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票
icon
搜索文档
“点绿成金”的山东实践:青山复绿“金山”来
新华网· 2025-08-15 04:09
生态资源转化实践 - 山东蒙阴县桃墟镇百花峪村通过发放103张"林票"量化5107亩林地产权 撬动超1000万元资金注入乡村发展 [1] - "林票"可作为收益凭证进行交易、继承和抵押贷款 村民刘建军凭借"林票"获得30万元贷款发展猕猴桃种植和中华蜂养殖 [6] - 青州市庙子镇北崔崖村依托喀斯特地貌生态资源开发旅游 2024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综合收入突破500万元 [3] 生态保护创新机制 - 乐陵市朱集镇对1400棵千年枣树和1.4万棵500年枣树挂牌保护 建立金丝小枣种质资源库并划定核心保护区 [2] - 济南佛慧山景区拆除侵占建筑后新栽6000余株乔灌木 配套建设50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实现"还绿于民" [2] 乡村经济多元发展 - 北崔崖村旅游合作社将30%收益作为村民分红 同时以2元/平方米流转土地 带动31名村民就业和20户农家乐经营 [3][4] - 百花峪村"林票"机制激发村民护林积极性 护林员岗位从无人问津变为抢手职位 [6] 生态产业融合案例 - 北崔崖村保留726米牛角山崖壁和200棵百年黄栌古树 开发高空漂流、亲水竹筏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 [3] - 百花峪村通过"林票"将生态林从"沉睡资产"转化为可抵押资产 银行授信额度超1000万元 [1][6]
“两山”理念的广西实践
广西日报· 2025-08-15 01:36
生态修复与保护成效 - 钦州市犀丽湾修复后沙滩平均波高衰减率达63.38% 绿化覆盖率超80% 带动200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3][4] - 广西累计投资近40亿元实施10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 整治岸线195公里 修复滨海湿地约3300公顷[4] -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投入1.15亿元实施生态修复 植被覆盖率从15%大幅提升[5] - 桂林漓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54.91亿元 修复面积达47664公顷[6] - 忻城县石漠化面积减少500余平方公里 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0%提升至67.22%[11][12]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 - 崇左市白头叶猴数量从2003年598只增至1400多只 年出生率增长2%-3%[1][7][9] - 渠楠屯通过自然教育基地年均接待游客超1000人 村集体年增收约10万元[9] - 广西建立223处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9] - 北部湾布氏鲸累计识别超70头 中华白海豚种群超400头[10] - 东黑冠长臂猿中国境内种群从3群19只增至5群39只 瑶山鳄蜥达510只[9] 生态产业发展 - 广西林草产业总产值2024年达1.069万亿元 在全国率先突破万亿大关[13] - 2025年上半年林草产业总产值5495亿元 同比增长24.3%[13] - 忻城县金银花种植面积10万亩 年产值1.5亿元 合作社单户销售额超200万元[11] - 农业领域打造多个千亿元产业 12个品牌总价值达906.8亿元[14] - 工业领域推进超3700项亿元以上补链强链项目 新能源等10多种产品产量全国前十[14] 环境质量提升 - 广西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8年91.6%提升至2024年97.1%[15] - 2025年上半年PM2.5浓度降至28.5微克/立方米[15] - 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连续7年超96% 2025年上半年7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前十[15] - 近岸海域水质连续12年"优" 综合指标持续领跑全国[15] - 北海银滩和涠洲岛先后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15]
“两山”理念如何重塑美丽中国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2 22:18
生态文明理念与战略意义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强调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关系 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 [2][3] - 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开展开创性工作且成效显著 [3] -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旅游 光伏项目 林票碳票等创新模式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4] 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实践 - 环境监管推动企业创新 钢铁 焦化 水泥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 [5] - 新能源汽车企业在电池技术 智能驾驶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实现汽车制造换道超车 [5] - 绿色低碳发展催生绿色技术革新与绿色产业升级 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5] 民生改善与生态环境协同 - 生态环境质量成为民生重要组成部分 水环境污染治理 农村环境整治 土壤风险管控取得进展 [6] - 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开展 实现生态颜值与人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 [6] 全球化示范与技术输出 - 中国节能改造项目使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 [7] - 菌草种植技术在中非共和国 斐济 老挝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绿色就业机会 [7] - 国际专家评价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希望之光 [7] 可持续发展路径 -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绿色化 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7] - 需通过法治 市场 科技 政策组合拳形成绿色发展合力 [7] - 统筹自然资源与现代化发展 实现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协同共荣 [8]
壮美广西·全面深化改革调研行 | 扎实推进林票碳票改革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广西日报· 2025-07-10 01:4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河池市实施"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制度改革试点,通过赋予林票交易、质押、兑现等权能,建立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林农深度合作机制,解决集体林经营"融资难、流转难、变现难"问题 [1] - 截至2025年6月底,河池市累计实现林票合作经营林地7.36万亩,发行林票总额9450万元,惠及林农3.523万人 [1] - 林票制度改革提升了林地规模经营集群效益,实现国有林场、村集体经济、林农多方共赢 [1] 林业碳汇开发交易 - 河池市探索地方性林业碳汇试点工作,2024年8月广西首批林业碳票在环江发行和交易 [1][2] - 截至2025年7月1日,河池市林业碳票累计完成交易26笔,累计交易量10137吨,累计交易额58万元 [2] - 林业碳票改革让闲置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推动绿色生态优先发展理念 [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 宜州区北牙瑶族乡平里村牛怀屯6600平方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广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挂牌出让,宜州区振威液化气有限责任公司以119万元竞得土地使用权 [2] - 平里村委会通过农地入市出让取得土地收益83万元,用于村公益事业建设 [2] - 该地块从方案设计到合同签订仅用83天,振威液化气计划年底建成厂房提供液化气服务 [2]
江西安远:山林“静资产”变增值“动资源”
新华社· 2025-06-09 02:5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 江西安远县推行"股权到户、联营管护"模式 将3600亩集体林折算为267股 村民按人口持股 首笔分红达140万元 持股最多家庭获得8300元 [1] - 累计发放266张林票和500本林业经营收益权证 实现山林"身份证"管理 创新林票流转机制 支持继承/赠予/资金兑换功能 [1] 林业金融创新 - 赣州中优农业通过林权抵押成功贷款260万元 解决"活树难变活钱"问题 [2] - 建立江西省首个林权交易平台 形成"林权抵押+收益权质押+森林保险"金融闭环 2024年集体林地收储3.2万亩 林权收储金额4.3亿元 贷款额3.5亿元 [2] 林下经济模式 - 龙布林场采用"四维生态"复合经营 亩产值从1600元跃升至8500元 实现楠木种植/铁皮石斛/中药材套养/生态养殖四层收益 [3] - 全县推广30余万亩林下经济 形成"林+药/菌/蜂"特色产业 塘村乡油茶基地亩产茶油42公斤 年收益超223万元 [3] 林业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从79%提升至82.72% 林业总产值增长5.2倍 林农人均林业收入占比达51% [3] - 改革推动治理体系/产业形态/生态文明立体革新 实现生态价值市场化流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