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筑牢农业发展“耕”基
经济日报·2025-09-18 21:57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概念与目标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工程改造与机制创新,将传统农田升级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抗灾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管护到位的优质农田 [1] - 建设路径为“地的改造+技的应用+制的创新”,将农田从生产要素升级为现代化生产系统 [1] - 最终目标是实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绿色可持续,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1]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效与政策支持 - 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以上 [1] - 建设成效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关键支撑 [1] - 相关议题连续10余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长远发展 [1]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举措 - 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双轮驱动,推广秸秆还田与碳汇核算协同、盐碱地“暗管排盐+育种”等技术,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 [2] - 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从规划、建设到管护的全流程数字化档案,实现数据驱动决策与可追溯监管 [2] - 创新多元投入机制,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收益反哺”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并建立绩效挂钩机制 [2] - 分区施策精准落地,立足区域禀赋实施差异化治理,严守生态红线并建立区域协同机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