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向绿色化加速转型,盈峰环境新品发布会举办
经济网· 2025-04-25 08:31
新品发布会概况 - 公司以"盈峰引领智启未来"为主题在长沙举办新品发布会,吸引近200名政府及行业领导、企业代表参与[1] - 发布会展示公司在新能源、智慧环卫装备领域的创新成果,包括"盈峰绿"涂装、智能清洁机器人系统、全系新品矩阵三大板块[6] 市场地位与研发投入 - 公司2022-2024年三年平均市占率达31%,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35%[3]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新发布产品能耗较传统产品平均降低16%[3]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推出"一车多用"技术解决单一功能局限,实现复杂场景灵活切换[5] - 发布"小精灵系统作业群"与"蜂群无人作业群",通过智能化协同使作业效率提升60%,能耗降低18%[5] - 智慧网联清洁机器人集群包含1吨/3吨/18吨三种型号,配合充能站构建"扫-运-充"一体化网络[6] 行业认可与政策支持 - 长沙市城管局高度评价公司成果,鼓励其发挥"头雁效应"聚焦技术攻坚[3] - 行业协会称赞公司推动行业从传统模式向"智慧环卫生态圈"转型[6] 战略方向与社会价值 - 公司通过系统性解决方案弥补单机作业短板,全方位提升客户价值[5] - 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6]
研判2025!中国加工贸易行业相关政策、行业现状及重点企业分析:行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仍面临全球经济格局变化挑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3 01:36
行业概述 - 加工贸易指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加工或装配后将制成品复出口的经营活动,核心特征为"两头在外"(原料进口和成品出口均面向国际市场)[2] - 常见加工贸易方式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和协作生产[2] 行业发展历程 - 1978-1985年为起步阶段,国务院制定《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广东、福建、上海等沿海省市率先开展试点,以"三来一补"为主[4] - 1986-1992年为初步发展阶段,国家出台《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明确"大进大出,两头在外"战略,加工贸易保税制度正式确立,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在1991年达45.1%[4] - 1993-200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比重于1996年超50%,进料加工超过来料加工成为主要形式,长三角和珠三角成为核心基地[5] - 2001年至今为调整升级阶段,政策向结构优化转变,推动加工贸易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5]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包括原材料(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纺织材料、电子材料、农产品等)和设备(采矿设备、冶炼设备、加工设备、通用设备等)[8] - 产业链中游为加工贸易环节,下游为成品销售与分销[8] 相关政策 - 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用 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的意见》,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解决企业"不敢转"和"没钱转"痛点,推动产业升级[10][11] - 2024年12月国务院支持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在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12] - 2025年3月农业农村部开展农贸高质量发展主体培育工作,目标到2030年培育年出口额超1亿美元主体50家以上、超1000万美元主体600家以上[12] - 2025年3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对注册在多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企业开展离岸转手买卖业务书立的买卖合同免征印花税[12] 行业现状 - 2025年1-2月加工贸易进出口金额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7.27%,在中国外贸整体微降1.2%背景下表现亮眼[1][13] - 增长得益于产业结构优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1][13]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业务覆盖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包括原油开采、炼油、化工产品生产等[17] -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为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饲料年产能超1000万吨(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年屠宰家禽7亿多只(全球第一)[17] -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为中国最大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聚焦粮、油、糖、棉、肉、乳等品类,形成全球农产品贸易物流网络[17]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芯片制造和加工,2024年营业收入为577.96亿元,同比增长27.72%[17][19] - 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涵盖液化石油气国际贸易、聚丙烯材料生产、碳纤维制造等领域,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37.33亿元,同比增长16.63%[17] 行业发展趋势 -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拓展,应用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技术,采用环保技术和材料实现可持续发展[21] - 区域一体化与全球市场布局:企业融入区域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并设立海外生产基地,开拓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以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22][23] - 品牌建设与提升附加值: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市场认可度,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24]
最新公布:10.3万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14 02:48
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 - 一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 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 3% 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 [1] - 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 同比增长6 9% 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 [1] - 进口方面受国内工业生产带动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进口增长95 6%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进口增长52 5% [2] 出口结构亮点 - 高端制造领域表现突出: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 8% 专用装备出口增长16 2% [1] - 新能源产品持续发力: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43 2% 锂电池出口增长18 8% 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 2% [1] - 民营企业出口高技术产品创新高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7 4% 高端机床出口增长16 4% [2] 进口市场特征 - 消费类商品进口增长:食用油进口值增长12 1% 干鲜瓜果进口量增长8 3% [2] - 高端设备进口显著提升:手术机器人进口增长47 5% 高端设备进口增长25 6% [2] 贸易主体表现 - 民营企业进出口5 85万亿元 增长5 8% 占比提升至56 8% 对180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 99万亿元 增长0 4% 连续4个季度增长 企业数量创3年同期新高 [3] 区域贸易格局 - 对新兴市场贸易增速显著:东盟增长7 4% 非洲增长9 6% 拉美增长5 2% [2] - 对传统市场保持稳定:欧盟增长7 1% 日本增长4 8% [2] - 东盟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 进出口1 71万亿元 占比16 6% [3]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 26万亿元 增长2 2% 占比达51 1%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3] 月度趋势变化 - 进出口增速逐月改善:1月下降2 2% 2月基本持平 3月增长6% [4] - 出口累计6 13万亿元 进口累计4 17万亿元 进口同比下降6% [4]
海关总署: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实现6.9%的较快增长
快讯· 2025-04-14 02:04
出口总体表现 - 一季度出口规模突破6万亿元人民币 实现6.9%的较快增长 [1] - 对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 [1] 制造业转型升级 - 中国制造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 [1] -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长10.8% [1] - 专用装备出口增长16.2% [1] 新能源产品出口 - 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1] - 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长43.2% [1] - 锂电池出口增长18.8% [1] - 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2% [1]
中联重科财报公布:海外营收首超国内,四季度净利同比降四成
界面新闻· 2025-03-25 10: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54.78亿元同比下降3.39%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0.41% [3] - 第四季度净利润3.81亿元环比下降55.2% 同比下降41.47% 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9.16亿元、13.72亿元和8.51亿元 [3]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39% 全年毛利率28.17%同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净利率8.81%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3] 业务结构分析 - 工程机械业务收入占比88.74%同比下降9.28个百分点 农业机械收入46.5亿元同比增长122.29%占比提升至10.2% [4] - 起重机械收入下降23.35%但毛利率32.41%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 仍为除金融服务外毛利率最高业务 [4] - 高空机械收入增长19.74%毛利率29.71%同比提升7.75个百分点 土方机械毛利率30.18%同比提升2.67个百分点 [5] 区域市场表现 - 境外收入233.8亿元同比增长30.58% 占比提升至51.41%首次超过国内收入 [5][6] - 近三年境外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59.26% 境外毛利率32.05%显著高于境内24.06% [5][6] - 境内收入同比下降24.24% 主要受房地产持续低迷影响 [5][7] 全球化布局 - 全球设立超400个海外网点 服务备件仓库超210个 海外员工6300人其中本土化员工4400人 [6] - 在8个国家建成11个海外生产基地 匈牙利工厂加速推进 海外制造产能超百亿元 [6][7] - 海外市场毛利率高且容量大 使公司周期属性大幅下降 [6] 技术创新与行业趋势 - 推出两款人形机器人样机 建立机器人训练场及仿真平台 数字化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行业第一 [7] - 行业集中度提升且国产替代加速 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周期波动性趋于平滑 [7] - 35吨级、55吨级汽车吊市占率第一 履带吊收入行业第一 [4] 资本运作与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 2024年已回购金额超1.6亿元拟进行注销 [7][8]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25次金额约263亿元 历史整体分红率约43% 近五年回购金额约50亿元 [8] - 拟发行总额不超过10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优化资产结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