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渭南以攻坚行动践行“蓝天之约”
中国环境报· 2025-09-11 00:50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2024年渭南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541 优良天数 PM2.5浓度均创监测记录最佳 [2] - 截至6月30日优良天数118天同比增加9天 六项污染物浓度呈现"五降一升"态势 [2] - 臭氧平均浓度16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2% 夏防期臭氧超标天数同比减少12天 [4] 科技治污体系建设 - 193家企业完成环保门禁系统建设 94家接入市级监管平台 实现国三以下货车自动拦截 [3][4] - 建成119个空气监测站点实现镇办全覆盖 配备无人机 便携式监测仪 激光雷达等设备 [4] - 采用卫星遥感 雷达 走航车等技术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管控 建立"天地空"监测网络 [4][5] 秸秆资源化利用 - 蒲城县年处理秸秆3万吨 畜禽粪便2万吨 秸秆制肥能力提升至5万吨以上 [6] - 临渭区年加工秸秆30余吨 带动3000余名留守妇女人均年增收1500元 [6] - 推广小麦秸秆氨化技术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减少焚烧污染并降低养殖成本 [6][7] 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 拥有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6家 绿色产品1个 绿色工业园区2个 [8] - 18家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 10家完成能效认定 五大电厂燃煤消耗同比减少152.7万吨 [8] - 地热供热能力达233万平方米 淘汰老旧柴油货车2244辆(完成率93.34%) [8] 清洁能源运输体系 - 新增218辆新能源车 清洁运输比例达80.54% 淘汰非道路移动机械167台 [8] - 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超90% 达优道路386条占比61.1% [4] - 在建工地和餐饮油烟企业全部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4] 长效治理机制建设 - 建立"75311"指挥调度机制 实现市县镇村多级联动协同 [10] - 多部门组建12个督导组下沉一线 开展环保知识"六进"教育活动 [10] - 推动从行政驱动向法治化推动 从重点管理向全民治理转变 [10][11]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人民日报· 2025-09-11 00:39
本报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常钦)记者9月10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在保障资源安全、 促进绿色转型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 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截至去年底,全国林地、草地、湿地分别达42.53亿亩、39.12亿亩、8.34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 25.09%,比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相关报道见第三版) ...
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人民日报· 2025-09-11 00:33
资源安全与保护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 [1] - 全国林地、草地、湿地分别达42.53亿亩、39.12亿亩、8.34亿亩 [1] 绿色转型进展 -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 比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1] - 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1]
截至去年底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人民日报· 2025-09-10 21:56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9月10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在保障资源安全、促进绿色转型等方面迈出坚实 步伐。截至去年底,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 截至去年底,全国林地、草地、湿地分别达42.53亿亩、39.12亿亩、8.34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 25.09%,比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
联手住友化学合并重组!三井化学,发布新市场战略
DT新材料· 2025-09-10 16:05
业务整合与股权架构 - 三井化学、出光兴产、住友化学就整合聚烯烃业务公司Prime Polymer达成谅解备忘录,计划通过业务转让和股权调整形成三井52%、出光兴产28%、住友化学20%的股权架构 [2][3] - 整合后PRM公司产品涵盖聚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总产能达159万吨/年PP和72万吨/年PE,年净销售额约3873亿日元(约186.9亿元人民币) [4] - 整合计划于2026年4月实施,旨在实现每年超过80亿日元的成本优化,并增强日本国内聚烯烃业务的竞争力 [4] 市场背景与战略目标 - 聚烯烃占日本塑料需求约50%,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材料和医疗设备等领域,对日本工业至关重要 [4] - 整合旨在解决国内供应过剩问题,应对因人口下降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PO需求减少,同时增强与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并减少环境影响 [4] - 通过强强联手重组互补,节省成本和降低碳排放,反内卷,提升高性能和环保产品能力,加速可持续绿色化学品业务发展 [5]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PRM公司将依托三大投资方的绿色原料优势,包括生物基石脑油、废塑料热解油和化学回收石脑油,开发生物基及再生聚烯烃产品 [5][9] - 通过化学回收与机械回收并行,推动塑料闭环循环,开发高附加值再生材料,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6] - 优化裂解装置能效,推动氨燃烧等脱碳技术,与区域多企业合作降低整体碳足迹 [7] 公司战略与业务规划 - 三井化学发布最新业务战略规划,通过整合聚烯烃业务加速向绿色、高附加值化学公司转型,聚焦医疗、汽车、半导体等高增长高利润产业 [12] - 公司计划在2027年左右将基础与绿色材料业务(B&GM)分拆为独立运营的绿色化学实体,以应对本土经济安全与碳中和目标 [18] - B&GM业务涵盖石化产品、基础化学品和聚氨酯原料,预计通过聚烯烃整合与绿色转型,在2030年实现360亿日元营业利润,ROIC提升至6.5%左右 [18][23] 合作与产能优化 - 旭化成、三井化学、三菱化学共同成立Setouchi Ethylene LLP,聚焦日本西部地区两座乙烯生产设施的减碳技术与产能优化研究,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绿色转型 [10] - 三井化学通过TDI减产、关闭部分基地、考虑NDI扩产、关闭日本国内苯酚业务、出售在中国的苯酚产业等措施优化业务结构 [14] - 公司预计B&GM业务在2024财年剔除一次性影响后具备100亿日元级别的潜在盈利能力,绿色转型正在逐步见效 [19]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从山顶到海洋的“大账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9-10 15:22
国务院新闻办9月10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 示,我国自然资源领域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大账单" 从山顶到海洋的"大账单"——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黄垚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 作为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自然资源部亮出了一份自然资源的"大账单"。 "在这里我向大家报个账。"自然资源部部长关志鸥说,通过持续开展调查监测,我国自然资源家底更加 厚实。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面积19.4亿亩,比2020年增加2800万亩,牢牢守住 了耕地保护红线,其中,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过了1亿亩,耕 地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格局逐步形成。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5.09%,比2020年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我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森林蓄 积量达到209.88亿立方米,提前实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2030年目标。 矿产是工业的"粮食","十四五"期间,我国全面摸清了 ...
速览A股半年报!印包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奥瑞金成“显眼包”
搜狐财经· 2025-09-10 14:21
行业整体表现 - 36家A股印刷包装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659.16亿元 总利润29.76亿元 [1] - 总营收同比增长13.01% 总利润同比增长7.94% [1] - 23家企业实现营收增长 占比63.89% 29家企业实现盈利 占比80.56% [1][4] - 半年营收和利润均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的50% 业绩超预期 [1] 营收规模分布 - 35家企业营收超亿元 15家企业营收超10亿元 其中5家超50亿元 1家破百亿元 [3][4] - 营收前五名企业为奥瑞金117.27亿元 裕同科技78.76亿元 恩捷股份57.63亿元 紫江企业52.48亿元 合兴包装51.48亿元 [4] - 头部5家企业总营收357.62亿元 占比从50.92%提升至54.25% 集中度上升 [5] - 奥瑞金营收增长62.74% 主要因收购中粮包装并表 [4][5][9] - 营收不足亿元企业仅1家 为爱司凯0.76亿元 [5] 盈利状况分析 - 9家企业净利润超1亿元 利润总额27.47亿元 占总利润92.31% [6] - 利润前三名奥瑞金9.03亿元 裕同科技5.54亿元 紫江企业4.73亿元 保持稳定 [6] - 20家企业盈利但净利润低于1亿元 7家企业出现亏损 [6] - 渤海化学亏损3.59亿元 主因市场需求疲软和国际地缘摩擦 [6] 业绩增长与分化 - 10家企业营收增长超20% 3家超50% 11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20% 3家超100% [9] - 鸿博股份营收增长197.92% 因算力业务收入增加 新巨丰增长52.29% [9] - 翔港科技利润增长432.14% 鸿博股份206.81% 长荣股份156.45% [11] - 15家企业净利润下滑 3家由盈转亏 8家企业营收下滑超10% [9][14]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紫江企业研发投入1.67亿元 申请专利153项 净利润增长33.39% [15] - 行业研发投入两极分化 10余家企业研发费用率低于3% 5家企业超过5% [15] - 长荣股份智能数字化业务销售收入6390.95万元 同比增长49.77% [12] - 裕同科技通过数字化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智能制造转型 [16]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顺灏股份通过可降解材料研发和绿色工艺优化构建可持续发展模式 [17] - 采用电子束固化技术减少能耗 建立闭环回收体系 年回收利用率达85%以上 [17] - 绿色转型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17]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9月8日
新华财经· 2025-09-08 00:53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 - 央行可能重启国债买卖操作以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性 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助力经济回升向好 [1] - 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就政府债券发行管理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1] 外汇储备与市场表现 - 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222亿美元 环比上升299亿美元 升幅0.91% [2] - 外汇储备上升受美元指数下跌 全球金融资产价格上涨及汇率折算等因素综合影响 [2] 北交所公司发展动态 - 广脉科技等六家北交所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展示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战略 [3] - 公司布局领域包括5G-A 算力服务 商业航天 新能源船舶及汽车精密件 [3] - 多家公司推进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应用落地 优化产能结构和成本管控 [3] A股市场走势分析 - A股经历高位宽幅震荡 算力板块调整导致指数回撤 银行指数逆势上涨 [4] - 沪指在调整后重回3800点 机构认为上涨驱动力未改变 [4] - 历史数据显示A股涨幅超30%的行情中通常出现6%至10%的回撤 [4] 低空经济发展 - 第四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芜湖举行 聚焦空域资源服务化与基础设施网联化 [5] - 大会吸引新加坡 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嘉宾参会 [5] 公募基金规模增长 - 7月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35.08万亿元 首次突破35万亿元 [5] - 4月至8月主动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回报22.79%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21.49% [5] ETF市场扩张 - 国内ETF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 4个月内增长1万亿元 [6] - ETF成为稳定市场的压舱石和助推AI算力龙头股行情的搭台人 [6] - 居民投资从炒个股转向配指数 ETF重塑A股交易生态 [6] 港股市场活跃度 - 港股IPO规模在上半年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交易额翻倍 [7] -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预计IPO热度将持续 外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资产实现多元化配置 [7] 商业航天产业进展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增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信心 中科宇航完成IPO辅导备案 [8] - 蓝箭航天 屹信航天等头部企业启动上市辅导 业内期待耐心资本支持技术突破 [8] 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 1966家沪深上市公司披露提质公告 占上市公司总量38.15% [9] - 上市公司累计披露1692次专项行动进展或评估报告 [9] 港股再融资活动 - 年内港股公司完成281起配售 规模达2034.78亿港元 同比增长506.33% [10] - 配售规模远超新股募资额 多家公司持续推进配售计划 [10] 退市监管强化 - 龙宇股份因财务造假被罚3810万元 体现退市不免责原则 [11] - 年内24家退市公司收到25张罚单 数量接近去年全年 [11]
技术筑基+绿色转型 北交所上市公司多维谋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21:24
核心观点 - 北交所多家上市公司通过业绩说明会传递积极信号 聚焦技术创新 绿色转型与市场拓展战略 明确紧跟国家产业政策 推进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与应用落地 持续优化产能结构和成本管控[1] 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 广脉科技将5G-A和6G作为技术布局重点 承接多个5G-A项目并实现关键技术规模应用 包括为运营商开发智能关断及能耗管理系统 有效降低5G网络运营成本[2] - 广脉科技算力服务业务覆盖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 承接多个GPU集群与智算服务项目 布局全国算力网络 在高铁信息化方面扩大公网覆盖和改造维护份额 实现专网通信重大突破[2] - 星图测控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 推进产品化与智能化战略 计划明年发射太空感知星座试验星并逐步完成骨干星座组网 所有关键环节自主完成 包括前期预研 仿真验证与测运控管理[2] - 星图测控提供按轨计费和年度一体化服务两种商业化模式 随着低轨星座和火箭发射频次提升 测控服务需求显著增长 已将AI技术用于星座管控和太空态势感知 提升任务执行精度 与中国星网在卫星仿真 健康管理等方面合作[2] - 星辰科技凭借伺服系统技术积累实现在新能源业务快速成长 风电变桨产品响应市场需求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以电力电子 电机驱动与控制核心技术为基础 从单一部件供应商发展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服务于新能源 工业控制等领域 支撑装备智能化升级[3] 绿色转型布局 - 国航远洋推动绿色船舶建设与数字化运营 正式开工建造4艘甲醇双燃料散货船及2艘绿色低碳船舶 预计2025年年底绿色低碳船舶运力占比进一步提升[4] - 国航远洋上线智能船舶数据对接平台 推进十项数字化研发项目 优化全球航线网络资源配置 判断旺季需求有望回升 通过调整运力结构和设立海外子公司增强全球运营能力[4] - 骏创科技在新能源车三电领域积累精密注塑与轻量化经验 相关技术适用于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 具备为电子化 智能化产品配套研发及制造能力 北美子公司完成产能建设 利用率显著提升[4] - 荣亿精密汽车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8.75%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表现抢眼 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7.83% 正处于从3C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转型过程中[4] - 荣亿精密液冷精密件等新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配合客户持续技术优化 汽车类产品短期毛利率承压 但随着产能爬坡和客户结构优化 高毛利率液冷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在越南设立子公司为未来扩产和国际产能布局奠定基础[4] 成本管控与市场拓展 - 广脉科技在算力服务等多个项目以净额法确认收入 部分项目进入服务期后收入逐步释放 带动资产运营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20% 未来通过业务落地和业绩释放赢得市场认可 不排除通过收购实现外延增长[5] - 星辰科技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严控销售与管理费用 提高人均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实现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73%[5] - 荣亿精密上半年净利润仍为负值但同比大幅减亏 持续开发新客户 加强成本管控争取扭亏为盈 业务范围向液冷零部件等新兴领域延伸 适应AI伺服器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5] - 国航远洋受老旧船舶减值准备计提及行业周期影响上半年出现亏损 但预计下半年航运市场出现季节性回升 费率稳定和新增绿色船舶投运有望推动盈利上行[5] - 骏创科技通过将部分零件由委外转自制 强化供应链议价等措施管控成本 应对北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成本上升压力[5] 行业整体表现 - 六家北交所上市企业上半年表现出较强战略定力和运营韧性 无论是深耕技术研发 拥抱绿色转型 还是优化产品结构与市场布局 均体现通过内在能力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共同特征[6]
北交所上市公司多维谋发展
中国证券报· 2025-09-07 20:51
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 - 广脉科技将5G-A和6G作为技术布局重点 承接多个5G-A项目并实现关键技术规模应用 包括为运营商开发智能关断及能耗管理系统以降低5G网络运营成本[1] - 广脉科技算力服务业务覆盖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 承接多个GPU集群与智算服务项目 布局全国算力网络[1] - 广脉科技在高铁信息化领域扩大公网覆盖和改造维护份额 实现专网通信重大突破[1] - 星图测控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 计划明年发射太空感知星座试验星并逐步完成骨干星座组网 所有关键环节自主完成包括预研、仿真验证与测运控管理[1] - 星图测控提供按轨计费和年度一体化服务两种商业化模式 将AI技术用于星座管控和太空态势感知 与中国星网在卫星仿真和健康管理方面开展合作[1] - 星辰科技以电力电子和电机驱动与控制为核心技术 从单一部件供应商发展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服务于新能源和工业控制领域[2] - 骏创科技在新能源车三电领域积累精密注塑与轻量化经验 相关技术适用于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 具备电子化智能化产品配套研发及制造能力[2] 绿色转型与产能布局 - 国航远洋开工建造4艘甲醇双燃料散货船及2艘绿色低碳船舶 预计2025年底绿色低碳船舶运力占比进一步提升[2] - 国航远洋上线智能船舶数据对接平台 推进十项数字化研发项目以优化全球航线网络资源配置[2] - 骏创科技北美子公司完成产能建设 利用率显著提升[2] - 荣亿精密在越南设立子公司 为未来扩产和国际产能灵活调整奠定基础[3] 财务表现与成本管控 - 荣亿精密上半年汽车类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8.75%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占比提升至37.83%[3] - 广脉科技资产运营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20% 部分项目进入服务期后收入逐步释放[3] - 星辰科技上半年严控销售与管理费用 提高人均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4.73%[4] - 荣亿精密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大幅减亏 持续开发新客户并加强成本管控[4] - 骏创科技通过零件由委外转自制和强化供应链议价等措施管控成本 应对北美产能爬坡阶段固定成本上升压力[4] 市场拓展与战略转型 - 星辰科技风电变桨产品响应市场需求 成为新利润增长点[2] - 荣亿精密从3C向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转型 液冷精密件等新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并配合客户进行技术优化[3] - 国航远洋预计下半年航运市场季节性回升 费率稳定和新增绿色船舶投运有望推动盈利上行[4] - 广脉科技未来通过业务落地和业绩释放赢得市场认可 不排除通过收购实现外延增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