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血管介入产品

搜索文档
归创通桥涨超5% 上半年核心板块业务表现亮眼 海外布局打造新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 2025-09-02 03:30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收入达4.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69% [1] - 同期毛利为3.4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5% [1] - 股东应占溢利大幅提升至1.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 [1] - 基本每股盈利为0.38元人民币 [1] 收入结构分析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总收入63.3% [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占比36.7% [1] - 收入增长主要源于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部销售额高速增长 [1] 国际市场拓展 - 欧洲市场持续深耕 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进一步渗透 [2] - 积极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 [2] - 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1572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9% [2] - 截至8月中旬海外收入已达约2500万元人民币 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2258万元人民币 [2] - 海外订单结算存在滞后性 预计下半年海外业务增速将进一步扩大 [2]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在提升国内市占率同时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1] - 海外布局成为新增长引擎 [1]
港股异动 | 归创通桥(02190)涨超5% 上半年核心板块业务表现亮眼 海外布局打造新增长引擎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02:40
股价表现 - 股价上涨4.96%至25.4港元 成交额1041.51万港元 [1] 中期财务业绩 - 收入4.82亿元 同比增长31.69% [1] - 毛利3.43亿元 同比增长31.5% [1] - 股东应占溢利1.21亿元 同比增长76% [1] - 每股基本盈利0.38元 [1] 收入结构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收入63.3% [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收入36.7% [1] - 收入增长主要来自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分部销售额高速增长 [1] 海外业务发展 - 持续深耕欧洲市场 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市场 [2] - 积极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 [2] - 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1572万元 同比增长36.9% [2] - 截至8月中旬海外收入达约2500万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2258万元 [2] - 下半年海外业务增速预计进一步扩大 [2] 战略布局 - 积极提升国内市占率 [1] - 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打造新增长引擎 [1]
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发力“基层市场+海外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9-01 16:41
行业市场重心转移 - 医疗器械企业从一线城市转向国内基层市场和海外市场 [1] - A股近百家医疗器械公司在半年报中提及基层市场销售或布局 2025年同期仅4家企业提及 [1] - 90家企业披露境外业务收入 其中67家实现同比增长 70家海外收入占比提高 [1] 基层市场发展驱动因素 - 集采导致医疗器械价格大幅下降 刺激基层市场需求 企业调整市场策略寻求新增长点 [2] - 政策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促进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和基层机构延伸 [3] - 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但医疗器械配置水平低 大型医用设备渗透率低 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3] 企业基层市场表现 - 归创通桥2024年经历10次集采 多款产品中标 上半年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7% 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76% [2] - 归创通桥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0%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加46.2% [2] - 企业通过渠道优化提升基层医院心血管介入器械覆盖率 扩大医疗耗材在县级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覆盖范围 [2] 海外市场拓展成效 - 海外市场成为营收增长重要驱动力 A股33家医疗器械公司实现营收同比两位数增长 [3] - 联影医疗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22.48% 占总营收比重18.99% 北美欧洲等关键市场实现高价值订单 [4] - 东富龙上半年海外营收8.05亿元同比增长63.25% 增速首次超越国内市场 出海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4] 海外发展战略 - 企业通过在目标市场整合医疗机构与学术网络 渠道销售体系等能力 嫁接自有产品提升海外口碑 [5] -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具备人才 临床资源 成本 供应链优势 有机会重塑全球市场 行业可能出现更多并购重组实现扩张 [5]
直击业绩交流会│神经介入耗材集采4年进展如何? 归创通桥管理层:国产化趋势不会改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04:08
行业格局与集采影响 - 神经介入领域自2021年纳入集采后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国产化率较低的器械领域成为投资热点 [1] - 国产厂商微创脑科学 归创通桥 沛嘉医疗-B在2024年涨幅分别达72.77% 103.72% 113.32% [1] - 神经介入类产品(弹簧圈 颅内支架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均已纳入集采 其中弹簧圈中选价格从1.2万元降至最低3277元 [2] 公司业绩表现 - 归创通桥2024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7%) 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76%) [1] - 公司神经血管介入产品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0%和46.2% [2] - 微创脑科学2024年实现净溢利2.49亿元 归创通桥与沛嘉医疗均实现扭亏为盈 [5] 集采政策演变 - 集采规则呈现温和趋势 国家医保局优化价差计算"锚点" 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 [3] - 河北省血管介入耗材集采新增规则允许新品种参考已有产品均价挂网 江苏省弹簧圈集采续标降价幅度约10% [2][3] - 河北缝合器集采平均价降幅约8% 江苏弹簧圈续标降价10% 抓捕器在河北市场保持最大份额且降幅温和 [3] 国产化与市场竞争 - 神经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0% 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5% 集采后国产化趋势持续强化 [1] - 集采成为行业分水岭 未中标企业份额被挤压 中标企业借机突破原市占率较低的区域或品类市场 [2] - 公司产品商业化以来临床使用数量突破100万个 在国家级和省际联盟集采中保持较好中标情况 [1][2] 手术量与政策影响 - 神经介入器械为心脑血管高值耗材增长最快领域 国内神经和外周介入手术量增速保持可观 [4][5] - DRG 2.0付费改革使定价更规范 集采后医生可使用更多产品组合进行治疗 [5] - 外周血管支架集采后植入量增加 并带动药物球囊放量 药物球囊将纳入第六批国采且用量预计继续增长 [5] 未来展望 - 公司预计行业维持国产化和强者恒强趋势 产品毛利率和净利率将持续改善 [3] - 归创通桥2025年业绩指引为净利润1.5亿元 2024年上半年已实现1.2亿元 公司有信心全年净利润超预期 [5] - 中信建投认为若集采未落地赛道降幅缓和 已落地赛道温和续约 板块估值和业绩确定性有望修复 [3]
归创通桥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七成多,公司回应介入产品国产化替代空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22 13:1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4.8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1.7%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1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6% [1]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0% [1]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6.2% [1] 产品与市场 - 收入主要来源于神经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两大类产品 [1] - 神经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0% [2] - 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5% [2] - 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 [3] - 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 [3] - 中国市场占全球外周介入市场约12%至15% [3] - 中国市场占全球神经介入市场约15%至20% [3] 集采政策影响 - 中标集采后产品销量增加 医院渗透率持续提高 [1] - 集采政策持续优化 降价呈现温和趋势 [2] - DRG 2.0使定价更规范和合理 [2] - 集采价格落地后医生能使用更多产品组合治疗患者 [2] 国际化进展 - 2025年上半年国际业务收入1570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9% [2] - 产品销往27个海外国家或地区 共计22款产品 [2] - 国际收入主要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 [2] - 预计2027年海外收入占比将达到20%至30% [3] - 公司计划在海外建立自主商业化能力 [3]
归创通桥(02190):政策拐点已至,利润增速超预期,迎来戴维斯双击
华安证券· 2025-08-21 06:2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8] 核心观点 - 政策拐点已至 国内集采规则优化 温和趋势明确 国家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 [6] - 神经+外周持续高增长 运营费用进一步下降 利润增速超预期 [5] - 集采中标成绩亮眼 渗透率提升显著 [6] - 国际化业务蓄势待发 产品矩阵全面放量 [7] - 迎来戴维斯双击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营业收入4.82亿元 同比增长31.7% [4] - 毛利3.43亿元 同比增长31.5% 毛利率71.2% [4] - 未经调整盈利1.21亿元 同比增长76.0% [4] - 经调整盈利1.31亿元 同比增长68.1% [4]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收入3.05亿元 同比增长25.0% 占比63.3% [5] -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1.77亿元 同比增长46.2% 占比36.6% [5] - 销售及分销开支费用率17.7% 同比下降4.2个百分点 [5] - 研发开支费用率25.2% 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5] - 行政开支费用率11.6%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5] - 账上现金25.3亿元 [5] 业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10.59亿元 同比增长35% [8]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13.90亿元 同比增长31% [8]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7.48亿元 同比增长26% [8]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00亿元 同比增长99% [8]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03亿元 同比增长52% [8]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4.63亿元 同比增长53% [8] - 对应2025年EPS 0.61元 PE倍数39X [8] - 对应2026年EPS 0.92元 PE倍数25X [8] - 对应2027年EPS 1.40元 PE倍数17X [8] 集采表现 - 2024年外周支架国采 静脉支架A组中标 髂总静脉适应证唯一首轮中标 [6] - 2025年河北集采 密网支架 颅内球囊和外周球囊均中选 [6] - 神经及外周介入产品涉及多轮集采 包括弹簧圈 PTA球囊 取栓支架 密网支架 静脉支架等 [6] 国际化进展 - 全球神经介入市场规模约70亿美元 中国占比15%-20% [7] - 全球外周介入市场规模约100亿美元 中国占比12%-15% [7] - 累计73款产品获批及在研 [7] - 22款产品在27个国家/地区商业化 覆盖7个全球TOP10市场 [7] - 31+款产品正在23个国家/地区进行注册 [7] - 海外销售收入1572万元 同比增长36.8% [7] - 深耕欧洲市场 在法国 德国 意大利等市场进一步渗透 [7] - 开拓巴西 印度 南非等新兴市场 [7] 政策环境 - 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有关举措》 [6] - 国家医保局明确集采"反内卷" 召开5场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 [6]
归创通桥上半年净利润增长76%,22款产品在海外实现商业化
新浪财经· 2025-08-19 13:59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达4.82亿元,同比增长31.7% [1] - 净利润突破1.21亿元,同比增长76% [1] 业务板块表现 - 神经血管介入业务收入约3.04亿元,同比增长25% [1] - 外周血管介入业务收入约1.76亿元,同比增长46.2% [1] 海外业务拓展 - 海外业务营业收入1572万元 [1] - 22款产品在27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实现商业化 [1] - 超31款产品在23个国家及地区推进注册 [1] - 海外渠道覆盖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 [1] - 与超过60家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作 [1]
归创通桥(02190.HK)公布中期业绩 溢利大幅增长76.0% 国际业务再创佳绩
格隆汇· 2025-08-19 12:0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482.0百万元 同比增长31.7% 主要得益于神经血管和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销售额高速增长 [1] - 神经血管介入产品业务贡献收入63.3%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业务占36.7% [1]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为人民币121.2百万元 同比增长76.0% [1]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净额(调整后)为人民币131.4百万元 同比增长68.1% [1] 研发投入 - 研发开支为人民币121.6百万元 较2024年同期增加19.7% [1] - 研发开支增长原因包括更多产品进入市场及产品管线中创新产品增加 [1] 国际业务拓展 - 国际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5.7百万元 同比增长36.9% 主要增长来自欧洲和亚洲地区 [2] - 外周和神经产品已覆盖全球TOP 10市场中的7个 [2] - 在27个海外国家/地区销售22款产品 深耕欧洲市场并开拓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市场 [2] - 与超过60家当地伙伴建立战略合作 渠道覆盖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 [2] 产品与临床进展 - 公司在神经和外周血管介入领域持续完善产品组合并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2] - 在欧洲开展CE标志产品上市后临床跟踪试验 专注于建立质量认可度和证明产品临床价值 [3] - 产品获得Asklepios、SANA等海外顶尖医院集团认可与支持 [3] - 正在超过23个国家/地区注册超过31款产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