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三大方向协同 助力中小企业实现价值跃升
证券时报· 2025-06-02 16:56
数字化筑基 -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贸易摩擦加剧,叠加地区突发事件冲击,数字化重构生产、管理流程成为应对供应链波动与市场需求变化的生存刚需 [1] - 政府部门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信部等四部门提出"到2027年中小企业上云率超过40%"的目标 [1] - 数据驱动优化采购、库存等环节,通过智能排产减少设备闲置率,利用电商与社交媒体实现"精准营销—需求反馈—柔性生产"闭环 [1] 工艺创新 - 发达国家在半导体、精密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对中国施压,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发专利技术突破"卡脖子"环节 [2] - 利用"国产替代"采购时机进行工艺创新,聚焦专业领域技术突破提升议价能力 [2] - 传统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新兴国家低成本替代"挤压,通过绿色制造、增材制造等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嵌入中高端产业链 [2] 垂直深耕 - 中小企业选择细分领域纵向渗透,通过技术专精形成"隐形冠军"地位,2025年大企业主导的"链式转型"加速垂直深耕者接入协同平台 [3] - 垂直领域技术沉淀(如特殊材料配方、工艺数据库)可形成知识产权壁垒规避同质化价格战 [3] - 精密部件企业通过IoT优化热处理工艺良品率,在新能源汽车细分赛道占据80%市场份额 [4] 协同路径 - 三大方向协同逻辑为"数字化支撑效率—工艺创新提升价值—垂直深耕巩固地位"递进关系 [4] - 聚焦专精特新领域技术突破结合数字化工具深度应用是中小企业实现价值跃升的有效路径 [4] - 产业链细分领域可能涉及上万家中小微企业形成技术护城河 [4]
战略锁定宁德时代百万吨级订单 万润新能有望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8 03:16
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协议 - 万润新能与宁德时代签订5年协议,自2025年5月起供应磷酸铁锂产品约132.31万吨,年均供应量26.46万吨 [1] - 按当前市场均价3.2万-3.34万元/吨测算,协议总价约423亿-442亿元,年均营收贡献84.6亿-88.4亿元,远超2024年全年75.23亿元的营收规模 [1] - 协议预计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磷酸铁锂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电池出货量超900GWh,同比增长超35%,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约560GWh,占动力电池总出货量72% [2]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高达92.5% [2] - 高压实磷酸铁锂自2024年以来已进入产业化,技术与产能主要集中于头部企业 [3] 公司经营与产能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2.78亿元,同比增长97.30%,磷酸铁锂出货量同比增长138%,毛利率提升3.51个百分点 [2] - 公司磷酸铁锂产能充足:湖北基地31.1万吨/年(已投产),安徽基地3.7万吨/年(已投产),山东基地12万吨/年(已投产) [2] - 美国新能源正极材料项目规划建设5万吨磷酸铁锂,一期计划建设0.9万吨/年产能,相关土地和厂房已完成交割 [2] 技术合作与竞争优势 - 公司与宁德时代将共同开发高压实密度(2.6g/cm3以上)磷酸铁锂产品,切入快充电池等高附加值领域 [3] - 四代磷酸铁锂加工费较普通产品高1000-3000元/吨,技术突破可带来利润修复空间 [3] - 宁德时代原有供应商中,龙蟠科技2025年框架协议上限70亿元,富临精工2025-2027年承诺年采购14万吨,均不及公司年均84.6亿-88.4亿元的体量 [3] 产业链协同效应 - 公司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是典型的"产业链协同"构建动作 [4] - 合作既能提供业绩支撑,又可缓解客户集中问题,还能促进技术迭代,保持技术领先 [4]
海光信息拟吸并中科曙光 资产合计670亿实现强链补链
长江商报· 2025-05-26 23:31
交易概况 -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 成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改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交易 [2][3] - 交易方式为海光信息向中科曙光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 并募集配套资金 [3] - 两家公司于5月26日起停牌 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3] 公司财务表现 - 海光信息2024年营收91.62亿元(+52.4%) 净利润19.31亿元(+52.87%) 扣非净利润18.16亿元(+59.79%) [4] - 中科曙光2024年营收131.48亿元(-8.4%) 净利润19.11亿元(+4.1%) 扣非净利润13.72亿元(+7.34%) [7] - 2025年Q1海光信息营收24亿元(+50.76%) 净利润5.06亿元(+75.33%) [8] - 2025年Q1中科曙光营收25.86亿元(+4.34%) 净利润1.86亿元(+30.79%) [8] 资产与市值 - 截至2025年Q1末 海光信息资产310.06亿元 中科曙光资产359.30亿元 合并后约670亿元 [2][9] - 截至5月23日收盘 中科曙光市值905.7亿元(股价61.9元/股) 海光信息市值3164亿元(股价136.13元/股) [9] 研发与技术 - 海光信息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63% 产品已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数据中心 [5] - 中科曙光2022-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61.67亿元 拥有3大制造基地和5大研发中心 [9] - 海光信息已研发多代高端处理器(CPU/DCU) 完成商业化落地 [4] - 中科曙光重构芯片、液冷、计算等底层技术 适配AI场景需求 [6] 行业协同效应 - 合并将构建"芯片+整机+算力服务"全链条能力 打通产业链 [7][9] - 技术协同可强化产业链整合 市场与资源优势互补 [2][7] - 智能算力需求年增65% 合并有利于把握国产算力产业发展趋势 [6][9] 公司定位 - 海光信息是国内领先的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 产品性能逐代提升 [4] - 中科曙光主营高端计算机、存储及数据中心产品 发展智能计算业务 [6]
北交所上市公司迎来机构组团调研 企业创新价值与市场改革前景引关注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18:24
机构调研与行业热点 - 5月以来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迎来汇添富基金、天弘基金、红杉中国等30余家机构调研,重点关注硬科技与新兴消费领域[1] - 武汉蓝电电池测试设备受关注,公司预计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业将推动大功率设备需求增长[1] - 一致魔芋海外市场布局及产能扩张计划吸引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等海内外机构调研[1] - 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频现,三元基因在抗病毒口腔喷剂、RSV治疗新药取得突破,诺思兰德基因治疗药物NL003进入审评关键阶段[1] 专精特新企业技术突破 - 北交所聚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海能技术液相色谱仪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惠丰钻石功能性金刚石应用于半导体领域[2] - 硅烷科技电子级硅烷气切入硅碳负极市场,齐鲁华信新型分子筛项目通过验收并与中科院共建研发中心[2] - 五新隧装借力"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市场,并行科技算力资源池持续扩容,业务增速目标30%至40%[2] 政策与市场动态 - 北交所修订重组审核规则,引入"小额快速"审核机制,天润科技、万德股份探索并购重组机会[3] - 北证50指数年内表现亮眼,成交额与估值中枢稳步上移,专家认为"政策引导+企业成长"双轮驱动行情[3] - 沪深北市场联动加强,北交所"小而美"企业成长弹性与制度红利或成资金配置新蓝海[3]
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开幕 聚焦创新融合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26 14:57
论坛概况 - 2025中德(欧)隐形冠军论坛在北京顺义开幕,600余人参会,其中近200名高层级政要、隐形冠军企业和行业机构代表从境外抵京,海外嘉宾规模较首届增长近一倍 [1] - 论坛由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联合欧洲经济参议院主办,主题为"联合创新·融合发展",50余家中德(欧)重点企业现场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 [1] - 设置"1+5+N"多层次议程,包括1场主论坛、5场专题活动和N场配套活动,深度打造中德(欧)对话场景 [5] 参会企业与机构 - 400余家国内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研院所、产投基金代表参与 [1] - ADWM德国中小企业世界隐形冠军学会、DEZ德国欧洲中小企业中国合作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论坛 [1] - 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集聚德资及关联企业120家,年产业规模超400亿元 [7] 合作成果发布 -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与DEZ联合发布《2025中德隐形冠军企业开放合作报告》,探讨促进德(欧)隐形冠军企业在华发展 [3] - 启动"中德(欧)经济技术合作'金纽带'行动",发布六项行动内容,首批三个协同案例亮相 [3] - "北京顺义中德(欧)隐形冠军企业会客厅"项目揭幕,打造德(欧)企业来华发展"首发站" [4] 产业专题活动 - 举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和医药健康产业专题活动,开展细分领域深度对话 [6] - "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对话活动"为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协同发展开拓新路径 [6] - "中国专精特新对话世界隐形冠军专题活动"提供互鉴发展经验的交流平台 [6] 政策与投资环境 - 北京市累计实施120余项突破性政策,出台《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实施"全球服务伙伴计划" [6] - 顺义区依托首都国际机场优势,集聚外资企业近千家,常住外籍人士近万名 [7] - 论坛向德(欧)企业推介开放政策,回应外商落地"最后一公里"关切问题 [6]
计算机行业点评:海光拟吸收合并曙光,关注中科系上市公司隐含价值和协同价值
德邦证券· 2025-05-26 08: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光拟吸收合并曙光,国产算力航母启航,科技型国有资产相互协同、做大做强是必然趋势,中科系上市公司具备隐含价值和稀缺性,且中科星图和海光、曙光存在协同效应,建议关注中科星图、星图测控、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曙光数创等公司 [4][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光拟吸收合并曙光情况 - 海光信息5月25日公告与中科曙光筹划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5月26日开市起停牌,预计不超10个交易日 [4] 科技型国有资产协同趋势 -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与各类企业协同发展 [5] 中科系上市公司情况 - 海光信息背靠中科院计算所,是高端处理器国家队领军,中科曙光持股27.96%,DCU有生态兼容优势,CPU供应向好迈向三千亿x86商用市场 [5] - 中科曙光是AI算力全产业链自主可控龙头,中科算源持股14.68%,形成从芯片到终端的服务器全产业链国产化布局 [5] - 曙光数创牵头编制首个液冷国家标准,IDC液冷市占率第一,中科曙光持股62.07%,2023年度液冷基础设施市场份额达61.3%,连续3年行业榜首 [6] - 中科星图是中科院空天信息产业龙头,中科曙光持股15.7%,总经理履历丰富,基于数字地球系统产业化应用,构建十圈层数据能力,为多产业提供数据基座 [6] - 星图测控是航天测控管理“小巨人”,核心团队能承担国家战略级航天任务,中科星图持股33.52%,掌握卫星测控领域核心技术 [6] 中科星图和海光、曙光协同效应 - 对于中科星图,海光、曙光是重要算力支撑,其所处空天信息产业需超算算力,星图云平台依赖超算 [6] - 对于海光、曙光,下游中科星图应用爆发有望带来上游算力大规模调用,中科星图数据分析能力应用将带动算力需求 [7] - 中科系公司跨学科有机结合,在新交叉领域协同,有望打开业务和市值天花板,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领域,各公司可获不同市场份额 [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中科星图、星图测控、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曙光数创等公司 [7]
香港中华煤气香港业务营运总裁郑晓光主持WGC2025氢能分论坛 共探全球氢能发展机遇与挑战
格隆汇· 2025-05-23 11:13
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机遇 - 氢能正从技术探索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阶段,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 [3] - 香港拥有逾160年运营富氢燃气的经验,目前正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打造氢能示范项目 [3] - 氢能在重工业脱碳中具备不可替代性,例如德国炼油厂的绿氢应用项目 [5] - 当前绿氢面临成本高、储运技术不成熟等挑战,需各国政策协同推动技术落地 [5] 企业战略与投资布局 - bp建议以氨作为氢能载体,利用现有贸易网络加速氢能推广 [5] - 埃克森美孚计划未来5年投资300亿美元建设低碳氢氨工厂,通过碳捕集技术降低氢的碳强度 [7] - 澳德赛能源认为中国与澳大利亚在氢能领域互补优势明显,可在氢能炼钢、绿氨贸易等领域深化合作 [7] 香港氢能发展路径 - 香港作为高密度城市,安全是氢能推广的核心,已制定氢能车辆及加氢站操作规范 [6] - 香港已完成海底隧道氢燃料电池车通行风险评估,未来将借助内地技术打造氢能试验平台 [6] - 香港中华煤气将推动氢能与燃气管网融合发展,为城市能源结构升级提供探索经验 [3][9] 国际合作与技术突破 - 全球需通过技术标准互通、产业链协同及政策创新加速突破氢能储运与成本瓶颈 [9] - 香港可作为技术展示窗口,促进中国与澳大利亚等国的氢能技术合作与国际订单落地 [7] - 香港中华煤气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氢能技术研发、拓展应用场景、扩大国际合作 [9]
中远海控全资子公司多措并举稳外贸保畅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5-22 05:00
全球航线网络优化 - 公司依托海洋联盟优化主干航线布局 加密核心市场班次 开辟新兴市场通道 持续扩充全球运力供给 [3] - 北美市场推出差异化产品:美西南10条航线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日韩港口 优化AAC航线加挂洋浦港形成中转通道 美西北5条航线覆盖中国港口 美东美湾10条航线构建多元服务 [3] - 开通南沙港直达南美西港口航线 助力构建"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 加深粤港澳大湾区与拉美地区连接 [3] - 针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高时效需求 以印尼CSE/YIX快航协同南沙港升级干线运力 实现"当日截单、次日开航" [3] 海铁联运与数智化建设 - 布局内陆节点推动港口功能延伸 构建"海上枢纽港+内陆无水港"立体化物流网络 [4] - 东北及华北地区开通"章古台站—锦州港""赤峰大板站—锦州港"等特色班列 将化肥、钢材等纳入全链物流体系 大连集运实现公铁无缝衔接 [4] - 长三角地区采用"包舱制+天天班"模式 8小时直达上海芦潮港 较传统运输效率提升显著 创新"一口价"计费方式使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20%-30% [4] - SynCon Hub平台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物流服务 实现全程在线化操作与可视化追踪 [4] 产业链协同生态构建 - 立足"集装箱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优势 与物流供应链板块深度协同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生态系统 [5] - 共建5个海内外供应链平台覆盖东南亚、中东、欧洲、北美等节点 提升供应链韧性 [5] - 针对化工、冷箱等高附加值货物协同打造专业方案 建立危险品全流程管控和全程温控服务 [5] - 深化拖车、仓储、关务等领域协同 实现系统功能复用 减少信息壁垒与重复作业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
逸豪新材(301176) - 301176逸豪新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1
2025-05-21 10:54
公司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为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21日下午14:30 - 17:00通过网络远程方式召开,接待人员有董事会秘书刘磊和财务总监曾小娥 [1] - 公司股票发行价23.88元,目前股价17元,长期低于发行价 [1] 股价与市值管理 - 投资者质疑公司管理层对股价低于发行价的举措及大股东减持问题,公司表示二级市场股价受多重因素影响,生产经营正常,会按要求披露信息,持续优化主营业务,强化产业链协同优势提升公司价值 [1]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若有回购股份计划将依规披露 [4] - 已公告减持的大股东是赣州逸源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非控股股东等,减持符合规定 [4][5] 业绩情况与改善措施 - 投资者认为公司上市多年业绩令人失望,询问扭亏可能性及募投项目效益,公司称2024年电解铜箔行业竞争激烈,加工费低,铜箔业务毛利率下降,业绩与同行趋势一致;PCB业务单面产品毛利率提升,但双多层产品规模效益不足,整体未盈利;募投项目稳步推进,进度符合预期 [2][3] - 公司未来将巩固扩大高端电子电路铜箔市场份额,提升产品质量和良率,补充高频高速及超薄高抗拉锂电铜箔产能;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拓展铝基覆铜板高端应用领域,调整PCB产品结构,优化产能配置,提高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产能利用率 [2]
轴承行业集中度或再提升 光洋股份拟收购银球科技100%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5-18 23:11
公司动态 - 光洋股份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银球科技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已签署《投资意向协议》[1] - 银球科技创立于1995年,拥有258亩生产基地,下辖2个制造基地和4家生产工厂,年产11亿套轴承[1] - 银球科技2024年营收超6.5亿元,同比增长30%,高转速轴承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全球市场占有率约28%[2] - 银球科技2025年新建2.5亿套精密轴承技改项目,重点布局高端家电和汽车市场[2] - 光洋股份2024年营收23.10亿元,同比增长26.69%,归母净利润5101.1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 - 光洋股份2025年Q1营收6.06亿元,同比增长6.33%,归母净利润2544.22万元,同比增长6.67%[2] 产能与技术 - 光洋股份截至2024年底轴承产能1.39亿件套/年,在建产能729万件套/年[2] - 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加速向新能源汽车和数智化方向转型[2] - 收购银球科技有望强化光洋股份在轴承领域的市场规模,拓展家电与汽车客户资源,形成产业链协同[2] 交易进展 - 交易方案仍在商讨论证中,需经监管机构批准,存在不确定性[3] - 公司股票自5月19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若6月3日前未披露方案将终止重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