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以数字技术赋能碳市场建设
搜狐财经· 2025-09-25 06:30
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法治力量守护"最美国土",国家公园法获表决通过 数字技术是推动全国碳市场迈向更有效、更活跃、更具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支撑,要以数字技术赋能碳市 场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建设统一数据底座,提升市场有效性。构建全国统一的碳排放大数据平台,整合能耗监测、企业排放等 多源数据,运用数字技术强化实时监测、交叉核验与动态分析,为配额分配、排放核查与监管决策提供 科学支撑。 推动数字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支持区块链技术用于碳资产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保障数据真实透 明。发展基于大数据智能定价的碳金融产品,降低参与门槛,吸引多元主体入市,增强市场流动性,提 升价格发现能力。 加快标准国际对接,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自主数字标准与国际接轨,支持MRV(监测、报告、验 证)数字化认证体系、区块链碳账本等国际互认。鼓励中国数字碳市场方案走出去,通过数字纽带提升 国际话语权,为参与全球碳治理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刘新吾采访整理) (民主政治 18 2025年3月25日 ■■ 丝建、怎么管 规费设立 科学生服 分类分区 加强管接 踢 (E & 频版参与 国代表之声 大代表,即因人类盛行潜老 让碳会融 ...
气象专家: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将成为常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5:58
今年华北地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气候现象:雨季提前并延长,极端暴雨与持续高温并存,刷新 了多项历史纪录。 许小峰。资料图 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将成为常态 同期全国平均气温达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位列次多,极端暴雨与持续高温在区域内分化并 存,引发社会对城乡安全、能源稳定及气候适应能力的广泛关注。 记者丨 卢陶然 李德尚玉 为何看似矛盾的两种极端天气会同步出现?这种异常是偶然个例还是未来常态?山区防灾短板 如何补齐?新能源发电稳定性又该如何应对气候挑战?对城乡安全乃至个人生活意味着什么? 围绕这些问题,在2025年服贸会第四届气象经济主题论坛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 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 编辑丨李博 许小峰曾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长期深耕于气象领域。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气候 影响来看, 今年华北雨季提前10余天的情况应属罕见异常, 在历史数据中较为少见,不能等 同于长期规律。然而, 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和高强度会成为新常态。 21世纪: 根据中国气象局数据,今年主汛期内华北雨季长度和累计雨量均位列历史第 一,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高温日数为次多。为什么暴雨和高温两种极端天 气会同时出现 ...
能环宝:技术驱动行业变革,多维发展共筑能源新未来
江南时报· 2025-09-25 05:43
近年来能环宝一直参与多个行业活动:从SNEC国际光伏展的技术展示到中阿新能源产业沙龙的深度对话,从分布式能源论坛的长期贡献到维 科杯奖项的行业认可,能环宝以技术沉淀与创新实践,成为观察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发展的独特样本。 国际舞台彰显技术底色,多维度活动参与凸显行业趋势 在2025年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上,能环宝通过NiOS 系统二度斩获"十大亮点评选金奖"。该系统深度融合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技术,实现电站远程智控、故障预警及能效优化,其应用效果在工商业园区、物流枢纽等场景中持续显现。同期,在中阿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 展交流推介会上,能环宝与华为、中环光伏等千家企业共同探讨"AI+产业"落地路径。 权威奖项验证市场价值,多领域认可构建专业标杆 技术迭代呼应行业变迁,从运维服务商到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 透过奖项时间轴可观察能环宝的技术演进路径:2018年以"北极星杯"运维奖项起步,2020年后逐步转向综合能源管理,2023年后聚焦光储协同 与智能体创新。其NiOS 系统通过多项软件著作权与专利构建技术壁垒,在发电侧到用电侧的全链条布局中,实现从单一运维服务向系统解决 方案的跃升。这种演进轨迹与"双碳" ...
中国电气化率已高于欧美,粤港澳大湾区居全国首位
第一财经· 2025-09-25 03:48
较高的电气化率反映出我国电力供给不断增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 杨昆表示,随着绿色电气化进程的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年底我国将以超过20%的新能源电量占比,拉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以上,预 计到206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较2020年实现翻番,电气化率将超过65%,终端用能实现高度电气化。 《报告》提出,我国工业领域电气化率稳中有升,2024年达到约27.7%,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四大高载能行业合计电气化率约 18.4%,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合计电气化率约64.7%,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合计电气化率约 46.0%,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二级巡视员朱璋表示,推动电气化的发展,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双碳"目标路线的关键路径,对于提升工业本质 安全,培育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2024年我国电气化率约28.8%,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中国电气化率已经高于欧美主要发达经济体。到2030年,全国电气化率预计将达到 35%左右,超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平均水平8到10个百分点。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编制的《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 ...
从“华银电力”看省级火电企业转型发展
天风证券· 2025-09-25 03:1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5] 核心观点 - "双碳"目标推动国内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新能源装机增长空间广阔 为传统电力上市公司带来转型机遇 [4][11] - 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扩张带来电力系统调峰需求 部分电力公司体内火电装机以老旧中小型机组为主 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经营压力相对较大 但伴随容量电价水平提升及新增优质火电装机的陆续投产 建议关注该类公司未来盈利变化 [4][50] 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电力结构转型 - 碳中和承诺驱动能源加速转型 风 光装机容量快速扩张 截至2025年6月 国内风电装机规模达到5.73亿千瓦 上半年同比增长22.7% 光伏装机规模达到11.00亿千瓦 上半年同比增长54.2% 2020-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CAGR达27.4% [1][11] - 截至2025年6月 国内风光装机占比达到45.9% 同比增加7.4个百分点 相比于2020年末增加21.5个百分点 上半年风光发电量占比为18.1% 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 相比于2020年增加10.6个百分点 [12] - 2025年2月"136号文"出台 新能源入市节奏加快 各省份"136号文"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由于各省份新能源发展节奏 燃煤基准价 电力供需水平等不同 未来其新能源项目收益表现或存在差异 [1][17] 火电新增投资持续与资产盈利分化 - 2022年后火电投资"回暖" 核准装机规模明显增加 2022-2023年国内火电核准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36.25GW 140.25GW 2024年核准量下滑至59.29GW 但2025年核准量再次出现回暖 上半年核准量达到32.49GW 同比增加127.81% [2][23] -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 带来调峰需求 风电日波动最大幅度可达装机容量的80% 光伏发电存在间歇性和波动性 在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背景下 火电的功能将从电量生产转为兜底调节 [20] - 不同容量等级火电机组盈利表现分化 国内煤电机组主要容量等级分为30万 60万 100万千瓦级 百万千瓦级大机组或具备一定盈利优势 [2][27] 华银电力案例分析 - 公司为大唐集团旗下湖南电力平台 截至2025H1 公司发电装机规模716.37万千瓦 其中火电482.00万千瓦 风电73.79万千瓦 光伏发电146.58万千瓦 水电14.00万千瓦 [3][30] - 公司大力推进清洁能源转型 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24年底 公司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93.03万千瓦 同比增长23.50% 2020-2024年CAGR达到42.70% [36] - 公司新能源装机集中于湖南省内 2024年公司风电平均上网电价约0.516元/KWh(剔除内蒙地区项目后平均上网电价约0.535元/KWh 超出湖南省燃煤基准价约0.085元/KWh) 光伏发电平均上网电价0.427元/KWh 新能源整体平均上网电价约0.468元/KWh 超出湖南省燃煤基准价约0.018元/KWh [41] - 公司在役火电机组容量等级均处于60万千瓦及以下 运行效率相对较低 2022-2024年公司供电标准煤耗分别为311.72克/千瓦时 328.62克/千瓦时 334.94克/千瓦时 高于全国标准 2022-2024年公司火电机组平均负荷率约57.84% 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433 4036 3224小时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3] - 公司把握火电核准窗口期 积极获取优质火电项目指标 旗下大唐华银株洲2×100万千瓦扩能升级改造项目正处于建设过程中 计划2026年3月投产 [4][49] - 公司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07亿元 同比增长4146.80% 对应净利率为5.35% 同比增加5.07个百分点 [34]
联合动力创业板成功上市 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02:43
本报讯(记者陈红)9月25日,苏州汇川联合动力(301656)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动力")在深 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开启了企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截至最新招股书披露日,联合动力已取得98项发明专利及407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在效率、功率密度 等关键性能指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主导参与编制并发布超过20项国家标准。公司还牵头或参与了多项 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着新能源动力系统行业发展浪潮。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当下,通过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安全支撑的作用,持续强化新能 源领域的关键资源布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价值链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和安全水平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 联合动力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系统独立供应商的领军企业,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制造规模 等方面全球领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动力系统供应商。公司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领 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我国汽车产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代表。 目前,联合动力不仅服务了大量国产自主品牌客户,还成功切入众多国 ...
机构:重视电力板块投资价值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00:57
国盛证券认为,用电旺季带动需求改善,电改持续深入推进政策端边际改善,建议重视电力板块投资价 值。1)火电:储能政策频出,容量补偿机制尚有提升空间,用电需求持续改善,重视调节性电源价 值;2)绿电:8月,规上工业风电增速加快,水电降幅扩大,火电、核电、太阳能发电增速放缓;核发 绿证2.71亿个,交易价格环比增长22.77%;3)水电/核电:把握水核防御优势。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2025年8月,全国完成电力市场交易电量65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从交易 范围看,省内交易电量4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跨省跨区交易电量16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3.4%。从交易品种看,中长期交易电量6249千瓦时;现货交易电量302亿千瓦时;绿电交易电量249亿 千瓦时,同比增长47.2%。 信达证券认为,在电力供需矛盾紧张的态势下,煤电顶峰价值凸显;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下, 电价趋势有望稳中小幅上涨,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有望持续推广,容量电价机制正式出 台,明确煤电基石地位。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或将持续依赖系统调节手段的丰富和投入。此 外,伴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电煤长协保供力度,电 ...
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创开市新高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22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我国推出的又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3月,首 批新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在交易系统开展交易。截至8月底,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成交 额2.29亿元,成交均价多次超过每吨100元。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5日 02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本报上海9月24日电 (记者田泓)记者从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截至8月 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 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会议同期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市场交易活力正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 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 今年3月,在发电行业基础上,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后全国新增 重点排放单位超1300家,覆盖的二氧化碳排 ...
2024年全国碳市场交易额创开市新高 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上涨43.55%
人民日报· 2025-09-24 23:07
今年3月,在发电行业基础上,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此后全国新增 重点排放单位超1300家,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提高至60%以上。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是我国推出的又一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3月,首 批新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在交易系统开展交易。截至8月底,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270.61万吨、成交 额2.29亿元,成交均价多次超过每吨100元。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从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年中国碳市场大会"上获悉:截至8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 交量近7亿吨、成交额约480亿元。其中,2024年全年成交额创2021年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年度新高。 会议同期发布的《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显示,市场交易活力正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碳 排放权交易市场共运行242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日均成交量较上一个履约周期上涨43.55%,全年累计 成交量1.89亿吨、成交额181.14亿元。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相比2018年下降10.8%。 ...
六部门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6年力争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1:02
搭建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建材稳增长方案的出台,意味着行业政策正式告别单一产能调控模式,迈向以新质 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阶段。方案搭建起多部门协同治理框架,通过打通产能调控、资源 管理、环保约束与终端市场需求的壁垒,系统性地破解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供需失衡难题。此外,方案 鼓励我国建材企业将优势产能、绿色低碳技术及标准走出去,依托相关领域先发优势,参与并引领全球 建材产业变革,为行业在结构转型中重塑价值链、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持久动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24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建 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2026年,力争绿色建材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 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 方案部署了五方面工作举措。一是强化行业管理。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新建改建项目须 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加快光伏压延玻璃产能风险预警由项目管理向规划 引导转变。制修订水泥、平板玻璃等规范条件,推进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二是加强产业科技创新。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加快先进陶瓷、超硬材料 ...