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 黄河流域贡献全国35%粮食、32%肉类、40%禽蛋和49%奶类[2] - 粮食产量从2000年1.55亿吨增至2024年2.48亿吨 种植面积占比持续超35%[2] - 高标准农田占比达45.07% 灌溉水利用系数0.58较2010年提升0.12[2] - 形成沿黄粮食产区、棉花产区、畜牧产业带 河南优质强筋小麦1500万亩占全国近30%[3] - 山西内蒙古杂粮产量680万吨占全国43% 特色小杂粮品种占比超58%[3] - 山西沁州黄小米品牌价值120.72亿元 带动20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集群[3] - 山东沿黄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 绿色防控覆盖率52.7%[4] - 建成50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碳汇交易试点超100万亩 年固碳量200万吨[4] 工业结构与绿色转型 - 原煤产量占全国80% 拥有多个超100亿吨储量煤炭基地[7] - 四大油田保障原油市场 长庆油田探明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7] - 稀土储量占全国90% 包头冶炼分离产能23.4万吨为全球最大供应基地[7] - 甲醇、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全国68%、70%、61% 煤化工企业占80%以上[8] -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突破1.35亿千瓦 绿电产量超2000亿千瓦时[10]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 新能源装机占比70%[10] - 山东新能源装机1.15亿千瓦超越煤电[10] - 单位GDP能耗从2011年1.01吨标准煤降至2023年0.59吨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3.2%[11] - 山西54%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11] - 山东河南陕西战略性新兴企业数占比约70%[11] 生态环境保护 - 2022-2024年黄河干流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13] - 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0.9%提升至36%以上 固定流沙860万亩[14] - 植被面积54.13万平方公里 建设淤地坝5.83万座[14] - 水土流失面积从45万平方公里减至24.58万平方公里 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降至3亿吨[14] - 山东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至373种 年迁徙越冬超600万只[15] - 甘肃光伏治沙年产值超280万元[15] - 宁夏建成6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 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提供岗位13万个[15] 文化旅游资源 - 拥有15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2项双遗产 总数占全国30%[18] - 非遗项目总数72699项 其中国家级1042项占全国近三分之一[20] - 河南普查出51172处不可移动文物、7042处文保单位、947项省级以上非遗[20] - 河南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新发现42738个占比18.67% 人文类占比81.78%[20] - 2025年公布首批20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21] - 2025年五一假期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同比增长4.6% 旅游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4.8%[21] - 规划建设4810公里"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22]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2025-09-20 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