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融合

搜索文档
西山骑行、文创焕新,海淀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将办多场文旅活动
新京报· 2025-09-25 11:04
9月25日,记者从海淀区获悉,海淀区以"聚海淀·享双节"为主题,于9月底至10月8日通过22项特色活动、47项营 业性演出、35项基层公共文化活动,打造一场节点串联、全民共享、多域联动的城市盛会。 同时,海淀文旅集团以"文化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理念,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策划三大主题文旅活动,涵 盖"三园同庆"文化盛宴、西山生态骑行之旅、"海淀有礼"文创产品上新等。 海淀区通过多维融合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绿色生态融入生活、科技文创点亮假期,打造"可玩、可 赏、可品、可购"的文旅新体验,为双节增添别样色彩。 中关村儿童演出季开展30场主题活动 上新的"海淀有礼"文创产品。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据海淀区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期间,海淀区将开展"京彩四季·悦动海淀 中秋购车与国同庆"专题消费季活 动,发放3500万元汽车消费补贴,最高优惠15500元。 海淀区商务局定制8个档位不同补贴标准,针对20万-60万主力销售车型均调增补贴力度。在此补贴基础之上,购 置20万元(含)以上新能源汽车再补贴500元/辆。同时,在所有成功申领海淀汽车消费补贴资格的消费者中,额 外增设1000名"拼手速摇号中奖"幸 ...
长江首艘光伏发电豪华游轮"美维凯璇"即将迎来首航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04:05
记者23日从重庆市东江实业有限公司获悉,长江首艘光伏发电豪华游轮"美维凯璇"将于9月28日在重庆 朝天门码头迎来首航。 美维凯璇游轮于2023年开工建造,投资约2亿元,船长149.99米、船宽21.8米、水上最大高度17米,共设 7层载客甲板,由重庆市东江实业有限公司和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造而成。 据了解,该游轮将航行于长江干线(重庆—上海之间),对长江游轮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 用。 该游轮采用分段预组装技术和高精度定位技术,定位误差达到毫米级,既提高了建造效率,又保证了船 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建造质量。 该游轮采用油电混合动力技术,配置300KW太阳能光伏系统,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引领长江游 轮进入"光伏+"时代。该游轮创新采用直流组网、储能电池、顶层光伏发电技术,减少岸电使用量、岸 电使用率,实现低噪音航行,为游客带来平稳、安静、舒适的体验。 该游轮在软装方面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出长江上的移动式"江上院子"。青砖白墙、竹影 灰瓦、木雕窗棂、石雕雅苑……位于游轮5楼的"江上院子"将川西庭院的"柔"与三峡俊峰的"刚"相融 合,构建起一个宁静雅致的空间。 ...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6
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 黄河流域贡献全国35%粮食、32%肉类、40%禽蛋和49%奶类[2] - 粮食产量从2000年1.55亿吨增至2024年2.48亿吨 种植面积占比持续超35%[2] - 高标准农田占比达45.07% 灌溉水利用系数0.58较2010年提升0.12[2] - 形成沿黄粮食产区、棉花产区、畜牧产业带 河南优质强筋小麦1500万亩占全国近30%[3] - 山西内蒙古杂粮产量680万吨占全国43% 特色小杂粮品种占比超58%[3] - 山西沁州黄小米品牌价值120.72亿元 带动20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集群[3] - 山东沿黄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 绿色防控覆盖率52.7%[4] - 建成50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碳汇交易试点超100万亩 年固碳量200万吨[4] 工业结构与绿色转型 - 原煤产量占全国80% 拥有多个超100亿吨储量煤炭基地[7] - 四大油田保障原油市场 长庆油田探明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7] - 稀土储量占全国90% 包头冶炼分离产能23.4万吨为全球最大供应基地[7] - 甲醇、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全国68%、70%、61% 煤化工企业占80%以上[8] -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突破1.35亿千瓦 绿电产量超2000亿千瓦时[10]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 新能源装机占比70%[10] - 山东新能源装机1.15亿千瓦超越煤电[10] - 单位GDP能耗从2011年1.01吨标准煤降至2023年0.59吨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3.2%[11] - 山西54%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11] - 山东河南陕西战略性新兴企业数占比约70%[11] 生态环境保护 - 2022-2024年黄河干流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13] - 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0.9%提升至36%以上 固定流沙860万亩[14] - 植被面积54.13万平方公里 建设淤地坝5.83万座[14] - 水土流失面积从45万平方公里减至24.58万平方公里 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降至3亿吨[14] - 山东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至373种 年迁徙越冬超600万只[15] - 甘肃光伏治沙年产值超280万元[15] - 宁夏建成6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 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提供岗位13万个[15] 文化旅游资源 - 拥有15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2项双遗产 总数占全国30%[18] - 非遗项目总数72699项 其中国家级1042项占全国近三分之一[20] - 河南普查出51172处不可移动文物、7042处文保单位、947项省级以上非遗[20] - 河南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新发现42738个占比18.67% 人文类占比81.78%[20] - 2025年公布首批20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21] - 2025年五一假期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同比增长4.6% 旅游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4.8%[21] - 规划建设4810公里"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22]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天平湖绘就泰安生态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9-12 11:06
如今漫步湖畔,随处可见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身影。湖边飞鸟盘旋,水中鱼群游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天平湖一度陷入生态困境。周边19个村庄、4万余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湖,垃圾堆积、河道堵塞等问题突出,水体 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损。 转变始于近年来岱岳区实施的生态治理行动。通过整体搬迁湖边村庄、整治排污口、清理养殖散户、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等"源头封印"措施,污染问题被彻底 斩断。据统计,当地累计新建污水管网18公里、雨水管网20公里,真正实现了"污水入管、清水入湖"。 水岸同治,重现湖光山色 治理不止于岸上。岱岳区投资12亿元推进环湖路改造、湿地公园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建成800余亩湿地公园和400余亩表流湿地,形成了10公里的环湖绿 廊。同时,对入湖河流石腊河实施生态修复,清淤疏浚、拓宽河道,重现"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的自然风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在泰山脚下,一片曾经被污染困扰的水域,如今正焕发新生。天平湖,这个泰安市岱岳区的"城市明珠",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从昔日的"排污收纳所"逆袭 为碧波荡漾的城市生态会客厅,成为泰安又一张闪亮的"生态名 ...
中马文旅交流新桥梁 吉隆坡—敦煌国际旅游包机首航成功
中国民航网· 2025-09-03 01:44
航线开通 - 马印航空开通吉隆坡至敦煌国际旅游包机航线 采用波音B737机型 航班号0D638/9 计划执行10个往返班次 班期为每周五固定飞行[1][3] - 去程航班0D638每周五15:00从吉隆坡起飞 飞行时间6小时45分钟 当日21:45抵达敦煌 返程航班0D639当日22:45从敦煌起飞 次日05:50返回吉隆坡[3] - 首航航班于8月29日降落敦煌莫高国际机场 标志着两地首条国际旅游包机航线正式通航[1] 机场运营 - 敦煌莫高国际机场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 近年来持续加快航线拓展 深化与国内外航空公司合作 构建连通国内主要客源地、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航线网络[4] - 机场为首航航班举办隆重仪式 向机组赠送印有莫高窟飞天图案的丝巾与定制纪念徽章[2] - 此次开通吉隆坡航线是机场继曼谷、新加坡后的又一国际航线突破 进一步提升敦煌国际通达性[4] 文旅产业 - 航线实现千年丝路文化与东南亚多元风情精准对接 为马来西亚及东南亚游客提供直达敦煌的便利 同时为中国游客前往吉隆坡搭建高效通道[6] - 敦煌拥有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玉门关、阳关等世界级文旅资源 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3] - 首航当日马来西亚游客下机后立即拍照打卡 表示向往敦煌莫高窟和鸣沙山[3] - 预计航线稳定运营将带动两地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 深化中马文旅交流合作[6]
影视IP赋能文旅消费,2025怀柔国潮文化季面包电影市集启幕
搜狐财经· 2025-08-24 22:52
活动概况 - 面包电影市集于8月23日在怀柔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草坪举办 [1] - 活动由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保利影业协办 [5] - 活动融合影视IP、音乐演出、美食体验、互动创作与电影展映等多元形式 [5] 影视产业基础 - 怀柔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影视产业示范区 [16] - 区域汇聚中影、北京电影学院、博纳影业等核心影视机构 [16] - 近年国产票房过亿大片中半数有怀柔参与 [16] - 2025年国产贺岁大片中半数出自怀柔 [16] - 区域内孕育超4000部优秀影视作品包括《建国大业》《战狼2》《流浪地球》等 [16] 活动内容亮点 - 美食区设近30个特色摊位包括熊叔熊婶糕点、多巴胺烤串、网红冰激凌等热门商户 [5] - 电影主题对谈沙龙聚焦国产动画发展 由保利影业总经理助理汤博晖主持 [9] - 千万间影业动画负责人曹紫建作为嘉宾探讨《罗小黑战记2》创作思路 [9] - 露天放映《罗小黑战记2》将活动推向高潮 [13] - 同步启动"北京范儿——48小时国潮影像创作大会"邀请市民参与电影创作 [13] 战略意义 - 活动彰显怀柔将影视产业优势转化为文旅消费动能的创新实践 [5] - 为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5] - 保利影业作为保利文化旗下全产业投资运营平台提供专业支撑 [13]
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座谈会举行
河南日报· 2025-08-23 23:13
行业表现 - 全省2466家规上民营文化企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56.30亿元,同比增长9.2% [1] - 营收增速快于全部规上文化企业3.7个百分点 [1] - 文化旅游市场经营主体超过47万家 [1] 企业发展特点 - 企业经济效益显著且社会效益突出 [1] - 企业立足厚重文化资源,注重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1] - 涌现大批知名文旅文创品牌并有效提升区域文化形象 [1] - 企业不断拓展文化旅游消费新领域 [1] 政策支持方向 - 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支持科技水平高、融合发展好、内容创意新的优质项目 [2] - 政策聚焦加强资金扶持、营造良好氛围及加强政策支持 [2] - 鼓励企业在提升效能、创新升级、培育优势、吸纳人才等方面实现跃升 [2] 企业战略重点 - 需坚持正确导向并通过优质文化产品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2] - 应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2] -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以创作年轻人喜爱的新场景应用模式 [2] - 加快文旅深度融合以丰富多元化业态和高品质产品供给 [2]
上半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超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1.7%
新京报· 2025-08-05 03:59
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上半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3218 48万人次 同比增长11 7% [1] - 2024年全区文化产业产值增长23 8% 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万人次 增长15 8% 其中入境游客增长188 2% [1] - 西藏推动旅游产业转型 由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 由风景旅游向休闲体验旅游转变 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1] 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与建设 - 西藏结合自然风光与特色文化 打造唐卡村 木雕村 藏香县等特色乡村县 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 [2] -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 升级旅游产品供给模式 建设配套设施 完善景区景点 优化区域性交通网络 [2] - 推进城际旅游协同发展 跨省旅游协作发展 国际旅游合作发展 推动旅游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接轨 [2] 产业融合与民生带动 - 文化旅游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高标准规划产业布局 [2] - 扶持基层文艺队伍 鼓励文艺团体参与文化旅游 发展特色文创和旅游商品生产销售 [2] - 通过文化旅游产业扩大群众就业 增加收入 带动致富 [2]
江苏文旅高质量落实“十四五”规划
江南时报· 2025-07-21 09:21
江苏文旅"十四五"规划成果总结 艺术创作成果 - 锡剧《烛光在前》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戏剧作品《打折》获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 昆剧《瞿秋白》扬剧《郑板桥》获第十六 十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 - 实施文艺"名师带徒"计划 2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5人获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 [3] - 率先出台《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 获评全国文旅领域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3] 公共文化服务 - 新评定一级图书馆占比全国第一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 [4] - 实施"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 实行"以需定供 区域互送"模式 [4] - 创新开展"家门口"看大展 赏好戏 享非遗系列活动 [4] 文化遗产保护 - 5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兴化市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6]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增至12个(全国第一)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2个 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27人(全国第二) [7] - 编制完成《江苏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 创作《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长江春色图》 [7] 文旅产业发展 - 202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138家(全国第一) 实现营业收入1.61万亿元(占全国11.3%) [8] - 接待境内外游客10.9亿人次(增长15.8%) 旅游总收入1.34万亿元(增长11.5%) [8] - 率先开展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 推出"苏旅贷""乡旅E贷"专项金融产品 [8][9] 文旅空间布局 - 构建"两廊两带两区"文旅发展空间体系 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 [11] - 制定旅游景区度假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打造"沉浸城市"休闲空间 [11] - 建好"水韵江苏"全球传播中心 组织国际文旅资源推介活动 [11] 文旅数字化 - 江苏智慧文旅平台形成3.82亿条数据资产 对6468家监管单位实时监测全覆盖 [12] - 推出"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示范项目 苏州"拙政问雅"等数字文旅新产品 [12] - 制定旅游业标准47项 发布全国首个跨国合作地方标准 [13]
甘肃: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之又严的作风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新京报· 2025-07-11 12:29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着力构建体现甘肃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深入实施文物保护提质、研究阐释突破、活化利用创新、安全守护夯基"四大行动",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1]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就业支持力度,深入实施"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1] -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 [1] 应急管理与防汛减灾 - 推动主动创安主动创稳走深走实,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全覆盖开展应急管理人员培训 [2] - 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对应急预案的评估优化,压紧压实监测、预警、处置、救援、保障等各环节责任 [2] - 紧盯地灾点、河道边道路、水库电站等重点部位,不间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细化转移避险预案 [2] 校园食品安全 - 深入整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强化责任落实,完善监管机制,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