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归创通桥涨超5% 上半年核心板块业务表现亮眼 海外布局打造新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 2025-09-02 03:30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收入达4.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69% [1] - 同期毛利为3.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5% [1] - 股东应占溢利大幅提升至1.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 [1] - 基本每股盈利为0.38元人民币 [1] 收入结构分析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总收入63.3% [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占比36.7% [1]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部销售额高速增长 [1] 国际市场拓展 - 欧洲市场持续深耕 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进一步渗透 [2] - 积极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 [2] - 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1572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9% [2] - 截至8月中旬海外收入已达约2500万元人民币 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2258万元人民币 [2] - 海外订单结算存在滞后性 预计下半年海外业务增速将进一步扩大 [2]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在提升国内市占率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1] - 海外布局成为新增长引擎 [1]
港股异动 | 归创通桥(02190)涨超5% 上半年核心板块业务表现亮眼 海外布局打造新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02:40
股价表现 - 股价上涨4.96%至25.4港元 成交额1041.51万港元 [1] 中期财务业绩 - 收入4.82亿元 同比增长31.69% [1] - 毛利3.43亿元 同比增长31.5% [1] - 股东应占溢利1.21亿元 同比增长76% [1] - 每股基本盈利0.38元 [1] 收入结构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收入63.3% [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收入36.7% [1]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部销售额高速增长 [1] 海外业务发展 - 持续深耕欧洲市场 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 [2] - 积极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 [2] - 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1572万元 同比增长36.9% [2] - 截至8月中旬海外收入达约2500万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2258万元 [2] - 下半年海外业务增速预计进一步扩大 [2] 战略布局 - 积极提升国内市占率 [1] - 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打造新增长引擎 [1]
惠泰医疗20250901
2025-09-02 00:42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惠泰医疗 一家专注于高值耗材领域的上市公司 业务涵盖电生理 冠脉通路 外周血管介入及非血管介入四大板块[2][4][6] * 电生理行业 主要面向心律失常患者 通过导管消融或PFA等方式治疗异常起搏点[7]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与发展 * 惠泰医疗通过自主研发和战略并购形成四大业务板块 覆盖设备和耗材[2] * 公司最初以电生理为核心业务 后扩展至冠脉介入及外周介入 并通过控股上海鸿同进入设备领域[4] * 2024年迈瑞医疗溢价收购惠泰医疗控制权 截至2025年中报 迈瑞通过视脉控及珠海童声合计持有惠泰医疗24.53%股权[4][5] * 公司管理团队由多名具有国内外知名企业任职经验的核心高管组成 有助于推动国内外发展布局[4] * 在电生理领域 公司完成了3D设备 通路类产品以及标测类导管和治疗类导管的布局 包括高密度标测导管和压力感应导管[6] * PFA相关系统尤为突出 有望替代传统射频消融技术 实现技术路径上的弯道超车[2][6] * 在冠脉通路类产品方面 公司从血管穿刺到造影诊断建立了完整的产品布局 通过集采实现营收快速增长[6] * 在外周血管介入领域 公司布局了丰富的诊断类和治疗类产品 通过集采加速以价换量[6] * 在非血管介入方面 公司控股或参股多家企业 如湖南亿维迪 深圳浩宇等 分别布局IVUS 神经介入 冠脉介入等业务[6] * 公司积极布局非血管介入 IVUS 冠脉治疗及神经介入等多个业务板块 通过持股多家公司进行拓展[28] * 公司利用国家集采政策 以价换量 加速提升自身能力 实现国产替代外资品牌的快速放量[29] * 公司加强生产制造 工艺开发及材料开发能力 在集采背景下保持稳健增长 并逐步提升盈利能力[29] * 公司海外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主要以冠脉和外周介入类产品为主 随着电生理产品海外认证完善及销售渠道建立 有望带动海外业务稳步增长[30] 财务表现 * 惠泰医疗收入和利润快速增长 2024年收入达20.66亿元 归母净利润6.73亿元[3][30] *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约30%增速 各项业务毛利率稳步提升 费用率逐年降低[3][30] * 中长期盈利能力有望维持较好水平[30] 行业市场与前景 * 电生理市场受益于庞大的心律失常患者基数和PFA等新技术驱动 预计未来几年保持稳健增长[2][7] * 截至2021年 中国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的合计患者数量超过2700万人[7] * 2021年电生理市场手术量约为21万例 目前估计行业手术量约为30万例 其中室上速和房颤各占一半 分别在15万例以上[8] * 整体行业增速预计仍保持在10%至20%之间的稳健增长[8] * 中国心脏电生理手术的人均手术量相比美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9] * 参考冠脉介入行业的渗透率 预计未来电生理手术量有望达到200万台及以上[9] * 冠脉介入行业患者基数约为1000万人 在2019年的手术量达到了109万台 目前已达到160万台[10] * 电生理行业前景广阔 不论是对比国内冠脉手术渗透率还是欧美手术量 都有很大提升空间[25] * 从长期来看 房颤行业增速将明显快于室上速增长[25] 技术发展 * 3D手术普及推动企业开发相应设备并与耗材绑定[2][15] * 惠泰医疗在迈瑞支持下 3D设备性能显著提升[2][15] * 标测导管主要用于心脏电生理手术中的电位检查 根据电极排布可分为不同类型 高密度标测导管通常用于复杂房颤案例[16] * 治疗类导管主要通过消融方式进行区分 目前主流方式包括传统射频消融 冷冻消融以及脉冲电场消融PFA[17] * 消融仪作为能量源配套设备 与消融导管共同使用 重要功能包括冷盐水灌注和压力感应[18] * PFA技术通过微秒到纳秒级别高压脉冲波使细胞膜穿孔 引发细胞死亡 对浅表细胞杀伤效果佳且安全性明显提升[19] * 根据波士顿科学研究数据 PFA不良反应发生率仅0.7% 无永久性膈神经麻痹或食道损伤 有效降低房颤复发率并提高手术效率[19] * PFA技术在北美市场实现快速增长 对传统射频消融形成替代[19] * 房颤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3D设备 高密度标测 压力感应以及新技术如PFA产品的需求上[26] 集采影响 * 电生理集采提高产品可及性[2][22] * 通过集采政策提升核心产品可及性 促进手术渗透率的提高[9][10] * 在集采政策下 电生理降幅普遍在30%至60% 体现出其作为国产化率较低 竞争格局良好的细分领域 价格压力相对温和 有助于实现国产替代加速[10] * 电生理行业最早由福建牵头27省联盟于2022年底进行集采 随后湖北与天津联盟及北京 四川等地也相继参与[22] * 福建集采方案分为组套采购模式和单件采购模式 房颤手术领域对设备绑定性要求较高 因此组套类需求更大 而室上速领域则多采用单件类采购[22] * 在福建集采中 有16家企业中标 平均降幅为49.35%[23] * 房颤领域基本由进口企业中标 降幅30%-50%不等 室上速领域则有不少国产企业中标 降幅50%-70%[23] * 广东省报量结果显示 在组套领域 中标者主要为强生 雅培 美敦力 其中强生占43% 雅培占48% 美敦力占10%[23] * 单件采购模式中 中标者如微电20% 惠泰16%等国产厂商比例较高 有效提升了国产化率[24] * 惠泰医疗在福建牵头的27省联盟集采中 全线中标其电生理产品[4] 国产替代与竞争 * 国产企业在PFA技术赛道上具备优势[2][20] * 在2020年集采之前 中国心脏电解剖学领域主要由强生 雅培等外资企业主导 占据近80%的市占率[15] * 国产企业如惠泰医疗 微创医疗 锦江电子等逐渐崭露头角[15] * 该领域护城河较深 新玩家难以轻易弯道超车 但通过新技术实现突破仍是一种潜在路径[15] * 博客产品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面临适应性挑战 国内缺乏3D设备 且欧美临床习惯全麻而国内麻醉资源不足[20] * 国产企业进行了优化 一是配套3D设备 二是部分产品可以在局麻或深度镇静下开展手术[20] * 从2023年底锦江电子的PFA相关产品获批以来 多家进口和国产PFA产品相继获批上市[21] * 目前配套有3D设备的企业主要包括外资公司强生 以及国产公司如锦江电子 惠泰医疗 微电生理和商养等[21] * 能够实现局麻或全麻手术的主要有锦江电子 惠泰医疗和微电生理等国内头部企业[21] * 惠泰医疗的电生理产品设计包括环形和线性 在业内具有特色[21] * 惠泰医疗在电生理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包括全面的产品组合和强大的渠道能力[27] * 2024年公司完成了15000台电生理手术 预计2025年有望突破20000台[27] * PFA是公司电生理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7] * 随着产品性能不断提升 公司市占率将稳步增长 并可能借助PFA相关产品组合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弯道超车[30] 指南与共识 * 目前国内指南建议一线使用药物治疗心律失常 如出现耐药情况再考虑电生理手术[11] * 国际专家共识逐步将电生理手术提升至一线治疗选择[11] * 随着国内指南修改 预计未来电生理手术推荐级别将进一步上升[11] * 通过集采控费后降价 将提高患者可及性 并且医疗资源供给也有望持续增加 从而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11] 其他驱动因素 * 老龄化背景下 患者基数增加以及明显症状使得患者就医意愿较高[8] *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立房颤中心 将显著提升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 从而推动整个市场资源供给增加[12] * 医生及医院供给提升以及患者诊疗意识提高有助于市场发展[2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电生理解剖学操作流程包括微创通路准备 标测导管检测心脏电位 消融导管或射频导管进行治疗 以及最终验证恢复正常电位[13] * 此过程需要使用3D标测系统 多道记录仪 电刺激仪以及配套能量设备等 还需要穿刺针鞘 标测导管 消融导管等耗材[13] * 对于企业而言 不仅需要具备耗材生产能力 还需具备相关设备配套能力 以确保复杂手术中设备性能满足临床需求[13][14] * 近年来 在绿色3D技术的推动下 3D手术逐渐成为市场上较为普及的一种手术类型[15] * 这要求企业具备相应的3D设备开发能力 并与自身耗材形成紧密绑定[15] * 对于医生而言 3D设备的使用体验和感受尤为重要[15] * 主要的外资3D设备厂商包括强生和雅培 而博科的3D设备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15] * 国产方面 包括惠泰 锦江电子和微电生理等公司也在开发相关的3D设备[15] * 在标测导管中 电极数量 宽度及间距是核心参数 高密度标测难度较高 与3D设备绑定关系更紧密[16] * 射频消融利用热量进行治疗 但可能会对相邻组织如食道或膈神经造成损伤[17] * 冷冻消融通过低温液氮杀伤异常起搏细胞 但操作时间较长[17] * PFA通过施加高压脉冲波使细胞膜快速穿孔 引发细胞死亡 相比前两者具有更高安全性且操作速度更快[17] * 能够同时提供高质量3D设备 高密度标测和压力感应等全套解决方案的厂商仍然有限[26] * 这些企业通过在核心医疗中心建立渠道并不断教育下沉市场 有望实现相关产品的持续增长[26]
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发力“基层市场+海外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9-01 16:41
行业市场重心转移 - 医疗器械企业从一线城市转向国内基层市场和海外市场 [1] - A股近百家医疗器械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及基层市场销售或布局 2025年同期仅4家企业提及 [1] - 90家企业披露境外业务收入 其中67家实现同比增长 70家海外收入占比提高 [1] 基层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 集采导致医疗器械价格大幅下降 刺激基层市场需求 企业调整市场策略寻求新增长点 [2] - 政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和基层机构延伸 [3] - 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但医疗器械配置水平低 大型医用设备渗透率低 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3] 企业基层市场表现 - 归创通桥2024年经历10次集采 多款产品中标 上半年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7% 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76% [2] - 归创通桥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0%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46.2% [2] - 企业通过渠道优化提升基层医院心血管介入器械覆盖率 扩大医疗耗材在县级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覆盖范围 [2]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 - 海外市场成为营收增长重要驱动力 A股33家医疗器械公司实现营收同比两位数增长 [3] - 联影医疗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 占总营收比重18.99% 北美欧洲等关键市场实现高价值订单 [4] - 东富龙上半年海外营收8.05亿元同比增长63.25% 增速首次超越国内市场 出海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4] 海外发展战略 - 企业通过在目标市场整合医疗机构与学术网络 渠道销售体系等能力 嫁接自有产品提升海外口碑 [5] -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具备人才 临床资源 成本 供应链优势 有机会重塑全球市场 行业可能出现更多并购重组实现扩张 [5]
直击业绩交流会│神经介入耗材集采4年进展如何? 归创通桥管理层:国产化趋势不会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04:08
行业格局与集采影响 - 神经介入领域自2021年纳入集采后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国产化率较低的器械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1] - 国产厂商微创脑科学 归创通桥 沛嘉医疗-B在2024年涨幅分别达72.77% 103.72% 113.32% [1] - 神经介入类产品(弹簧圈 颅内支架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均已纳入集采 其中弹簧圈中选价格从1.2万元降至最低3277元 [2] 公司业绩表现 - 归创通桥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7%) 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76%) [1] - 公司神经血管介入产品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0%和46.2% [2] - 微创脑科学2024年实现净溢利2.49亿元 归创通桥与沛嘉医疗均实现扭亏为盈 [5] 集采政策演变 - 集采规则呈现温和趋势 国家医保局优化价差计算"锚点" 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 [3] - 河北省血管介入耗材集采新增规则允许新品种参考已有产品均价挂网 江苏省弹簧圈集采续标降价幅度约10% [2][3] - 河北缝合器集采平均价降幅约8% 江苏弹簧圈续标降价10% 抓捕器在河北市场保持最大份额且降幅温和 [3] 国产化与市场竞争 - 神经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0% 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5% 集采后国产化趋势持续强化 [1] - 集采成为行业分水岭 未中标企业份额被挤压 中标企业借机突破原市占率较低的区域或品类市场 [2] - 公司产品商业化以来临床使用数量突破100万个 在国家级和省际联盟集采中保持较好中标情况 [1][2] 手术量与政策影响 - 神经介入器械为心脑血管高值耗材增长最快领域 国内神经和外周介入手术量增速保持可观 [4][5] - DRG 2.0付费改革使定价更规范 集采后医生可使用更多产品组合进行治疗 [5] - 外周血管支架集采后植入量增加 并带动药物球囊放量 药物球囊将纳入第六批国采且用量预计继续增长 [5]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行业维持国产化和强者恒强趋势 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将持续改善 [3] - 归创通桥2025年业绩指引为净利润1.5亿元 2024年上半年已实现1.2亿元 公司有信心全年净利润超预期 [5] - 中信建投认为若集采未落地赛道降幅缓和 已落地赛道温和续约 板块估值和业绩确定性有望修复 [3]
归创通桥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七成多,公司回应介入产品国产化替代空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2 13:1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7%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 [1]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0% [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2% [1] 产品与市场 - 收入主要来源于神经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两大类产品 [1] - 神经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0% [2] - 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5% [2] - 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 [3] - 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 [3] - 中国市场占全球外周介入市场约12%至15% [3] - 中国市场占全球神经介入市场约15%至20% [3] 集采政策影响 - 中标集采后产品销量增加 医院渗透率持续提高 [1] - 集采政策持续优化 降价呈现温和趋势 [2] - DRG 2.0使定价更规范和合理 [2] - 集采价格落地后医生能使用更多产品组合治疗患者 [2] 国际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1570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9% [2] - 产品销往27个海外国家或地区 共计22款产品 [2] - 国际收入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 [2] - 预计2027年海外收入占比将达到20%至30% [3] - 公司计划在海外建立自主商业化能力 [3]
惠泰医疗: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59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2.14亿元,同比增长21.26%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5亿元,同比增长24.11%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5亿元,同比增长29.45% [3] - 基本每股收益为3.02元/股,同比增长23.27% [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95%,较上年同期减少0.43个百分点 [3] 产品与技术进展 - 电生理产品线新增磁定位压力感应射频消融导管、高密度标测导管等核心产品注册证 [7][18] - 脉冲消融(PFA)产品完成800余例手术,磁定位线性压力PFA导管和磁定位环形PFA导管于2025年2月上市 [6][7] - 血管介入类产品新增冠状动脉棘突球囊扩张导管、腔静脉滤器系统等注册证 [18] - 非血管介入类产品新增输尿管覆膜支架、一次性电子胆道内窥镜导管等注册证 [18] - 公司累计拥有130个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69个 [23] 市场拓展与销售 - 冠脉产品进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超18%,外周产品进入医院数量同比增长超20% [15] - 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56%,欧洲区、俄罗斯独联体区与拉美区表现亮眼 [17] - 报告期内举办自主品牌活动超80场,覆盖全国20余省份及直辖市 [16] - 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高端市场实现入院突破 [17] 研发与创新能力 - 研发团队规模达514人,占全体员工17.63% [20]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9项,授权11项;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6项,授权15项 [29] - 核心技术包括钢丝网加强挤出技术、亲水涂层技术、压力感应传导技术等 [27][28] -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采用磁电融合定位技术,集成三维标测、多道生理记录和刺激功能 [9] 生产与产能扩张 - 血管介入产品产能较2024年同期提升40% [24] - 湖南埃普特新厂区规划年产能达50亿元(按产值换算),三期工程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24] - 智能制造效率提升,主要成品产线效率提升3%,半成品工序效率提升5% [25] - 已实现导管、鞘组、球囊扩张压力泵等产品装配工序全自动化 [2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电生理电极标测导管和射频消融电极导管为国内首家获得注册证的国产产品 [9][21] - 冠脉薄壁鞘(血管鞘组)为国产独家产品,微导管和延伸导管为国内首个获证国产同类产品 [10][22] - 在房颤治疗领域打破进口厂家垄断,磁定位压力感应消融导管于2024年底获注册证 [4][7] - 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 [29] 公司治理与人才发展 - 报告期内取消监事会,将职权整合至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19] - 完成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个归属期股份登记,激励对象超300人 [19] - 推进领导力培养项目(LDP),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19] - 管理团队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行业经验,优化战略布局 [27]
归创通桥(02190):政策拐点已至,利润增速超预期,迎来戴维斯双击
华安证券· 2025-08-21 06:2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政策拐点已至 国内集采规则优化 温和趋势明确 国家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 [6] - 神经+外周持续高增长 运营费用进一步下降 利润增速超预期 [5] - 集采中标成绩亮眼 渗透率提升显著 [6] - 国际化业务蓄势待发 产品矩阵全面放量 [7] - 迎来戴维斯双击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4.82亿元 同比增长31.7% [4] - 毛利3.43亿元 同比增长31.5% 毛利率71.2% [4] - 未经调整盈利1.21亿元 同比增长76.0% [4] - 经调整盈利1.31亿元 同比增长68.1% [4]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3.05亿元 同比增长25.0% 占比63.3% [5]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1.77亿元 同比增长46.2% 占比36.6% [5] - 销售及分销开支费用率17.7% 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 [5] - 研发开支费用率25.2% 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5] - 行政开支费用率11.6%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5] - 账上现金25.3亿元 [5]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0.59亿元 同比增长35% [8]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3.90亿元 同比增长31% [8]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7.48亿元 同比增长26% [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00亿元 同比增长99% [8]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03亿元 同比增长52% [8]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4.63亿元 同比增长53% [8] - 对应2025年EPS 0.61元 PE倍数39X [8] - 对应2026年EPS 0.92元 PE倍数25X [8] - 对应2027年EPS 1.40元 PE倍数17X [8] 集采表现 - 2024年外周支架国采 静脉支架A组中标 髂总静脉适应证唯一首轮中标 [6] - 2025年河北集采 密网支架 颅内球囊和外周球囊均中选 [6] - 神经及外周介入产品涉及多轮集采 包括弹簧圈 PTA球囊 取栓支架 密网支架 静脉支架等 [6] 国际化进展 - 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 中国占比15%-20% [7] - 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 中国占比12%-15% [7] - 累计73款产品获批及在研 [7] - 22款产品在27个国家/地区商业化 覆盖7个全球TOP10市场 [7] - 31+款产品正在23个国家/地区进行注册 [7] - 海外销售收入1572万元 同比增长36.8% [7] - 深耕欧洲市场 在法国 德国 意大利等市场进一步渗透 [7] - 开拓巴西 印度 南非等新兴市场 [7] 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 [6] - 国家医保局明确集采"反内卷" 召开5场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 [6]
归创通桥上半年净利润增长76%,22款产品在海外实现商业化
新浪财经· 2025-08-19 13:59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82亿元,同比增长31.7% [1] - 净利润突破1.21亿元,同比增长76% [1] 业务板块表现 - 神经血管介入业务收入约3.04亿元,同比增长25% [1] - 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约1.76亿元,同比增长46.2% [1] 海外业务拓展 - 海外业务营业收入1572万元 [1] - 22款产品在27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实现商业化 [1] - 超31款产品在23个国家及地区推进注册 [1] - 海外渠道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 [1] - 与超过60家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作 [1]
归创通桥(02190.HK)公布中期业绩 溢利大幅增长76.0% 国际业务再创佳绩
格隆汇· 2025-08-19 12: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482.0百万元 同比增长31.7% 主要得益于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销售额高速增长 [1]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收入63.3%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占36.7% [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为人民币121.2百万元 同比增长76.0%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调整后)为人民币131.4百万元 同比增长68.1% [1] 研发投入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百万元 较2024年同期增加19.7% [1] - 研发开支增长原因包括更多产品进入市场及产品管线中创新产品增加 [1] 国际业务拓展 - 国际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5.7百万元 同比增长36.9% 主要增长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 [2] - 外周和神经产品已覆盖全球TOP 10市场中的7个 [2] - 在27个海外国家/地区销售22款产品 深耕欧洲市场并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 [2] - 与超过60家当地伙伴建立战略合作 渠道覆盖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 [2] 产品与临床进展 - 公司在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持续完善产品组合并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2] - 在欧洲开展CE标志产品上市后临床跟踪试验 专注于建立质量认可度和证明产品临床价值 [3] - 产品获得Asklepios、SANA等海外顶尖医院集团认可与支持 [3] - 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款产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