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即时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顺丰同城(9699.HK)深度报告:三方即时配送领军者 品质与协同共筑护城河
格隆汇· 2025-09-10 19:40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我国领先的第三方即配平台,覆盖各类新消费场景需求,主营业务包括为商家提供配送服务(2024年营收占比42%)、为个人提供跑腿服务(15%)、快递揽派件服务(42%)[1] - 为商家提供配送服务营收2024年同比增长28.1%,快递揽派件服务营收同比增长32.5%,ToB端订单量高速增长驱动盈利持续向上[1] - 采用"类直营"管理模式,线下站长直接管理骑手保障服务质量稳定性,与顺丰集团协同推动末端降本,实现时间错峰互补提高骑手人效[2]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是满足"即时消费"和"小时可达"需求的新兴线上零售生态,消费行为正从远场电商向近场零售转变[1] - 家庭结构小型化驱动"囤货式"消费转向"少量多次"采购,生活节奏加快使便利性消费成为年轻群体核心需求[1] - 电商平台与本地生活玩家纷纷布局即时零售赛道,因其能带动平台主站流量并形成交叉销售,推动电商平台向超级App转型[1] 竞争格局与核心优势 - 即时配送是即时零售的履约基础设施,运力平台依赖订单量、骑手量、履约效率三要素构建正循环[2] - 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第三方运力平台,保持中立性定位承接全渠道订单,依托顺丰品牌优势为垂直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2] - 骑手运力网络成为稀缺性战略资源,公司服务质量与订单规模优于其他第三方平台,正中品牌商全渠道拓展需求[2] 增长驱动因素 - 新场景拓展和品牌商家深化合作驱动商家配送服务增长,与集团快递业务协同合作驱动揽派服务增长[1] - 供应链效率持续优化推动即时零售品类拓展和渗透率提升,中期维度市场空间广阔[1] - 伴随即时零售高速增长及流量多极化趋势延续,公司盈利有望加速释放[3]
美团闪购休食行业负责人刘国庆:即时零售赋能休食产业发展,下沉市场增长潜力显著
北京商报· 2025-09-10 14:59
即时零售对休食产业赋能 - 美团闪购休食品类上线后出现高速增长 [1] - 下沉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四线及以下城市展露增长空间 [1] - 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合作第四个月月度订单激增至近200万单 [1]
2025服贸会|美团闪购休食行业负责人刘国庆:即时零售赋能休食产业发展,下沉市场增长潜力显著
北京商报· 2025-09-10 14:57
即时零售对休食产业赋能 - 美团闪购休食品类出现高速增长 [1] - 下沉市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1] - 四线及以下城市展露增长空间 [1] 美团闪购与好想来合作成果 - 全面合作第4个月月度订单激增至近200万单 [1]
大众点评重启品质外卖 美团欲凭“真实评价”对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12:57
行业竞争策略转向 - 外卖平台竞争策略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与价值挖掘 差异化发展路径逐渐形成[1][3] - 美团重启大众点评品质外卖服务 通过AI大模型结合真实评价数据筛选高分餐厅 首批已集合超百万家优质商家[1][2] - 高德推出扫街榜 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1.2亿单 京东与锦江酒店合作拓展场景化餐饮服务[1][3] 平台业绩表现 - 京东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9%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由607亿元增长7.7%至653亿元[1] - 淘宝闪购月度交易买家数达3亿 较4月增长200% 日订单量连续三天超过1亿单[1][3] - 大众点评累计有3.63亿条真实评价 日均带图评价浏览量同比上升11% 差评优先查看率达14%[3] 补贴政策影响 - 大众点评品质外卖发放2500万张大额消费券 美团为优质餐饮小店发放最高5万元助力金[1][6] - 补贴政策导致多家平台利润受影响 大型连锁品牌能争取更优惠补贴方案 中小商家获益有限[6]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主要外卖平台 要求合理控制补贴 避免冲击正常价格体系[7] 市场格局变化 - 高盛认为淘宝闪购有望获得45%市场份额 美团长期市场份额或将永久下降[5] - 行业专家指出美团在供应链整合、商户服务体系及配送网络方面已建立深厚壁垒[5] - 淘宝闪购显著提升下沉市场订单量 但美团仍是主要订单来源[5] 行业生态建设 - 美团推动到店消费 启动堂食提振计划发放进店消费券维持餐饮行业健康生态[6] - 即时零售与传统电商形成互补共赢生态圈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消解零售鸿沟[7] - 平台承诺杜绝不正当竞争 推动构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多方共赢的良性生态[7]
品牌深度| 外卖大战只是前菜,阿里杀向美团“核心”
观察者网· 2025-09-10 12:18
高德推出扫街榜与到店业务竞争 - 高德于9月10日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出行行为的榜单产品“扫街榜”,旨在发力到店业务,重塑线下服务业评价体系,将高德(1.7亿DAU)打造为生活服务超级入口 [1]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 外卖行业竞争是即时零售大战的开始,隐藏在外卖流量和高频消费背后的丰富场景是战略高地和利润核心 [3] - 美团商业模式核心护城河不是外卖本身,而是到店-到家-酒旅的商业三角闭环,外卖利润微薄但滋养高毛利率的到店和酒旅业务 [3] - 到店酒旅大战标志阿里杀入美团“一环内”,涉及底层商业核心厮杀,结果将影响中文互联网行业格局 [3] - 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可能从“单极化”走向“多强型”格局,美团、阿里、京东、腾讯等企业均有机会参与 [4] 美团业务结构与盈利能力 - 2021年美团餐饮外卖经营利润率6.4%,到店酒旅经营利润率43.3% [6][7] - 2024年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分部收入25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经营溢利5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4%),经营利润率从18.7%提升至20.9% [8][9] - 全球九家主流外卖平台预测经营利润率算术平均值仅为2.2% [6] - 到店酒旅业务是美团收入和盈利的顶梁柱,新业务仍处于减亏阶段 [8] 阿里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阿里“电商和云+AI”战略已成型,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规模3800亿元人民币,是通往下一阶段的关键 [10][12] - 阿里电商GMV约8万亿体量,与第二名保持万亿级断层领先;阿里云在2024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份额占比23%,超过第二三名总和 [12] - 阿里用副业(如高德、飞猪)攻击美业主业,美团缺乏“围魏救赵”的战术选择空间 [12] - 阿里通过外卖大战(淘宝闪购)实现周日均8000万单,反哺主业,并推动股价上涨 [24] 高德扫街榜的创新与竞争策略 - 高德扫街榜基于导航习惯、出行习惯和消费习惯数据,替代传统用户主动评价,减少商家干预,构建客观信用体系 [19] - 阿里计划基于AI算法打造线下实体店铺信用体系,联动支付宝建立“线下版芝麻分”,颠覆传统评价模式 [19] - 到店大战是认知战和心智战,争夺消费决策心智,而非单纯烧钱竞争 [17][20][27] - 阿里战略是先攻心(心智和习惯)、再攻城(商家供给)、最后掠地(用户规模) [27] 美团防御优势与潜在风险 - 美团到店业务拥有深厚护城河,包括高频刚需、强履约、深度地推和精细化运营能力 [4][15] - 点评体系基于巨量用户点评,构建高信任成本壁垒,信息成本和信任成本是核心优势 [26][27] - 美团可采取阶梯型防守:第一道防线是订单量,第二道防线是供给和差异化体验整合能力 [33] - 风险在于如果阿里撕开口子,市场格局可能变为6:4或5:5,挑战美团长期主义故事 [34] 竞争对行业与市场的影响 - 竞争推动企业提升战斗力,如京东全职骑手超15万人,员工总数超85万,远超多家国际科技巨头 [22][23] - 阿里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找回战略方向,士气提升,多业务协同形成压制力 [24][25] - 商家覆盖量是到店大战战略高地,高入驻量将推动订单量和市占率突破 [30] - 高德需在3个月内交卷,证明其信用体系获得市场认可 [31] 竞争结果预测与行业展望 - 产品价值公式:(新体验-旧体验)-替换成本,决定用户是否迁移 [32] - 美团若守住第一波认知和心智竞争,赢面较大 [31] - 阿里士气正旺,有可能复制外卖大战的成功,做大市场蛋糕 [34] - 竞争本质是中文互联网巨头的“大练兵”,将促进行业韧性和消费市场强大 [35]
外卖“三国杀”亏200亿,顺风赢麻,漏赚1.37亿!
金投网· 2025-09-10 10:06
这场外卖大战打下来,顺丰同城上半年总营收冲到了102.4亿,猛增49%,净利润更是涨了120%。 最近,美团、京东、阿里外卖三国杀,胜负未分,但美团净利润低了89%,京东净利润下滑了50%,阿 里净利润下降了18%,三大巨头总共少赚了200亿。 那么,烧了那么多钱,到底谁赢了呢? 首先,肯定是消费者,点个外卖便宜10块钱,点杯奶茶立减5元,很多网友疯狂薅羊毛差点都喝出了糖 尿病。 可你以为只是消费者在狂欢吗? 隐形玩家其实另有他人,不是点外卖的你我,不是收佣金的平台,而是背后那个接单接到手软的蜜雪冰 城和瑞幸。说白了就是大牌餐饮店,还有跑腿送餐的外卖小哥,背后则是第三方运力。因为外卖补贴战 打的越凶,订单量就爆的越猛,而这些海量订单总得有人做,总得有人送,尤其是补贴剧烈的那波奶茶 订单,不仅让蜜雪冰城、古茗的财报营利双收,还带动他们全渠道配送的顺丰同城茶饮配送收入直接翻 倍。 在杭州某肯德基门店,同一时间段内美团、京东、饿了么三平台订单,很可能都由同一位顺丰骑手完成 配送。 这种"不站队"的灵活性,使其成为各平台运力不足时的关键"补给站"。 但你以为外卖平台真的只是赔本赚吆喝? 根据上周五阿里电话会对外卖大战 ...
顺丰同城(09699):深度报告:三方即时配送领军者,品质与协同共筑护城河
长江证券· 2025-09-10 09:3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1/6.0/9.0亿元 对应PE为38.9/19.8/13.2X [13][11][122] 核心观点 - 顺丰同城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 凭借中立性定位和高品质服务构建稀缺运力壁垒 [4][8][11] - 即时零售新业态加速发展 电商平台持续加码推动订单量爆发式增长 骑手运力网络成为稀缺战略资源 [4][9][10] - 公司通过三大业务驱动增长:为商家配送服务(2024年营收66.9亿元 +28.1%) 个人跑腿服务(24.3亿元 +12.2%) 快递揽派服务(66.2亿元 +32.5%) [8][17][32] - 与顺丰集团协同效应显著 最后一公里服务帮助集团降本增效 2024年关联交易占比提升 [8][11][40] - 规模效应释放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2023年首次实现盈利0.5亿元 2024年净利润翻倍至1.3亿元 [17][18][35]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结构:为商家配送服务占42% 个人跑腿服务占15% 快递揽派服务占42% [8][17][30] - ToB业务高速增长 2024年为商家配送服务营收同比增长28.1%至66.9亿元 与山姆会员商店、肯悦咖啡等头部品牌合作 新增签约门店逾7500家 [8][17][32] - 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同比增长32.5%至66.2亿元 全年日均揽收服务单量突破150万单 [17][32]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速24.4% 其中同城配送服务(对商家)、同城配送服务(对消费者)、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复合增速分别为19.9%、26.3%、29.2% [35] 行业发展趋势 - 即时零售满足"即时消费"需求 2024年中国即时零售及餐饮外卖市场规模总额超2万亿元 [13][56] - 消费行为从远场电商向近场零售转变 驱动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小型化(2023年平均家庭规模2.80人)和生活节奏加快(2017年中国平均有酬工作时长5.44小时/天) [9][45][47] - 电商平台纷纷加码即时零售 2025年京东和阿里巴巴先后推出"百亿补贴"和"500亿补贴" 美团发布独立品牌"美团闪购" [9][58] - 预计2030年即时零售赛道规模有望达1.8万亿元 生鲜、非生鲜食品、日用品类渗透率将显著提升 [71][72] 竞争优势 - 中立性定位:不设置流量端口不抽取佣金(佣金率6%-8%) 帮助品牌完善私域运营 [11][97][99] - 高品质服务:采用"类直营"管理模式 通过线下站点站长直接管理骑手 确保服务质量稳定性 [10][11][91] - 规模优势:2024年活跃商家65万家 活跃消费者2341万人 业务覆盖全国2300多个市县 [24][25] - 骑手网络优势:2024年活跃骑手100万人 远高于闪送的12.3万人 平均配送时长22分钟低于闪送的27分钟 [90][108][11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6.9亿元、321.4亿元、402.0亿元 增速50.4%、35.7%、25.1% [122][123] - 同城配送服务收入预计2025年达126.9亿元(+39.1%) 其中对商家业务100.1亿元(+49.7%) [123] - 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预计2025年达110.0亿元(+66.0%) 2026年关联交易金额上限修订至205.51亿元(+60.0%) [121][123] - 毛利率预计从2024年6.8%提升至2026年6.8% 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计达9.0亿元(+49.8%) [123]
人工客服都去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9-10 08:44
行业服务问题 - 即时零售平台存在系统静默退款问题 消费者在缺货时未获通知且被自动退款 剥夺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1][3] - 智能客服投诉量显著增长 2024年电商售后投诉中相关投诉近7000件 同比增长56.3% 主要问题包括答非所问和人工客服难以联系[3] - 平台通过设置冗长流程变相阻拦用户寻找人工客服 转接路径和等待时长完全由企业控制 导致沟通效率低下[3] 平台服务差异 - 部分平台如美团和京东已提供缺货处理选项 包括"缺货时电话沟通"、"缺货商品退款其他继续配送"和"有缺货直接取消订单"三种选择[3] - 技术实现并非瓶颈 核心问题在于服务意识 平台通过自动退款代替沟通本质是转嫁服务成本给消费者[3] 行业竞争态势 - 主要外卖平台持续亏损但仍加码补贴和市场争夺 采用烧钱换增长策略[3] - 即时零售行业已将"半小时送达"作为服务标配 企业关注亿级订单量但忽视实际服务质量[3] 监管与标准缺失 - 智能客服乱象部分源于监管与行业标准滞后 需出台应用规范明确人工服务响应标准和用户知情权保障[3] - 当前AI客服主要基于关键词匹配和固定话术 复杂问题处理能力有限 仅能使用标准话术应付[3]
硅鲸科技CEO赵绍辉:阿里 美团 京东 拼多多财报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共性特征
搜狐财经· 2025-09-08 02:25
财报亮点与关键指标解析 - 阿里巴巴即时零售收入达147.8亿元,同比增长12%,带动淘宝App月活增长25%,但即时电商业务亏损扩大至220亿元 [8] - 阿里巴巴云智能收入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AI资本支出暴增220%至380亿元 [8] - 阿里巴巴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347.41亿元,同比增长19% [8] - 京东营收3567亿元,同比增长22%,零售业务收入增长20.6%创利润率新高 [8] - 京东外卖日单量突破2500万,由15万全职骑手支撑生态协同,物流海外网络升级至沙特 [8] - 美团营收918.4亿元,同比增长11.7%,核心本地商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长7.7%,用户年交易频次增至45次 [9] - 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新业务营收265亿元,同比增长22.8%,快乐猴折扣超市探索零售与即时配送融合 [9] - 拼多多营收1040亿元,增速放缓至7%,通过专项行动和扶持计划推动农产品销售增长40%以上 [9] 短期利润与长期投入的平衡之道 - 即时零售成为阿里巴巴、京东、美团三大巨头的必争之地,外卖或闪购用户年均交易频次超40次,远高于传统电商 [10] - 分层投资与动态调整策略包括保持现金牛业务优化核心利润、重金投入新增长引擎如美团闪购和京东外卖、限制性布局长远技术革新并设置亏损上限 [10] 企业社会责任与领导者作用 - 京东为外卖小哥全员上社保,拼多多通过千亿扶持推动农产品上行和产业带深耕,阿里巴巴力推AI巨额投入 [11] 行业转型与效率评估 - 电商行业经历从革命性创新到微利时代的过程,烧钱换市场短期有效但需价值创新支撑 [12] - 2025年绿色消费、智能科技、体验升级成为平台行业共识,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12] - 技术效率、供应链深度与生态协同能力将重塑市场格局,消费者最终受益 [13]
高盛:对美团-W(03690)本地服务领导地位充满信心 维持目标价14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2:20
核心观点 - 高盛维持美团目标价144港元及买入评级 对公司在即时零售总可用市场中维持本地服务领导地位充满信心[1] - 预计外卖补贴将于2026年逐步恢复正常[1] 投资者关注重点 - 最新外卖竞争格局及美团独特定位[1] - 到店业务竞争与利润率走势[1] - 即时零售增长与盈利前景[1] - Keeta扩张与投资规模[1] - AI策略实施情况[1] - 新业务亏损收窄进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