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生态优先共同抓好大保护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1 03:20
黄河流域构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人口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党中央提出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能源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巩固,高质 量发展亮点不少,但仍需根据各地区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基础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 设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本 期特邀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 如何认识黄河流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如何? 钟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 的重要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九省区贡献了全 国35%的粮食、32%的肉类、40%的禽蛋和49%的奶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实施以来,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一系列成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黄淮海平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粮食主产区发挥积极作用,推动黄河流 域粮食产量稳步增长。2000年至2024年,黄河流域粮食产量从1.55亿吨增加到2.48亿吨。"十四五"以 ...
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9-20 22:16
农业发展与粮食安全 - 黄河流域贡献全国35%粮食、32%肉类、40%禽蛋和49%奶类[2] - 粮食产量从2000年1.55亿吨增至2024年2.48亿吨 种植面积占比持续超35%[2] - 高标准农田占比达45.07% 灌溉水利用系数0.58较2010年提升0.12[2] - 形成沿黄粮食产区、棉花产区、畜牧产业带 河南优质强筋小麦1500万亩占全国近30%[3] - 山西内蒙古杂粮产量680万吨占全国43% 特色小杂粮品种占比超58%[3] - 山西沁州黄小米品牌价值120.72亿元 带动20个产值超10亿元产业集群[3] - 山东沿黄地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超90% 绿色防控覆盖率52.7%[4] - 建成50余个生态农业示范区 碳汇交易试点超100万亩 年固碳量200万吨[4] 工业结构与绿色转型 - 原煤产量占全国80% 拥有多个超100亿吨储量煤炭基地[7] - 四大油田保障原油市场 长庆油田探明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7] - 稀土储量占全国90% 包头冶炼分离产能23.4万吨为全球最大供应基地[7] - 甲醇、氧化铝、电解铝产能分别占全国68%、70%、61% 煤化工企业占80%以上[8] - 内蒙古新能源装机突破1.35亿千瓦 绿电产量超2000亿千瓦时[10] -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 新能源装机占比70%[10] - 山东新能源装机1.15亿千瓦超越煤电[10] - 单位GDP能耗从2011年1.01吨标准煤降至2023年0.59吨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3.2%[11] - 山西54%煤炭产能实现智能化开采[11] - 山东河南陕西战略性新兴企业数占比约70%[11] 生态环境保护 - 2022-2024年黄河干流水质连续三年达Ⅱ类[13] - 林木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0.9%提升至36%以上 固定流沙860万亩[14] - 植被面积54.13万平方公里 建设淤地坝5.83万座[14] - 水土流失面积从45万平方公里减至24.58万平方公里 年均输沙量从16亿吨降至3亿吨[14] - 山东黄河三角洲鸟类从187种增至373种 年迁徙越冬超600万只[15] - 甘肃光伏治沙年产值超280万元[15] - 宁夏建成60万亩酿酒葡萄基地 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 提供岗位13万个[15] 文化旅游资源 - 拥有15项世界文化遗产、5项自然遗产、2项双遗产 总数占全国30%[18] - 非遗项目总数72699项 其中国家级1042项占全国近三分之一[20] - 河南普查出51172处不可移动文物、7042处文保单位、947项省级以上非遗[20] - 河南旅游资源单体228862个 新发现42738个占比18.67% 人文类占比81.78%[20] - 2025年公布首批20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21] - 2025年五一假期河南接待游客6450.3万人次同比增长4.6% 旅游收入371.1亿元同比增长4.8%[21] - 规划建设4810公里"黄河古都"一号旅游公路[22]
筑牢农业发展“耕”基
经济日报· 2025-09-18 21:57
近年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和机制完善,推动农田质量、产能和 可持续性全面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以上。 这不仅是数量上的突破,更是质量上的飞跃,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有了更坚实的依托,为 全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关键支撑。 我国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议题连续10余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 安全与农业长远发展,需持续发力,不断筑牢农业发展的"耕"基,让广袤农田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 坚实堡垒,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工程改造与机制创新,将传统农田升级为集中连片、设施完 善、土壤肥沃、抗灾能力强、科技水平高、管护到位的优质农田。通过"地的改造+技的应用+制的创 新",将农田从生产要素升级为现代化生产系统,最终实现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绿色可持续目标,是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一是"技术创新+生态保护"双 ...
南农晨读 | 广东优品 人间至味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02:30
教育资源配置 - 廉江市新民镇朗塘村义路塘小学缩减为6个年级2个混合班 全校仅34名学生和3名老师 [3][4][5][6] - 学校仅使用北侧教学楼2间教室 40分钟课堂拆分为3个时间段供三个年级轮流上课 [4][5] 农产品行业展会 - 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于2025年9月15日在厦门开幕 [10][11] -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同步启动 展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11][12][13] 薯类产业发展 - 广东通过科技研发、品牌引领和精深加工提升薯业硬实力 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17][18][19][20] - 薯类作物作为粮食作物和先锋作物 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8] 畜禽种业发展 - 2025年9月14日畜禽种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平谷区举行 主题为"赋能新起点 聚智创未来" [23][24] - 论坛围绕中央种业振兴行动决策部署 总结成效分享经验以夯实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种源基础 [24][25][26] 蔬菜产业特色 - 广东凭借温暖湿润气候和多元地貌成为全国蔬菜种类最丰富地区之一 拥有众多地理标志农产品 [28][29][30] - 增城迟菜心于8月中下旬开始育苗 预计冬至前后迎来新季上市 [32][33][34] 天气影响 - 9月17日广东中北部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 雷州半岛有中雷雨局部暴雨 最高气温30-36℃ [37][38][39][40] - 9月18日韶关清远和南部沿海有分散雷阵雨 其余地区晴到多云局部雷阵雨 最高气温31-36℃ [41][42]
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23:34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 科技育种 智慧种植 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 智能化 产业化转型 [1] - 山西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2] - 海南建立6000亩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科研成果产业转化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使用无人机沿预设航线喷洒农药 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 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种植方式跨越 [4] - 福建推广机械化种植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同时创新智能农机装备实现盐碱地增产 [6] - 云南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种植 培育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7] 特色产业培育成效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采用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劳作带动家门口就业 [5]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从深山菌窝发展到全国餐桌 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7] - 福建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菜稻轮作模式 实现向盐碱地要粮的农业变革 [6] 生态农业与循环经济 - 山西以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为引领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2] - 各地通过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构建有机旱作生态循环链 [2] - 内蒙古坚持绿色种植方式 福建探索菜稻轮作模式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5][6]
新华视点|科技扎根田野间 多地探索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新华社· 2025-08-26 13:24
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 多地通过产学研协同、科技育种、智慧种植、特色产业培育及生态改良等多元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生态化、智能化、产业化转型 [1] 有机旱作生态循环农业 -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有机旱作农业研究院采用"高校+企业+农户"合作形式 构建"粮、菌、菜、肥"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 [3] - 以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为纽带 打造区域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的绿色样板 [3][5] 南繁育种与产业转化 - 海南建立6000亩优质西甜瓜示范基地 创造产值超1200万元 [7] - 南繁选育的种子实现从试验田到生产地的产业转化 推动农户增产增收 [7][9]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 实现万亩高标准农田智能化管理 [11] - 农业生产实现从"扛锄头"到"点屏幕"、从"看天色"到"读数据"的数字化转型 [13] 特色种植产业发展 -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发展黄菇娘种植产业 通过绿色种植方式和传统手工操作带动村民就业 [14][16] - 黄菇娘产业激活乡村活力 成为农民手中的"金豆子"和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14][17] 盐碱地改良与利用 - 福建惠安县通过试验耐盐碱水稻品种和推广机械化种植 使耕种收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 [19] - 引进"海水稻"和创新智能农机装备 实现盐碱地农业增产增收 [21] 食用菌产业链延伸 - 云南南华县将食用菌作为重点特色产业 通过引进技术和企业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 [23] - 培育食用菌加工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 使菌产业成为撑起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23][25] 农业转型综合成效 - 各地探索实践既破解传统农业发展难题 又激活乡村经济内生动能 [27] - 科技赋能与产业创新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27]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特产变身大产业 集群化发展绘就特色农业新图景
央广网· 2025-08-10 13:08
清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 清远以集群化发展思维推动特色农业从分散发展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西牛麻竹笋成为重要代表之一 [1] - 清远选出清远鸡、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连州菜心5个特色产品打造五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 [2] - 截至2024年底五大产业综合产值超400亿元,清远鸡、西牛麻竹笋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带动20万农户、超60万人增收 [2] 西牛麻竹笋产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西牛麻竹笋种植面积100.53万亩,总产量43.32万吨,全产业链半年产值达32.45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清远企业出口笋及笋制品约2400吨,货值约1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东南亚、俄罗斯、东欧、南非等市场 [3] - 在匈牙利、塞尔维亚建设以竹代塑生产线并出口麻竹加工颗粒 [5] 清远鸡及其他产业动态 - 清远鸡在香港300多家商超年销售额达1亿元,通过跨境电商4小时可达港澳 [5] - 清远鸡行业协会直播团队年电商销售额达2亿元 [7] - 英德红茶推出甜品、护肤品等创新产品,2025年"五一"期间茶旅融合景区接待游客11.41万人次,带动红茶销售额同比增长20% [10] 产业赋能与创新 - 发布《"媒体+"聚力清远西牛麻竹笋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岭南农业金字招牌 [8] - 2024年金融机构对五大产业实体贷款投放超150亿元 [8] - 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地落地英德,推动农业向大健康产业延伸 [10] 产业集群扩展 - 清远探索"五大百亿+"模式,孵化更多百亿级产业并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11] - "清新桂花鱼"成为国家地理标志,阳山西洋菜推出AI数字人"菜小西",英德青塘镇引入1.5亿元肉鸽屠宰中心项目 [13] - 通过工业思维整合产业链,推动特色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13]
陕西农业经济稳健前行
陕西日报· 2025-08-03 00:23
农业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陕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426.2亿元,同比增长3% [1] - 种植业产值同比增长3.1%,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2%,呈现总体平稳态势 [1] 粮食生产与政策支持 - 夏粮播种面积1603.84万亩,较上年增加3.19万亩 [2] -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科学应对灾害天气 [2] 特色产业发展 - 蔬菜产量916.5万吨,中药材产量同比增长23.8% [2] - 设施农业推广提升抗风险能力,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 [2] - 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电商渠道等措施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2] 科技创新与经营方式变革 - 瓜果产量98.5万吨,得益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3] - 生猪出栏量608万头,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 [3] - 杨凌示范区育种突破和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成为转型升级核心力量 [3] 龙头企业与三产融合 -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 [3] - 陕西农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跃升,三产融合深入推进 [3]
农业农村部:强化农产品品牌引领 增强消费信心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10:52
政策核心内容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聚焦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 提出9方面23项具体举措[1] - 政策旨在强化农产品品牌引领 增强消费信心 改善民生福祉 稳定农产品市场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1] 消费趋势与供给优化 - 农产品消费趋势向品质化 个性化发展 品牌农产品及新式饮品 功能性食品需求快速增长[2] - 政策重点提升"三品一标"水平 推进品质评价和质量分级 开发新型加工产品 创新地方特色食品[2] - 鼓励开发营养健康方便的即配 即烹 即热产品 满足年轻消费者便捷性需求[2] 消费结构与健康导向 - 消费结构更注重健康饮食与合理膳食 当前居民大豆及豆制品 牛奶及乳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2] - 政策提出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 强化健康消费宣传引导 针对学生 老人等特定人群部署安排[2] 消费场景与市场激活 - 消费场景注重体验感与互动性 消费者关注社交属性与精神文化需求[3] - 创新节庆展会消费平台 打造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 组织"百展千县万品"购销活动和"地道风物乐享生活"主题促消费活动[3] - 深化游购一体 推进线上线下 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 丰富多元消费场景[3] 流通体系与产销协作 - 消费保障注重流通质效与产销协作 冷链与配送能力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消费品质[3] - 产地将完善农产品市场 冷链集配中心等流通网络 补齐"最先一公里"短板[3] - 销地支持菜市场 生鲜超市标准化改造 提高便民服务水平[3] - 创新省际产销衔接合作 开展产销对接帮扶 形成开放共享 高效协同的产销生态[3]
萧山:亩产819.6公斤!党湾早稻单产创历史新高
杭州日报· 2025-07-25 03:02
高产早稻示范成果 - 萧山区党湾镇梅东村早稻高产高效示范区亩产达819.6公斤,刷新当地及杭州市早稻单产纪录 [2] - 农场选用"嘉育25"早稻品种,具备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性,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2] - 高标准农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灌溉条件,为高产创造优良环境 [2] 政策支持与农业激励 - 党湾镇出台《促进"三农"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覆盖粮食稳产、产业融合等八大领域 [3] - 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农旅融合项目200亩以上补助10万元、农机装备追加10%区补、电商销售额超1500万元奖励5万元 [3] - 政策推动农户种植积极性提升,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3] 党湾镇农业基础与发展规划 - 党湾镇拥有2.6万亩耕地和2.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家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及50户规模经营主体 [3] - 未来计划扩大高产示范效应,推广先进技术,完善基础设施以提升粮食产量 [3] - 持续优化政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助力农户共享高质量发展红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