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一汽奥迪以严苛标准重塑汽车行业安全与智能新标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07:47
核心观点 - 公司以远超行业基准的技术突破重新定义豪华汽车的安全与智能边界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更安全、更科技、更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1][14] 电池安全 - 动力电池经历9项测试包括温度交变、机械冲击、盐雾湿热、浸水等 使用同一块电池完成长达半年测试周期 [3] - 机械振动测试进行两轮 第一轮每个轴向时间增加3.5倍 第二轮升级为六轴振动 各个轴强度达国标3倍以上 总测试时长172小时 相当于30万公里行驶里程 [3] - 滑车试验承受60g急停瞬间加速度 为F22战斗机最大值的9倍 远超国标15-28g极限 [3] - 底部撞击试验能量达150焦耳 相当于一公斤重物从15米高处坠落 电池表面允许凹痕但需保持正常充放电能力及热管理系统运作 [5] - 穿刺试验要求热失控后5分钟内无明火 为驾乘人员争取逃生时间 [5] 智能驾驶 - 燃油车平台实现组合驾驶辅助突破 全新PPC豪华燃油平台搭载E31.2电子电气架构 采用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 算力与主流电动车持平 [5] - 奥迪A5L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技术的燃油车 实现无图L2级驾驶辅助能力 [5] - 硬件配置包括双嵌入式激光雷达、12个摄像头、6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 配备行业唯一恒温自清洁系统保持传感器洁净 [6] 灯光技术 - 灯光技术通过105米长灯光隧道进行毫米级调校 整体平整度精度达±2mm [8] - 配光试验室在25米远测量近200个数据 光强下限值超过国标30% [8] - 企业标准增加18项与行车安全强相关测试 远超国标6个维度 [8] 电磁防护 - 投资1.5亿建设电磁兼容测试中心 辐射限值低至国标限值的1/700 低于微波炉、电吹风等家用电器 [10] - 0米法电波暗室测试模拟横跨6000MHz辐射场景 平均测试场强达170V/m 极限值200V/m 为国标要求的6-7倍 [10] - 辐射发射测试通过15种天线测试26个频段强度 确保全天候全场景全方位辐射达标 [10] 用户体验 - 半隐藏式门把手采用电子+机械双系统设计 电子系统失效或碰撞后自动弹出红色拉绳实现机械开门 [12] - 油电双线布局满足多元需求 燃油车用户享受智能化升级 电动车用户获得传统豪华品质保障 [14]
上海车展迸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1:24
2025上海车展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成为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风向标[2] - 车展规模庞大,包括1300余辆展车、千余家中外企业参展、193场新品发布会,凸显行业创新活力[2] - 中国汽车品牌凭借自信与实力站到车展中心位,跨国车企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并加大在华投资力度[8][9] 新车发布与产品创新 - 首发新车超过100款,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合资品牌紧追猛赶,跨国品牌展现"更中国"战略[3] - 比亚迪展示多款首发新车包括腾势概念超跑、海狮06DM-i等,以及仰望U8加长版豪华车[3] - 奔驰全球首发基于VAN.EA纯电架构的概念车Vision V,宝马发布三款"新世代"概念车及全新操作系统X[3] - 极氪、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展示兆瓦级超充技术,极氪V4极充桩单枪峰值功率达1.3兆瓦,华为产品最大功率1.44兆瓦[3] 智能化与安全趋势 - 车企在智能化宣传上更加克制,减少L2+++等夸大表述,转而强调安全性能[5][6] - 岚图CEO指出部分企业存在技术能力宣传与实际产品不符的问题,呼吁正确引导用户认知[5] - 赛力斯发布四大安全域智能安全体系,奔驰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6] - 行业认为智驾发展需以安全为前提,本届车展可能成为踏实发展智驾技术的新起点[6] 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 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16%,显示海外需求旺盛[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建议加快海外本地化战略[7] - 跨国车企改变策略,在中国设计新能源汽车再推向全球,体现中国市场重要性[8] - 日产汽车宣布2026年底前在华追加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9] 市场与消费趋势 - 车展与上海"五五购物节"联动,叠加各级补贴政策,促销优惠力度空前[10] - "汽车+"生态构建新消费场景,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10] - 跨界融合项目成为政策新导向和行业新趋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0]
华润微2024年研发投入11.67亿元 创上市以来新高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2:4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19亿元,同比增长2.2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62亿元 [1] - 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6.47亿元,同比增长11.65%,净利润2.63亿元,环比增长20.18%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3.55亿元,同比增长11.29%,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50.68% [1] 业务板块表现 - 产品与方案板块中泛新能源领域营收占比提升至41% [1] - 功率IC产品在电机市场份额大幅攀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 [1] - 工业控制产品累计较同期增长39%,汽车电子产品累计较同期增长26% [1] - 制造与服务板块先进封装(PLP)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4% [2] - 先进封测基地润安项目功率封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37% [2]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约11.67亿元,创上市以来历史新高 [2] -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达11.53%,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 [2] 技术进展 - 高端掩模完成90-40nm工艺技术平台搭建,90nm产品实现量产交付 [2]
全新AUDI首款车型震撼登场!奥迪E5 Sportback开启豪华电动新章
经济观察报· 2025-04-29 07:25
(原标题:全新AUDI首款车型震撼登场!奥迪E5 Sportback开启豪华电动新章) 奥迪E5 Sportback所承载的不仅是一辆车的价值,更是一个百年品牌在变革时代的答卷:以"美美与 共"的姿态,在坚守德系精密工艺的同时,拥抱中国创新生态,为追求科技与豪华的新一代消费者,开 启"行于心动间"的未来出行体验。 4月22日,奥迪豪华新能源品牌AUDI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在上海车展前 夕全球首秀。这款专为中国高端年轻科技精英打造的四门纯电溜背轿跑,重新定义了豪华智能出行的标 准。从设计美学、智能科技到驾控性能,它不仅是奥迪品牌电动化转型的里程碑,更展现了对中国市场 需求的精准洞察。 合资创新:以"美美与共"理念扎根中国 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强调:"这是一款毫不妥协的奥迪——以全新开发的 AUDI智能数字平台为基石,奥迪E5 Sportback将标志性设计、高端智能、卓越性能和至臻品质完美融 合。" 奥迪E5 Sportback以动感车身比例(长4881mm×宽1960mm×高1479mm)勾勒出四门溜背轿跑的优雅姿 态,既传承奥迪 ...
新产品、新技术、高标准,奔驰开启“新豪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01:16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对奔驰意义重大,公司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扩大投入,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打造产品,全球首秀两款重磅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启产品和技术攻势,未来还将发布多款中国专属车型,公司在竞争中凭借“奔驰标准”和“底蕴”稳步前行 [2][3][5] 分组1:奔驰在华发展战略 - 2025年是奔驰电气化转型关键年,公司目标是与中国伙伴合作,以“中国速度”和“中国标准”打造适合中国用户的产品,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并扩大投入 [2] - 公司将探索与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合作,吸引人才,利用本土供应链,推进本土化进程 [3] 分组2:全球首发长轴距CLA车型特点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启奔驰未来几年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攻势,有长轴距、纯电、为中国专属打造三个关键词 [5][7] - 该车基于MMA平台打造,尺寸为4763/1856/1469毫米,轴距达2830毫米,较标准轴距车型增加40毫米,专为中国消费者打造 [6][8] - 动力上,电池包85度,百公里电耗10.9kWh/100km,CLTC工况续航可达866公里 [9] - 软件和体验根据中国客户习惯优化,后排娱乐系统由中国团队打造,辅助驾驶系统在中国开发 [9] 分组3:奔驰未来车型规划 - 到2027年奔驰将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全新纯电长轴距CLA是第一款 [10] 分组4:奔驰研发与安全标准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采用两档变速箱降低能耗,低速起步用11:1档位提速,高速驾驶用5:1档位节能 [12][13] - 每款奔驰新车上市前要进行15000次仿真模拟测试和150余次实车碰撞测试,本土车型额外进行30次碰撞测试 [13] 分组5:奔驰创新科技展示 - 奔驰在品牌科技日上展示电驱、驾驶、智舱等方面创新科技,如5微米厚的太阳能涂层组件,应用后在北京光照条件下每年可为中型SUV产生14000公里续航 [16] 分组6:奔驰面临的竞争与态度 -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考验车企成本、供应链把控能力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16] - 奔驰大中华区新负责人佟欧福面临中国客户对产品期待的压力,他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认为竞争让公司保持敏锐和投入 [17][18]
当打之年!设备龙头史上最优业绩出炉,半导体设备ETF(561980)V型反转!
搜狐财经· 2025-04-28 04:01
北方华创一季度财报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1亿元,同比增长37.9% [1] - 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38.8%,创历史同期最佳表现 [1] - 公司推出近十年首次转增股本分配方案,每10股转增3.5股并派发现金红利 [3] - 截至上周五,公司市值突破2400亿元,年内涨幅高达16% [3] 半导体设备行业趋势 - 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凭借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正加速抢占市场份额 [3] - 2025年国内晶圆厂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上升至新高度 [3] - AI算力爆发与汽车电动化驱动全球半导体需求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4] - 消费电子回暖推动晶圆厂资本开支持续提升,设备行业业绩弹性与确定性兼具 [4] 北方华创产品与技术进展 - 刻蚀设备2024年收入突破80亿元,同比增长超30% [3] - 薄膜沉积设备2024年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66% [3] - 核心产品覆盖度与市占率显著提升 [3] - 离子注入设备等新品打开增量空间 [3] 半导体设备ETF表现 - 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早盘V型反转,收盘上涨0.62% [1] - 盘中成交额超1800万元,成分股北方华创、拓荆科技、海光信息等涨超1% [1] - ETF近期连续3日获资金增仓 [1] - ETF跟踪中证半导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超76% [4] 政策环境 - 重要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 [3] - 政策方向与半导体设备产业链技术攻坚高度契合 [3] - 预计将推动更多资源向刻蚀、薄膜沉积等关键环节倾斜 [3]
电动汽车销售强劲,比亚迪Q1营收同比增长36.35%,净利润同比大增1倍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5 10:38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Q1营收达1703.6亿元,同比增长36.35% [1][2][3] - Q1归母净利润91.55亿元,同比增长100.38%,创季度新高 [1][2][3] - Q1扣非净利润81.72亿元,同比增长117.80%,显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1][2][3] - Q1基本每股收益3.12元,同比增长98.73% [1][2] - Q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7%,同比提升1.13个百分点 [2] 业务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强劲表现是业绩增长主要动力 [3] - 财务费用为-19.08亿元,同比变动883.88%,主要因汇兑收益大幅增加 [3] - 营业成本增长37.45%,略高于营收增速,显示毛利率有所承压 [3]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减少92.74%至0.24亿元,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提升 [3] 研发投入 - Q1研发支出142.23亿元,同比增长34.04%,主要用于职工薪酬及物料消耗 [1][4] - 开发支出达8.60亿元,较年初增长69.28%,资本化研发投入显著增加 [4] - 高额研发投入是构建长期技术竞争壁垒的必要举措 [4] 运营情况 - Q1末存货达1543.74亿元,较年初增加33.04%,反映市场订单增加备货增加 [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5.81亿元,同比减少16.10% [2][5]
三联锻造2024年营收净利齐增 拟设立机器人及航空部件研究院
证券时报网· 2025-04-24 15:05
业务多元化布局 - 公司拟设立机器人及航空部件研究院,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多元化发展,研究院经营范围涵盖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销售,民用航空材料销售等 [1] - 公司将通过设立分公司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专业团队,专注于机器人和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研发,加速新技术突破和应用,开辟新业务增长点 [1] - 公司主营汽车锻造零部件,产品覆盖轮毂轴承类、轴类、球头拉杆类、转向节类等,主要应用于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悬挂支撑系统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15.62亿元,同比增长26.44%,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6.64%,扣非后净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24.8% [1] - 轮毂轴承类营收4.43亿元(+26.16%),轴类产品营收3.38亿元(+55.06%),球头拉杆类营收2.44亿元(+3.02%),转向节类营收1.19亿元(+62.46%) [2] - 2024年内销收入10.61亿元(+20.31%),外销收入5.01亿元(+41.7%),外销主要出口至采埃孚和舍弗勒等国际零部件集团的海外工厂 [2] 新能源汽车业务 - 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从2020年512.18万元增长至2024年3.7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0.87%提升至26.01% [2] - 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戴姆勒、宝马、大众、通用、Volvo、蔚来、理想、小鹏等知名整车厂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定点开发项目 [3] - 特斯拉、比亚迪、戴姆勒、宝马、大众等项目已批量应用 [3] 股东回报政策 - 2024年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587.04万元,同时每10股转增4股 [3] - 2024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预计为3174.08万元(含三季度已分配部分) [3] - 拟推动一年多次分红,2025年半年度或三季度报告披露时增加一次中期分红,预计现金分红金额不低于相应期间净利润的10% [3]
汽车视点 | 从1万到36万、从追赶到领跑,透视上海车展“全球风向标”效应
新华财经· 2025-04-24 12:11
上海车展发展历程 - 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1985年首次举办 是中国首个专业国际汽车展览会 首届展馆面积1万平方米 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328家厂商参展 观众首日突破2万人次 [2] - 2005年上海车展跻身国际A级车展 展馆面积12万平方米 较上届增加50% 首度超越东京车展跃居亚洲第一 世界第三 [3] - 2025年上海车展展出总面积超过36万平方米 其中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 较2021年同展区6万平方米增长67% [3] 展会国际影响力提升 - 2004年通过国际博览联盟(UFI)认证 成为我国首个获UFI认证的汽车展会 [3] - 2013年全球首发车型达111辆 超过同期五大国际车展 成为国际汽车潮流风向标 [3] - 汽车零部件企业佛瑞亚选择参加上海车展而非CES 2024年其全球订单310亿欧元 其中亚洲订单110亿欧元 中国车企贡献超60%亚洲订单 [4] 跨国车企战略转型 - 2025年车展全球首发新车超100台 发布会达193场 跨国车企将中国作为技术研发与产品定义核心阵地 [5] - 大众集团推出三款本土化战略车型:上汽大众ID ERA 一汽大众ID AURA 安徽大众ID EVO 均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 [6] - 奥迪A6L e-tron为中国市场加长159mm 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奥迪E5 Sportback采用Momenta智驾解决方案 [6] 本土化创新实践 - 奔驰纯电CLA L车型集成豆包AI大模型 三屏联动座舱及保时捷同款两档变速箱 [6] - 丰田在华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 新一代雷克萨斯ES于上海车展全球首发 [7] - 别克宣布"至境"高端新能源子品牌 2025年起在华全新车型将全部为新能源车 [7] 中国品牌高端化突破 - 极氪9X全球首发 配备5个激光雷达 后排车门宽度超1.2米 普通版起售价约50万元 顶配版或达100万元 [9] - 比亚迪仰望U8L车身长度较劳斯莱斯库里南长出59mm [10] - 华为鸿蒙智行尊界S800预售价100-150万元 内饰采用水晶 实木 真皮等材质 [10] 全球产业地位重塑 - 小米 奇瑞星途等中国品牌展台吸引大量外国厂商交流学习 中东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速 [8] - 蔚来等本土豪华品牌展台出现奥迪 宝马 雷克萨斯等国际品牌高管组团试车 [9] - 11家国内外车企负责人参加华为乾崑智能技术大会 包括奥迪中国 上汽集团 广汽集团高层 [9]
比亚迪SEALION 7获Euro NCAP安全测试五星安全认证,2025世界汽车大奖获奖公布|海外日报
36氪· 2025-04-17 08:41
分组1:比亚迪SEALION 7 - 核心观点:SEALION 7五星成绩印证比亚迪在电动车安全领域领先技术实力,多款车型连续获五星表明其建立系统化安全研发体系,为全球化战略提供支撑 [5] - 关键要点:比亚迪旗舰SUV车型SEALION 7在Euro NCAP最新安全测试获五星评级,2024年底在欧洲上市,搭载刀片电池和CTB技术,在四大测试项目表现优异,儿童保护评分达近九年最高,配备儿童遗留检测系统,驾驶辅助功能获好评,此前比亚迪在欧销售的部分车型也获五星评级 [4] 分组2:起亚EV4 - 核心观点:EV4推出标志起亚电动化战略向主流市场下沉,或成特斯拉及比亚迪海豹等车型有力竞争者,加速15 - 25万元级电动轿车市场内卷 [8] - 关键要点:起亚在2024纽约国际车展全球首发2026款EV4纯电轿车,基于400V E - GMP平台打造,提供两种电池选项,支持快充,采用特定设计语言,配备多种配置和智能化系统,2026年一季度在美上市,主打都市年轻群体 [7] 分组3:2026款斯巴鲁Solterra - 核心观点:改款标志斯巴鲁在电动化领域实质性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但快充功率和智能化配置保守,或吸引注重越野性能的潜在用户,挑战新势力市场 [13] - 关键要点:2026款斯巴鲁Solterra纯电SUV在2025纽约车展首发,基于升级版电动平台打造,续航提升25%,新增电池预加热系统,标配对称式全轮驱动系统,支持快充,兼容北美特斯拉超充网络,配备新车机系统等,保留越野能力,新增设计元素,详细售价年内公布 [12] 分组4:现代INSTER - 核心观点:INSTER获奖巩固现代在电动汽车领域领先地位,印证其“为客户提供卓越价值”理念 [15] - 关键要点:现代汽车旗下电动车型INSTER获“2025世界年度电动车”大奖,是现代连续第四年在世界汽车大奖中获奖,凭借独特设计、续航里程和快充优势获评委会青睐 [15] 分组5:沃尔沃EX90 - 核心观点:EX90获“2025世界年度豪华车”称号,展现七座电动车实用优势 [17] - 关键要点:沃尔沃纯电七座SUV EX90凭借豪华品质、前沿安全技术和独特设计理念获该称号,拥有领先静谧性,采用环保内饰材质,激光雷达系统提升安全性,第三排立起和放倒后备箱容积不同,奖项由评审团投票产生 [17][18] 分组6:起亚EV3 - 核心观点:EV3获“2025世界年度车”称号,标志起亚“设计驱动、技术领先”电动化战略获全球认可 [20] - 关键要点:起亚EV3纯电SUV凭借革命性设计、超长续航和快充等表现脱颖而出,是起亚自2020年以来第六次获世界汽车大奖,以创新设计和前沿科技重新定义紧凑型电动SUV用户体验 [20] 分组7:宝马iX及其他AAA获奖车型 - 核心观点:宝马iX蝉联AAA年度最佳车型奖,AAA汽车指南为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时代购车参考 [23] - 关键要点:宝马iX xDrive50继2023年后再次获“年度最佳车型”及“中型SUV类别冠军”,2025年所有获奖车型均为新能源车,克莱斯勒大捷龙PHEV获“最佳MPV”称号,现代捷尼赛思GV60、起亚EV9等车型分获各类别冠军,评审新增评分标准并重启MPV类别 [23] 分组8:路虎发现5 - 核心观点:路虎发现5是最全能家庭SUV,但适合真正需要“全地形移动行宫”的买家 [30] - 关键要点:路虎第五代发现自2017年问世保持“汽车界瑞士军刀”称号,2020年改款升级后,铝制轻量化平台与3.0升直六柴油混动引擎组合兼具公路舒适性与越野性能,起价62,690英镑,豪华程度接近揽胜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