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机构研究周报:红利或成核心避风港,美债正失去“避险光环”
Wind万得· 2025-04-13 22:30
权益市场 - 中信证券认为关税风波下红利资产将成为核心避风港,债市走牛逻辑清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逼近1.6%的前低[3] - 中金公司指出中国资产短期具备韧性,红利低波股票占优,中期AI产业仍是主线,消费领域有望迎来趋势性行情[4] - 华夏基金表示短期内债券、内需经济与股息交易占优,中期AI终端与应用产业趋势未止步,调整后或迎来年内最佳买点[5] - 万得全A指数一周下跌4.31%,近一月跌幅7.23%,上证指数周跌3.11%,深证成指周跌5.13%[6] - 恒生指数周跌8.47%,恒生科技指数周跌7.77%,标普500周涨5.70%,纳斯达克周跌7.29%[7] 行业研究 - 申万宏源指出央企增持金额占比达60.4%,ROE-TTM为9.0%,剔除金融后为8.5%,受关税冲击较小[8] - 景顺长城基金认为芯片板块四个交易日反弹超13%,科技成长调整充分,科创板弹性较大[9] - 中庚基金数据显示农林牧渔行业周涨3.18%,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表现较差[10] - 农林牧渔行业今年以来涨幅5.50%,PE-TTM分位3.84%低估,国防军工PE-TTM分位67.08%偏高估[11] - 计算机行业PE-TTM分位90.89%高估,钢铁行业PE-TTM分位75.94%偏高估,通信行业PE-TTM分位21.80%偏低估[14] 宏观与固收 - 中金公司预计二季度货币放松加快,债券收益率下行空间较大[16] - 华泰证券认为十年国债在1.6%以下空间有限,但风险不大[17] - 国金证券指出特朗普政府计划置换100年期零息超长债,削弱美债避险属性[18] 资产配置 - 富国基金建议维持中性偏防御思路,黄金逆全球化趋势下配置价值凸显[20] - 中债二季度或迎全面降准降息,美股高波动或成常态,A股可考虑红利+科技的哑铃型配置[20]
东稳西荡!房地产筑底、消费破局、制造业突围:如何在全球经济动荡中重估中国资产?方三文对话邢自强,8000字,值得收藏!
雪球· 2025-04-12 04:04
中国资产重估逻辑 - 中国资产价格与全球背离的三大原因:地缘政治担忧、科创能力被低估、低物价循环风险[5] - 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反衬中国经济稳定性,形成"东稳西荡"格局[6] - 中国产业链创新能力持续突破,如DeepSeek、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6] 房地产市场调整 - 中国房地产进入第4-5年调整期,参考国际经验或临近触底[9] - 中央政府拟通过专项债收购库存、防范房企违约等政策介入重组债务[10] - 未来市场将分化:一二线城市因人口流入更具韧性,四五线城市库存消化难度大[11] 制造业全球竞争力 - 中国产业链具备三大不可替代优势:工程师红利、全环节加工能力、规模效应[13] - 墨西哥等国的产业转移仅涉及简单装配环节,高附加值部分仍在中国[14] - 中国在11个主要出口门类(汽车/锂电/机器人等)市场份额持续提升[14] 消费与内需刺激 - 中国居民储蓄率高达32%,农民工群体达40%,反映社会保障不足[19] - 消费政策应从商品补贴转向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以释放需求并带动就业[22] - 消费率提升需配套社保改革,参考东亚经济体经验[19] 资产配置前景 - 港股及ADR中的新质生产力公司(互联网/AI)率先获得重估[29] - 配置需攻守兼备:科创板块与高分红防御性资产并重[30] - 先进制造业(智能汽车/新能源)将经历行业整合,最终涌现全球冠军企业[31] 经济结构转型 - 投资边际回报率下降,ICOR指标恶化至6单位投资换1单位GDP[8] - 制造业占GDP比例已较高,未来需减少重复建设,服务业占比将提升[31] - 财政政策从基建投资转向社会保障福利投入[18]
中国资产重估仍处在早期!中信证券秦培景:重构定价体系
券商中国· 2025-04-12 01:08
编者按:千帆"竞技",快者胜。在群雄逐鹿人工智能(AI)时代之际,DeepSeek的横空出世无疑成功 喷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马赫环",不仅让世人对中国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成果高看一眼,更是让海内外 投资者对于中国的叙事逻辑进行了重构。 当叙事逻辑被重构,中国资产获重估也就变得理所当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 DeepSeek的崛起,正引领着中国资产价值重估。 如何抓住中国资产重估带来的广泛而重大的投资机遇?即日起,证券时报郑重推出"中国资产重估"专 栏,记者通过深度访谈众多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研究专家、投行领军人物和高科技企业,逐一 剖析重估逻辑,旨在为投资者带来具有实效性和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近期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巨震,科技板块调整尤为明显,但中国资产的韧性也在调整后更加 凸显,多家机构仍然看好科技主线。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认为,真实创新驱动的自主科技板块短期 内或受情绪波动影响较大,但中期维度上,这是真正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有限,且符合中国长期战略和政策方 向的板块。 "'比谁更悲观驱动卖出决策'和'比谁更坚定驱动低吸决策'可能持续交锋。"近日,秦培景在接受券商中 ...
龙头企业紧抓融资窗口期 港股配售规模时隔3年再上千亿港元
证券时报· 2025-04-10 00:32
港股再融资市场概况 - 2025年以来港股配售规模达1149亿港元 接近过去两年总额[1] - 配售规模时隔3年再度突破千亿港元 较2022-2024年(778亿/661亿/545亿)显著增长[4] - 一季度恒生指数涨幅达15.25% 创造"估值修复+风险偏好提升"的融资窗口期[4] 市场驱动因素 - 外围流动性改善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推动市场回暖[4] - 高科技产业技术突破及海外资金持续流入带动估值修复[5] - 日均成交金额急升使上市公司能以较低折扣率融资 降低股东摊薄效应[5] 重点企业融资案例 - 小米集团以每股53.25港元配售8亿股 净筹资425亿港元用于业务扩张与研发[6] - 比亚迪以每股335.2港元配售1.3亿股H股 净筹资433.83亿港元用于技术提升与出海进程[6] - 企业采用"先旧后新"配售方式 最快2日内完成融资(如小米3月25公告/27日完成)[6] 行业趋势与资金用途 - 景气行业龙头企业通过配售充实资本金应对未来挑战[6] - 融资主要用于增强资产负债表 为扩张储备资金[5][6] - 配售制度便利性使公司能快速抓住股价高位融资窗口[6] 市场影响与展望 - 优序融资理论显示配售短期传递估值偏高信号 但中长期利好高增长赛道企业[8] - 扣除大额配售后单家公司平均融资额有限 暂未对市场流动性产生直接影响[8] - 受关税战等因素影响 后续配售规模增长态势可能减缓[8]
对话经济学家洪灏:股市短期会反弹,长期上涨所需基本面未变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15:09
市场动态与投资策略 - 全球资本市场经历数十年不遇的恐慌,美股最高蒸发超6.5万亿美元,A股单日市值蒸发7.6万亿元,港股遭遇历史第二大单日暴跌[2][3] - 港股短期可能出现技术反弹,但并非长期上涨行情的开始,需关注经济基本面是否边际改善[3][6] - 投资决策应关注极端估值情况,而非日常估值水平,极端高估值时需逆向操作[8] 中美贸易与关税影响 - 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中国同步反制,全球贸易链条面临断裂风险[3][7] - 美国经济在持续加高关税面前可能比中国更脆弱,因其制造业竞争力不足而非中国制造过于强势[7][8] - 贸易赤字是全球性平衡问题,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将全球经济带入困境[7] 中国经济基本面与政策 - 中国房地产需求可持续,年新建住宅销售面积约8万亿平方米,支撑未来5-10年发展[10] - 广义赤字率已达8%,政府可进一步扩大公共投资至10%以上以刺激经济[10] - 外资对中国市场配置处于近十年最低点,但国内市场资金足以推动行情,无需依赖外资流入[10][11] AI技术与行业前景 - AI行业是规模游戏,赢者通吃,云计算公司具备先发优势,其他公司变现路径尚不明确[12] - 中国AI公司短期内难以盈利,需避免过度炒作,应审慎看待技术落地与盈利模式[12] - 企业增长应聚焦盈利而非估值倍数,需改变低价竞争模式,探索差异化盈利路径[12] 港股与A股市场表现 - 港股受AI技术创新利好刺激,恒指走出持续10周上扬行情,但需区分估值修复与基本面重估[3][6] - A股和港股在关税冲击下大幅跳水,但国家队进场稳定市场,南下资金大规模买入ETF[8] - 市场底部不断抬高,长期趋势向好,但短期波动仍存,需耐心等待基本面改善[10]
申万宏源王胜:我相信我们正站在中国资产长线上涨的前夜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15:09
中国资产重估逻辑的演变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华加征关税从34%提升至84%,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国股市蒸发超6万亿美元,港股抹平年内涨幅,上证创8年最大单日跌幅[3][4] - 市场波动率激增:VIX恐慌指数冲上60点,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暴发水平[4] - 此前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受"DeepSeek时刻"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年初低点累计涨48%,南下资金三分之一投向阿里巴巴[8] 支撑中国资产的确定性因素 - 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信号:降准降息、保险资金入市上限放松、"国家队"增持A股[8] - 基本面改善:一线城市房价止跌回稳提升风险偏好,广义财政赤字率升至近年高位支撑经济[8] - 产业升级与AI驱动:平台经济定位为新质生产力载体,DeepSeek等AI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创造新需求[8][11] 市场前景与投资逻辑 - A股长期收益率均值回归预期:过去十年沪深300年化收益仅1.1%(含分红3.3%),显著低于利率债4.7%[10] - 20年大牛市前夜判断依据:地产政策边际改善、财政累积效应显现、"反内卷"优化行业竞争格局[11] - 汇率成关键变量: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支撑升值预期,出口结构升级将抵消关税冲击[12] 行业与资金流向 - 科技股引领行情:港股科技股因数据场景优势成AI应用主线,A股生态链企业后续或跟进[12] - 居民存款搬家预期:2007年后首现储蓄转向股市迹象,保险/社保等长线资金加速入场[12][15] - 市场生态良性循环:高分红策略吸引增量资金,存量资金向科技股流动形成正反馈[16] 全球化与技术创新 - 中美技术竞合新形态:Transformer架构与DeepSeek算法共同推动AI进步[16] - 产业升级成果显现:华为、大疆、深度求索等企业跻身全球先进制造梯队[12] - 历史经验验证:互联网、新能源、光伏行业均诞生穿越周期的龙头企业[12]
经济学家洪灏:股市短期会反弹,长期上涨所需基本面未变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15:09
文章核心观点 - 洪灏对中国资产价格走势保持谨慎乐观,认为中国股市长期上涨基本条件不变,港股会有技术反弹但非长期上涨开端,市场处于大级别拐点,经济基本面改善需自身努力,对AI炒作持谨慎态度 [3][4][8] 分组1:市场现状与走势 - 4月2日特朗普宣布美国新关税政策,4月9日全面生效,致全球资本市场恐慌,美股多日暴跌,最高蒸发超6.5万亿美元 [3] - 4月7日A股和港股经历“黑色星期一”,全市场收盘跌停个股逾2900只,A股总市值一天蒸发7.6万亿元,港股遭遇历史上第二大单日暴跌 [3] - 4月8日美国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4月9日中国政府回击,反制升级 [4] - 今年1月中旬后,港股受DeepSeek引发的AI技术创新利好刺激,带动科技企业和恒指走出近10周上扬行情 [5] - 4月7日港股抹平今年以来所有涨幅,随后中国系列政策组合拳发布,港股连续两天小幅上涨 [9] 分组2:洪灏对市场的看法与建议 - 提醒投资者面对美股无序暴跌稍安勿躁,不要轻易参与美股反弹 [3] - 认为中国股市长期上涨基本条件是基本面不会持续变坏、房价进一步止跌回稳,行情上涨需“慢慢熬过去” [4] - 不认同今年一季度市场对AI科技的过度炒作,认为中国在AI领域能否杀出血路有待考证 [8] - 表示港股接下来会有技术反弹,甚至可能创新高,但并非长期上涨行情的开始 [8] - 认为特朗普关税新政将全世界带到沟里,美国贸易赤字是因自身制造缺乏竞争力,增加关税无法改变中国相对优势 [9] - 指出市场在当前位置应有技术反弹,国家队将出手稳定市场,利率存准将下调,促消费政策将出台 [10] - 建议投资者判断极端值后做出投资决定,在市场有怀疑时可能有逆向投资机会 [10][11] - 认为全球政治格局和科技进步带来大级别拐点,科技行业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 [11] - 表示美国经济在持续加高关税面前可能比中国更脆弱 [11] 分组3:资产重估与经济修复 - 认为很多人对资产重估概念理解错误,当前是估值修复而非基本面重估,基本面重估是长牛根基 [12] - 批评卖方预测上证指数突破历史高点是“张口就来”“割韭菜”行为 [12] - 指出经济修复阻力在于新信贷周期扩张和替代房地产的产业,政府需给市场设定预期 [13] - 认为三四线城市房价只要不出现断崖式下跌能慢慢熬过去,人口会往一二线城市聚集 [13] - 表示从短期反弹到长期上涨行情,经济基本面不要边际更坏即可,市场底部在不断抬高 [13] - 认为中国房地产需求可持续,能支撑未来5 - 10年发展,今年一、二月房价小幅度回弹,房地产稳住需不边际更坏 [14] - 建议中国广义赤字率应提高到百分之十几,国债发行时资产端上涨,债务投资回报高于成本则可行 [14][15] - 指出外资对中国市场配置处于近十年最低点,中国市场上涨不依赖外资,内资可推动市场 [15] - 认为居民存款不会大规模投入股市,投资应在不同经济周期进行资产配置 [16] - 表示外汇储备约3.2万亿美元未变,美元进入弱周期,中国市场走出来时,部分外汇资金会回流推动市场上涨 [17] 分组4:AI与企业发展 - 认为AI盈利不是一蹴而就,是规模游戏、赢者通吃市场,中国产品通过付费模式盈利较难 [18] - 对中金认为AI技术进入实际应用和盈利关键期的观点持谨慎态度 [18] - 指出中国公司应改变竞争模式,用差异化方式赚钱,如杭州六小龙公司另辟蹊径杀出条血路 [19]
申万宏源王胜:我们正站在中国资产长线上涨的前夜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15:09
中美关税争端升级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 对中国征收34%关税 后提高至84%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1] - 全球金融市场暴跌 美国股市蒸发超过6万亿美元 港股抹平开年涨幅 上证指数创8年来最大单日跌幅[1] -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VIX恐慌指数冲上60点 接近2020年新冠疫情和2008年金融危机水平[2][3][4] 中国资产重估逻辑的支撑因素 - 政策组合拳支撑市场信心 包括降准降息 保险资金入市上限放松 国家队增持A股[5] - 一线城市房价止跌回稳 渐进性财政政策累积效果显现 广义预算赤字率提升至近年高位[5][8] - AI技术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 平台经济被定位为新质生产力重要载体[5][6] A股市场前景与投资逻辑 - A股年化收益率低于利率债 存在均值回归需求 沪深300指数年化收益仅1.1% 加上分红为3.3%[7] - 居民存款可能向股市迁移 类似2007年储蓄搬家 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入市[14][18] - 股市从融资市转向投资市 2023年A股累计分红2.24万亿元 超过当年1.13万亿元融资额[19] 汇率与出口结构升级 - 汇率成为2025年最重要市场影响因素 反映全球投资者对中国新经济动能信心[10] - 购买力平价(PPP)显示人民币汇率存在升值基础 出口产业链需向品牌和品质升级[11][12] - 人民币汇率在关税冲击下保持稳定 下半年可能表现更强[15] 科技产业与AI应用前景 - 中国在先进制造业取得成果 拥有华为 大疆 宇树科技 深度求索等企业[12] - AI技术进入应用阶段 平台经济公司具备数据和场景优势 港股科技股成为行情主线[12][13] - 5G等科技概念曾促急涨急跌 但AI应用出业绩概率高 需挖掘潜在胜利者[13] 全球化与长期投资视角 - 特朗普贸易战难以根本打压中国 美国难以找到更好更安全的供应链[6] - 年轻一代基金经理更看好中国长期牛市 中美在AI技术创新中共同进步[20] - 全球化仍是底色 新一轮全球化主导权争夺是核心议题[20]
A股尾盘反攻,集体飘红!超3200​股上涨,三大王炸利好来了,背后信号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07:40
市场表现 - A股主要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报3145.55点涨1.58%,深成指报9424.68点涨0.64%,创业板指报1840.31点涨1.83%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超1.6万亿元,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上涨 [2] - 玉米、转基因、养鸡板块涨幅居前,电机、一体化压铸、贸易板块跌幅居前 [5] 政策动态 - 中央汇金明确发挥"平准基金"作用,央行提供再贷款支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调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7] - 保险资金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元增量资金 [8] - 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国资平台宣布大额增持央企及科技创新类股票 [9] - 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当日近30家公司宣布增持回购涉及金额超300亿元 [13][14] 行业板块 - 农业股持续爆发,秋乐种业、华绿生物、雪榕生物等集体涨停 [4] - 零售股延续涨势,孩子王20cm涨停,国芳集团、东百集团等盘中涨停 [4] - 中字头概念股活跃,中粮科工、中储股份双双涨停 [4] - 果链概念股集体调整,立讯精密、东山精密等跌停 [4] - 出海概念股走弱,药明康德、沪电股份等跌停 [4] - 汽车产业链持续走低,金杯汽车、亚太股份、凌云股份等集体跌停 [4] 机构观点 - 广发证券认为政策举措有助于推动微观主体行为的正循环,后续预计会有政策组合拳出台 [10] - 东吴证券认为多部委联合展现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的坚定决心 [11] - 中国银河证券指出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核心资产配置吸引力提升 [11] -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资产相比全球股市更具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 [15] 配置建议 - 短期配置以稳为主,红利低波股票或相对占优,关注消费和投资板块 [16] - 中期关注算力、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到应用环节的盈利兑现机会 [17] - 长期推荐制造领先,关注全球制造业重建需求与中国技术出海 [18] - 短期推荐四大领域:自主可控公司、军工板块、必选消费品、稳定红利领域 [19] - 招商证券建议关注自主可控与军工,同时关注农产品 [20] - 消费股选择逻辑转向精神属性消费、适老龄化消费、政策支持方向消费、小额可选消费 [21] 政策预期 - 货币政策方面,择机降准降息迎来窗口期,幅度可能大于预期 [22] - 推动本币结算国际化,扩大与俄罗斯、伊朗、东盟等贸易伙伴的本币结算规模 [23] - 增量财政政策规模预计在1.5万亿元~2.6万亿元之间 [24] - 财政政策或将进一步扩张,侧重扩内需、促消费 [25] - 可能出台的政策包括加快特别国债发行、扩大以旧换新补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26]
中金:汇金再度增持ETF释放积极信号
中金点睛· 2025-04-07 23:32
核心观点 - 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释放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缓解流动性压力 [1][3] - 历史经验表明汇金增持后市场往往逐步企稳,中期来看处于偏底部区域 [1][3] - 中国市场具备估值吸引力,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0.6倍,低于历史均值12.6倍 [7] - 地缘叙事变化和科技叙事变化为中国资产带来重估机会 [8] - 中国逆周期政策空间较大,有望支撑资产价格 [9] 市场表现 - 4月7日A股大幅调整,上证指数和沪深300跌幅均超过7%,创2020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3] - 港股恒生指数下跌13.2%,创1997年以来最大单日回调 [3] - 4月7日ETF尾盘放量可能超过600亿元,单日资金流入强度超出2024年2月初水平 [5] 估值分析 - 沪深300指数动态市盈率10.6倍,低于历史均值12.6倍 [7] - 恒生国企指数动态估值不到10倍 [7] - 沪深300股权风险溢价接近7%,股息率TTM高达3.67%,超出10年期国债收益率2个百分点 [7] 资金流动 - 中国市场在全球主动基金的持仓占比由2021年初14.6%降至2025年2月的6.5% [8] - 境外资金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从2021年高点10%降至当前7.5%左右 [8] 政策支持 - 中央汇金公司公告增持ETF,未来将继续增持 [1][3] - 中国诚通集团和国新集团也公告增持ETF及中央企业股票 [3] - 中国宏观政策发生积极转变,更加重视扩大国内需求 [9] 行业机会 - AI产业高景气仍在早期,DeepSeek突破为AI应用场景发展提供条件 [8][11] - 红利低波股票短期或相对占优,消费和投资板块受益内需政策发力 [10] - 消费领域有望伴随稳增长政策加码逐步迎来趋势性行情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