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产重估

搜索文档
沪市最大中证A500ETF龙头(563800)近22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10%,近半年新增规模同类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5-12 07:51
市场表现 - 中证A500指数强势上涨1.26%,成分股中航成飞20cm涨停,安克创新上涨12.64%,蓝思科技上涨9.63%,中国船舶、洪都航空等个股跟涨 [1] - 中证A500ETF龙头收涨1.17%,近22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10% [1] - 中证A500ETF龙头换手10.44%,单日成交20.03亿元,近1年日均成交22.11亿元 [1] 规模与份额 - 中证A500ETF龙头近半年规模增长170.21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中证A500ETF龙头近半年份额增长183.09亿份,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估值水平 - 中证A500指数最新市净率PB为1.51倍,低于指数近1年89.58%以上的时间,估值性价比突出 [1] 指数构成 - 中证A500指数包括约50%传统价值型行业和约50%新兴成长型行业,价值与成长均衡 [2] - 中证A500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0.8%,包括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中国平安等 [2] 市场展望 - 政策端"降准降息"效应显现,中长期资金入市举措将持续优化流动性环境 [2] - 消费、投资等内需领域在政策刺激下有望延续回暖态势 [2] - 经济数据向好与政策工具箱蓄力支撑下,市场短期或延续震荡修复格局 [2] 行业配置 - 关注AI+产业主线(AI应用、AI算力、机器人等)、创新药、大消费板块中的"新消费"领域 [3] - 主题方面建议关注军工、自主可控等 [3] - 中证A500ETF龙头均衡配置各行业优质龙头企业,一键布局A股核心资产 [3]
周末,利好!中美大消息!
搜狐财经· 2025-05-11 14:19
中美经贸会谈 -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11日在日内瓦继续进行 此前10日会谈持续约8小时 双方未透露进展但特朗普称谈判以友好但建设性方式进行[3] 地缘政治动态 - 印巴达成停火协议但随即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协议 印度军方表示将对违规行为强硬应对 巴基斯坦否认指控并承诺忠实执行协议[4][5]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愿在俄罗斯同意30天无条件停火前提下开启谈判 普京未回应停火要求但提议5月15日在伊斯坦布尔会谈[5] 中国政策动向 - 央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年利率1.5% 期限1年可展期2次 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及养老产业[6] - 证监会印发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重点制定《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等8项制度 推动《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7][8] 科技行业动态 - 苹果渠道调价:iPhone 16 Pro Max全系降价160美元(约1313元) Pro版128GB降价176美元(约1445元) 或为618促销准备[9] - 英伟达计划7月推出修改版H20 AI芯片以应对美国出口限制 已通知中国主要云计算客户[10] 券商策略观点 - 中信证券:公募新规将推动策略范式调整 62%主动基金采用沪深300/中证800基准 18%为赛道型产品 未来聚焦核心资产定价[12] - 申万宏源:二季度为中枢偏高震荡市 科技短期性价比占优 长期需重磅产业催化 公募"补齐低配方向"为短期主题[13] - 民生策略:推荐消费(家电/汽车/食品饮料)、低估值金融(银行/保险)及资源品(铜/铝/黄金) 市场风格或向金融/大盘转换[14] - 招商策略:公募新规或降低换手率 提升银行/非银/公用事业等低配行业比例 强化被动化投资趋势[16] - 中信建投:中期市场震荡 风格轮动或经历"科技成长→防御性资产→消费"阶段 出口重心转向东盟/欧盟成效显著[22]
资本市场热点轮动,消费板块或迎机遇,主要消费ETF(159672)冲击5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5-09 02:15
中证主要消费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5月9日10:02,中证主要消费指数(000932)上涨0.21%,成分股中新诺威(300765)上涨2.41%,贝泰妮(300957)上涨1.73%,养元饮品(603156)上涨1.62%,今世缘(603369)上涨1.59%,珀莱雅(603605)上涨1.57% [3] - 主要消费ETF(159672)上涨0.13%,冲击5连涨,最新价报0.78元 [3] 主要消费ETF产品特征 - 主要消费ETF紧密跟踪中证主要消费指数,该指数反映中证800指数样本中主要消费行业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4] - 截至2025年5月8日,主要消费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4.35%,最长连涨月数为3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14.00%,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5.36% [4]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2.16%,今年以来最大回撤5.57%,相对基准回撤0.34% [4] - 管理费率为0.50%,托管费率为0.10%,在可比基金中费率最低 [4] - 跟踪的中证主要消费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0.02倍,处于近1年8.33%的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4] 指数成分股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30日,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7.16%,包括伊利股份(9.86%)、贵州茅台(10.39%)、五粮液(9.12%)等 [5] - 截至2025年5月9日,前十大权重股中贵州茅台上涨0.37%,伊利股份上涨0.47%,五粮液下跌0.11%,牧原股份下跌0.45% [7] 行业分析 - 必需消费板块需求增长缓慢,短期缺少基本面催化剂,政策面强刺激预期减弱 [3] - 长期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依旧,经历贸易冲突和军备检验后更显价值 [3] - 建议关注乳业(供给收缩先于需求改善)、软饮料(稳增长前提下的高股息)和白酒(大资金流入的必配行业) [3]
韧性强!中国资产重估趋势延续
环球网· 2025-05-08 06:22
市场表现 - 4月A股市场在21个交易日中15个交易日上涨 上证指数单月累计下跌仅1.70% 深证成指下跌5.75% 沪深300下跌3% [1] - 4月份A股日均成交金额为1.24万亿元 交投活跃 [1] -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全年同比下降3.3%转为增长0.8% 3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速达14.3% [4] 估值与资金 - 沪深300市盈率仅为12.3 国内主要指数市盈率均明显低于标普500等全球主要指数 [3] - 截至5月4日 上证指数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PE分别为14.21倍 24.40倍和29.18倍 均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或低于中位数 [3] - 2024年三季度以来 被动权益基金 两融资金和保证金余额持续涌入 为市场提供增量资金 [3] 分红与盈利 - A股约有3648家上市公司发布2025年年报现金分红方案或预案 合计分红金额达1.6万亿元 2024年度现金分红金额超2.3万亿元 [3] - 2025年一季度A股盈利同比增长3.5% 非金融企业盈利增速明显触底回升 [4] - TMT板块一季度盈利普遍高增长 电子盈利同比增长31.5% 细分光模块/元器件/半导体一季度盈利实现114%/50%/33%的高增长 [4] 行业趋势 - 中国资产重估叙事核心在于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估值体系重构 AI技术发展为催化剂 [1] - 国内科技产业加速崛起 叠加A股科技行业业绩改善 科技主题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 [4] - 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速度加快 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4]
长江证券王鹤涛: 中国资产吸引力不减 科技突破重构定价逻辑
证券时报· 2025-05-06 17:53
中国资产重估的核心逻辑 - 本轮资产重估本质上是全球资本对中国科技突破、产业升级与宏观预期改善的再定价,其持续性和广度取决于技术落地、业绩验证与政策协同的深度共振 [1] - 市场主导逻辑正从"预期驱动"转向"业绩驱动",能将研发投入转化为技术壁垒和现金流的企业将成为重估浪潮的最终赢家 [1] - 重估核心是中国科技力量崛起驱动的估值提升过程,体现市场对科技股未来增长潜力与内在价值的更高预期 [2] AI产业驱动的重估 - AI技术从"故事"到"验证"的质变是关键,国产AI技术进步推动科技股从"价值股"向"成长股"叙事转变 [2] - DeepSeek等AI技术突破被视为中国在全球AI应用层具备竞争力的力证,重塑投资者对科技公司长期增长预期 [4] - AI相关产业链(硬件、软件、算法、应用)估值提升,港股大型互联网平台从"价值股"向"成长股"转变 [4] 市场结构与估值变化 - 重估主要体现在A股和港股科技板块,涵盖互联网、AI软硬件、半导体、智能汽车、传媒等领域 [3] - 港股市场逻辑从偏好稳定现金流的"红利牛"转向科技创新引领的"AI牛" [2] - 万得全A估值18倍(近10年中等水平),恒生科技指数估值仍低于2020-2021年峰值 [9] 能源金属领域的投资机会 - 能源金属(锂、镍、钴、稀土)是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基础,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7] - 稀土供给端受政策催化(出口管制、开采限制),价格低位叠加人形机器人需求提振,板块修复可期 [8] - 钴镍供给集中度高,刚果(金)暂停出口4个月或引发钴价二次上行,印尼政策推动镍价中枢上行 [8] - 碳酸锂因低盈利致供给收缩,动力及储能需求共振,锂盐直采需求有望大增 [8] 中国资产的全球吸引力 - MSCI中国指数相对MSCI新兴市场指数估值折价已显著收窄,港股科技龙头PE/PS仍低于美国科技巨头 [9] - 结构性机会体现在科技驱动的成长预期和部分板块相对国际同行的估值优势 [9] - 投资者需关注企业盈利兑现、宏观经济复苏及外部风险变化对吸引力的影响 [9] 投资者策略建议 - 参考2018年关税落地时的市场表现,关注自主可控、扩内需、稳定红利及反制行业(军工、零售、农业) [10] - A股、港股短期情绪低位或现反弹,风险偏好提升有待政策变化 [10] - 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是长期主线,需把握宏观扰动下的布局窗口期 [10]
重要预告 明日上午9时!央行、证监会等将出席!A50直线拉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11:08
金融政策发布会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5月7日上午9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将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2][6] - 新闻发布会安排全程英文同声传译 [3][7] - 记者可通过邮箱notice@scio.gov.cn或传真/电话65592311提前提交关注的问题 [4][8][9] 市场反应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直线拉升,截至发稿涨超0.5%至13131.00美元,成交量1.91万手,持仓量81.06万手 [10][12][14] - "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A股全线走高,沪指涨超1%重返3300点上方,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涨近2%,港股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30亿港元 [14] 政策背景 - 4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要求政策举措直达企业和群众并确保实施效果 [15] - 4月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和多部委密集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体现政府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 [16] -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巩固市场回稳势头,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稳市机制建设,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17] 行业观点 - 中银证券预计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政策托底和估值优势加持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或将延续 [16]
重要预告,明日上午9时!央行、证监会等将出席!A50直线拉升
证券时报· 2025-05-06 10:52
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5年5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将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1] - 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持续稳定股市,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相关举措要直达企业和群众,提高落地效率 [5] 资本市场表现 - 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直线拉升,涨超0.5% [3] - A股五一假期后首个交易日全线走高,沪指涨超1%重返3300点上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涨近2% [4] - 港股上扬,恒生指数一度涨超1%,南向资金净买入超130亿港元 [4] 政策与监管动态 - 4月以来中国版"平准基金"主动作为,多部委密集施策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6] - 3月1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强化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稳市机制建设 [7] - 证监会表示将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上持续加力,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 [7] - 证监会计划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平稳落地 [7] 市场观点 -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预计,在国内经济基本面、政策托底叠加估值等多重优势加持下,"中国资产重估"逻辑或将延续 [6]
中金公司李求索:机会大于风险,外资对中国资产的兴趣会继续抬升
券商中国· 2025-05-02 08:01
以下是采访实录: 编者按:在当前全球局势中,地缘冲突频繁,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美国近期出台的所谓"对 等关税",本质是贸易单边主义行径,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 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庞大内需市场的坚实底气,以强硬姿态有力反制。如今,中国经济彰显出 强大韧性与潜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政策层面大力推动扩大内 需战略,持续为市场注入活力。 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国资产重估带来的广泛而重大的投资机遇?证券时报特推出"中国资产 重估"专栏。记者深度访谈众多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研究专家、投行领军人物和高科技 企业负责人,深入剖析重估逻辑,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兼具实效性与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今年的宏观背景可以概括为'外部有风险,内部会应对'。"近日,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 析师李求索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指出,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正推动中国资产估值体系重 构。 李求索强调,尽管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扰动市场,但中国资产具备多重利好条件。在他看来,当前中国 资产机会大于风险,预期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将逐步抬升。与此同时,他认为下半年A股表现或优于 上 ...
“成绩单”揭晓: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营收49.57万亿元 净利润4.35万亿元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5-01 04:53
核心观点 - 沪市主板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净利润4.35万亿元,同比保持稳定,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1][2] - 新兴产业如电子、通信、医药生物、汽车等表现突出,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市值规模显著提升,成为板块新动能 [4]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约9200亿元,五年实现翻倍,高研发强度公司业绩和估值表现更优 [5] - 分红规模创新高,2024年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一年多次分红成为新趋势 [7] - 回购增持活跃,2024年新增回购和增持计划同比均翻番,专项贷款支持成效显著 [7][8] 财务表现 - 2024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2.4% [2] - 八成公司实现盈利,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30余家净利润增幅超30%,78家扭亏为盈 [2] - 年度走势先抑后扬,净利润上半年同比下降1%、下半年大幅回升至增长5% [2] - 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四季度同比增速进一步扩大至15%,全年已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 [2] - 2025年一季度实体企业净利润重拾升势,经营性现金流大幅转正 [2] 行业结构 - 金融、能源、建筑、交运等上证180公司发挥压舱石作用,贡献超八成利润 [3] - 汽车、医药生物、智能制造、精细化工等新质"变量"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达10% [3] - 新兴行业公司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11%,较传统行业高出5个百分点,贡献制造业、服务业净利润超四成 [4] - 2024年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6%、4% [4] - 汽车、有色金属、电子行业市值规模跻身前十大,分别跃升至2.0万亿元、1.5万亿元、1.5万亿元 [4] 研发创新 - 2024年沪市主板实体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9200亿元,五年实现翻倍 [5] - 723家公司研发投入过亿元,831家公司研发投入保持增长 [5] - 钢铁、基础化工、汽车、电子、机械设备行业研发增速居前,分别为12%、8%、7%、6%、5% [5] - 计算机、机械设备、国防军工、汽车、医药生物、通信研发强度较高,分别达14%、6%、5%、5%、4%、4% [5]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超10亿元、复合增速高于5%的公司,2024年平均净利润增速较整体水平高出3.6、6.1个百分点 [5] 分红回购 - 2024年沪市主板共1259家公司宣告现金分红,占盈利公司的比例达93% [7] - 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整体分红比例达39%,同比提升0.83个百分点,股息率3.6% [7] - 1041家公司分红比例超30%、447家分红比例超50%,90家股息率超5% [7] - 全年共366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分红金额达574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3.4倍、1.9倍 [7] - 2024年新增披露回购计划400家次、重要股东增持计划380家次,同比均实现翻番 [7]
中金公司李求索: 外部有风险内部会应对 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兴趣逐步抬升
证券时报· 2025-04-29 21:00
文章核心观点 - 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中国资产估值体系重构,当前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兴趣将逐步抬升,下半年A股表现或更优于上半年 [1] 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产波动,但中国资产表现更稳,优于美国,源于中国当下具备较多有利条件,资产重估得以延续 [2] - 中国资产重估核心是科技突破与地缘格局变化推动估值体系重构,形成“叙事驱动 + 基本面支撑”双重逻辑,包括科技、地缘、市场估值层面 [3] - 沪深300动态市盈率不超过11倍,股息率约为3.5%,股债相对吸引力处在历史高位,中国资产重估具备较好条件和优势 [3][4] -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是扰动因素,中国资产机会大于风险,短期政策支持重要,中期看科技创新突破 [5] 海外投资者逐步抬升兴趣 - 老经济行业在A股和港股估值被低估,新经济领域估值偏高,科技企业用PS、PEG估值或许更合理 [7] - 外资进入A股资金规模不断提升,呈净买入趋势,中国资产因科技、地缘、估值优势及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外资,海外投资者兴趣将逐步抬升 [7][8] A股下半年或比上半年好 - 南向资金对港股兴趣不断抬升,未来预计保持净买入趋势,因港股估值有吸引力、受益AI技术突破、股息率高,南向资金抢夺港股定价权趋势明显 [9] - A股和港股下行风险有限,可做结构性配置,待不确定性确定后对指数表现更积极,A股下半年行情可能更好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