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搜索文档
洞见 | 申万宏源董事长刘健:强化专业能力 服务现代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7-01 03:02
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目标,释放出重大政策信号。随即,三大 金融管理部门迅速响应,打出一系列精准施策"组合拳",标志着资本市场改革迈向更深层次。 在刘健看来,资本市场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在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作用。作为我国企业投融资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不仅是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改善社会预期的关键抓手,更是经济健康发展的直接体现。 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成为金融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二十 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 定发展"。2024年7月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及资本市场,围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提振资本市场 活力进行系统部署。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持续推出增量政策,在推动资本市 场稳健发展上逐步形成政策集成合力。今年二季度,面对外部因素冲击,5月7日多部门又及时推出一揽子 政策,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从基本面来看,刘健认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为资本市场走稳走强提供坚实基础。上市公司是资本 市场之基,2 ...
国内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
期货日报网· 2025-06-30 16:10
制造业PMI指数表现 - 6月制造业PMI为49.7%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连续两个月回升 [1] - 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 较上月增加4个 制造业景气面扩大 [1] - 产需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 价格指数回升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4%和46.2% 均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 [1] 企业规模与行业分类 - 大型企业PMI为51.2% 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 持续位于扩张区间 [1] - 中型企业PMI为48.6% 较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 [1] - 装备制造业 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1.4% 50.9%和50.4% 均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1] 市场需求与出口表现 - 新订单指数达50.2% 重回扩张区间 市场需求止降回升 [2] - 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 制造业出口逐步恢复 [2] 经济韧性与政策影响 - 二季度制造业运行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短期波动 但经济展现较强韧性 [2] - 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 存量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经济景气水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3] - 政策组合进一步发力背景下 预计下半年制造业将保持稳中有增态势 [3] 资本市场反应 - 投资者信心逐步回升 市场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流入资金逐步增加 [3] - 经济面延续修复 A股市场行情有望超出预期 [3]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资本市场护航很关键
证券日报· 2025-06-29 16:59
科技强国建设与资本市场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推动科技强国建设 [1] - 资本市场成为贯通"科技—资本—产业"循环的关键引擎 形成螺旋上升生态 [1] 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 - 科创板累计588家企业上市 总市值近7万亿元 IPO募资9232亿元 再融资1893.62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中位数12.6% [2] - 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为不同阶段科技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渠道 [1]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1.88万亿元 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50% 专利数量占全国1/3 [3] 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机制创新 - 创业板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 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大普微电子IPO获受理 [3] - 科创板将审议首家重启第五套标准企业禾元生物 体现对长期研发的包容性 [3] - 证监会深化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改革 引导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3] 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 通过并购重组加速科技成果产品化/市场化 推动实验室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 - 构建"孵化—成长—扩张—引领"全周期培育体系 助力科技企业全球竞争力提升 [2] - 成功上市案例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 为科技强国奠定人才和社会基础 [4] 未来资本市场优化方向 - 需持续完善基础制度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 优化市场环境 [5] - 提升对科技企业支持精度 强化投资者保护 营造公平透明环境 [5]
第三次财富大转移,要来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28 04:58
全球财富转移历史与趋势 - 过去40年经历两轮大规模财富转移:第一次是9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以土地和房产为核心[1][2] 第二次是2008年后互联网产业变革,以用户数据和线上平台为核心[2] - 第一轮财富转移中8亿农民进城,土地产权大调整,70%国民财富集中在房产[1][2] - 第二轮财富转移红利集中在互联网大厂,如企业高管和股票投资者[2] 第三轮财富转移方向 - 未来5-10年财富转移可能流向金融市场,当前M2总量325万亿需寻找新出口[3][15] - 政策目标引导存款从银行体系转向资本市场,通过股票赚钱效应吸引资金[15][16] - 工业大国向金融大国转型是必然路径,需支持高科技研发和财富安全[7][9] 产业与资本市场联动 - 中国部分产业已全球领先:泡泡玛特(新消费)、DeepSeek(AI模型)、新能源汽车、创新药(近3个月涨100-200%)、芯片[13] - 美股长期上涨逻辑源于高科技公司+金融市场放大效应,中国正复制该模式[11][12] - 资本市场或接替房地产成为新财富分配工具,但需科技爆发+美元霸权削弱配合[16][17] 当前市场策略建议 - 短期全球市场仍处混沌期,需控制股市配置比例[20][21] - 资金应优先配置稳健收益资产,避免个股操作风险[17][18][19]
第三次财富大转移,要来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25 12:00
全球财富转移历史与趋势 - 过去40年经历两轮大规模财富转移:第一次是9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以土地和房产为核心,8亿农民进城带动土地产权调整,70%国民财富集中在房产[1][2] - 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风暴后互联网产业变革,财富从土地转向用户数据资源,互联网大厂(如阿里巴巴、京东)及其员工/股东成为主要受益者[2] - 当前可能迎来第三次财富转移,方向取决于325万亿M2存款的流向,政策引导资金从银行体系转向金融市场以支持产业升级[3][15] 金融市场的战略地位 - 国家发展需经历工业大国到金融大国的进阶,金融手段可放大产业优势并保护财富安全(对比苏联解体教训)[5][6][7] - 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如泡泡玛特、DeepSeek AI、新能源汽车、创新药、芯片)正转化为资本市场表现,例如创新药板块近3个月上涨100%-200%[13] - 美股长期上涨逻辑(高科技+金融协同)或在中国复制,金融市场有望成为替代房地产的新财富分配工具[9][11][17] 资本市场未来机会 - 存款迁移至股市的潜在规模:10万亿资金流入可推动A股站稳3400点,数十万亿级资金可能突破3500点[16] - 科技爆发与美元霸权削弱构成长期利好,但短期全球市场仍处混沌期,需控制股市配置比例[16][20][21] - 当前建议优先配置稳健收益资产,个股投资需警惕机构割韭菜和人性弱点(追涨杀跌)[18][19][21]
智链时尚 AI赋能|毕马威受邀出席2025中国时尚零售与消费发展峰会
搜狐财经· 2025-06-25 08:52
峰会概述 - 2025中国时尚零售与消费发展峰会在南京举行 主题为"智链时尚新生态 AI驱动新动能" 汇聚业内知名企业代表和专家 [1] - 毕马威中国华东及华西区零售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周倩发表主旨演讲 涵盖消费趋势 政策红利 资本赋能等议题 [1] 消费领域宏观概览及子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 政策组合拳推动消费持续回暖 政策更及时 务实 灵活 [3] - 解析奢侈品与时尚 健康与美妆 食品与饮料等子行业趋势 [3] 长三角消费促进政策解读 - 长三角消费政策从短期刺激向制度型创新转型 构建多层次 差异化政策矩阵 [4] - 形成中央政策导向与地方创新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化实施路径 [4] 全球关税风暴下的中国企业出海 - 劳动密集产品受全球关税风暴冲击最明显 [5] - 分享中国企业短期及中长期应对策略 海外并购趋势等 [5] 资本市场概览 -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IPO市场在多重压力下谨慎启动 [6] - 港股市场2025年良好开局 消费品上市总数和募集资金份额均为市场第一 [6] - 港股市场受益于上市审批流程优化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增加 零售资本活跃参与 [6] 毕马威行业服务 - 毕马威长期关注零售及消费品行业趋势研究 提供全方位服务 [6] - 未来将继续携手行业伙伴探索新机遇 推动高质量发展 [6]
瑞达期货沪铜产业日报-20250625
瑞达期货· 2025-06-25 08: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沪铜主力合约震荡偏强持仓量减少,现货贴水基差走弱 基本面处于供需偏弱局面 期权市场情绪偏多头隐含波动率略降 技术上60分钟MACD双线位于0轴上方红柱走扩 操作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并注意控制节奏及交易风险[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沪铜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78810元/吨,环比+170元/吨;LME3个月铜收盘价9699美元/吨,环比+30美元/吨[2] - 主力合约隔月价差180元/吨,环比+40元/吨;主力合约持仓量137637手,环比-12728手[2] - 期货前20名持仓4882手,环比+1767手;LME铜库存94675吨,环比-1200吨[2] - 上期所库存阴极铜100814吨,环比-1129吨;LME铜注销仓单40150吨,环比-1300吨[2] - 上期所仓单阴极铜21470吨,环比-2856吨[2] 现货市场 - SMM1铜现货78580元/吨,环比+165元/吨;长江有色市场1铜现货78650元/吨,环比+165元/吨[2] - 上海电解铜CIF(提单)60美元/吨,环比0美元/吨;洋山铜均溢价37.5美元/吨,环比0美元/吨[2] - CU主力合约基差-230元/吨,环比-5元/吨;LME铜升贴水(0 - 3)150.85美元/吨,环比-129.12美元/吨[2] 上游情况 - 进口铜矿石及精矿239.52万吨,环比-50.98万吨;国铜冶炼厂粗炼费(TC)-44.78美元/千吨,环比-0.03美元/千吨[2] - 铜精矿江西68940元/金属吨,环比+160元/金属吨;铜精矿云南69640元/金属吨,环比+160元/金属吨[2] - 粗铜南方加工费800元/吨,环比0元/吨;粗铜北方加工费750元/吨,环比0元/吨[2] - 精炼铜产量125.40万吨,环比0万吨;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430000吨,环比-10000吨[2] 产业情况 - 铜社会库存41.82万吨,环比+0.43万吨;废铜1光亮铜线上海55190元/吨,环比+100元/吨[2] - 江西铜业硫酸(98%)出厂价570元/吨,环比0元/吨;废铜2铜(94 - 96%)上海67050元/吨,环比+50元/吨[2] 下游及应用 - 铜材产量209.60万吨,环比+1.50万吨;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累计值2040亿元,环比+631.84亿元[2] -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值36233.84亿元,环比+8504.27亿元;集成电路当月产量4235000万块,环比+68000万块[2] 期权情况 - 沪铜20日历史波动率8.49%,环比+0.02%;沪铜40日历史波动率8.77%,环比-0.14%[2] - 当月平值IV隐含波动率10.37%,环比-0.0142%;平值期权购沽比1.22,环比+0.1729[2] 行业消息 - 2025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多数经济学家关注到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下中国经济稳健表现,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以上[2] - 央行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2] - 美联储方面鲍威尔称政策处于有利位置可观望,多数官员认为今年晚些时候降息合适;博斯蒂克预计今年晚些时候降息25个基点;哈玛克认为没必要降息;卡什卡利称处于观望模式;威廉姆斯称关税和不确定性致经济增长放缓、通胀上升;柯林斯称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必要;巴尔称将观望经济形势[2] - 多位专家预计下半年央行继续降息降准,降息幅度可能达30个基点,降准幅度可能达0.5个百分点,国债买卖操作年内存在重启可能[2] 观点总结 - 沪铜主力合约震荡偏强持仓量减少,现货贴水基差走弱 基本面供需偏弱,精铜供给增速将放缓,需求受淡季影响走弱,社会库存小幅积累 期权市场情绪偏多头,隐含波动率略降 技术上60分钟MACD双线位于0轴上方红柱走扩 操作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并注意控制节奏及交易风险[2]
固收、宏观周报:中东地缘冲突再升级,资本市场短期受影响-20250625
上海证券· 2025-06-25 03: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A股中油气、银行板块,债市与黄金的机会,A股在震荡区间相对高位,地缘冲突升级压制国内风险偏好提升,短期应寻找结构性机会如油气、银行等;国内利率债收益率下降幅度有限,10年国债收益率可能在1.60 - 1.65%之间波动;大宗方面,油气上涨,黄金则可能在高位震荡 [15][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美股有涨有跌,纳斯达克中国科技股与恒生指数下跌,过去一周(20250616 - 20250622),纳斯达克、标普500指数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变化0.21%、 - 0.15%与0.02%,纳斯达克中国科技股指数下跌1.26%;同时期恒生指数下跌1.52% [2] - A股绝大多数板块下跌,银行领涨,过去一周(20250616 - 20250622)wind全A指数变化 - 1.07%,30个中信行业仅4个行业上涨,银行行业周涨幅大于3%排名第一 [3] - 过去一周利率债价格微涨,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较2025年6月13日上涨0.12%,1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较2025年6月13日下跌0.44BP至1.6396% [4] - 资金价格分化,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截至2025年6月20日R007为1.591%,较2025年6月13日提升0.99BP;DR007为1.4941%,下降0.79BP,两者利差走阔,过去一周净投放1021亿元 [5] - 债市杠杆水平提升,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成交量(5日均值)由2025年6月13日的7.95万亿元变为2025年6月20日的8.32万亿元 [6] - 美债收益率有所下降,曲线整体下移,截至2025年6月20日,10年美债收益率较2025年6月13日下降3BP至4.38% [7] - 美元升值,金价下跌,过去一周美元指数提升0.63%,伦敦金现货价格下跌1.95%至3,368.25美元/盎司;COMEX黄金期货价格下跌2.02%至3363.20美元/盎司 [8][9] 重要事件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并未降息,维持利率在4.25 - 4.50%区间不变,2025年的利率中位数预测值为3.9%,较当前水平相当于降息2次 [10] - 陆家嘴论坛宽货币政策并未落地,央行行长推出八项金融开放举措,但未涉及具体货币政策操作 [11] - 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或持续,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或受影响,2025年6月13日双方冲突爆发,短时间内结束概率不高,后续存在升级可能性 [12] - 6月21日美国下场袭击伊朗核设施,后续冲突或有限升级,双边报道内容不一致,冲突升级烈度可控,但冲突时间或延长 [13]
共探上市公司创新生态:全球上市公司30人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6-23 14:37
全球科技创新格局 - 中国上市公司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2023年研发投入占全国比重达55%,美国前250家上市公司贡献全国63.6%研发总额 [2] -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重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双重核心动力 [3] - 资本市场改革推动资本与技术协同发展,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带动全要素改革,形成科技投资高潮 [1][6] 上市公司创新生态 - 风险投资与耐心资本通过"投贷联动"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科技领域,提供全周期支持并参与企业管理 [2] - 系统性创新需技术、管理、制度、战略、组织多要素协同,构建内部护城河抵抗复杂性竞争 [6] - 创新生态系统依赖企业、资本、政府、科研、供应链、媒体等多方协同,形成相互推进的依存关系 [1][6] 产业链与全球化趋势 - 全球产业链从"水平分工"转向"垂直整合"和"产业集群化",中国凭借完备产业体系有望打造全球集群 [5] - 中美或成未来全球产业链双链主,"一带一路"和货币互换机制将推动更公平的价值链分配 [5] - 新型技术壁垒和数字关税割裂全球市场信任基础,前沿技术如AI、量子计算重塑产业链控制权 [3] 公司治理与ESG发展 - ESG中的治理(G)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关键,需通过碳排放交易权等机制将外部性转化为可交易成本 [4] - AI技术改变治理模式,特斯拉等企业创始人长期担任CEO体现创新,但需防范恶性竞争和信息不对称 [4] - 面向2035的上市公司需构建全球标准治理体系,结合AI驱动创新,平衡企业价值与社会责任 [4] 资本市场功能 - 资本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枢纽,通过科创板等改革提升"含科量",培育具全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2] - 并购重组改革以新质生产力为重点,为科技企业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2]
第三次财富大转移,要来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23 11:56
全球经济发展与财富转移 - 过去40年经历两轮大规模财富转移 第一次是9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浪潮 以地生财为主要方式 土地和房产成为财富载体 8亿农民进城 土地产权大调整 [1] - 第二次是2008年金融风暴后互联网产业变革 财富从土地转向线上数据资源 互联网大厂及高管成为主要受益者 [2] - 当前M2总量达325万亿 存款需转移至金融市场以支持产业升级 目标是从工业大国进阶为金融大国 [3][7][8] 产业与资本市场联动 - 中国部分产业已追上美国 如泡泡玛特成为全球新消费龙头 DeepSeek以低成本高效AI模型挑战OpenAI 新能源汽车、创新药、芯片等领域崛起 [13] - 创新药板块近2-3个月上涨100%-200% 显示资本市场对产业升级的放大效应 [13] - 美股持续上涨的核心逻辑是金融市场放大高科技公司盈利 中国需复制此路径以强化产业优势 [11][12] 资本市场未来趋势 - 存款转移至股市可能推动上证指数站上3400点 若持续流入数十万亿或挑战3500点 去年9月24日后资金流入已验证赚钱效应 [15][16] - 金融市场将替代房地产成为新财富分配工具 但当前全球市场仍处混沌期 需谨慎配置资金比例 [17][19][20] - 科技爆发叠加美元霸权削弱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前景明确 但需通过专业渠道参与而非个人炒股 [1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