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质增效
icon
搜索文档
一财社论:积极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两区”带动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5-11 12:46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性 - 自贸试验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 2023年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7 67万亿元占全国18 4%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总额10万亿元占全国24% [1] - 两区改革创新成果得到大面积复制推广 包括投资管理 贸易便利化 金融 服务业开放等领域 [2] - 两区面临提质增效迫切要求 2025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进行系统部署 [2] 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方向 - 自贸试验区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在发展服务贸易 便利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 自贸试验区承担对外开放制度创新测试功能 需结合实际加大授权 因地制宜扩大改革任务授权 优化调整区域布局范围 [3] - 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制度型开放 需在地方法规和制度建设上有废有立 改革成果可通过更高层级法规固定 [3]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提质升级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强化土地 人才 资金等要素保障 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 营造更好发展环境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田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发展新质生产力 [4]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若达不到目标要求可能面临淘汰 已有数个被取消 [4] 两区的战略意义 -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 推动两区发展尤为重要 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 高质量发展 [4] - 两区需不断进行突破性改革试验和实践 承担重要任务 [4]
同仁堂(600085):2025Q1业绩表现稳健 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5-11 02:25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76亿元,同比增长0.16% [1] - 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增长1.10%,扣非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1.66%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33亿元,同比增加10.84亿元,主要因优化原料采购节奏和库存结构改善 [2] 经营策略与成效 - 公司采取提质增效措施,在复杂市场环境下展现经营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2] - 深化营销改革,实施大品种与精品战略,重点推动牛黄清心丸等产品动销 [3] - 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双十一期间五子衍宗丸登顶天猫男科销售,乌鸡白凤丸跻身京东妇科前列 [3] - 医疗业务组建专业团队,通过学术活动拓展等级医院及社区机构渠道 [3] 未来业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1.82亿元、218.71亿元、235.29亿元,同比增速8.52%、8.37%、7.58% [4]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8亿元、20.07亿元、22.88亿元,同比增速13.87%、15.48%、14.00% [4] - 对应EPS分别为1.27元、1.46元、1.67元 [4]
金茂调架构尘埃落定
36氪· 2025-05-09 06:40
5月7日,中化集团发文,对金茂班子成员重新做出调整——靴子终于落地。自2024年,金茂将5个区域 平台跟区域总部所在城市公司合并,各大区首及主要地区、城市负责人的重新排布就已经提上日程。陶 天海成为金茂董事长,则为种种悬而未决的人事安排划上暂时的句号。 同样是在5月7日,金茂也在稍晚时刻发文,发布了总部首席/总师、总部职能关键岗位任免消息,同时 公布了14个地区公司的管理层名单。 作为央企中化集团的二级公司,金茂班子成员的任免权在大集团。5月7日的这次中化集团发文,主要有 几块内容: 一、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区域、华东区域、华南区域、华中区域、西南区域领导班子正职岗 位人员职务一并免除;架构调整收尾工作结束。 这是继今年3月18日,金茂将三级管控架构变为二级之后的必然动作。彼时,金茂将"总部—区域—城 市",调整为"总部—地区",取消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个区域公司,对现有城市公司撤并 重组调整为14个地区公司。 这一设想肇始于2024年,但在今年真正落地,逻辑也比较简单:重点城市做大做优,强化总部运营管控 及管理穿透,提高组织敏捷度,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金茂内部人士说:"陶总到北京后,提出了 ...
提质效果显现,分红大幅提升
华泰证券· 2025-05-07 10: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0.39港币 [1][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海螺创业收入和归母净利同比下降,但垃圾发电主业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看好公司运营性收入占比提升对盈利质量的改善以及水泥投资收益的稳定提升,公司有望延续压降资本开支、提升分红率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整体业绩 - 2024年实现收入62.7亿元,同比-21.8%,归母净利20.2亿元,同比-18.0%,低于预期(25.4亿);扣除应占联营公司海螺集团收益影响,垃圾发电主业核心净利润6.7亿元,同比+7.2% [1] 发电运营业务 - 2024年垃圾处置主业收入48.8亿元,同比-20.8%,其中建设收入9.8亿元,同比-63.8%,运营收入39.0亿元,同比+12.7%,炉排炉垃圾发电收入38.6亿元,同比+13.4% [2] - 2024年垃圾处置毛利率同比+9.0pct至37.6% [2] - 24年末在运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48100吨/日,同比+13.6%,上网电量约51.2亿度,同比+14.6% [2] - 24年末在建和报批待建项目合计2750吨/日,较23年末的8500吨/日明显减少,短期重心是推进运营项目管理赋能 [2] 水泥联营业务 - 2024年应占联营公司收益13.2亿元,同比-20.8%,其中1H24/2H24分别为7.0/6.1亿元,同比-44.8%/+56.4%,降幅收窄系水泥行业2H24以来积极推进复价,海螺水泥盈利逐季改善 [3] - 预计25年经济大省挑大梁将释放海螺水泥核心区域经营弹性,随着行业竞合共识明确,供给侧变革加速落地,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收益有望边际企稳回升 [3] 投资与分红情况 - 2024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24.3亿元,较2023/2022年分别减少46.8%/49.9%,系主动减少资本性支出 [4] - 24年度股息拟每股派发0.3港元,加上24年9月特别股息0.1港元,股利支付率合计32%,较2023年度的13%明显提升,未来分红派息有望更积极 [4] 盈利预测和估值 - 下调公司收入增速预测,调整后预计25 - 26年归母净利24.8/27.6亿元(较前值分别下调10%/8%),27年净利30.3亿元 [5] - 基于分部估值法,微调目标价1%至10.39港元(前值10.5港元,基于环保7.9xPE、海螺8.0xPE) [5] 经营预测指标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8,015|6,271|6,750|7,342|8,041| |+/-%|1.51|(21.76)|7.65|8.77|9.51|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2,464|2,020|2,484|2,755|3,034| |+/-%|(36.04)|(18.03)|23.02|10.90|10.13|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1.36|1.13|1.39|1.54|1.69| |ROE(%)|5.40|4.30|5.10|5.43|5.73| |PE(倍)|5.35|6.46|5.25|4.48|0.00| |PB(倍)|0.28|0.27|0.26|0.24|0.00| |EV EBITDA(倍)|8.75|10.20|8.80|8.00|7.29| [7] 分部估值 - 持续经营业务(垃圾处置等)2025E核心净利润767百万元,目标PE 8.0x,股权估值6,137百万元;应占联营公司(海螺水泥股权投资)2025E净利润9,945百万元,权益占比17.8%,目标PE 8.0x,股权估值14,190百万元 [13] - 加总后考虑多元化经营折扣15.0%,海螺创业股权估值17,279百万元(人民币),折合18,617百万港币,目标价隐含2025E PE 7.0x,目标价格10.39 HKD [13] 主要垃圾发电上市公司估值对比 |股票名称|股票代码(彭博)|市值(2025年5月2日)|2025E平均净利润|2025E P/E| |----|----|----|----|----| |伟明环保|603568 CH|33,207百万元|3,270百万元|10.2| |光大环境|257 HK|21,746百万港元|3,738百万港元|5.8| |三峰环境|601827 CH|13,710百万元|1,279百万元|10.7| |绿色动力环保|1330 HK|6,006百万港元|720百万港元|8.3| |平均| - | - | - |8.8| [14] 盈利预测相关报表数据 -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等展示了2023 - 2027E各年度的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现金流、资产负债等多项指标及变化情况 [18] - 业绩指标涵盖增长率、盈利能力比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估值指标、每股指标等方面的预测数据 [18]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深化提质增效全面提速高质量发展
中国能源网· 2025-05-07 05:01
经营管理优化 - 公司围绕"提质增效"年度目标推进低成本开发、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取得实质成效[1] - 深化"三全管理"模式(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执行),通过利润倒逼原则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压实投资、资产等管控责任[1] - 建立常态化预算考核机制,加强材料费、运输费等关键费用精细化管理,实现预算管控与绩效考核有机统一[1] 成本控制体系 - 推进成本管理体系建设,将管控目标与投资计划、预算指标及业绩考核挂钩,采取横向对标等措施确保运行成本持续优化[2] - 实施资产轻量化战略,定期评估低效无效资产,规范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显著降低资产折旧折耗成本[2] - 推行大井组开发模式盘活废旧井场资源,土地利用率显著提升[2] 生产流程创新 - 对钻井作业、试气施工等关键环节实行全过程成本控制,优化平台总包模式缩短建产周期[2] - 规模化应用试气天然气回收、石英砂替代陶粒等新技术,培育多个效益增长点[2] - 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抽检机制确保天然气、硫磺质量稳定可靠[3] 检修技改增效 - 开展修旧利废活动(能用不换、能修不换),严格控制水电能耗,推行标准化检修缩短周期[3] - 加强勘探开发全过程质量监管,严把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关[3] - 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技术革新等创新活动,形成全员质量管理氛围[3]
沪深主板公司展现强大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5-07 03:08
主板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 2024年沪深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35万亿元,净利润4.95万亿元 [1] - 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9.57万亿元,净利润4.35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4.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2.4% [2] - 深市主板公司2024年总市值合计超过20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6.78万亿元,净利润5989.59亿元 [2] 行业表现与龙头企业 - 金融、能源、建筑、交运等上证180公司贡献超八成利润 [2] - 汽车、医药生物、智能制造、精细化工行业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速达10% [2] - 比亚迪2024年实现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34% [3] - 金风科技2024年实现净利润18.60亿元,同比增长39.78%,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18.67GW,市场份额22% [3] 央国企增长与并购活动 - 沪市主板央国企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0.75万亿元,净利润4万亿元,同比增长4.4% [4] - 国务院下属央企净利润同比增长5.7% [4] - 沪市主板央国企境内总市值同比增长20% [4] - 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末,沪市主板新增并购交易超1500家次,交易金额超1.4万亿元 [4] - 深市国企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4万亿元,较首轮国企改革三年方案前增长37.79%,净利润2197.60亿元 [5] 分红与ESG表现 - 2024年沪市主板1259家公司宣布现金分红,总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 [6] - 366家公司实施中期分红,金额达5749亿元 [6] - 沪市主板1068家公司披露ESG相关报告,披露率63% [6] - 沪市主板公司环境保护相关资金投入超1800亿元,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减少11.4亿吨 [6][7] - 深市上市公司1313家公司披露减碳措施,长安汽车2024年减少5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7] 社会责任与就业贡献 - 沪市主板公司平均每家公司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超2.4亿人 [6][7] - 农林牧渔、能源、电力等行业公司全力稳产保供,筑牢粮食和能源安全底线 [7]
【私募调研记录】磐厚蔚然调研义翘神州
证券之星· 2025-05-07 00:07
公司调研情况 - 知名私募磐厚蔚然近期调研了上市公司义翘神州 调研形式包括业绩说明会 电话会议和论坛 [1] - 义翘神州采取积极备货措施应对复杂国际形势和关税变化 并利用美国和加拿大的在地生产能力支持海外业务 [1] - 苏州子公司生物安全检测业务尚需时间积累项目经验 泰州子公司业务稳步开展 公司正优化团队和加强自动化建设 [1] - 海外发展重点在于产品互补和在地化生产 特别是在日韩和欧美地区 [1] - 公司计划在试剂 耗材 自动化设备 合成生物学等领域进行投资并购 注重产品技术能力互补 [1] - CRO业务将注重提质增效和技术升级 确保合理利润 [1] 机构背景 - 磐厚蔚然(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 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号P1005772 [2] - 公司专注于境内外股票交易策略 套利策略等基金的募集和管理 [2] - 管理人员和投资团队主要来自公募基金公司和券商 拥有丰富从业经历 [2] - 已发行备案48只私募基金 截至2020年7月初正在运作18只 资产管理规模约8亿元人民币 [2]
独山子石化提质增效双突破
中国化工报· 2025-05-06 05:33
生产经营表现 - 一季度加工原油189 5万吨 生产乙烯51 96万吨 尿素22 9万吨 新材料22 04万吨 高端产品占比突破63% [1] - 重点监测的炼油化工技术经济指标多项保持领先 在中石油炼化企业中持续领跑 [1] - 两套乙烯装置日产量连续6个月保持4000吨以上 创历史新高 [2] - 生产波动频次同比下降33 3% 聚丙烯 丁苯橡胶 全密度聚乙烯等关键装置单耗达近三年同期最优 [2] 重点工程项目成效 - 碳二回收装置自2024年9月投运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1] - 聚丙烯装置235线改造和聚苯乙烯新材料开发适应性改造提升产品种类 产能和生产灵活度 [1] - 热电厂动力站煤电机组改造延长高效运行周期20天 降低煤炭 蒸汽 电力与新水消耗 [1] - 炼油能效提升项目涉及11套装置 有效降低燃料气 蒸汽等消耗 [1] 管理优化措施 - 深化"六优化一控制"策略 动态调整产品结构 紧密衔接产销链条 [2] - 通过RTO系统精准调控裂解深度和原料优化 保障乙烯 丙烯等关键产品增产 [2] - 构建生产异常标准管控体系 形成"监测—预警—处置"闭环机制 [2] - 投用污水回用率智能监控 优化氮气系统运行 一季度蒸汽 新水单耗降幅超10% [2] 科技创新与产品升级 - 2024年国内首次采用气相法工艺量产聚烯烃弹性体(POE) [3] - 一季度POE产量突破万吨 增产增销锂电池隔膜料 电容膜料 溶聚丁苯橡胶等高端产品 [3] - 以"创新驱动 绿色转型 价值引领"为主线推进高质量发展 [3]
未知机构:重申固废idcIDC等提质增效对标海外市场化估值roe双双翻倍以上空间板块-20250506
未知机构· 2025-05-06 01:4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固废处理、垃圾焚烧、IDC - **公司**:绿色动力、瀚蓝环境、军信股份、永兴股份、光大环境、中科环保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核心观点**:以IDC为代表的B端拓展持续推进,固废处理具备提质增效roe提升的能力,板块资本开支下降,分红大幅提升 [1] - **论据** - 参考海外龙头WM,roe30%+,估值pe33倍,pb11倍 [1] - 纯供能模式/供能+机柜租赁/供能+算力租赁模式下,2000吨/日匹配20MW数据中心,盈利增量弹性为26%/66%/817%,综合ROE由12%提至16%/15%/18% [1] - 行业步入成熟期,资本开支下降,板块自由现金流于23年转正,24年持续增厚 [1] - 政策要求推进垃圾处理计量收费,促商业模式C端理顺,改善现金流 [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满足区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长沙)和规模(1000吨/日及以上)要求占总运营规模的比例:永兴97%、军信85%、绿动48%、旺能45%、伟明45%、瀚蓝45%(并购粤丰后) [1] - 各公司24年分红情况:绿色动力现金派息4.18亿元(+100%),分红比例71.45%(同比+38.23pct),A股股息率4.2%,港股股息率7.6%;瀚蓝环境每股派息0.8元(+67%),分红比例39.20%(+11.82pct),承诺24 - 26年每股派息增速不低于10%;军信股份分红比例95%(+23pct),每股派息稳定,明确长期分红规划:分红比例不低于50%;永兴股份现金派息5.40亿元(+15%),分红比例65.81%(+2.12pct);光大环境派息14.13亿港元(+5%),分红比例41.84%(+11.33pct),24年股息率6.4%;中科环保派息1.99亿元(+35%),分红比例61.96%(+7.38pct),承诺24 - 28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0% [2]
【潞安环能(601699.SH)】煤价下行拖累业绩,提质增效扩产可期——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李晓渊/蒋山)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05 13:53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58 5亿元 同比-16 9% 归母净利润24 5亿元 同比-69 1% 扣非净利润23 8亿元 同比-69 8% [3] - 2025Q1公司营业收入69 7亿元 同比-19 5% 环比-24 3% 归母净利润6 6亿元 同比-49 0% 环比扭亏为盈 扣非净利润6 7亿元 同比-47 7% 环比扭亏为盈 [3] 煤价与成本 - 2024年山西潞城喷吹煤全年均价1099元 吨 同比-20 1% 2025Q1进一步降至921元 吨 同比-16 4% 环比-13 6% [4] - 2025Q1公司商品煤综合售价543元 吨 同比-21 3% 单位销售成本340元 吨 同比-10 0% [4] 产量与产能 - 2024年公司原煤产量5728万吨 同比-5 2% 商品煤销量5216万吨 同比-5 2% [5] - 2025Q1原煤产量1357万吨 同比+2 5% 商品煤销量1187万吨 同比+0 5% [5] - 公司2024年取得上马区块煤炭探矿权 增加煤炭资源量超8亿吨 在建及规划矿井合计产能约850万吨 [5] 未来规划与分红 - 2025年计划煤炭产量维持5000万吨级规模 营业收入目标300亿元以上 [6] - 公司推进对标挖潜和提质增效 强化增销 降本 管理 降碳 减员等多项措施 [6] - 2024年度拟每股派发0 41元 含税 分红比例50% 对应股息率3 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