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赵叔上会记
新华网· 2025-07-14 01:55
公司发展 - 合作社2024年水稻销量达50万公斤大米 [4] - 合作社成员扩展至13家 种植面积从300余亩扩大至3000余亩 [4] - 注册"赵菽大米"品牌 直接对接商超和电商平台 [4] - 带动5个行政村发展订单农业 形成2万亩优质稻米产业带 [6] -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6人 实现户均增收2.3万元 [6] 行业动态 - 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沈阳举办 吸引4000多家企业和2万多人参会 [1] - 沈阳市粮食产量超过400万吨 发展五大优势农业产业链 [5] - 行业涌现近500个"两品一标"产品和66个省级知名品牌农产品 [5] - 粮食加工转型升级成为焦点 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受关注 [4] - 合作社通过对接米业公司实现从卖"原粮"向"卖产品"的产业链延伸 [4] 市场推广 - 借助短视频传播实现品牌曝光 经销商咨询量激增 [4] - 参加国家级粮食交易大会 获得沈阳好粮油展区展位 [1] - 主动考察吉林大米展区 了解安徽碾米机设备 咨询水稻新品种 [5]
快评|一场产销对接活动,助惠黔优品入万家
南方农村报· 2025-06-29 09:00
产销对接活动概况 - 活动由黔西南州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及广东粤黔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联合主办,主题为"2025年粤黔协作助农促消费产销对接"[5][6] - 活动吸引人流量10 2万人次,产销意向签约金额超500万元[6][7][8] - 惠州荔枝首次大规模组团进入黔西南,通过冷链运输将罗浮山荔枝运至现场,获得当地消费者高度认可[18][20][21] 两地农产品协作成果 - 活动促成惠州荔枝与黔西南特色农产品(兴仁薏仁米、普安红茶、望谟八步茶、晴隆蜂糖李等同台展示交流[13][14] - 册亨县通过惠州技术引进发展荔枝产业,已建成500亩果园试挂果,提供30余个长期岗位,农户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27][28][29] - 贵州首次实现荔枝规模化种植,打破传统认知,预计明年大规模上市[29] 产业协作模式创新 - 活动构建了"市场等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机制,解决农业生产周期长与市场匹配难题[10][11][12] - 惠州向黔西南输出荔枝种植理念与技术,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19][31][32] - 采用"线上扫码下单+线下体验"模式,提升消费便利性[34] 未来协作方向 - 将坚持双向协作、精准协作、长效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两地资源禀赋优势[35][36][37] - 通过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推动产业合作,形成经济增长关键驱动力[31][32] - 以荔枝为媒介深化粤黔产业协作,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15][16][22]
江苏银宝集团与南京新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共促农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23 02:44
战略合作签约 - 江苏银宝集团与南京新农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涉及农产品贸易、储备粮运营、区域品牌共建、产业化项目建设等多个领域 [1] - 双方旗下企业江苏银宝集团粮油公司、食品科技公司与南京粮食集团、南京农垦集团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细化合作领域与目标 [5] 公司战略与优势 - 银宝集团以"担当农字头、做足盐文章"为定位,依托"1456"战略路径,具有历史悠久、资源禀赋、产业多元、国企背景等优势 [2] - 南京新农集团作为南京市属涉农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在现代农业、乡村产业和绿色康养领域经验丰富 [2] 合作意义与展望 - 此次合作标志着两家地方农字头国企强强联合,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双方产业契合度高,合作前景广阔,将加快推动实质性项目落地,实现互利共赢 [2] - 合作将充分发挥双方在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5] - 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内容,推动更多项目落地,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国企力量 [6]
中国人寿财险莱芜市中心支公司推出高标准农田管护保险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5 09:17
高标准农田管护保险机制 - 中国人寿财险莱芜市中心支公司联合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开展高标准农田设施巡查,通过"巡田助手"App实现问题快速上报和维修[1][3] - 该保险覆盖自然灾害(暴风/暴雪/雷击/暴雨/洪水)和意外事故(机械损坏/电气事故/技术风险/人为风险)导致的设施损毁,由保险公司承担维修和赔偿责任[3] - 典型案例显示,从报案到完成塘坝修复及理赔仅用5天,有效保障春耕生产[3] 保险实施效果 - 2023年已对先期建设的4.2万亩高标准农田投保,转嫁3.06亿元设备设施损毁风险[5] - 累计完成23处损毁设施的理赔维修,包括出水口/管道/变压器等关键设备[6] - 维修响应机制包括专业施工队快速介入,农户无需承担费用[1][6] 财政支持与推广计划 - 保费来源于项目建设结余资金和管护费,由莱芜区财政列支[6] - 保险机制实现"事前评估+事中预防+事后赔偿"三位一体功能[6] - 计划将保险覆盖范围扩大至全区已交付的11.6万亩高标准农田[5][6] 行业背景 - 莱芜区已投资建设11.6万亩高标准农田,但此前因管护不足导致设施损毁修复不及时[5] - 该创新模式为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