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车型

搜索文档
冲刺年销目标、消化乘用车库存,车企如何破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07:09
去库存的思路之一是瞄准海外市场。 当车市驶入关键的"金九银十",如何去库存、增销量是各家车企冲刺年度销量目标的关键。近日,标普 全球汽车大中华区汽车分析联合总监陶杲在2025 MID峰会上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5年上半年,国 内乘用车产能利用率约52%,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500万辆,主要是以旧换新政策、出口业务增长推动新 车销量、产能利用率提升。 根据标普的统计数据,从2024年1月到2025年7月的18个月里,乘用车平均价格已下降5000~9000元(折 扣幅度为2.8%~5.6%)。售价下探的同时,百余款新车扎堆上市,加速抢夺市场份额,尤其插混、增 程新车数量增长最为显著。 标普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副总监林淮滨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插混及增程新车型数量较去年 均几乎翻倍增长,但这对促进销量增长的边际效应却在明显减弱。去年插混单车型平均销量的增加值高 达3.6万辆,但今年仅约8000辆;去年增程单车型平均销量的增加值近3万辆,但今年仅约9000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数据显示,2024年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速超过80%,增程车型销量同比增速 超70%。但从今年3月开始,插混汽车一改此前高速增长 ...
美股异动|丰田盘前涨1.38% 拟扩建捷克工厂 将首次在欧洲生产纯电动车型
格隆汇APP· 2025-09-04 09:06
| TM 丰田汽车 | | | | --- | --- | --- | | 193 0104 -0.560 -0.29% | | 收盘价 09/03 15:59 美东 | | 195.680 + 2.670 +1.38% | | 盘前价 09/04 04:42 美东 | | 三 7 24 8 × 9 月 ♥ 白 元 | | ● 快捷交易 | | 最高价 193.330 | 开盘价 192.560 | 成交量 31.7万 | | 最低价 192.470 | 昨收价 193.570 | 成交额 6115.67万 | | 平均价 192.908 | 市福率 M 8.79 | 总市值 2515.57亿(--) | | 振 幅 0.44% | 市盈率(静) 7.95 | 总股本 13.03亿 | | 换手率 0.03% | 市净率 1.033 | 流通值 1882.37亿 | | 52周景高 201.800 | 委 比 -90.48% | 流通股 9.75亿 | | 52周景低 155.000 | 量 比 1.21 | 每 手 1股 | | 历史最高 245.746 | 股息ITM 6.171 | | | 历史最低 2 ...
中美市场双引擎驱动,丰田(TM.US)7月全球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
智通财经· 2025-08-28 07:05
产销表现 - 7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4%至963,796辆 连续第七个月刷新历史纪录 [1] - 1-6月全球销量同比增长7.4%突破550万辆 产量增长8.8%达550万辆 [2] - 海外市场销量增长6%成为主要增长引擎 日本本土销量微降2% [1] - 北美市场销量实现20%增长 中国市场销量提升5.7% [1] - 全球产量同比增长2.6%至947,943辆 海外工厂产能扩张抵消日本国内产量下滑 [1] 区域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去年销售额达408亿美元 为最大出口市场 [2] - 部分车型通过加拿大、墨西哥工厂进口以应对关税影响 [2] - 混合动力车型与SUV、卡车共同推动北美需求增长 [1] 财务影响 - 将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期从3.8万亿日元下调至3.2万亿日元 [2] - 预计关税影响达1.4万亿日元(约95亿美元) [2] 行业竞争环境 - 面临中国比亚迪、美国特斯拉等新兴电动车企技术竞争 [2] - 混合动力技术仍具市场优势 但纯电动领域竞争加剧 [2] - 需平衡传统优势与电动化转型战略 [2] 政策环境影响 - 美国进口关税从25%额外税率缓和至15% [1] - 消费者在加征关税前集中购车形成需求推动 [1] - 公司呼吁进一步降低美日间关税壁垒 [2]
崔东树:两新政策促进下国内车市强势增长 北强南弱特征明显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2:40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增长11% 呈现2-6月国内车市强势增长特征 [1] - 2025年6月北方车市较上年同期份额增加3.3个百分点 2025年较2019年北方份额增5.7个百分点 [1][3] - 东北地区车市持续走强 2025年6月保持在7%份额较高位水平 华东地区6月车市同比下滑较大 [1][3] 区域市场特征 - 北方车市表现强劲 东北地区2025年累计增速达24% 西北地区达13% [2] - 南方市场表现相对疲弱 东部-华东地区2025年累计增速为0% 东部-华南地区为5% [2] - 中西部车市好于东部车市 2025年6月西部地区份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 [4] - 北方省份销量增长显著 宁夏2025年6月同比增长45% 内蒙古增50% 黑龙江增68% [5] 车型结构变化 - SUV在全国乘用车消费结构中占比51.44% 较去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 [7] - 西北西南地区SUV需求旺盛 西藏SUV占比81.76% 青海占比69.62% [7] - 轿车占比43.72% 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MPV占比4.83% 微增0.1个百分点 [7] - 东部平原地区轿车市场表现较强 山东轿车占比48% 河南占比52.27% [7] 新能源市场发展 - 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9.2% 较去年同期提升8.5个百分点 [9] - 纯电动占比30.3% 插电混动占比18.9% 分别增长6.4和2.2个百分点 [9] - 海南新能源渗透率66.5% 天津51.5% 上海51.5% 领先全国 [9] - 北方地区插混占比提升明显 宁夏插混占比34.4% 新疆32.4% [9] 政策影响分析 - 补贴政策鼓励中低端经济型车回暖 A00级和A0级电动车表现优秀 [1] - 双新补贴推动华北东北地区A00级车表现优秀 政策公平性得到体现 [1] - 新能源车获得更高补贴优势 中低端新能源车价格较低激发消费热情 [11] - 插混车型在北方省份提升较快 纯电动在南方接受度提升 [1] 品牌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份额快速提升 2025年总体占比达55.1% 较2023年增长13.5个百分点 [13] - 豪华车份额下降明显 上海豪华车占比27.4% 北京23% 分别下降7.1和5.6个百分点 [13] - 合资品牌份额大幅下滑 北京合资占比25.1% 下降13.9个百分点 吉林下降16.6个百分点 [13] - 自主品牌在多数省份占比超60% 重庆达73% 宁夏达74% 黑龙江达59.4% [13]
崔东树:2025年降价促销力度大幅降低 尤其是4-7月的降价车型大幅减少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2:54
行业降价趋势 - 2025年1-7月乘用车市场降价车型数量为106款,较2024年同期的147款减少41款,降价规模相对温和[1][8] - 2025年7月降价车型共17款,较2023年7月的17款持平,较2024年7月的23款减少6款,市场保持相对稳定[1][6] - 2023年1-7月降价车型113款,2024年同期147款,2025年同期106款,显示降价力度大幅降低[1][8] 分动力类型降价表现 - 纯电动车型2025年1-7月降价46款,较同期减少8款,7月降价7款较上月增加1款[1][10] - 插混车型2025年1-7月降价20款,较同期减少5款,7月降价2款与上月持平[1][10] - 常规燃油车2025年1-7月降价28款,较同期减少21款,7月降价7款较上月增加2款[1][10] - 混合动力车型2025年1-7月降价3款,较同期减少7款,7月无降价车型[1][10] - 增程式车型2025年1-7月降价9款与同期持平,7月降价1款与上月一致[1][10] 降价力度分析 - 新能源车2025年1-7月平均降价2.2万元,降幅11.9%,7月平均降价1.7万元,降幅11.1%[2][12] - 常规燃油车2025年1-7月平均降价1.6万元,降幅9.1%,7月平均降价1.3万元,降幅10.4%[2][12] - 总体乘用车市场2025年1-7月平均降价2.1万元,降幅11.3%,7月平均降价1.6万元,降幅10.9%[2][12] 促销力度变化 - 新能源车促销率2025年7月为10.2%,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2][15] - 传统燃油车促销率2025年7月稳定在23.4%,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2][18] - 豪华车促销率2025年7月达27.2%,同比增加2.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4个百分点[20] - 合资燃油车促销率2025年7月达22.9%,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22] - 自主燃油车促销率2025年7月达18.6%,同比增加2.8个百分点[24] 月度降价动态 - 2025年1月降价7款,2月21款,3月23款,4月14款,5月12款,6月14款,7月17款,4-7月降价车型大幅减少[5] - 2025年降价主要通过新车推出直接突破原有价格下限实现,而非增配不降价模式[8] 细分市场促销特征 - 常规燃油车促销率2025年7月达23.7%,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25] - 插电混动车型促销率2025年7月为9.6%,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25] - 纯电动车型促销率2025年7月为10.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25] - 增程式车型促销率2025年7月为5.3%,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与上月持平[25] 具体车型降价案例 - 纯电动车型7月平均降价1.87万元,降幅12.1%,其中创维EV6降幅达20.9%[26] - 插混车型7月平均降价3.3万元,降幅13.6%,其中创维HT-i降幅达28.6%[27] - 燃油车型7月平均降价1.29万元,降幅10.4%,其中轩逸降幅达19.9%[28] - 增程式车型7月平均降价0.9万元,降幅3.9%,以岚图FREE为代表[29]
吉利汽车7月销售汽车23.77万辆,同比增长58%
巨潮资讯· 2025-08-02 02:53
销量表现 - 公司7月总销量达237,717辆,同比增长58% [2] - 吉利品牌7月销量193,524辆,同比增长70% [2] - 银河系列7月销量95,043辆,同比暴涨237% [2] - 极氪品牌7月销量16,977辆,同比微增8% [2] - 领克品牌7月销量27,216辆,同比增长28% [2] 累计销量 - 吉利品牌1-7月累计销售1,357,827辆,同比增长59% [2] - 极氪品牌1-7月累计销售107,717辆,同比增长4% [2] - 领克品牌1-7月累计销售181,353辆,同比增长23% [2] 新能源车型 - 纯电动车型7月销量90,043辆,同比增长192%,占总销量37.9% [2] - 插电式混动车型7月销量40,081辆,同比增长42% [2] - 纯电动1-7月累计销售600,846辆,同比增长176% [2] - 插电式混动1-7月累计销售254,429辆,同比增长58% [2] 出口及宝腾品牌 - 7月出口35,272辆,同比增长6% [3] - 1-7月累计出口219,386辆,同比略降6% [3] - 宝腾品牌7月销量14,117辆,同比增长11% [3] - 宝腾品牌1-7月累计销量91,306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3] 增长驱动因素 - 银河系列爆发式增长是主要推动力 [3] - 纯电动车型表现强势 [3] - 领克品牌保持稳定增长 [3] - 出口市场小幅回升但累计销量仍承压 [3]
比亚迪7月销售新车34.43万辆,同比微增0.56%
巨潮资讯· 2025-08-02 02:32
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 - 公司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44296辆,较去年同期342383辆微增056% [2] - 上半年累计销量2490250辆,同比增长2735%,增速显著高于单月表现 [2] - 乘用车销量占比超99%,其中纯电动车型177887辆同比大增368%,插混车型163143辆同比下滑226% [2][3] - 商用车销量3266辆同比激增10619%,其他商用车型(如物流车)2656辆同比增幅达10167% [2] 产量与销量结构分析 - 7月新能源汽车产量317892辆略低于销量,显示库存消化良好 [3] - 纯电动车型产量160050辆同比增2723%,插混产量155219辆同比降1977%,反映产品结构转型 [3] - 商用车产量2623辆同比增6557%,其中其他商用车型产量2013辆同比增5286%,增速远超客车品类 [3] 海外市场与电池业务 - 7月海外出口新能源汽车80737辆,成为重要增长极 [2] - 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7月装机量2235GWh,累计装机量达156876GWh,规模效应显著 [3] 细分领域增长亮点 - 纯电动车型累计销量1201268辆同比增4031%,增速领跑全品类 [3][4] - 其他商用车型累计销量33000辆同比暴涨55256%,成为增速最高细分赛道 [3] - 客车品类销量2949辆同比仅增2469%,增长相对平稳 [3] 战略发展态势 - 纯电技术路线获市场持续认可,商用车多元化布局成效显著 [4] - 全球化战略推进顺利,海外销量占比达234% (80737/344296) [2][4]
又一家在华运营超半个世纪的品牌退出!
第一财经· 2025-07-23 11:19
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 - 三菱汽车宣布退出在华合资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并终止发动机业务运营,已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苜科技持有49%股权 [1] - 三菱汽车称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化,需重新评估市场环境并调整区域战略,已退出在华所有合资企业 [1] - 三菱汽车上世纪70年代启动中国业务,通过沈阳航天三菱、东安三菱两家合资发动机制造公司向国内车企供应发动机,东安三菱2009年产销量突破50万台,行业排名全国第6位 [2] - 三菱汽车通过合资入股方式进入长丰汽车、东南汽车、广汽三菱等整车企业,并与哈飞汽车、北京吉普等签署技术许可协议本地化量产车型 [2] - 2021年三菱汽车退出东安三菱和东南汽车两家合资公司,2023年退出广汽三菱,终止中国生产三菱品牌汽车,将股份转让给广汽集团 [3][4][5] 日系车企在华困境 -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自主研发技术突破,奇瑞、一汽、东风等已自主研发发动机技术,热效率明显提升 [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度渗透率逼近50%,挤压以燃油车为代表的日系车企生存空间 [2] - 日本铃木汽车已退出中国市场转战印度,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2024年在华销量均有下降,斯巴鲁销量"腰斩"仅约3600辆 [5] - 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同比增长5%,日系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份额1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6] 日系车企转型策略 - 日系车企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广汽丰田铂智3X、东风日产N7、广汽本田N7、东风本田S7等纯电动车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6] - 日系车企面临产能节奏问题,同时加速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如华为、小米等合作 [6] - 日系车企提出"在中国 为中国"等口号,新策略效果仍待观察 [6]
6月国内乘用车销量大增18%,上半年合资品牌呈回暖趋势
新浪财经· 2025-07-14 04:0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6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6月零售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 [1] - 6月批发销量249.0万辆,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7.5% [2] - 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升至53.3%,主要受益于报废更新、以旧换新及新能源免征购置税等政策 [2] 细分市场表现 零售市场 - 6月轿车零售104.8万辆(同比+18.1%),MPV零售9.7万辆(同比+14.3%),SUV零售104.0万辆(同比+18.5%) [2] - 1-6月轿车累计零售503.4万辆(同比+10.9%),MPV累计50.9万辆(同比+5.9%),SUV累计535.8万辆(同比+11.2%) [2] 批发市场 - 6月轿车批发103.9万辆(同比+10.4%),MPV批发11.2万辆(同比+24.4%),SUV批发133.9万辆(同比+18.3%) [2] - 1-6月轿车累计批发564.4万辆(同比+11.7%),MPV累计58.3万辆(同比+25.4%),SUV累计705.2万辆(同比+11.7%) [2] 品牌阵营表现 自主品牌 - 6月自主品牌零售134万辆(同比+30%),国内零售份额64.2%(同比+5.6pct),1-6月累计份额64%(同比+7.5pct) [3] - 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等头部车企份额提升明显 [3] - 6月自主品牌批发份额67.1%(同比+2.2pct) [2] 合资品牌 - 6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1万辆(同比+5%),德系/日系/美系份额分别为16.1%(-2.4pct)、12.0%(-2.3pct)、5.8%(-0.5pct) [3] - 1-6月仅上汽大众(52.3万辆,+2.3%)和一汽大众(74.4万辆,-3.6%)销量超50万辆 [6] - 一汽丰田上半年销量37万辆(+16%),广汽丰田34.4万辆(+15.8%) [7] 豪华品牌 - 6月豪华车零售23万辆(同比-7%),份额11.0%(同比-3pct) [3] 重点车企表现 - 比亚迪6月销量37.8万辆(全年累计211.3万辆,+11%),其中纯电20.7万辆/插混17.1万辆 [4] - 奇瑞集团6月销量23.4万辆(+16.6%),新能源7.2万辆(+59.6%) [4] - 吉利6月销量23.6万辆(+42%),上半年累计140.9万辆(+47%) [4] - 长安6月销量23.5万辆(+4.48%),上半年累计135.5万辆 [4] 行业趋势展望 - 车企通过年款增配、调整车主权益等隐形优惠替代价格战 [1] - 合资车企加速本地化研发,市场表现企稳 [7] - 银行存贷息差下降导致车贷返利缩减,经销商盈利压力加大 [8] - 楼市价格下行及地方财政压力可能影响车市促消费节奏 [8]
【周度分析】车市扫描(2025年7月1日-7月6日)
乘联分会· 2025-07-10 08:37
本周车市概述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23.8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下降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114万辆,同比增长11%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3.3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0%,今年以来累计批发1,351.2万辆,同比增长13%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13.5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21%,较上月同期下降11%,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56.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58.3万辆,同比增长37% [1] - 7月1-6日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12.5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1%,较上月同期增长0%,新能源厂商批发渗透率53.6%,今年以来累计批发559.4万辆,同比增长33% [1] 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零售市场 - 7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4.0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1%,较上月同期下降6% [3] - 2025年2月起行业置换率稳定在60%以上,已成为拉动乘用车市场的主要动力 [3] - 2020年-2024年的7月车市零售占全年总量平均在8.4%,其中2024年仍达到7.5%的占比 [3] 2025年7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 - 7月第一周全国乘用车厂商日均批发3.9万辆,同比去年7月同期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0% [5] - 6月行业出现明显的去库存特征,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去库存力度均较大,因此7月的产销开局较强 [5] - 汽车行业出口形势较好,行业发展靠"内、外需"共同推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5] 中国插混市场发展 - 中国有世界近80%的插混市场份额,中国的狭义插混和增程式电动车具有世界创新的价值 [7] - 中国插混车型必将在世界其它缺少充电环境的市场带来巨大的替代燃油车的增量 [7] - 中国插混的巨大成就让世界燃油车升级有了巨大的提升空间,可以不依赖于基础设施实现电动化 [6] 2025年6月乘用车市场降价分析 - 2025年6月降价规模14款,较同期多2款,其中燃油车5款,插混车2款,增程式车型1款,纯电动车型6款 [8] - 2025年1-6月份新能源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2.3万元,降价力度达到12% [9] - 2025年1-6月份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到1.7万元,降价力度达到8.9% [9] 二手车市场 - 2025年1-5月二手车累计交易量791万辆,同比增长0.6%,交易额5,164亿元,下降2.1% [9] - 2025年5月全国二手车市场交易量160.4万辆,环比下降6%,同比增长1.2%,交易金额为1,030亿元,同比增长0.6% [9] - 中国二手车正处于快速崛起阶段,未来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以旧换新的今年阶段性目标超预期实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