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悦达投资:上半年转型成果持续显现 开辟零碳园区建设新路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12 07:41
战略转型进展 - 公司自2022年明确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战略转型 经营成果逐步显现 [1] - 2025年6月与盐城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签署零碳园区战略合作协议 拓展新能源业务应用场景 [1] - 旗下子公司在光伏、风电、储能及碳交易业务协同发力 构筑新能源产业矩阵 [1] 新能源项目运营 - 华丰378MW渔光互补项目稳定发电 三峡悦达阜宁共享储能项目高效运转 [2] - 绿色数智能源管理中心精准运维 灌东盐场150MW光伏项目如期并网 [2] - 东台弶港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如期并网 进一步提升效益 [2] 财务表现与规划 - 2024年电力销售营收同比大涨2567% 毛利达46.37% [2] - 未来三年规划新能源累计装机达1GW至2GW [2] - 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成长路径清晰 [2]
悦达投资扣非连亏8年,非经常性损益撑业绩
搜狐财经· 2025-08-12 04:00
核心观点 - 公司扣非净利润连续8年亏损 累计亏损36.77亿元 主营业务持续失血且缺乏自我造血能力 [1][2][4] - 新能源转型收效甚微 光伏和储能业务收入贡献低 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 [6][8] - 公司依赖出售资产和政府补贴维持账面盈利 非经常性损益占归母净利润445.71% [4][5][9] - 债务规模大幅上升 有息负债超32亿元 利息支出近8000万元 财务压力持续加剧 [9][11] - 传统业务毛利率低下 棉纱业务毛利率仅8.19%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4] 财务表现 - 2024年扣非净亏损7266万元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转正至1144万元 但依赖参股子公司投资收益3245万元 [2][11] - 2024年销售费用1.07亿元 管理费用2.08亿元 财务费用6796万元 研发费用7942万元 [4] - 2025年一季度销售费用0.19亿元 管理费用0.46亿元 财务费用0.21亿元 研发费用0.03亿元 [5]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9992万元 资产处置及政府补贴贡献1.21亿元 [5] 业务转型 - 2021年放弃增资东风悦达起亚 股权从25%稀释至4.2% 变相剥离汽车业务 [4] - 2024年以2.79万元转让悦达智行100%股权 退出汽车销售服务领域 [4] - 当前主营转向棉纱、纺织、农业装备、物流等领域 2024年棉纱业务营收11亿元 占总营收36.27% [4] - 新能源业务2024年营收3795万元 仅占总营收1.25% [6] 新能源项目详情 - 投资15.8亿元建设华丰378MW渔光互补光伏项目 2024年实际收入仅1112万元 净利润944万元 [8] - 灌东150MW光伏项目和70MW光伏项目仍在推进 [8] - 储能业务2024年营收仅293万元 [8] - 弶港100MW/200MWh储能项目2025年6月并网 投资2.6亿元 [8] 债务与资金状况 - 2024年末有息负债超32亿元 同比增加10亿元 [9] - 短期借款18.65亿元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7951万元 短期有息债务超19亿元 [9] - 货币资金13.91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3.8亿元 类现金资产无法完全覆盖短期债务 [9] - 资产负债率46.89% 连续两年攀升 [9] 行业环境 - 光伏行业进入平价上网时代 补贴减少与弃光率上升使盈利难度加大 [11] - 光伏电站净利润率通常仅3%-5% 应收账款回收周期长 [11] - 智能制造板块多家子公司亏损 悦达智能农装亏损4096万元 悦达专用车亏损479万元 [11] - 新材料领域磷酸锰铁锂项目已量产 但对整体营收贡献微乎其微 [11] 管理层战略与目标 - 聚焦"两新一智"战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 [12] - 目标未来三年实现新能源装机1-2GW 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 [12] - 实际转型效果受行业竞争、债务压力和盈利难题制约 [12]
新车销量再攀新高,难掩汽修需求疲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1 06:15
全国机动车及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 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6亿辆 其中汽车3.59亿辆 [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689万辆 占汽车总量10.27% [1] - 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553.9万辆 占新能源汽车总量69.23% [1] - 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1688万辆 其中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 同比增长27.86% [1] 汽车维修行业整体景气状况 - 上半年后市场累计产值同比下滑5% 进厂台次下滑4% [1][8] - 行业景气指数1月46.7% 2月26.1% 3月73.8% 4月65.6% 5月35.7% 6月43.9% [2] - 5月和6月景气指数大幅低于50%荣枯线 [1][2] - 1月环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2月大幅下降 3月逐步恢复 [2] - 4月景气指数同比激增27.8个百分点 5月骤降至35.7% 环比暴跌29.9% [3] 新能源汽修市场表现 - 4月新能源汽修景气指数59.1% 低于整体6.5个百分点 [4] - 5月新能源景气指数43.9% 高于整体8.2个百分点 [4] - 6月新能源景气指数51.0% 高于整体7.1个百分点 [4] - 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同比增长10%-57% [8] - 新能源车产值及台次均实现同比增长 插电混动增42% 增程式增39% 纯电增18% [9] - 新能源车进厂台次占比达10% 同比上涨2.6个百分点 [19] 区域市场分化特征 - 二线及以上城市进厂台次同比下滑超5% [8] - 三线及以下城市降幅逐步收窄 [8] - 五线城市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同比降幅仅1% [8][16] 业务板块表现差异 - 二季度美容业务产值环比增长17% 同比下滑11% [8] - 精品业务产值环比增长2% 同比下滑17% [8] - 轮胎业务同比降幅收窄至3% [19] - 保养业务同比下滑3%-4% [8] - 维修和钣喷业务同比降幅均超5% [8] - 蓄电池 齿轮油 空调滤清器销量同比增1%-2% [9] - 机油和自动变速器油销量同比下滑超5% [9] 行业结构性变革 - 全国汽车维修门店数量从42.9万家降至38.2万家 3个月减少4.7万家 [9] - 2024年超4000家4S店退网 释放约30%过保客户 [14] - 仅不到30%门店盈利 其中5%加速增长 40%持平 30%亏损 [11] - 传统保养业务利润率跌破5% [11] - 燃油车年均维保频次从3.2次降至2.8次 [10] 创新方向与破局之道 - 老车整备与深度维修需求上升 [19] - 新能源三电专修快速增长 特斯拉专修门店涌现 [19] - 途虎储备800名认证技师切入新能源领域 [19] - 微修专项服务客单价150-350元 抖音转化率达60% [19] - 新能源车轮胎替换需求集中爆发 [20] - 线上引流占比达80%的案例存在 [20] - 社区化服务门店复购率超行业均值30% [20] 行业核心挑战 - 电动汽车保养频次较油车减少40% [4][10] - 电商大促短期扭曲区域波动 如4月"418养车节"推高指数 [3][5] - 直播团购预消费模式分流即时需求 [4][10] - 三四线单店盈亏平衡周期达14个月 [16] - 行业面临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能力考验 [16]
欧洲专题:碳排考核叠加车型周期,欧洲新能源车迎来拐点
天风证券· 2025-08-09 15:28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欧盟碳排政策加码驱动欧洲新能源车市拐点显现,2025年上半年EV+HV销量增速超20% [2] - 车型周期与政策共振,头部车企加速电动化转型,大众/Stellantis/雷诺欧洲市场表现亮眼 [3] - 中国供应链企业深度受益欧洲新能源放量,电池盒/电驱/零部件等环节业绩增长显著 [4] 政策驱动分析 - 欧盟2035燃油车禁售令分阶段收紧碳排目标,2025年乘用车碳排需降至93.6g/km [8][11] - ZLEV机制提供弹性达标空间:超基准每1%可放宽CO2目标1%,上限5% [15][17] - 惩罚机制严厉:超标按95欧元/克/公里征收罚款,2025年车企面临9.4g/km达标缺口 [18][19] 市场表现 - 2025年1-5月欧盟BEV占比升至15.4%,燃油车份额跌破40%,碳排量较2019年降12.3% [19][20] - 大众2025H1欧洲BEV交付34.79万辆(+89%),ID系列占销量主力 [31][32] - Stellantis 2025Q1混动市占率15.5%居首,雷诺欧洲BEV销量同比+88% [33][42] 重点公司动态 整车企业 - **大众**:MEB平台覆盖ID.3/4/7等多车型,2026年推2.5万英镑平价车型ID.2X [31][32] - **Stellantis**:构建STLA四大平台覆盖全价位BEV,2025Q1欧洲份额升至17.3% [33][34] - **雷诺**:Ampere平台目标2027年降本40%,2025Q1电驱动车型占比达44.2% [42] 供应链企业 - **敏实**:电池盒业务2024年收入53.38亿元(+50.96%),欧洲收入占比升至41% [46][48] - **威迈斯**:欧洲配套Stellantis/雷诺,2024年第三方车载充电机市占率29.41% [49][52] - **亿纬锂能**:46系大圆柱电池已装车31300+台,配套宝马新世代车型 [59] - **科达利**:匈牙利基地投产放量,2024年海外收入5.74亿元(+7%) [60] - **浙江荣泰**:2024年海外营收5.7亿元(+76%),毛利率42.6%显著高于国内 [68][69] 技术路线 - 欧盟碳排计算分整车(TTW排放)与零部件(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碳足迹)双维度 [13][14] - 大众推进MEB→PPE→SSP平台迭代,Stellantis布局STLA多平台全价位覆盖 [31][34] - 雷诺通过AmpR平台实现C级EV成本降40%,目标2027年实现油电平价 [42]
奥迪心态崩了,突然反悔要继续造油车?
创业邦· 2025-08-08 10:17
核心观点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新能源转型中面临战略摇摆与技术代差问题,导致市场份额下滑与利润大幅缩水 [6][7][19] - 中国新能源车企通过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势形成竞争壁垒,BBA的"油改电"策略与价格战反噬品牌价值 [21][22][69] -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豪华车市场从机械性能导向转向智能化与用户体验导向 [32][62][74] 战略调整 - 奥迪撤回2033年停售燃油车计划,未来十年继续研发内燃机 [6] - 奔驰将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占比50% [7] - 宝马从未设定燃油车停售时间表,CEO公开反对全面电动化 [7] 财务表现 - 2024年BBA全球销量全面下滑:奔驰-3%、宝马-4%、奥迪-11.8% [19] - 2024上半年净利润跌幅:奔驰-55.8%、宝马-29%、奥迪-37.5% [19] - 2023年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奔驰/宝马接近20%,奥迪13.9%(2019年仅1%)[16][17] 产品策略失误 - "油改电"技术路线导致产品力不足,宝马i3等车型性能与体验存在缺陷 [21][22] - 价格战加剧品牌贬值:华晨宝马i3从35万降至17万,奥迪e-tron降价12万 [24][27] - 2025年6月BBA主力新能源车型合计销量不足4000台,不及问界M9单款车型一半 [35] 技术代差 - 中国车企实现4秒级加速+激光雷达配置(蔚来ET5),远超BBA同级车型性能 [56][62] - 智能化差距显著:奔驰MBUX系统需逐条识别指令,落后中国车机上下文理解能力 [62][63] - 供应链成本劣势:中国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仅为欧洲的55%-58%,激光雷达价格从5万降至3000元 [69] 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成为BBA最大单一市场,但本土车企通过技术鱼池(比亚迪)、场景定义(理想)等策略占据优势 [41][43][44] - 新势力产品矩阵覆盖25-50万价格带,形成对传统豪华品牌的替代效应 [56][69] - 用户需求转向"冰箱彩电大沙发+智能驾驶",BBA工程师文化难以适应新消费逻辑 [72][74] 转型困境 - 既得利益束缚:宝马曾中断纯电平台研发,导致iNext车型延期 [75] - 服务体系滞后:奔驰冷却液泄漏事件拖延2年才召回,暴露危机处理缺陷 [76][78] - 供应链僵化:奥迪匈牙利工厂罢工直接损失23万辆产能,反映传统采购体系脆弱性 [67]
海外收入增38%!上半年民营油服龙头杰瑞股份营收净利双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15:1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海外收入同比增38.38%表现亮眼 但新能源业务中锂电项目出现亏损 国际化布局面临不确定性 [1] - 如何在保持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 推动新能源业务实现盈利 并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的风险 将是公司接下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9.01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49.57亿元增长39.21% [2] - 高端装备制造业务实现收入42.24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61.22% 同比增长22.42% [2] - 油气工程及技术服务业务收入20.69亿元 占营业收入的29.99% 同比大增88.14% [2] - 实现归母净利润12.41亿元 同比增长14.04% 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31亿元 同比增长33.90% [3] 业务发展 传统业务 - 油气装备及服务业务是传统优势领域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回暖带动下表现突出 [2] - 压裂设备 钻井设备等核心产品订单量大幅增长 相关业务收入同比显著提升 [2] - 天然气相关业务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12.69% 毛利率提升5.61% 新增订单增长43.28% [3] 海外市场 - 海外市场实现收入32.95亿元 同比增长38.38% 海外市场新增订单同比增长24.16% [3] - 成功开拓北非油服市场 开辟新业务增长点 [3] - 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 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可能对海外业务拓展造成阻碍 [4] 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及再生循环业务实现收入3.28亿元 同比增长65.74% 成为业务新增长点 [6]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累计投资15.12亿元 累计实现收益-2.48亿元 [7] - 受市场竞争激烈 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以及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 锂电项目尚未实现盈利 [7]
增程车9年销量暴涨8万倍,7大海外车企集体入局,大众回旋镖扎向自己
36氪· 2025-08-07 11:51
跨国车企增程技术布局 - 全球销量前两大车企丰田和大众均已开始布局增程技术 包括广汽丰田增程版塞纳和汉兰达以及大众ID ERA增程SUV概念车[1] - 福特 通用 Stellantis 宝马 现代等7家跨国车企明确规划增程车型 形成2026年扎堆上市趋势[2][4] - 福特烈马增程版2025年上市 搭载43 7度电池包 CLTC纯电续航220km 综合续航1220km[4] - 通用别克至境L7增程版2025年发布 搭载1 5T增程器和252kW电机 CLTC纯电续航302公里 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6] - Stellantis投资4亿美元改造美国工厂 2025年末投产Ramcharger增程皮卡 可能采用零跑汽车技术[8] - 宝马计划推出第六代X5增程版 并考虑扩展至X3与X7[8] - 现代计划2026年底在北美和中国市场推出D级SUV与C级轿车两款增程车型 目标续航超900公里[10] - 丰田计划2026年推出汉兰达与赛那增程版 采用串联式增程技术 由中国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10] 增程市场增长数据 - 中国增程式电动车销量从2016年14辆增长至2024年116 7万辆 9年暴涨约8万倍[3][11] - 增程车在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比从2022年3 6%增长至2024年9 1%[2] - 理想汽车2024年总销量50 45万辆 绝大多数为增程车型 问界2024年累计销售38 63万辆 增程车型为主力军[3] - 2024年增程车销量排名 问界M7销量19 33万辆 理想L6销量19 23万辆 问界M9销量13 95万辆[12] - 问界M9增程版在5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超越宝马X5的8 82万辆 成为该细分市场销冠[12] 增程技术发展背景 - 增程式电动车是以电驱为主 发动机仅用于发电的串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技术 解决纯电动车续航焦虑[14] - 技术并非新生事物 海外车企早期尝试如2010年通用雪佛兰Volt 别克VELITE 宝马初代i3增程版均因售价高昂和技术不成熟失败[14][16] - 理想汽车凭借理想ONE超21万辆销量打开国内增程车市场[16] - 中国双积分政策要求2024年 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28%和38% 增程车能贡献NEV积分并降低CAFC负积分[13] - 欧盟2035年禁燃令将增程式归类为燃油车但允许使用合成燃料车辆销售 为跨国车企提供技术升级空间[13] 市场竞争格局 - 理想汽车通过i8 i6等纯电SUV开启纯电战略 问界所有车型均有纯电版本并加大问界M8纯电版投入[17] - 2024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60% 较去年下降10 4% 插混汽车占比40% 较去年提高10 4%[17][19] - 小鹏 小米 智己 阿维塔等本土车企计划推出增程车型 如小鹏G01 智己LS6增程版 阿维塔12增程版等[20] - 理想通过冰箱 彩电 大沙发提供情绪价值 问界有华为技术赋能 海外车企在智能化存在短板[19] - 增程车竞争取决于产品综合实力 需在政策 产品力 市场动态博弈中找到最优解[20]
海外收入劲增38% 却藏隐忧!杰瑞股份营收净利双增背后:新能源转型提速但锂电项目仍亏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6 15:4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9.01亿元,同比增长39.21%,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务收入42.24亿元(占比61.22%),同比增长22.42%,油气工程及技术服务业务收入20.69亿元(占比29.99%),同比增长88.14% [3] - 归母净利润12.41亿元,同比增长14.04%,扣非归母净利润12.31亿元,同比增长33.90%,基本每股收益1.22元/股,同比增长14.0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1%,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 [5] - 海外市场收入32.95亿元,同比增长38.38%,新增订单同比增长24.16%,毛利率持续改善 [4] 核心业务亮点 - 油气装备及服务业务受益于全球能源市场回暖,压裂设备、钻井设备订单量大幅增长,油气工程及技术服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88.14%,毛利率提升6.62% [3] - 天然气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2.69%,毛利率提升5.61%,新增订单增长43.28% [4] - 成功突破北非油服市场,海外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增强 [3][4] 新能源业务进展 - 新能源及再生循环业务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65.74%,成为新增长点 [6] - 2021年确立"双主业"战略进入新能源领域,2023年开拓锂电池资源化回收业务 [6]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累计投资15.12亿元,累计收益-2.48亿元,因行业影响主动控制投资进度 [7] 潜在挑战 - 锂电项目因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及高运营成本持续亏损,短期内面临经营压力 [7] - 国际化布局受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及地区差异影响,增加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 [8]
奕派科技 东风的最后一张牌?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3:13
公司战略调整 - 东风汽车集团在长安汽车分立为独立央企后成立奕派科技 旨在加速自主乘用车新能源转型 [1][2] - 奕派科技由原东风乘用车公司更名而来 组织架构深度重构 核心团队6天组建完成 下半年目标两周内规划清晰 [2] - 奕派科技整合风神 奕派 纳米三大品牌 风神和奕派为独立事业部 纳米收缩为奕派系列 实现资源集约化 [3][5] 品牌表现与市场对比 - 东风奕派科技上半年累计交付110,703辆 同比增长43.7% 但集团整体销量下滑15% [1][3] - 长安汽车旗下品牌表现强劲:阿维塔销量59,084辆(同比增长103%) 深蓝销量143,236辆(同比增长70.8%) 启源销量120,668辆 整体销量135.5万辆创8年新高 [4] - 东风旗下品牌分化明显:岚图销量56,128辆(同比增长85%) 猛士销量1,291辆(同比增长34.5%) 奕派销量25,219辆(同比增长140%) 纳米销量24,889辆(同比增长134%) 风神销量43,806辆(同比下降11%) [4] 合资板块压力 - 东风合资品牌全面下滑:东风神龙上半年销量2.7万辆(历史峰值70万辆) 东风日产销量25.3万辆(历史峰值150万辆) 东风本田销量14.9万辆(历史峰值85万辆) [6] - 合资板块持续下滑尚未企稳 自主品牌需承担重任 [6][7] 人事与组织变革 - 奕派科技负责人由陈昊变更为岚图前CTO汪俊君 原营销负责人余飞离职 反映管理层主导权变更 [2][3] - 岚图品牌曾因人才引进与东风文化融合困难 汪俊君执掌奕派释放融合破壁信号 [7] 行业竞争态势 - 新能源市场竞争白热化 央企转型迫切性加剧 [2][7] - 长安旗下品牌已具备独立运营能力 东风除岚图外其他品牌距10万辆生存门槛较远 [4][5]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市场渗透率达44.3%,连续4个月保持50%以上
金融界· 2025-08-06 08:19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4.3% 刷新同期历史纪录 [1] - 渗透率逐月上升 1月至6月分别为41.4% 49.4% 51.1% 51.5% 53.0% 53.3% 连续4个月超50% [1] - 7月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54.6% [1]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687万辆 同比增长36% [1] - 同期燃油车产量869万辆 [1]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546.2万辆 其中5月和6月单月销量均超100万辆 [1] 汽车消费表现 - 上半年汽车类消费额4638亿元 同比增长5%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 同比增长5.0% [1] - 新能源汽车强劲表现支撑整体汽车消费增长 [1] 品牌渗透率分化 - 6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75.4% 豪华车30.3% 主流合资品牌仅5.3% [2] - 不同品牌新能源转型进展差异显著 [2] 车企销量表现 - 比亚迪7月销量34.43万辆 保持领先地位 [2] - 零跑汽车7月销量5.01万辆 同比增长超126% [2] - 小鹏汽车7月销量3.67万辆 同比激增229% 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 [2] - 小米汽车首次突破3万辆大关 [2] 新能源汽车出口 - 1至3月自主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83% [3] - 新能源占自主出口的35% [3] - 自主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保持55%以上高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