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赋能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视点|金秋丰收画卷:特色产业富农家 科技赋能稳粮仓
新华社· 2025-09-27 11:40
作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滑县今年玉米种植面积达127万亩,目前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当地多举措推进 病虫害防控,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科学指导,提升秋管服务能力,保障秋粮稳产丰产。 ■陕西的稻蟹肥美谱写共生和谐 近年来,山东各地深入挖掘"土特产"资源,积极发展乡村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构建以粮油、果品、蔬菜、畜禽 等为代表的特色乡村富民产业体系,持续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金秋时节,神州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湖北的"金果果"甜透心窝 金秋时节,葡萄飘香。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花坪镇葡萄种植基地,果农们穿梭于藤蔓之间,熟练地进行采摘、选果、套袋、装箱,现场一派 热火朝天的景象。花坪镇关口村葡萄种植面积2.2万亩,小小的葡萄,成为百姓致富的"金果果"。 ■山东的产业链"链"动增值奇迹 ■河南的"智慧"田管守护"中原粮仓" ■西藏的高原西瓜飘散独特"甜香" 广袤田野上,一幅幅产业兴旺、科技赋能、农民增收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各地依托特色资源,做强现代农业,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 乐章。 统筹:李杰 王健 李佳琳 编导:武莹景 ...
2025眉山农民丰收节仁寿启幕:庆丰收、展成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8:55
"我会继续耕植于乡村一线,守好这片地,好好种粮,走出一条'科技赋能、集约高效'的粮食稳产 增产之路。"优秀种粮大户代表范冬的发言朴实真挚,道出了新时代农民扎根土地、守护丰收的初心。 启动仪式后,丰富多彩的动线巡览活动开启,各特色板块让参加活动的群众沉浸式感受"丰收眉 山"的独特魅力。 金风送爽,稻浪翻滚,硕果盈枝。9月25日,以"丰收眉山 共享美好"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 收节"眉山市庆丰收暨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眉山分赛活动在仁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火热举行。 图为丰收节现场歌舞表演 上午9时许,活动现场早已热闹非凡。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的宣传片将眉山农业产业硕果与仁寿现代 农业园区的蓬勃生机娓娓道来,引得在场观众频频驻足。随后,激昂的鼓点如雷鸣般震耳欲聋,伴随灵 动的舞姿瞬间点燃全场,既传递出全市农民丰收的喜悦,也正式拉开了活动序幕。 细数农业发展的亮眼成果,从田间地头的丰收图景,到现代农业的科技赋能,眉山市正以"新农 人"为笔、"新产业"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为向扎根一线的农业人才致以崇高敬意,活动现场迎来简洁而庄重的颁奖环节。眉州英才计划"天 府粮仓"农业领军人才、仁寿县优秀"新农人" ...
广西扶绥:科技赋能甘蔗产业走生态循环路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2:5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广西扶绥县甘蔗最高年入厂原料蔗达639万吨 在全国甘蔗产业中位居前列[1] - 传统种植模式平均亩产约6吨 扣除成本后每亩年净利润仅约1000元 农民增收空间受限[1] - 甘蔗收购价为每吨540元[1] 创新种植模式成效 - 试点8000亩甘蔗套种模式通过土地整治+宽行窄株种植+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 实现每亩直接增收超600元[1] - 春季套种西瓜每亩增收超1500元 使综合收益提升至3000元以上[2] - 秋季套种花生/毛豆每亩增收500-800元 毛豆根系固氮特性可改良土壤[2] - 套种石参实现每亩年收益3500-3800元 土地综合效益较传统种植提升2-3倍[2] 土地流转与资本运作 - 扶绥同正投融资集团以每亩1000元价格完成8000亩农村土地流转收储[2] - 集团对流转土地实施高标准整治改造 引入滴灌等现代农业设施[2] - 建立基于亩产量的阶梯式奖励机制 同步吸纳当地村民参与管护[2] - 全县可种植甘蔗土地约150万亩 2025年计划种植110万亩 剩余40万亩可供开发[2] 政策与产业支持 - 农发行将加强政银企合作 科学配置农业资金支持乡村振兴[3] - 建议加快土地流转并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 打造蔗糖产供销产业链[3] - 推荐把握生态碳汇及大健康风口 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集群[3] - 无人机巡田精准施肥和物联网监测蔗茎生长等科技手段已投入应用[3]
中国薯都:小土豆“长”出大产业 “科技芯”赋能新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8:24
中国薯都:小土豆"长"出大产业 "科技芯"赋能新发展 中新网乌兰察布9月25日电 题:中国薯都:小土豆"长"出大产业 "科技芯"赋能新发展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吉生太镇泉掌子村村民卜好收同样忙得不亦乐乎。他的900亩马铃薯田,种了大西洋、蒙乌薯6号和华颂 7号,预计总产量3600吨。"大部分是订单回收,预计能收入80万。"卜好收说,蒙乌薯6号是鑫雨种业的 品种,公司从种到收都提供科学指导,还提供全程免费植保,让他特别省心。 "小土豆"变身增收大产业 马铃薯产业的红火,不仅停留在田间,更延伸到加工环节。在四子王旗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内蒙古亿茗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茗公司)的厂区里,满载马铃薯的车辆有序排队卸车,原料池内"薯山"高 耸,全自动化生产车间机声轰隆。 "9月5日开始大量收薯,17日启动淀粉加工,每天收800吨,加工800吨,能出110吨左右淀粉。"该公司 总经理班晓娜介绍,公司每年要使用8万吨马铃薯原料,能带动1500多户种植户,每户年增收约2000 元。 金秋九月,"中国薯都"核心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31万亩马铃薯迎来收获季。田间地 头,机械轰鸣与农民笑声交织;加工车间,全自动化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科技助力 新疆荒漠变身“西部大粮仓”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5 01:51
提到新疆,你是不是首先想到漫漫黄沙、茫茫戈壁?新疆超过六成的土地被荒漠覆盖,但是通过科技赋能,我们 向沙漠、戈壁、盐碱地要土地、要产量,现在的新疆,不仅成为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第一的省份,更是鱼虾果 蔬的重要供给地。新疆爆改荒漠成"西部大粮仓"。 ...
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赴湖州取经 共探现代农业发展秘籍
搜狐财经· 2025-09-24 08:38
中新网浙江新闻9月23日电(林波 鲍胜)9月22日,浙江省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班2025级学生一行赴 湖州市开展现场教学,重点学习德清星晴家庭农场、岳云家庭农场及南浔云朵农场三位负责人的产业创 新经验,旨在通过案例研学深化"新农人"培养成效,推动乡村振兴人才梯队建设。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农场通过技术指导小组带动周边150余户农户增收,累计创收700余万元。 季宗富对此评价,朱岳云的"共富农场"模式,为领军人才班提供了"产业帮扶+技术传帮带"的鲜活样 本,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社会价值。 考察末站,南浔云朵农场负责人邹觅以"农业+文化"的创新理念引发学员热议。该农场将南浔水乡文化 融入场景设计,打造集萌宠互动、研学旅游、商拍基地于一体的多元化空间,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季宗富指出,邹觅的实践突破了传统农业边界,领军人才班需鼓励学员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动"三产 融合"向纵深发展。 此次湖州之行,不仅是领军人才班"向实践取经"的生动课堂,更成为浙江"新农人"培育体系迭代升级的 缩影。 近日,活动现场。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季宗富与学员们一起跟班学习。 考察首站来到德清星晴家庭农场,负责 ...
河北:科技赋能提单产 产业延链助增收
新华社· 2025-09-23 16:19
新华财经石家庄9月24日电(记者赵鸿宇)秋高气爽,燕赵大地的玉米即将开始大规模机收,各类经济 作物次第成熟,农田里处处是忙碌身影。今年,河北省通过科技赋能努力实现粮食单产提升,大力发展 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科技赋能秋粮单产提升 "今年我种了400多亩耐密高产抗倒玉米品种,现在长势特别好,应该能有个好收成。"河北省邢台市南 和区胡佃村种粮大户侯占英说,今年他第一次尝试种植耐密品种的玉米,本来有些担心管理出问题,但 区里的农技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让他今年的农作物正常生长。 在引进新品种的同时,今年南和在全区10万余亩农田上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施足基肥的基础 上,通过滴灌系统按需追施肥料,既减少水肥浪费,又能让养分直达作物根系,有效提升水肥利用效 率。同时,在秋粮生长关键期,南和区农业部门号召有条件的种粮大户,通过无人机精准植保,对处于 生长期的玉米开展"一喷多促"作业,为玉米稳产高产、品质优化提供支撑。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提升粮食单产,河北发挥专家团队、农技骨干、"一村一名 农技员"的作用,为农户开展浇水、施肥、 ...
又是一年秋色美
陕西日报· 2025-09-22 22:48
今年是庙底村试种新品种"萃甜618"的第二年。百亩玉米再获丰收,带动全镇种植户户均增收超 5000元。 9月19日,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庙底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种植户张永民掰下一根玉米棒,剥开翠绿的苞叶,只见整齐排列的玉米粒颗颗饱满。"今年玉米长 势特别好,棒子又大又饱满,还没成熟就有不少老客户来打听上市时间了。"张永民笑着说。 今年,全省秋粮播种面积达2990万亩,较上年增加43万亩,其中玉米1910万亩、大豆280万亩、水 稻158万亩。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施"一喷多促"超1000万亩次,指导农户完成追肥、灌溉超3000万亩次,原本 偏弱的苗情逐步转化升级,秋粮大面积实现了一播全苗、苗匀苗壮。 秋粮稳产 有望再获丰收 "前期旱得揪心,还好8月的几场雨来得及时,玉米穗粒数一下就上来了!"在渭南市合阳县黑池镇 峪渠村,望着眼前成片的玉米地,种粮大户车峰感慨。 今年,车峰种植玉米超过500亩。春夏之交的高温连旱天气一度让他忧心忡忡。"多亏农技部门推广 的'一喷多促'技术跟得紧,我一步没落,预计今年亩产能超1300斤。"车峰说。 在车峰看来,收获的不仅是粮食,更是信心与希望。 今年上半年,陕西多地出现持 ...
专家:让乡村成为技术应用的“新赛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18 05:19
专家:让乡村成为技术应用的"新赛场" 中新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张尼)"当前,科技正成为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稳步增收的核心动力。"中国 小康建设研究会会长、国家乡村振兴局原督查专员贾希为日前在北京强调。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今年,农业农村部 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 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等等。 如何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在日前由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乡村振兴发展大会上,与会专家给 出了建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科技赋能农业现代化 产业引领乡村振兴路"。贾希为在会上表示,科技赋能农业现 代化,要让农业生产更"智能"、乡村产业更"高效"、乡村治理更"精细"、乡村生态更"美好"。 在智能化方面,他表示,可以依托大数据、物联网、智能装备等技术,实现精准耕种、智能灌溉、智慧 畜牧,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增效方面,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打破时 空限制,借助冷链物流和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稳定供应链。此外,还应该将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在 ...
好“丰”景里科技含量足 智慧赋能让农户“粮袋子”更鼓“钱袋子”更实
央视网· 2025-09-17 09:57
央视网消息:秋风送爽,丰收忙。在新疆喀什地区,90多万亩春播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当地通过良种推广、科技赋能和政策扶持,实现玉 米提单产、增效益,让农户"粮袋子"更鼓、"钱袋子"更实。 这两天,在喀什疏附县辽园镇种粮大户闫豪的玉米地里,玉米秆上结满果实。农机手驾驶玉米收割机忙碌作业,玉米脱粒、装车一气呵成。得 益于条田平整、滴灌技术推广及机械化作业,玉米收割效率大幅提升,单产也显著提高。 2025年,疏附县积极引导农户科学选种、适时播种,推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玉米品种。种植过程中,农业部门全程提供技术保障,确保 种植户增产增收。同时,提前调配好农业机械,做好服务保障,确保颗粒归仓。 2025年,喀什地区种植春播玉米达92.95万亩,预计9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成。 3万亩红薯陆续收获 小红薯"链"出大产业 据了解,清丰县地处黄河故道,土壤和气候适宜红薯种植。近年来,当地推动打造"清丰红薯""清丰红薯粉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此外,还延伸出红薯醋、雪糕等多元产品,形成"田间"到"舌尖"的完整产业链。 57万亩山核桃进入采收季 在中国山核桃的主产区之一的浙江临安,57万亩山核桃进入采收季。当地通过提升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