标,需警惕流动性偏差 --- 因子回测效果 1. **封板率因子** - 当日值:70%(较前日+5%)[16] - 近一月趋势:持续提升(未提供具体数值)[16] 2. **连板率因子** - 当日值:33%(较前日+10%)[16] - 近一月趋势:波动上行(未提供具体数值)[16] 3. **股指期货年化贴水率因子** - 上证50:2.04%(46%分位)[28] - 沪深300:4.81%(35%分位)[28] - 中证500:22.01%(8%分位)[28] - 中证1000:13.50%(43%分位)[28] 4. **大宗交易折价率因子** - 当日值:6.26%(近半年均值5.78%)[26] - 近半年日均成交额:12亿元[26] --- 注:报告中未提及具体量化模型,仅包含市场监测类因子。所有因子数据均基于2025年7月15-16日最新计算结果[16][26][28]
*ST双成: 海南双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14 16:25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00万元至1,9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694.62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下降12.12%至增长23.29%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555万元至2,155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775.95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下降21.34%至增长12.44%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0313元/股至0.0458元/股,上年同期亏损0.0409元/股 [1] - 营业收入预计7,500万元至9,500万元,上年同期9,489.26万元 [1] - 扣除后营业收入预计7,200万元至9,200万元,上年同期9,257.54万元 [1] 业绩变动原因 - 医药行业改革深化导致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较大,集采未中标品种销量下降明显,中标品种价格大幅下降 [2] - 公司主要品种注射用胸腺法新在集采新标期降价中标,导致境内销售利润减少 [2]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NDA获得FDA上市许可批准并已实现出口销售,注射用比伐芦定产品出口收入增长,带动出口利润提升 [2] - 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贡献金额约为255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收入及理财收益 [2] 行业动态 - 医药行业改革持续深化,集采政策对药品价格和销量产生显著影响 [2] - 公司注射用胸腺法新在集采中降价中标,反映行业竞争加剧 [2]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获得FDA批准,显示公司国际化进展 [2]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董事会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争取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3] - 公司股票交易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ST双成:预计上半年净亏损1300万元-1900万元
快讯· 2025-07-14 12:31
公司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300万元–19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694 62万元 [1] - 总体业绩变动不大,主要因境内销售利润减少与出口利润提升相互抵消 [1] 医药行业影响 - 医药行业改革深化导致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较大 [1] - 集采未中标品种销量下降明显,中标品种价格大幅下降 [1] 产品表现 - 主要品种注射用胸腺法新在集采新标期降价中标,境内销售利润减少 [1]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NDA获FDA批准并于2025年5月实现出口销售 [1] - 注射用比伐芦定产品出口收入增长,带动出口利润提升 [1]
支付诉讼费用、主业疲软,四环生物上半年预亏超去年同期
贝壳财经· 2025-07-12 00:33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亿元至1.9亿元,同比增长70.12%至79.57% [1]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00万元至13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1105.81万元,亏损幅度可能进一步扩大 [1] -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全资子公司江苏晨薇生态园科技有限公司与江阴鑫港发贸易有限公司的苗木批量销售 [2] 亏损原因 - 控股子公司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亏损同比增加 [2] - 母公司因支付证券虚假诉讼案律师费等管理费用同比增加,导致亏损金额同比增加 [2] - 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持续拖累业绩,截至7月8日收到188名投资者的诉讼材料,累计金额4120.75万元,已支付调解款918.70万元 [3] 历史问题 - 前实控人陆克平2014年至2018年实际控制公司但未依法公告,指使公司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4] - 2019年证监会认定公司2014年至2018年年报中"无实际控制人"信息存在虚假记载,对陆克平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4][5] - 2024年11月陆克平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没收违法所得2.32亿元 [5] 财务状况 - 连续4年营收下滑、净利润为负:2021年营收3.51亿元亏损3478.99万元,2022年营收2.70亿元亏损4879.28万元,2023年营收2.35亿元亏损7526.99万元,2024年营收2.04亿元亏损1.1亿元 [6]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91.47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296.72万元大幅增加 [6] - 4月30日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四环" [7] 行业挑战 - 医药集采范围扩大、价格下降,仿制药冲击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核心产品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7] - 医药行业监管加强、竞争激烈、成本上涨,利润下降影响研发投入 [8] - 2023年、2024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12.38%、14.25%,但均不到3000万元 [8] - 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1.09%至905万元 [8] 业务结构 - 2024年医药行业收入占公司营收97.34%,建造养护行业收入仅占2.01%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回升主要依靠非经常性的苗木批量销售,而非核心医药业务实质性好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