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型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长跑“下半程” 广州如何“拼”胜局
广州日报· 2025-07-22 09:31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政 吴城华 方晴 地铁日均客流屡破千万、国际消费中心建设蹄疾步稳、科技巨头纷纷落子、冼村旧改破局清零…… 人气聚、商贸兴、动能强、城市新!全年经济长跑赛程过半,广州交出一份扎实的"期中答卷",跑出了 一条向新向好的"上扬曲线"。 行至半山,当以更疾步伐攀登;船到中流,须以更强定力奋楫! 广州深知,今年的下半程尤为关键——既是"十四五"圆满收官的决胜期,更是十五运会成功举办的 攻坚期!面对这一系列"大战大考",唯有持续加力奔跑,将上半年积蓄的势能转化为下半年冲刺的强劲 动能,方能让这条来之不易的上扬曲线,最终绘就全年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 航拍广州珠江两岸风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 广州的下半程,没有中场哨响,唯有全力冲刺,以行动作答,奋力拼出全年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胜 利! 让产业动能加速释放 近年来,广州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新优 势。特别是今年伊始,广州提出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支撑、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现 代服务业为依托、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架起了产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海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央视网· 2025-07-21 11:44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 开放的重要门户。今年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海南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紧 推进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向实质性运作阶段迈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 南篇章。 今年以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 在海上,洋浦港船只往来繁忙。今年上半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8.75%。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海南积极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大力推进制度型开放,以"五自由 便利和一安全有序流动"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基本成型。 聚焦投资自由便利。目前,海南已从超过20个方面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涵盖了金融、教育、文化、医疗 卫生等多个领域,在海南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76个。 看贸易自由便利。海南积极推动自由贸易港政策扩区扩围,原辅料"零关税"清单增至653项,交通运输 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清单增至122项,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清单新增8项、政策适用主体扩大至事业单 位。政策实施以来,海南累计进口"零关税"货物241.6亿元,免税46.8亿元。起步于洋浦保税港区的加工 增值内销免 ...
上海解锁超大城市治理的实践密码
中国发展网· 2025-07-21 07:19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张守营 当2500万人口的巨型都市遇上中国式现代化考题,上海正用实践书写独特答案。最新出版的《迈向中国 式现代化的上海示范》一书,首次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探索路径。从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图 章"改革,到自贸区300余项制度创新全国推广,从张江科学城的"基础研究特区",到苏州河畔贯通的骑 行绿道——上海以十年为刻度,将国家战略转化为生动实践。 超大城市治理:绣花针穿起千万线。 "在虹口区市民驿站,退休教师张阿姨上午参加合唱团,中午社区食堂用餐,下午在长者健康屋体 检。"书中描述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正是上海破解人口规模巨大难题的创新方案。通过在全国首创 城市更新中心,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模式,实现旧改征收"零强迁"。 更精细的治理藏在"两张网"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集成3668项事务,群众办事从"跑断腿"变为"指尖 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接入25亿条数据,南京大楼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感知管理事件。这让超大 型城市的治理像绣花般精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万人的挑战迎刃而解。 共同富裕试验:橄榄型社会的构建密码。 "芯片工程师李浩去年工资涨幅18%, ...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规模居全球第一—— 商务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亮眼
经济日报· 2025-07-18 21:59
消费市场发展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全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2] - 按照世界银行数据和算法,中国社零总额实际购买力是美国的1.6倍 [2] 消费结构优化 - 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提升品质生活,限上单位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上半年渗透率达50.2% [3] - 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3] - 服务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商务部推动出台"1+N"系列政策减少限制性措施 [3] 外贸发展 - 货物贸易规模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全球第一 [5] - 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5] - 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增长38% [6] 外资利用 - "十四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累计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7000亿美元目标 [7] - 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34.6%,较2020年提升6个百分点 [7] - 外资企业贡献全国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和1/7税收,创造超3000万个就业岗位 [7] 对外开放 -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 [8] - 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占全国比重分别达19.6%和24.3% [8] - 累计推出110余项试点措施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9]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商务部:将因时因势出台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激发商品消费发展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7-18 18:23
消费市场 - 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2] -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 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2] - 过去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 服务消费年均增长9.6% [2] -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提升3.5个百分点至46.1% [2]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 -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50.2% [2] 货物贸易 - 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 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 [3] - 货物贸易规模较2020年增长32.4% [3] - 出口进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稳定在14%和10%以上 [3] - 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 去年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 [3] -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 [3] - 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 [3] 国际合作与布局 - 东盟连续5年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 上半年贸易额同比增长9.6% [3] - 2024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比重超过50% [3] 自贸试验区发展 - "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 [4] - 2024年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占全国比重分别达19.6%和24.3% [4] - 在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贸港对接CPTPP和DEPA规则 推出110余项试点措施 [4]
商务部:“十四五”期间自贸试验区已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07:07
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成果 - 自贸试验区已形成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1][2] -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延伸至跨境服务贸易、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1] - 2024年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占全国比重分别达19.6%和24.3%[1] 区域差异化发展格局 - 自贸试验区总数达22个,实现全国东西南北中全覆盖[1] - 浙江重点发展大宗商品全产业链集成创新[2] - 江苏聚焦生物医药领域创新[2] - 山东侧重海洋经济领域探索[2] 国际高标准规则对接 - 在上海等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贸港主动对接CPTPP和DEPA规则[2] - 累计推出两批110余项试点措施[2] - 试点覆盖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2] 未来发展战略方向 - 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动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三提升"[3] - 鼓励各试验区开展更多首创式、集成性探索[3] - 持续扩大制度创新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2][3]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快讯· 2025-07-17 22:44
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 - 商务部推动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改革任务授权,促进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 [1] - 加紧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支持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1] - 加大外资准入领域压力测试力度,开展更大规模制度型开放试验,打造外商投资高地 [1]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17 06:29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 -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1] - 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7] -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 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 [9] 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成效 - 2013-202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达55% 投资率保持在40%以上 [2] - 实施"两新"政策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 提供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支持家装消费品换新 [3] -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3] 高水平开放成果与举措 - 货物贸易规模从2012年24.4万亿元增至2024年43.9万亿元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1万列 [4] - 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 推进境外投资合作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5] - 优化提升开放平台 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5] 科技创新发展数据与规划 - 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1.03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1.91%提升至2.68% [7] - 布局人形机器人、未来能源等重点领域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前沿技术 [8] - 开展"人工智能+"行业实施意见 构建健康有序的创新生态 [8] 安全体系建设进展 - 2024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能源供应体系形成多轮驱动格局 [9]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10] - 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机制 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10]
实现制度与科技“双轮驱动”
经济日报· 2025-07-17 00:08
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 核心观点 - 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通过制度多样性转化为协同发展驱动力[1] - 大湾区通过融合规则差异、科技创新制度协同、顶层设计及民生保障构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2][3][4][5] - "十四五"期间已实现从蓝图到实景的跨越,未来将持续以制度引领高质量发展[6] 要素跨境流动 - 打通人才、数据、资本三条"要素动脉",解决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规则差异[2] - 深圳-香港跨境数据流通试点、前海金融制度衔接、横琴封关运行构建要素流动制度通道[2] - 实现高端人才自由执业、科研数据跨境流通、金融资本高效对接的内外贯通[2] 科技创新协同 - 深圳光明科学城、广州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平台推动"标准互认、流程协同、数据共享"生态[3] - "数字孪生治理"在前海、南沙试点,实现城市运行实时感知与精准决策[3] - 形成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的创新高地[3] 区域治理机制 -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框架协议》逐步细化顶层设计[4] - 设立多层级协调平台,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市场监管等领域形成共商共识[4] - "湾区治理实验室"推动政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参与全链条协同治理[4] 民生融合发展 - 推动医疗保障互认、教育资源共享、住房政策兼容、社保体系衔接[5] - 香港居民内地居住便利、澳门居民跨境就医及养老服务纳入内地公共体系[5] - 实现公共服务从"单向通行"到"双向融通"的跃迁[5]
探索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路径
经济日报· 2025-07-17 00:08
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部署 - 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1]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行系统部署 [1] - 目标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1] 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 - 形成制度创新"头雁"效应 推动高端产业集聚 [2] - 在油气、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世界领先产业集群 [2] - 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多次缩减 开放领域不断拓宽 [2] - 海南自贸港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2] 自贸试验区提升方向 便利化水平提升 - 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 降低制度性成本 [3] - 提升重要设备、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等进口便利化水平 [3] - 促进数据跨境有序流动 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3] 制度型开放扩大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制度创新 [3] - 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规制体系 [3] - 提高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 [3] 制度创新集成 - 选取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开展制度创新 [4] - 发挥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等平台的叠加效应 [4]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自贸试验区完善合作机制 [4] 优势产业链发展 - 发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突破集成优势 [5] - 围绕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重点领域开展差别化探索 [5] - 探索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经贸规则 [5] 风险防控强化 - 增强风险防控意识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6] - 完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 厘清监管边界 [6] -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监管手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