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

搜索文档
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涉外)招待会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9-28 22:49
9月28日,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涉外)招待会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 外国驻陕领事机构和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代表、在陕外国商会和企业代表、外国专家和留学生代 表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招待会上,中阮等乐器演奏、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陕西农特产品展示吸引各国嘉宾关注。 哈萨克斯坦驻西安总领事卡拉巴耶夫·佐齐汗说:"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连接两国人民友 谊与合作的桥梁。哈萨克斯坦与陕西省在交通物流、农业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日益深化。陕西省 在哈萨克斯坦的'朋友圈'持续扩大,双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 度。我们坚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哈中两国以及地方间的友好合作必将不断深化,结出更加丰硕的 成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韩国驻西安总领事洪淳昌说:"今天我看到了很多松树,松树在韩国和中国的文化中都有很好、很 丰富的寓意,希望两国友谊万古长青。" 大唐领域(陕西)控股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负责人刘厚志说:"陕西在共建'一带一路'全局中作用 突出。政府部门对我们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给予很多支持。今天在招待会上,我还认识了一些新朋友, 未来 ...
土特产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经济日报· 2025-09-26 21:52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专门作出部署。目前,多地农村正积极发展绿色、特色农产 品种养,创新发展乡村特色手工业,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正茁壮成长,一批以"土特产"为支撑的产业 强村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阵阵活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过9600亿元。土特产是 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抓手,其快速发展可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经过多地实践可见,通过建立"产购 储加销"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增强了乡村经济整体实力。发展土特产可 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搭上致富快车。许多地方的农村结合当地土特产进行深加工,拓宽了农民增 收致富渠道。土特产的发展涉及种植、加工、物流、电商等多个环节,还能够创造大量的本地就业机 会。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土特产,经过品牌化运营后,成为乡村的名片,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 度。 当前,我国多地农村发展土特产还存在产品特色不足、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不畅,以及品牌特色不 响等难题。发展土特产,推动乡村振兴,可注重围绕"产、销、牌、链"构建全流程体系。 在产品环节,可注重做优"产品根基",避免盲目跟风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各民族携手一心 共筑富裕路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2 10:25
0:00 各民族携手一心 共筑富裕路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共同奋斗在致富路上。 0:00 走进新疆尉犁县达西村,各种烤肉、烤鱼等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游客,而在线上也同样热闹。 正在直播的王晓红,是县里电商协会的会长。几年前,她帮着达西村销售了几百吨滞销的香梨。现在,她已经是达西村特色农产品电商代言人。 作为最早一批发展起来的电商,王晓红也在帮助更多村民加入电商行列,帮村里的蜂蜜、瓜果、各种土特产打开销路。 而在达西村的石榴巷里,阿不力克木·木沙和邻居周金山两兄弟,正忙着给自家十亩香梨做养护。一个好学,一个愿教。老周给阿不力克木指点香梨种植, 阿不力克木帮老周打理葡萄树。两家的日子都过得越来越红火。 新疆尉犁县达西村村民 阿不力克木·木沙:我们巷这个牌子,叫"石榴巷",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中华民族一起,像"石榴籽"一样,好得 很。 各族村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奋斗,让达西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过去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现在种出了棉花、小麦、林果,村里还搞起了特色乡村旅游。2024 年村集体收入超过230万元。像这样的变化,在新疆很多乡村 ...
广东省唯一!茂名市跻身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9-16 14:32
茂名农业产业基础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08.86亿元 是全省唯一连续五年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 [2] - 形成荔枝和化橘红两个超百亿元特色农业产业 另有4个超50亿元产业矩阵 全产业链总产值超530亿元 [3] - 特色农业产业群带动超60万人就业增收 [3] 普惠金融改革政策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茂名跻身全国新一批五个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地市 [2] - 《指导意见》提出九大任务 涵盖金融供给 风险保障 产业赋能和生态建设等领域 [6] - 引导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下沉服务 支持优势农业产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 特色金融产品创新 - 针对特色产业推出"荔枝贷" "橘红贷" "沉香贷" "罗非鱼贷"等系列产品 [3] - "橘红贷"采用信用 保证 抵押 质押等多种融资方式 满足产业链不同主体需求 [5] - 创新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 支持种养业规模化 标准化及精深加工 [7] 融资机制优化 - 完善涉农贷款贴息 风险补偿与续贷机制 重点增加首贷 续贷 中长期贷款及信用贷款 [7] - 推动集体林权 集体经营性财产收益权 设施农业等纳入抵质押品范围 [7]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与发行乡村振兴债券 [7] 保险服务体系建设 - 构建"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相结合的产品体系 开发特色产业创新险种 [7] - 落实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 建立承保理赔服务考评机制 [7] - 探索开发农产品价格保险 将农业生产设施设备和新市民群体纳入保障范围 [7] 数字化与生态建设 -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移动支付与数字人民币试点 [8] - 加强金融知识教育 选派金融干部下乡 优化农村金融生态 [8] -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 [8]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 建立金融机构"一对一"重点联系行制度 紧扣特色产业提供支持 [7] - 推动"农业+电商" "农业+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 [7] - 助力"粤字号"品牌做强 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7]
沂河畔现“江北桂林”:龙湾水乡的美丽蝶变
齐鲁晚报· 2025-09-12 10:53
核心观点 - 龙湾水乡示范区通过生态治理、景观建设和产业融合 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 成为美丽河湖保护建设的示范案例[1][3][4][6] 生态治理 - 投资2.6亿元实施沂河治理工程 清淤疏浚15.29公里 建设橡胶坝6座 新建生态溢流堰4座和漫水桥8座[3] - 实施龙巷河整治1080米 新建高标准休闲公园3处和荷塘2处[4] 基础设施建设 - 完成龙巷段2万平方米四季花海景观带 村庄立面改造和小微景点建设[4] - 下龙巷村实现自来水、道路"户户通"和雨污分流 完成村庄立面改貌10000平方米[4]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发展特色农业[6] - 消水蒜黄协会年销售蒜黄2.5万吨 带动群众增收1.5亿元[6] - 下龙巷村樱树之缘合作社发展樱桃大棚100亩 反季樱桃售价每斤300元 每年为村集体分红40万元[6] 文旅融合 - 新建1450米水上漂流项目 2025年"五一"期间吸引客流10万人次 综合收入超400万元[6] - 成为集采摘游、近郊游、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热门打卡地[6]
达州: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 加速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
四川日报· 2025-09-11 22:20
□袁林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实施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四川省达州市和重庆市 万州区、开州区始终情系一家亲、共谋一盘棋、着力一体化,加速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 ——从最初的夯基垒台到后来的重点突破,再到如今的积厚成势、整体跃升,取得了一批具有创 新性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达州不仅加速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 展,更铆足劲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今,区域协同发展的 歌声在川渝东北的山水间越唱越响。 不断深化统筹联动 协作成效可圈可点 8月12日,重庆港万州港区红溪沟作业区,一艘满载进口铁矿石的货轮缓缓靠岸。随着装卸机械的 轰鸣声,这些铁矿石被装上列车,经达万铁路直奔达州。这是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 业联盟江海联运的首单业务,江海联运模式比传统物流模式节省一周左右时间,物流成本降低6% 以上、货损控制在1%以内。 江海联运模式顺利开启,达州与万州多年来开展的铁水联运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州入股万州 港新田作业区二期项目,与万州等方面共建共营该港口。这是万达开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切 片,折射出三地经济往来的紧密 ...
化身民宿茶园微工厂!肇庆318处“老校舍”迎来“新学期” | 众说百千万⑭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03:32
文章核心观点 - 肇庆市通过盘活318处闲置农村校舍资源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农文旅融合项目和乡村微工厂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0][13][14][15] 闲置校舍盘活模式 - 建立"一校一档"数据库梳理利用价值较高校舍资源 [13] - 已成功盘活利用闲置校园校舍318处 [15] - 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吸引项目方进行改造 [28] 文旅业态转型案例 - 罗隐小学改造为喜舍民宿 占地约3000平方米 [28][29] - 教室修葺为33间客房 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 [33][34] - 保留原教学楼釉面地砖和植被 延续地方文化记忆 [18][19][20][21][22][23] 农业产业转型案例 - 广宁县将旧校舍改造为茶产业园 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 [38][48] - 锦波小学改造为茶叶加工厂 配套1200多亩茶园 [47] - 直接带动300多名农户务工 年产值最高达1200多万元 [48] 综合开发项目 - 水月村小学改造为广宁竹茶小镇茶产业园 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54] - 融合竹产业 茶产业 文旅和民宿资源优势 [55] - 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万元以上 [58] 区域发展成效 - 江屯镇28个闲置村小中已有20个改造为茶产业 龙须菜冷链等产业用地 [62] - 采取"一村一策"策略 确保闲置资源与本地产业挂钩 [63]
“投资昆明 辐射南亚东南亚”2025年昆明投资推介会在厦门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9-10 15:03
投资环境优势 - 昆明具备要素成本低 市场空间大 国际合作广等投资优势 [3] - 昆明是中国唯一拥有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托管磨憨镇后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前沿 [6] - 通过"政府部门+企业案例"形式展示政策工具箱和合作路线图 [3] 产业招商重点 - 高原特色农业 生物医药产业 文旅产业及旅居项目被重点推介 [3] - 加工贸易 跨境电商 市场采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 [6] - 现场签约总金额超12亿元 涉及生物科技和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合作 [8] 消费服务体系 - 构建"1+3+N"入境消费服务体系 全国首发《春城消费指南》 [5] - 成立南亚东南亚跨境消费联盟 已有126家企业签约加盟 [5] - 创新推出"KUNMING PASS"春城礼遇卡 实现全链条服务贯通 [5] 国际贸易发展 - 中老铁路黄金大通道效应持续释放 跨境物流成本显著降低 [6] - 咖啡豆 鲜切花 烟草等特色产品出口显著增加 [6] - 榴莲 山竹等东南亚产品通过昆明集散至全国30个省份 [6] 基础设施支撑 - 创新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服务站网络 在全球10个城市设海外服务站 [6] - 在国内5个城市设立"春城驿站" 提供全方位出海保障 [6] - 2023年上半年入境游客达66.46万人次 同比增长48.8% [5]
第二届海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复赛举行
海南日报· 2025-09-08 02:09
赛事概况 - 第二届海南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复赛于9月5日在海南开放大学举行 [1] - 覆盖18个市县的退役军人创业项目参与五大赛道角逐 [1] - 大赛设置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产业和综合产业五大领域 [1] 项目特征 - 参赛项目涵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 [1] - 包含特色农业、文旅融合等乡村振兴领域项目 [1] - 部分项目凭借军民融合技术转化和退役军人专属服务获得高度评价 [1] 评审机制 - 采用"5分钟项目陈述+5分钟答辩+1分钟评委打分"路演模式 [1] - 评审团由创业导师、行业专家及就业创业研究服务专家组成 [1] - 从创新性、成长潜力、投资价值、社会效益多维度进行专业评判 [1] 赛事规模 - 自6月启动以来吸引超200个项目参赛 [1] - 经初赛选拔后优质项目进入复赛环节 [1] 组织机构 - 由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主办 [1] - 海南开放大学承办 [1] - 各市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联合协办 [1]
枣庄市市中区深入探索片区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齐鲁晚报网· 2025-09-02 12:09
规划引领 - 按照一轴两区三方共建总体规划 以悠然南山凤凰绿道为轴线打造农文旅融合功能区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区[2] - 聚焦健康养生 特色农产品 乡村旅游三大优势业态 融合生态绿芯 农耕民俗 非遗传承三类多元文化[2] - 推行区级领导+部门+国企包联制度 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 由区属国企完成整体施工建设[2] 产业发展 - 构建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体系 支持12家特色采摘园区优化基础设施和经营规模[3] - 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链 推动晟达菲尔 燊坤食品等龙头企业扩规提档 实现种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增值[3] - 高标准推进枣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 板泉山居等重点项目 打造豆钱书屋 南山写生基地等特色文旅节点[3] 生态建设 - 省市级和美乡村覆盖率100% 完成5家村卫生室提档升级 新改建农村道路26公里 污水治理率100%[4] - 打造凤凰绿道20公里精品环线 栽植优质石榴品种2.3万棵 核桃桃枣树20余万株[4] - 实施水库综合利用项目 实现六库联通 建设沿库景观节点6处 游客体验区3处[4] 运营机制 - 通过永汇享共富公司打破行政壁垒 带动村集体增收220余万元[5] - 汇泉城建集团 中兴文旅集团2家区属国企全方位参与片区设计 资金赋能 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5] - 盘活传统村落闲置院落100余套 培育民宿文创新业态 带动150余人就业 人均年增收2万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